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耐逆植物改良松嫩平原高pH盐碱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嫩平原是世界上苏打盐碱地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土壤pH多在8.5以上,重度盐碱地pH高达9.0~10.5.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气候干旱,松嫩平原盐碱化面积逐年扩大,盐碱化程度也逐年加重.文中概述了该区典型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和传统的治理方法,剖析了以往主要改良方法存在的利弊;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在耐盐碱水稻品种筛选与育种,水稻耐碱突变体筛选和耐碱基因QTL定位,羊草(Leymus chinensis)移栽快速恢复和重建技术及其生物生态学效应,羊草耐碱基因克隆等研究工作进展,指出了有效利用耐盐碱牧草或种植耐盐碱水稻品种恢复生态和提高劣质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土壤的盐碱化会严重降低土壤的应用价值,盐碱地的改良成为提高粮食产量和可利用耕地面积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黑龙江省的土壤盐碱化问题,首先对黑龙江省盐碱地成因、现状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危害进行简述,并从物理、化学、生物角度分析了水稻盐碱地改良方法,且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在水稻的盐碱化治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各地区的土壤和气候环境情况,以及品种特性,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改良方法。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盐碱地改良主要通过开展水稻耐盐碱基因研究工作,进行耐盐碱优化育种,不仅能高效开发和利用水稻耐盐碱资源,而且能提高育种速度和效果,加快盐碱地改良,更大限度地提高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松嫩平原盐碱化治理迫在眉睫,羊草在恢复治理苏打盐碱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羊草的特性,提出开展苏打盐碱地羊草生产技术的必要性以及羊草在苏打盐碱地上的具体生产技术措施,通过多年在苏打盐碱地的羊草栽培种植经验,总结了在苏打盐碱地上羊草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土壤pH对羊草碳含量的影响,为吉林省西部草地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以吉林省西部盐碱化草地羊草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盐碱化程度草地对羊草不同部位碳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土壤pH的增大,羊草碳含量整体变化不明显。土壤pH大于9.73时,羊草根部碳元素含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羊草茎部碳元素含量整体近似恒定;羊草叶部碳元素含量波动较大,但整体变化不大。羊草主要器官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茎、根、叶。[结论]羊草耐盐碱性很强,是吉林省西部盐碱化草地重建的优势牧草。  相似文献   

5.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特点及合理利用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松嫩平原西部有盐碱化土地面积373万hm^2,是世界三大片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由于区域内独特的地貌条件、成土母质组成、气候条件、地下水水位及其含盐量等因素作用,尤其是近几十年人为因素的干扰、盐碱地面积增加,盐碱化程度加剧,重度盐碱化土地面积以每年1.4%的速度扩展,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盐碱化旱田、盐碱化草地和盐碱化湿地的特点,提出采用低洼盐碱地种稻模式,盐碱湿地育苇-养鱼模式,盐碱湖泡养鱼,盐碱化旱田改土培肥、种植耐盐碱作微物或牧草、微咸水淋洗和物理化学改良,盐 碱化草地恢复等多种措施,遏制盐碱化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宁夏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水稻生产模式正由20世纪90年代的旱育稀植向直播栽培模式转变,同时,宁夏水稻面积采用"压南扩北"的战略,要求宁夏银川北部盐碱地直播水稻的面积逐步增大,而银川北部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着宁夏水稻单产和种植面积。实践表明,培育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是进一步提高盐碱地水稻产量和扩大种植面积的最有效方法。