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远  张高峰 《矿冶工程》2017,37(2):125-128
基于工程陶瓷二维预压应力磨削方法,进行了氧化铝陶瓷在不同二维预压应力条件下的磨削试验,探究氧化铝陶瓷材料的去除机理和加工损伤。结果表明,相同的磨削深度下,随着二维预压应力值增加,磨削力增大,陶瓷工件磨削表面质量提高,磨削表面的粗糙度降低,亚表面损伤层厚度减小。预压应力使裂纹扩展所需能量增大,从而减少裂纹,提高磨削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顺心  赵新义 《煤矿机械》2014,35(9):140-142
煤矿中的机械零件表面在生产加工中由于制造环境的影响会产生残余应力,降低了零件的使用性能。通过分析材料产生残余应力的几个原因:冷塑性变形、热塑性变形以及内部组织的改变,并提出磨削裂纹的防止方案,加强对于机械残余应力的了解,给零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超声磨削工程陶瓷材料方法与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超声波加工工程陶瓷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超声旋转磨削加工工程陶瓷的数控加工方法,对旋转超声磨削加工的工具进行了设计,分析了材料的去除机理,并对超声旋转磨削的加工机理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4.
如何防止渗碳淬火齿轮磨削裂纹的产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20CrMnTi渗碳淬火齿轮在磨齿过程中容易产生磨削裂纹而报废的现象,通过对其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变化,表层应力的消除方法,机加工过程中的磨削参数选择、砂轮的选择、磨削液的选择等进行分析,提出了防止磨削裂纹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线切割加工模具表面变质层的形成机理与显微组织,介绍了其表面残余应力、抗疲劳强度、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等力学性能,分析了变质层表面显微裂纹的产生原因与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增强模具表面的抗疲劳强度,以及预防与改善显微裂纹的技术措施,提高模具的加工质量与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王新 《煤矿机械》2003,(7):58-59
通过对 2 0CrMnTi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变化 ,表层应力的消除方法、机加工过程中的磨削参数选择、砂轮的选择、磨削液的选择等分析 ,提出了防止磨削裂纹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吴建强  陈树峰 《煤矿机械》2007,28(8):101-103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主要从3个方面对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进行分析和探讨:冷塑性变形的影响,热塑性变形的影响和金相组织变化的影响。工件磨削时产生的裂纹及其如何防止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煤炭学报》2012,42(6)
针对钛合金干式磨削特点,制备了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cubic boron nitride,CBN)超硬磨料砂轮,进行了与碳化硅陶瓷砂轮干式磨削Ti6Al4V合金的对比试验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体视显微镜、粗糙度仪和显微硬度计对磨削工况和试样表面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磨削用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比较了3种砂轮磨削工件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微观组织及显微硬度。研究表明:工件表面粗糙度随着磨削深度增大而增大,随着砂轮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与绿色碳化硅陶瓷结合剂砂轮相比,CBN和金刚石超硬磨料砂轮磨削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和变质层深度较小,表面无明显烧伤,在一定用量条件下更适合Ti6Al4V合金干式磨削加工。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磨削裂纹产生的原因,针对此原因,作者从喷丸强化工艺、磨削工艺、材料及热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防止磨削裂纹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iSIGHT软件实现了陶瓷磨削加工过程的参数优化。以材料去除率为优化目标给出了具体实现步骤,对比了2种优化算法对目标结果的影响,指出在磨削加工参数优化问题上采用多岛遗传算法更加有效。且对磨削加工的参数选择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陶永芹 《矿山机械》2004,32(5):99-100
我厂的主要产品是煤矿机械如各种绞车、带式输送机及掘进机等,在这些产品中有大量齿轮、轴等零件,很多都要求进行渗碳淬火热处理,之后进行磨削加工。但在进行磨削加工时,常常会出现裂纹,这严重影响了工件的质量,甚至造成报废。本人根据多年的实践,对磨削裂纹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止措施,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款由电动修边机改造而成的高精度磨削加工的多功能电动磨削机。它适用性广,可用于煤矿隔爆电器的隔爆面和其他机械零部件表面的磨削加工,也可以进行平面的磨削,还可以配置各种辅件进行直角、沟槽、外圆等表面的磨削。  相似文献   

13.
针对磨削工程陶瓷时边界处易出现损伤缺陷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磨削参数的边界损伤预测模型。采用单因素法进行了磨削实验,以边界损伤深度为参考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磨削深度对边界损伤影响较大;主轴转速越低,边界损伤值越大,且随主轴转速升高边界损伤值的变化逐渐趋于平缓。与普通磨削相比,超声波辅助磨削能有效改善被加工材料的边界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4.
李竹梅  杨志勇 《煤矿机械》2011,(10):131-132
热喷涂技术被广泛用于机械零件磨损表面的修复。由于修复层具有较高的硬度,普通的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困难,生产效率较低,刀具磨损严重,采用电解磨削加工方法对Ni-Cr-B-Si自熔性合金粉末修复的机械零件表面进行了加工,通过试验得出了电解液的配比及电解磨削规范。  相似文献   

15.
以氧化铝陶瓷为加工对象,采用小直径电镀砂轮进行了旋转超声铣磨和普通铣磨加工试验,分析了铣磨氧化铝陶瓷时的磨削力随超声功率、砂轮线速度、进给速度、铣磨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其他铣磨参数不变时,超声功率由0 W增大至90 W,磨削力呈下降趋势,表面形貌得到显著改善。随着砂轮线速度增大、进给速度和铣磨深度减小,旋转超声铣磨和普通铣磨时的磨削力均呈下降趋势。在试验加工参数范围内,旋转超声铣磨的磨削力均低于普通铣磨时,且旋转超声铣磨时最大可降低法向磨削力24.17%、切向磨削力23.30%。  相似文献   

16.
磨削过程中,模具表面的磨削裂纹不仅与磨削工艺有关,而且与模具钢材冶金质量、锻造工艺、热处理工艺等因素关系密切,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提高模具的制造质量与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温禄淳 《煤矿机械》2020,41(8):70-72
为了提高深槽结构件表面的磨削加工精度,采用信号过滤的方式对磨削力进行测定,研究砂轮转速对深槽磨削加工表层磨削力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砂轮转速增大后,引起切向切削力与法向切削力的同时下降,法向切削力比切向切削力高。砂轮转速增大会引起磨削区内产生更多的磨粒数量,最大未变形切屑厚度减小,导致成屑磨粒的切入深度降低。当砂轮转速增大后,表面粗糙度发生线性降低,产生了沿切削方向分布的划痕,降低最大未变形切削厚度,使磨粒成屑过程需要切入的工件表面深度随之降低,减小了耕犁条纹的深度,形成更小的切削力。  相似文献   

18.
外圆纵向磨削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长生  石玉祥  丁宁 《煤矿机械》2006,27(2):239-241
建立了外圆纵向磨削加工中切向磨削力、磨削力的数学模型,并用Mathlab 6.0进行了仿真,同时对改造后的MMB1320半自动外圆磨床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和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证明了所建的外圆纵向磨削加工中磨削力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李士晓 《煤矿机械》2011,32(4):126-128
建立了组装砂轮磨削表面加工质量的数学模型,以参加磨削的不同粒度元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装砂轮磨料粒度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组装砂轮磨削表面粗糙度完全取决于它的细粒度元件,并通过试验验证:控制组装砂轮磨削粒度大小可以有效控制加工表面质量,该研究结论不受金属材料问题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煤矿机械》2013,(11):137-139
概述了机械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作用与分类,具体分析了机械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产生,然后通过车轮弯曲疲劳试验机来探讨机械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