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优化泡沫分离法分离竹节参皂苷的工艺条件。方法 分析提取物皂苷含量,优化泡沫分离的工艺条件。结果 当气泡直径在0.4-0.5mm、温度65℃、PH值5.6、电解质NaCl浓度为0.015mol/L时,总皂苷富集比为2.1,纯度比为2.6,回收率为98.33%。结论 泡沫分离法分离竹节参总皂苷方法稳定可靠,产品收率高,为天然竹节参皂苷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泡沫分离法分离重楼中重楼皂苷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兰洁  李锐  韩丽  杨明  王瑾 《中草药》2008,39(1):44-47
目的 研究泡沫分离法分离重楼皂苷的半间歇式操作工艺.方法 以富集比、回收率、纯度比为评价指标,对操作方式、气流速度、进料浓度、pH值、进料体积、温度进行单因素考察,研究其对泡沫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气流速度为400 mL/min,进料质量浓度约为0.3 mg/mL,pH 7,液相高度维持在30 cm,温度为40℃时,重楼皂苷泡沫分离的富集比为25.7,回收率为42.1%,泡沫液总皂苷纯度为41.4%,相比原料液纯度提高4.5倍.结论 泡沫分离技术可较好地用于重楼中皂苷的分离.  相似文献   

3.
王琳  吴兆亮  赵艳丽  李佥  胡春凤 《中草药》2008,39(2):203-206
目的 研究泡沫分离法分离绞股蓝粗提液中皂苷的工艺.方法 利用泡沫分离法对绞股蓝粗提液中的皂苷进行分离,以回收率和富集比为指标确定最佳分离工艺.结果 最佳分离工艺为粗提液皂苷质量浓度为3.21μg/mL、气体流速30 mL/min、塔装液量110 mL、pH值9.0时,皂苷回收率为49.20%,富集比可达4.511.结论 泡沫分离法是分离绞股蓝粗提液中皂苷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泡沫分离法纯化无患子皂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泡沫分离法分离无患子皂苷,得到其分离纯化的最佳条件.方法:利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优化泡沫分离的工艺条件.结果:当原始料液浓度2.5 g/L、气体流速0.9 L/min、温度30℃、pH值4.8时,无患子皂苷的收率为69.42%,富集比为2.48,纯度达67.78%.结论:泡沫分离法分离无患子皂苷工艺简单,产品收率高,为天然无患子皂苷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连续泡沫分离法纯化无患子总皂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凤玉  方菊  张静  方春 《中草药》2011,42(9):1728-1731
目的采用连续泡沫分离法纯化无患子总皂苷,确定泡沫分离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与分光光度法,以无患子总皂苷富集比、收率和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确定泡沫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连续泡沫法分离无患子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料液中无患子总皂苷质量浓度为20 mg/L,pH值为4.40,进料口高度为40 cm,气体体积流量为0.6 L/min,进料液体积流量为35 mL/min;通过连续泡沫分离法纯化得到无患子总皂苷,收率为23.64%、质量分数为90.27%。结论连续式泡沫分离法纯化无患子总皂苷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等优点,可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6.
间歇式泡沫分离提取甘草中甘草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优选间歇式泡沫分离甘草中甘草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回收率、富集比和产品质量分数为指标,单因素考察影响泡沫分离效果的各因素。结果间歇式泡沫分离甘草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4、进料液中甘草酸质量浓度为0.23mg/mL、进气速度600mL/min、进料体积1000mL,此时泡沫相中甘草酸的回收率为91.9%,富集比为6.4,甘草酸质量分数32.3%。结论间歇式泡沫分离甘草中甘草酸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新型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7.