笔者就开展宁夏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培育的必要性、宁夏耐盐碱水稻新品种选育技术路线创新、回交群体的耐盐碱鉴定与筛选以及耐盐碱新品系示范推广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全面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水稻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正面临着种植区盐碱化加剧、种植面积减少的问题。盐碱胁迫下水稻发芽率明显降低,发芽延后,幼苗生长迟缓,穗数、千粒重等指标下降,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为了加深对水稻耐盐碱遗传机制的认识,从而提高水稻品种的耐盐碱能力,培育优良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本文分析了盐碱胁迫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农艺性状和生理机制的影响,并从渗透调节、离子平衡、抗氧化保护和激素调节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水稻耐盐碱生理机制和耐盐碱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水稻耐盐碱研究进行了展望。如加强针对水稻全生育期的耐盐碱研究,耐盐碱品种筛选要考虑品种整个生育期的综合表现,具体耐盐碱品种改良盐碱地的交互作用机制和具体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松嫩平原盐碱土现状及改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问题更为严重。我国盐渍土面积大,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各类盐碱地面积总计9913.3万hm^2,且有很多土地退化严重,有发生次生盐碱化的趋势。以下通过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典型盐碱区域土壤土质的调查分析,讨论了盐碱地改良的现状及措施,并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精准的水稻芽期耐盐碱评价体系,本研究采用NaCl∶Na2SO4∶NaHCO3∶Na2CO3摩尔比为1∶9∶9∶1的盐碱混合液模拟松嫩平原盐碱地混合盐溶液,采用梯度试验筛选混合盐碱液胁迫浓度范围,确定水稻品种芽期耐盐碱鉴定的最佳浓度。并用确定浓度的盐碱混合液对243份水稻材料进行芽期耐盐碱鉴定。结果表明,盐碱混合液浓度125mmol·L-1是鉴定的最佳浓度。243份水稻材料在该浓度下鉴定获得耐盐碱性极强的品种72份,耐盐碱性强的品种77份,耐盐碱性中等的品种57份,耐盐碱性弱的品种27份,耐盐碱性极弱的品种10份。  相似文献   

10.
松嫩平原是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区域,土壤盐分组成中以Na2CO3和NaHCO3等碳酸盐为主,苏打盐碱土具有较高的pH、物理性状恶劣、表面有盐分聚积、土壤通透性差等缺点,是我国典型的中低产田土壤。种植水稻是该区域盐碱土改良利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松嫩平原盐碱土分布及特点,并论述了松嫩平原盐碱地改造稻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总结了松嫩平原盐碱地稻田整地基本标准、灌排渠系建设、新开垦盐碱地和盐碱地老稻田耕整地作业方法及盐碱地泡田耙地作业方法,分析了当前松嫩平原盐碱地种植水稻耕作整地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吉林农业科学》2016,(5):46-51
由于土壤盐碱化逐年增加造成可耕作面积逐年减少,使盐碱等非生物胁迫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目前,提高作物耐盐碱性是植物育种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获得较多与耐盐碱相关的基因,并通过遗传转化技术获得了一些耐盐碱转基因水稻。本研究就植物耐盐碱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水稻中的遗传转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转基因水稻这一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白城自古有“八百里旱海”之称,据研究白城地区盐碱地的主要盐碱成分与海洋所含盐碱成分相似,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实验室利用近海水溶液筛选耐盐碱水稻品种,并在田间进行复合实验,为筛选耐盐碱水稻品种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碳酸盐黑钙土区水稻的产量,稳定北林区水稻的种植面积,通过增施有机肥、选用耐盐碱品种、高台置床设隔盐层、利用水层洗盐调酸、选酸性肥等多项防盐、降碱、调酸技术,使盐碱地土壤pH降低,有机质提高,从而减少了盐碱对水稻的危害,提高了碳酸盐黑钙土区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土壤盐碱化日益严重,针对盐碱地种植耐盐碱植物品种,并对其进行耐盐碱机理解析,是一种解决盐碱地高效利用的有效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对植物的分子层面上的耐盐碱机理解析已经有所进展,并通过基因克隆以及遗传转化对植物耐盐碱性进行提高。通过植物的生理生化、根系生长以及分子响应三个方面对植物的耐盐碱机理进行初步阐述,为解析植物耐盐碱响应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松嫩平原盐碱化形成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谷洪彪  宋洋  潘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95-16898
