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舱内吸氧装置的合理选择.方法 将300例行高压氧(HBO)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50例,分别采用自制头罩(头罩组)和球囊连接管(连接管组)2种装置吸氧;对两组治疗完成率、吸痰次数进行统计,其中成功完成治疗且连续治疗2个疗程的209例患者于HBO治疗前、治疗1、2个疗程结束时进行GCS评分.结果 头罩组治疗完成率高于连接管组,吸痰次数少于连接管组(均P<0.01);连接管组治疗1、2个疗程时GCS评分显著优于头罩组(均P<0.05).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HBO治疗选择球囊连接管效果优于头罩,但依从性较差.可首选球囊连接管吸氧,不能完成治疗者及时改用头罩吸氧.  相似文献   

2.
胡晓英 《护理学杂志》2007,22(10):37-37
近年来塑料输液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与玻璃输液瓶比较,具有安全性能好,不易破损,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储存,且使用方便不需要网套等优点。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排气管的重力作用及瓶内的压力作用,易造成排气管下垂,导致药物从排气管内溢出,不仅浪费药物、污染床单位,还可造成药物污染,引起输液反应而发生医患纠纷。鉴此,我科采用橡皮筋固定输液器的排气管,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胡晓英 《护理学杂志》2007,22(20):37-37
近年来塑料输液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与玻璃输液瓶比较,具有安全性能好,不易破损,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储存,且使用方便不需要网套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常采用一次性无菌输液针头的塑料软管为气管切开患者氧气吸入[1],并用胶布蝶形固定于胸前区一侧.但由于患者频繁咳嗽或因出汗多,易使氧气管脱出,影响氧疗效果,我科联合清华大学热能系实验室共同制作了10个氧气管固定夹,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用于9例气管切开给氧患者,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气管切开术后需更换套管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按照常规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改进组利_用气管导管为导芯.将气管导管插入原气管切开套管腔内10~15 cm,一手固定气管导管,另一手沿气管导管迅速拔出原气管切开套管,将新的气管切开套管顺气管导管送入气管腔内,拔出气管导管,新气管切开套管气囊充气、固定.结果 改进组一次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成功率、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局部出血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提高一次换管成功率,缩短换管时间,减少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局部出血.  相似文献   

6.
我科1999.1~2000.12共收治38例气管切开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8例,其中男31例,女7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0岁。入院时GCS评分3~4分12例,5~9分26例。其中车祸伤14例,脑溢血13例,坠落伤11例。昏迷时间小于15天的9例,大于15天的29例2.结果:本组38例,死亡12例,植物生存9例,痊愈6例,生活部分自理者11例。讨论现把我科气管切开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气管切开后,患者气道与外部环境直接相…  相似文献   

7.
病例介绍例1:女,44岁,因Ⅲ级脑外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入院,为保持呼吸道通畅,行气管切开术。术后1周置胃管鼻饲流质。40天左右清洁内套管时出现剧烈呛咳,50天神志清醒后给予试验性饮水,发现呛咳并自气管导管中呛出水或牛奶。诊断为气管食管瘘。例2:男,26岁,Ⅲ级脑外伤在外院行气管切开术,因频繁呛咳不能改善转入我院。入院后发现患者有食物从气管导管内咳出,经食管吞钡检查,诊断为气管食管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气管切开患者一次堵管成功率.方法 将气管切开符合堵管奈件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一次性完全性堵管,改进组采用更换小2~3号的金属气管套管,待患者呼吸平稳,无胸闷、憋气并能自行排痰后行棉签塞完全堵管.结果 两组一次堵管成功率和堵管成功时间比较,常规组分别为56.0%和(11.0±1.5)d,改进组分别为100%和(6.0±1.0)d,改进组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 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改进堵管法可缩短堵管时间,提高一次堵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正>对昏迷时间较长的患者,多需行气管切开,以利于改善呼吸,便于排痰。一旦气管切开,往往面临肺部感染、脱管、套管阻塞、出血、气管食管瘘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总结  相似文献   

10.
11.
12.
<正>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及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气道,控制气管切开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患者的自理能力差,抵抗力下降,气管套管保留时间长,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我们2008-01~2010-08对162例气管切开术后  相似文献   

13.
改良式气管切开固定带及保护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式气管切开固定带及保护罩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ICU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使用由橡胶管止血带改良后的气管切开固定带和雾化面罩改造的保护罩保护气管切开口。对照组采用棉布固定带和湿润的单层纱布保护气管切开口。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局部皮肤损害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痰液外溅和氧气管脱落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式气管切开固定带及保护罩可有效保护气管切开口皮肤,减少护理并发症发生,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式气管切开固定带及保护罩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ICU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使用由橡胶管止血带改良后的气管切开固定带和雾化面罩改造的保护罩保护气管切开口。对照组采用棉布固定带和湿润的单层纱布保护气管切开口。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局部皮肤损害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痰液外溅和氧气管脱落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式气管切开固定带及保护罩可有效保护气管切开口皮肤,减少护理并发症发生,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间歇气道湿化法和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间歇湿化法,试验组采用持续湿化法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湿化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合理有效的气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玮  王君 《护理学杂志》2011,26(8):43-44
目的 探讨高压氧舱内危重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国产大型压缩空气氧舱,对95例气管切开伴颅脑疾病、脑出血、颅脑术后昏迷患者,在高压氧舱治疗中全程医护人员陪护.高压氧治疗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气道内痰液,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氧中毒.结果 治疗后14例患者神志运渐恢复至完全清醒,79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2例因肺部...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晓琳 《护理学杂志》1997,12(5):298-298
近年来高压氧在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令人瞩目的作用。但气管切开患者进能行高压氧治疗的舱内护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舱内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抢救的成败。我科1994~1996年成功救治5例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46~69岁,平均59岁。颅脑外伤2列,脑出血2例,脑血管畸形致破裂出血1例。5例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均神志清楚,呼吸恢复正常,拔除气管套管。康复出院及转康复科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治疗。2治疗方法采用中型高压氧治疗舱,可容20例患者。为防止交叉感染,对气管切开患者一律给予单独加压治疗。治…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是建立人工气道的常用途径之一。对于下颈椎即第3~7颈椎之间的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有可能由于呼吸肌麻痹而造成呼吸困难,肺部痰液无法咳出,导致呼吸衰竭。应尽早气管切开,机械辅助呼吸。但颈椎骨折后颈部固定,颈部暴露不充分,行气管切开时难度较大。我科2000年4月~2010年12月,对52例下颈椎骨折后患者行气管切开,解除呼吸道梗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是喉癌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从喉癌气管切开术后感染的预防、氧疗、气道湿化、吸痰护理、气管导管护理和口腔护理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喉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及进展.  相似文献   

20.
常规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先试行堵管,观察24~48h无呼吸困难可拔管,但无论是塑料、硅胶还是金属气管套管,目前都没有配备成套的堵管用具,给堵管带来不便。临床常用的堵管用具有软木塞、胶布缠绕棉棒等,以上方法存在制作麻烦、安全性不强、不够美观等缺陷。我科在临床实践中就地取材,利用玻璃瓶翻边瓶塞制作气管套管堵管用具,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