泡沫分离法用于蜣螂蛋白质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家骅  谭承佳  韩丽  张艳艳  李文丽  杨明 《中草药》2009,40(8):1223-1225
目的 优选蜣螂提取液中蛋白质类成分泡沫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富集比、回收率、泡沫液中蛋白的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泡沫分离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泡沫分离蜣螂提取液蛋白类成分的较佳工艺为:气流速度600 mL/min,进料液质量浓度为含药材0.050 g/mL,pH4,进料体积1 000 mL,室温;在此条件下,富集比为1.56,回收率为85.6%,泡沫液质量分数为20.37%.结论 采用泡沫分离法浓缩和分离蜣螂蛋白质类成分回收率较高,能提高产品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浓缩和分离蜣螂提取液中蛋白类物质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竹节参总皂苷工艺条件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竹节参中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 以竹节参总皂苷的吸附量和洗脱率为指标,筛选大孔吸附树脂,并研究所选树脂富集纯化竹节参总皂苷的吸附和洗脱条件.结果 D101树脂对竹节参总皂苷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为0.2 g生药/mL,以3BV 70%乙醇溶液洗脱,吸附及洗脱体积流量均为1 mL/min,洗脱液蒸干,即得纯化的竹节参总皂苷提取物.纯化后竹节参总皂苷质量分数为82.53%,精制度达338.81%.结论 D101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竹节参中总皂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甘草皂苷分级泡沫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艳桃  韩丽  张艳艳  王虎山  马鸿雁  杨明  邹文铨 《中成药》2006,28(11):1571-1574
目的:优选分级泡沫分离甘草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正交法分别设计两级泡沫分离工艺,HPLC法测定原液、泡沫液和残留液中甘草酸含量。结果:一级泡沫分离甘草皂苷的最佳工艺为:原液甘草酸浓度为0.45 mg/mL,pH=9,气速为1 000 mL/min,液速为12 mL/min,温度为室温;二级泡沫分离最佳工艺条件为药液pH=3,气速为600 mL/min,液速为12 mL/min,温度为室温。结论:采用该法能提高产品中甘草皂苷的纯度,同时,三次验证结果表明该工艺可行,产品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10.
大孔树脂富集纯化人参总皂苷工艺条件优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考察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纯化人参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考察药液浓度、药液pH值、洗脱流速、吸附流速等参数对人参总皂苷得率、人参总皂苷纯度效果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人参总皂苷含量、用重量法计算人参总皂苷得率。结果:大孔树脂富集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在药液浓度12.38mg/m l、药液pH值7.0,洗脱流速1.5 m l/m in,吸附流速2.0 m l/m in条件下,用5%乙醇洗脱人参总皂苷。结论: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乙醇洗脱物中人参总皂苷纯度达85%以上,人参总皂苷得率达65%以上,为大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可以对2个以上中药材样品进行定性评价,阐明不同产区间的相似程度,为中药材真伪鉴定和品质评价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2个指标,采用平均值、平滑和二次微分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考察臭灵丹三氯甲烷、无水乙醇、水3种极性溶剂提取物各波段的稳定性及重复性,计算臭灵丹不同提取物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对不同产区的臭灵丹进行定性评价。结果:臭灵丹在三氯甲烷、无水乙醇和水3种极性溶剂下分别提取30,50,40 min可达到最大提取率,在20 h内稳定性良好。文中按照共有峰率的大小,建立了不同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方法。指纹图谱显示,臭灵丹不同产区样品间最大共有峰率为78.57%,最小共有峰率为11.1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联用技术研究不同配伍比例的人参-附子的物质基础,并分析配伍比例对人参皂苷溶出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Acquity HSS T3(100 mm×2.1 mm,1.8 μm)色谱柱,乙腈-水系统(含0.1%甲酸)梯度洗脱,质谱仪检测,分析人参皂苷.以液相色谱图峰面积表示人参皂苷溶出量.结果 人参与附子配伍后,大部分人参皂苷的溶出量随着人参比例下降呈线性下降;三醇型人参皂苷Re和齐墩果酸型人参皂苷Ro的溶出量比理论值增加;二醇型人参皂苷Rb2、Rb3和Rd及其丙二酸甲酰基衍生物的溶出量比理论值减少.