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利用JOPENS系统中交互分析软件MSDP提供的单纯型定位法,对中国台湾地震进行分析定位,将结果与中国台湾公布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此定位方法得出的地震参数与中国台湾结果的吻合性,判断可否使用此定位方法,对中国台湾地震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2.
对比福建数字地震台网测定的中国台湾中深源地震目录与中国台湾中央气象局公布的相应中深源地震目录,分析震源位置和发震时刻的差别情况,基本认为:福建台网测定中国台湾中深源地震的结果,在震中位置上,纬度偏大,即偏北;经度偏小,即偏向台网方向;采用单纯型方法定位的结果,发震时刻略偏小,震源深度偏小较多;用Locsat方法定位的结...  相似文献   

3.
福建台网应用JOPENS系统常用地震定位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十五”JOPENS系统提供的多种地震定位方法,对福建台网记录的网内、网缘、中国台湾地震分别进行定位、分析,对地震定位方法的选择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地震台网负责监测中国台湾地区地震。由于属于网外范围,台站分布偏一侧,对于有一定深度的地震使用何种定位方法能获得较好的地震参数一直是个问题。本文利用JOPENS系统中交互分析软件MSDP提供的常用定位方法,使用福建省地震台网监测资料对台湾地区中深源地震进行定位,并将各种定位方法得出的结果与中国台湾公布的地震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结果的差异,进而找出合适的定位方法用于地震速报。  相似文献   

5.
段刚 《地震工程学报》2016,38(3):466-470,490
福建台网负责监测中国台湾地区地震。对于中深源地震使用何种定位方法能获得较好的地震参数,这直接影响到地震定位精度。利用JOPENS系统中交互分析软件MSDP提供的定位方法,对同一地震进行两次定位,即不使用和使用接入的台湾台站,将福建台网得出的两次结果与中国台湾公布的地震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定位精度,进而找出适用于台湾地区中深源地震的定位方法,以便进一步判断在地震速报中使用这些台站进行辅助定位的可行性,并给出相关的操作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濮阳地震集中区地震精定位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濮阳地震集中区进行地震精定位,利用重新定位后地震的三维空间分布,对山东鄄城、河南濮阳交界地区出现的中小地震集中增强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该区地震构造背景和投入开发油田的分布情况,对该集中区的地震活动成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讨论了该区地震重新定位对于未来地震趋势判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球地震早期预警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地震预警技术在国际上得到迅速的发展,并有成功预警且收到减灾实效的先例.本文系统介绍了地震早期预警的方法,包括波前探测、P波应用、现地预警和区域预警;介绍了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在墨西哥、日本、土耳其、中国台湾和罗马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情况.还对地震预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远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段刚 《内陆地震》2015,(1):82-87
利用福建地震台网接入的台湾地震观测台站,结合福建的部分台站,定位台湾地区地震,分析测定结果与台湾公布的地震参数吻合性。并对用此方法分析地震的时间作大致计算,进而判断在地震速报中使用这些台站进行辅助定位的可行性,给出相关的操作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选取辽宁区域三种不同类型的六次地震事件,运用单纯型、Hyposat、HYP2000三种定位方法对其进行重新定位,产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yposat方法在定位这三种类型的地震时,残差范围最小最为稳定,定位网内地震时震中差也相对比较小,较适用于内陆地震和矿震的地震定位。  相似文献   

10.
地震预警连续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总结了地震预警系统中采用的一些实时定位方法,随后结合我国地震监测台网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一套从单个台站触发开始逐渐过渡到利用前四台触发信息的完整地震预警连续定位方法.利用福建省地震监测台网记录的68个M3.0级以上地震观测记录,对本文方法的验证结果表明,对于网内地震,采用本文方法的单台定位结果误差均小于为50 km,双台定位结果误差均小于35 km,三台定位结果误差约为15 km,四台定位结果误差约为6 km;网外地震的三台、四台定位结果误差均小于30 km.推导了采用本文三、四台预警定位方法的误差公式.利用福建地区现有及"十一五"完成后的地震观测台网分别计算得到了定位误差分布图.根据误差分析结果即可对定位结果的可靠性预先做出判断,有利于提高地震预警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栅格地图间接缓冲区分析方法,对地震分析软件栅格地图进行修改,解决了邻区地震发生时无法直观判断地震速报范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台阵数据中心使用的SEED格式,对比了台阵数据中心使用的SEED与JOPENS使用的SEED格式之间的不同之处,提出两者之间的转化方法,并编写了相应的代码,实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3.
章纯 《地震》2007,27(3):26-33
利用有限元方法, 研究了台湾地震发生所产生的应力变化对华东南地区应力场调整的影响, 给出了这些地区地震发生后所产生的扰动应力场分布特征, 解释了台湾地震活动与大陆地震活动同步的问题。 研究结果认为, 台湾东部地震带地震发生所产生的应力扰动主要影响福建至广东和广西沿海地区的应力场; 如果地震发生在台湾东南角, 其扰动应力会影响到华东沿海地区; 台湾北部地震带地震发生所产生的扰动应力场除影响福建至广东沿海外, 还会影响到华东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4.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的部署与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是由中国地震局出资,在广东省地震台网中心建设的一套全自动地震速报系统.本文介绍了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的职责、系统架构、主要功能模块、系统工作原理、部署情况与台网规模,分析了系统2009-2010年运行两年来的工作情况,并对系统自动产出的地震定位结果进行初步的统计与比较,对系统运行的总体效果给予了初步...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地震局设计、建设的中国第1个真正意义上的海洋深井地震观测台位于东海石油平台上,井深780 m,安装2套JDF-1型地震计进行观测。通过对陆域地震台站记录的大地震进行分析比较、方位校准,采用单台地震分析方法,确定2009年5月—2011年6月记录到的136个地震参数,总结海域地震波形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地震活动性特征与当地地质构造一致。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全世界地震灾害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全球地震活动为中等水平 ,但地震灾情较重。重大地震灾害分别发生在土耳其、中国台湾省和哥伦比亚。地震死亡人数总计 2 3 3 11人 ,伤 64 2 91人 ,经济损失约 3 0 0亿美元。台湾 7.6级地震是中国自唐山地震以来最严重的震灾。  相似文献   

17.
An analysis of surface current data obtained from 2002 to 2005 using long-range high-frequency radar provides the first evidence for the presence of biweekly (11–14 day) periodic variations of the Kuroshio axis northeast of Taiwan. This analysis clarifies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variations and reveals that cyclonic/anticyclonic eddies propagating along the shelf slope from the vicinity of the deep channel east of Taiwan induce these variations northeast of Taiwan. The behavior of the cyclonic/anticyclonic eddies on the shelf slope is well explained by 2nd-mode interior shelf waves advected by the Kuroshio's mean flow. Remote effects from the vicinity of the deep channel east of Taiwan, or from outside the East China Sea, are believ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neration of these biweekly periodic variations of the Kuroshio axis northeast of Taiwan. Moreover, on the shelf slope, these variations cause an onshore current across the shelf slope, suggesting topographically controlled upwelling. Therefore, the biweekly periodic variations of the Kuroshio axis northeast of Taiwan might contribute not only to the onshore transport of Kuroshio surface water but also to transport nutrient-rich Kuroshio subsurface water onto the shelf in the East China S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