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热网的现状及供热节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集中供热管网当前的现状和热网运行能耗高及热利用效率低的原因,可知:锅炉热效率低、供热运行参数不合要求、采用“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方式、建筑保温方而的不足以及供热参数随气候的变化而调整不及时等是能耗高的主要原因。为更好地节省能源和保护环境,供热改革势在必行。讨论了分户计量和按热量收费等改革问题,分析了热源、管网运行调节、供热参数设定和管网改造等方面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求取得低能耗和高效率的系统。  相似文献   

2.
计量供热系统热网的自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量供热采暖系统是通过对流量的调节实现对室温的控制,从而达到节能.在对流量调节中系统流量的变化可能使得某些用户的流量达不到要求,无法实现室温控制.本文针对这个问题采用定压力控制和定压差控制两种方法对热网进行了自动控制设计,以满足用户所需资用压头,即保证任何时候都有足够流量,以便调节.  相似文献   

3.
针对供热计量系统的末端设备,分析其调节特性及节能潜力,从变流量系统控制的角度,阐了供热计量系统管网及热源控制方法,从而实现基于设备特性的系统运行调节和节能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于热表技术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热收费体制的改革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供热收费体制的改革将改变供热按面积进行收费的现状 ,代之以按供热量进行收费。按热量缴费的基础就是要进行热量计量。热量计量的复杂性和我国热量计量工作尚处于发展初期 ,这决定了我们在热量计量的法律、法规方面 ,在热量计量技术方面以及在热量计量产品方面有很多不足 ,最关键的是我们尚没有一套完善的热量计量的管理体系。为适应首都开展热量计量工作的需要 ,以学习欧洲的热量计量技术为出发点 ,我所进口了一套欧洲热量表检定装置 ,开展了一些检定工作 ,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同行分享。流量传…  相似文献   

5.
《计量与测试技术》2009,36(11):61-61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了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会议要求,下一阶段各地要开展5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必须在明年采暖期前全面完成。一是明确工作目标。从今年起,各地要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各项工作,将按热计量收费摆在突出位置,坚决做到“三个同步”:新建建筑工程建设与供热计量设施安装同步,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与节能改造同步,供热计量设施安装与供热计量收费同步。  相似文献   

6.
张勇 《硅谷》2010,(12):150-150
主要是通过对我国集中供热计量收费现状的介绍,深刻剖析供热计量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7.
以西安市某小区的供热系统为例,分析了目前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方案以及系统节能改造后的节能分析。系统通过分时分区供热、加装自力式流量控制阀、采用变频泵变频调节、混水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改造后,供热系统不仅实现了节能运行,并且提高了供热品质,还为日后的供热计量收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推进供热计量改革.降低采暖供热能耗.是落实国家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任务的主要措施之一。2010年.笔者参加了由新疆建设厅组织的“关于新疆地区供热计量收费改革及热计量装置运行管理情况检查”工作小组.通过这次机会.笔者实地对新疆地区的供热计量收费改革及热计量装置运行管理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的调查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秦岩 《中国计量》2002,(4):22-23
目前 ,正当住宅小区智能化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应用的时候 ,民用建筑集中供热分户热计量收费问题 ,也提到了改革供热体制的议事日程上来了。特别是建设部已把实现供热计量收费列入《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 ,而2001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又明确规定 :“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当使用双管系统 ,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计量装置 ,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足见国家对此项改革工作的重视与决心和改革实施的迫切性。关于改革供热体制实行热计量收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 ,本文就集中供热分户热…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衢州东港环保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港热电公司")通过加强计量管理、加大计量投入、降低管损,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扭亏为盈。一、公司热网计量情况东港热电公司供热贸易计量器具采用涡街流量计,以蒸汽质量流量计量收费。2009年前供热管损  相似文献   