结论 人参-附子配伍后,各种人参皂苷的溶出现象不同;这些人参皂苷的溶出量变化可能与人参-附子配伍的药效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四角蛤蜊为原料,制备复合氨基酸螯合钙,为天然补钙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以螯合率与钙离子质量分数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反应温度、时间、钙离子与氨基酸摩尔比及pH对复合氨基酸与贝壳钙螯合工艺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四角蛤蜊复合氨基酸和螯合产物。结果: 最佳螯合条件为pH 4.5,反应温度55 ℃,反应时间2 h,钙离子与氨基酸摩尔比1.5:1。钙离子质量分数79.57 mg·g-1。复合氨基酸与钙离子配位后的氨基特征吸收由3 056.49 cm-1红移至3 245.30 cm-1,羰基特征吸收由1 573.53 cm-1蓝移至1 559.65 cm-1结论: 优选的制备条件稳定可行,反应产物确认为氨基酸螯合钙,为复合氨基酸螯合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丹  贾晓斌  萧伟 《中草药》2013,44(2):170-173
目的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对不同厂家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3种黄酮类成分;利用F检验考察7个厂家银杏叶提取物黄酮类成分相互间的显著性差异程度.结果 7个厂家(A~G)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中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其中E厂家样品中槲皮素质量分数最高,平均为6.9331%;D和G两厂家的样品中槲皮素质量分数分别只为E厂家的56.52%、54.88%;A、B、C、F4个厂家样品中槲皮素质量分数分别是E厂家的71.50%、69.99%、67.87%、63.34%.C厂家样品中山柰酚质量分数最高,平均为5.3670%;而D、G两厂家样品中山柰酚质量分数分别只有C厂家的66.51%、66.82%;A、B、E、F4个厂家样品中山柰酚质量分数分别是C厂家的90.90%、87.03%、67.14%、77.05%.D厂家样品中异鼠李素质量分数最高,平均为1.5269%,而C、E两厂家样品中异鼠李素只有D厂家的40.88%、51.04%;A、B、F、G4个厂家的异鼠李素质量分数分别是D厂家的70.69%、92.49%、82.49%、80.82%.结论 市场上银杏叶制剂疗效参差不齐,通过试验比较研究银杏叶提取物黄酮组分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及其配比,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不同采收期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以黄芩中19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比例为指标,考察不同采收期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以确定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找出最优质黄芩为临床用药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方法进行色谱分离,TC-C18柱(4.6 mm×250 mm,5μm,Agilent),流动相乙腈与0.1%冰醋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6 nm,体积流量1.0 mL.min-1,柱温25℃,以面积归一化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春秋两季黄芩从一年生到三年生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比例各不相同。结论:该方法为确定黄芩最佳采收期,为全面控制黄芩药材的质量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集成学习和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智能集成建模方法,用于建立前胡切片微波真空干燥过程水分比预测模型。方法 合理设计前胡切片微波真空干燥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微波功率、切片厚度和干燥层数对前胡切片干燥过程水分比的影响,并构建用于水分比建模的原始数据集。将原始数据集合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利用训练集建立不同隐含层神经元个数的BP神经网络子模型,验证集用于防止训练过程过拟合,利用测试集建立前胡切片干燥过程水分比的智能集成模型,并进行模型应用。结果 干燥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微波功率或减少切片厚度都能够有效缩短前胡切片的总干燥时间,达到提高干燥效率、节能的目的。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智能集成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泛化性和预测精度,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前胡切片微波真空干燥过程水分比预测。结论 智能集成模型为前胡切片干燥过程优化与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智能集成建模方法为中药材干燥过程建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琪  陈兴福  杨文钰  张玉  王琦  赵一帆 《中草药》2013,44(12):1654-1660
目的 研究生殖生长对川泽泻源库关系及其特征指标的影响,为其高产优质栽培和育种提供参考.方法 比较留薹和去薹植株各部位干物质量、叶和块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量等生理指标的积累过程.结果 生殖生长的保留有利于川泽泻生殖库的积累,不利于叶源和营养库的增长,能够显著增加植株总库容,提高植株总生物量;去除生殖生长能够增加叶生长后期和块茎产量形成期的C/N值,提高叶和块茎的产量.结论 川泽泻栽培过程中应采取人工措施及时调整植株C/N值,以提高块茎产量;品种选育过程中,应选择叶片数适量且生长后期叶片C/N值高、块茎含氮量高的品系.  相似文献   

18.