土壤盐碱化形成影响因素研究是开展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水盐运移模拟研究、水盐调控、预测预防土壤盐碱化以及进一步改善、改良和治理开发利用该区盐碱地的基础。在回顾松嫩平原盐碱化成因及形成影响因素研究历史的前提下,总结并分析地质构造因素、水文地质因素、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对盐碱化形成的影响,并给出松嫩平原盐碱化形成影响因素体系架构图,确定出影响松嫩平原盐碱化形成过程中的可控与不可控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东北苏打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碱地的治理及改良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中国是盐碱地大国,我国盐碱地面积在世界位居第三,而整个东北地区盐碱化土壤总面积为298. 69万hm2,按土地盐碱化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分别为34. 72%、38. 96%、18. 86%和7. 45%。此外,受松嫩平原河流变化、湖泊特征、气候变化等对碱和盐富集的影响,东北的盐碱地面积及盐碱化程度将进一步加重。本文结合东北苏打盐碱地的特征,拟对各种改良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为有效地改良东北苏打盐碱地的结构,控制土地盐碱化的速度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选用2003—2005年参加吉林省水稻中早熟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的57份品种(系),在吉林省大安市盐碱程度较重的水田进行了水稻耐盐碱品种(系)筛选试验,并参照3年吉林省区域试验产量性状结果,对产量构成因子进行了分析。3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耐盐碱性存在明显的品种(系)间差异,筛选出延317、九02GA2、长52-8、吉2003G19、吉农大30、吉生202等水稻耐盐碱新品系。盐碱环境对水稻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影响不大,但盐碱环境使水稻每穗的实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从而降低了水稻的产量。因此,在盐碱地水稻生产上要注重孕穗期和灌浆期的水肥调控。  相似文献   

18.
松嫩平原西部是我国苏打盐碱化草地的主要分布区,地表植被常呈斑块化分布,不同植被下土壤盐碱化程度迥异。通过植被进行土壤盐碱化诊断分级具有快速、直观的优点,但首先必须建立植被与土壤指标间的量化关系。采用田间取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下土壤盐分、养分及微生物的差异,并利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阐明了采用植被进行土壤盐碱化分级的科学性。结果表明:不同盐碱化草地土壤盐分、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羊草草地土壤盐分最低,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最高;盐碱裸地土壤盐分最高,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最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羊草草地属于轻度盐碱化,芦苇和虎尾草草地为中度盐碱化,碱茅、碱蓬草地和盐碱裸地为重度盐碱化。  相似文献   

19.
在苏打盐碱危害条件下培育水稻新品种是水稻育种工作新的探索。此研究收集了水稻品种398份进行耐盐碱鉴定,用筛选出的较耐盐碱的材料作亲本进行单交、复交。对杂交后代进行更高一级浓度的耐盐碱鉴定。基点筛选与实验室鉴定相结合,初步明确了在碳酸盐危害下水稻耐盐碱品种的鉴定方法和评价标准。培育出了吉89~45耐盐碱水稻新品系,该品系在pH9.5,盐分含量0.3%条件下整个生育期表明出较强的耐盐碱特性,丰产性突出。2855,2856,2888三个株系也有希望培育成耐盐碱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盐漠带示范基地观测区域内植物群落的物种结构和分布特点进行调查观测及土壤的盐分含量分析,筛选出了红砂、白刺、柽柳、尖叶盐爪爪、无叶假木贼等几种耐盐碱植物,并在试验区内通过人工灌溉(植苗或直播)恢复重建技术进行土壤盐碱改良和生态恢复。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盐分表聚特征明显,土壤深度增加,轻度盐化土壤面积逐渐增加,重度盐化土壤面积显著减小;通过适生植被的人工灌溉(植苗或直播)恢复重建技术,在试验区内不同生态恢复模式下植物物种增加,地表覆盖度有了显著提高,对绿洲盐碱地的植被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为绿洲生态重建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选择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