11.
热做为一种商品,已走进城镇供热的千家万户,就笔者居住的北方小城市七台河为例,这种热商品还没有被足够的重视,耗热、缴热费数额不明朗,还是按供暧面积估算收费,温度高低,居不居住,热不热等现象一律收费,造成了很多的矛盾,没有把热商品的买卖做科学、做合理。从现实情况中强烈呼吁加快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其主要思想是稳步推进城镇用热的商品化、分户供暖、分户计量、按需供给、科学节能,提高热效率,大力推广热计量分户供暖,规范城镇供热市场。  相似文献   

12.
正—、引言热量表是由国家质检总局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涉及贸易结算和民生计量,因此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技术机构、生产及配件企业的广泛关注。采用热量表进行热量计量,进行热计量收费,是实现供热改革和节能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近年来,随着供热改革不断扩大和持续深入进行,热量表生产制造企业逐年增多。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范围内取得热量表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已达到200多家,而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另一方面,国内各供热公司、热力集团等热用户对于热量表的需求提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言热量表是由国家质检总局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涉及贸易结算和民生计量,因此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技术机构、生产及配件企业的广泛关注。采用热量表进行热量计量,进行热计量收费,是实现供热改革和节能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近年来,随着供热改革不断扩大和持续深入进行,热量表生产制造企业逐年增多。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范围内取得热量表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已达到200多家,而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大环境下,供热体制改革被提到重要位置,供热计量作为供热体制改革中热费结算的重要手段,在保障供、用热双方利益,实现社会大幅节能减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刊特邀相关专业人士就分户计量如何科学供热、供热计量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的问题及相关解决措施,以及热能贸易中公正与准确计量等撰文进行探讨,希望能对供热体制改革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5.
我国需要提供集中采暖的地域广大,根据国家目前的能源政策,建筑采暖的高能耗不断加剧着对环境空气的污染.目前,在没有实行计量热和按热量收费的城市,通常按供热面积收费,一旦按热量收费后,供热公司的经济收益将变得不确定,因此,大部分供热公司对按热量收费存在顾虑.  相似文献   

16.
俞亮 《中国计量》2001,(9):20-21
近年来 ,浙江省萧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计量事业发展上 ,为缓解财政紧张与检测项目投入之间的矛盾 ,审时度势 ,开拓创新 ,采用条块结合 ,借用资源增强检测实力 ,帮助企业以计量工作促发展、增效益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 ,我局与杭州市质量计量监测中心合作建设的杭州市蒸汽流量计量检定站萧山分站便是其中一例。一、围绕计量热点建立分站我市现有蒸汽供热企业5家 ,蒸汽用户80余家 ,年供蒸汽二百余万吨。市技术监督局在没有介入管理前 ,流量结算、蒸汽流量仪表的检定都由供热企业一手操办。供热企业自己供汽 ,自己检定仪表 ,影响了公正…  相似文献   

17.
萧懿群 《中国计量》2011,(2):110-112
实施供热体制改革,提高供热系统的热效率是建筑节能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与传统的供热系统相比,计量供热系统的供热量除与室外气象条件等闲素有关外,还需考虑用户的自主调节。因此,必须对供热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控,使系统的供热量与热负荷相一致,才能够在保证供暖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  相似文献   

18.
《计测技术》2008,28(4)
本刊讯 为了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加强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日前下发了《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对新建建筑、既有建筑的供热计量设计改造、运行收费和监管处罚分别作出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9.
浅谈集中供热、分户计量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城市集中供暖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根据我国供暖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几年来的有关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专门机构领导实施,实现管网水力平衡,改革收费管理,最终解决热计量问题。一、我国在供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国家提出的解决方案1郾集中供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我国现有集中供暖室内系统长期以来缺少必要的计量设备和准确的控制手段,无法量化管理,用户不能真正实现自主调节,从而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在浪费能源的同时加大了空气的污染程度,加速了环境的恶化。(2)供热部门大多仍在…  相似文献   

20.
实施供热体制改革,提高供热系统的热效率是建筑节能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与传统的供热系统相比,计量供热系统的供热量除与室外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外,还需考虑用户的自主调节。因此,必须对供热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控,使系统的供热量与热负荷相一致,才能够在保证供暖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