干燥介质相对湿度对西洋参根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恒定相对湿度及阶段降湿对西洋参Panacis Quinquefolii Radix根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为提高西洋参根干燥效率和干燥品质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干燥温度为55℃条件下,恒定相对湿度(20%、30%、40%)、阶段降湿40%分别保持1、5、9 h后降为20%及连续排湿干燥条件下对西洋参干燥特性、水分有效扩散系数(D_(eff))、复水比、收缩比、总皂苷含量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恒定相对湿度干燥条件下,相对湿度越低干燥速率越大,相对湿度为20%时比40%时干燥时间缩短了6.8%;阶段降湿干燥条件下,相对湿度40%保持5h后降为20%相对于连续排湿干燥方式,干燥时间缩短了3.4%,干燥过程出现短暂的升速阶段;水分D_(eff)在1.49×10~(-10)~2.50×10~(-10)m~2/s;复水性主要受物料细胞结构的破坏程度及复水前含水率的影响,且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减小,收缩比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大,高湿有利于总皂苷含量的保留和转化;微观结构观察结果显示,连续排湿干燥时西洋参根表面结壳硬化,故导致干燥时间延长、复水性降低;阶段降湿干燥有助于西洋参根形成水分子迁移扩散孔道,从而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复水比;相对湿度40%保持5 h而后降为20%时,综合评分最高为0.61±0.01,为最优干燥工艺,此时复水比为2.23±0.12、收缩比为0.26±0.06、总皂苷质量分数为(5.01±0.04)%。结论阶段降湿干燥方式可提高西洋参根的干燥效率和干燥品质,为热风干燥西洋参根过程中如何调控相对湿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李香  段康颖  林秀丽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2):1723-1729
 目的制备和鉴定多西紫杉醇-环糊精硫酸酯(6-S-β-CD,2-S-β-CD及随机取代的S-β-CD)包合物,并考察多西紫杉醇与环糊精硫酸酯之间的包合机制、构成摩尔质量比及包合常数。方法应用圆二色谱法研究不同浓度环糊精硫酸酯对DTX圆二色性的影响,并测定了包合常数;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DTX-S-β-CD包合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光谱法(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摩尔连续递变法测定包合物的组成比例,相溶解度法测定DTX在25,37,45℃恒温条件下在不同浓度6-S-β-CD,2-S-β-CD,S-β-CD水溶液中的包合稳定常数及相关的热力学常数。结果多西紫杉醇的正性带和负性带强度都随着环糊精硫酸酯浓度的增大而增大,DTX与环糊精硫酸酯形成了稳定的包合物;摩尔包合比均为1∶1,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表观稳定常数K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包合过程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焓变(ΔH)和熵变(ΔS)均为负值。S-β-CD对DTX的增溶作用强于6-S-β-CD和2-S-β-CD,且DTX-S-β-CD包合物的稳定常数高于DTX-6-S-β-CD,DTX-2-S-β-CD包合物。结论DTX与环糊精硫酸酯可以自发形成可溶性包合物,且低温有利于包合物的形成和稳定。S-β-CD对DTX的增溶作用及与DTX形成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均高于6-S-β-CD和2-S-β-CD。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塞克硝唑苯甲酸酯(secnidazole benzoate,SBZ)与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l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方法分别采用相溶解度法、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等摩尔系列法等方法测定SBZ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在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SBZ与HP-β-CD均可形成1∶1包合物;热力学参数显示包合过程为焓推动的熵减过程,可自发进行(△G<0)。结论SBZ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可自发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从而增加其溶解度。选择适宜的包合温度及合适的pH值将有利于包合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