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形态学参数与颈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颈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颈内动脉瘤是否发生破裂分为破裂组(n=32)和未破裂组(n=5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对颈内动脉瘤破裂的预测价值。结果 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动脉瘤数目、瘤体宽度、瘤体垂直高度、瘤体直径、瘤颈宽度及动脉瘤的表面平均压力(PA)、标准化PA、最大压力(PM)、标准化PM、平均壁面剪切力(WSSA)、标准化WSSA、壁面剪切力最大值(WSSM)与颈内动脉瘤破裂无关(P>0.05),动脉瘤的最长径、动脉瘤的体颈比值(AR)、动脉瘤体宽径/瘤颈宽径比值、标准化WSSM(NWSSM)、剪切力震荡指数(OSI)、低剪切力面积比值、平均壁面剪切梯度与颈内动脉瘤破裂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R、动脉瘤体宽径/瘤颈宽径比值、NWSSM、OSI均是颈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发育异常的临床和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HR-VWI)特征。方法:收集6例经影像学确诊的颈内动脉发育异常患者,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复习总结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中4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年龄31~64岁。就诊原因分别为头晕、头痛或肢体无力4例,一过性晕厥1例,静止性震颤伴行动迟缓1例。6例均为单侧,其中3例颈内动脉发育不良患者于HR-VWI上表现为颈内动脉起始处以远全程管径纤细,管壁未见明显增厚及强化;3例颈内动脉发育不全患者颈内动脉起始处均可见显影,病例1和5起始处以远延续为线样软组织样结构,分别止于海绵窦段和颈段,病例6起始处以远缺如。颅内伴动脉夹层、动脉瘤、发育不良、异常血管网等多种血管异常。结论:颈内动脉发育异常在HR-VWI上有一定特征性,且HR-VWI能够有效评估颅内侧支代偿及其合并的血管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ic,MRA)研究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后脑底动脉环的代偿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4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MRA及MRI图像,根据于氏分型理论将其分型.结果 19例(35%)通过前循环代偿;4例(7%)通过后循环代偿;9例(17%)通过前后循环共同代偿;22例(41%)无交通代偿.左右代偿各有不同.结论 脑底动脉环代偿功能不仅仅取决于其环的完整性,更确切地说是取决于发生病变侧前后循环是否通畅.于氏分型能很好的评估不同类型脑底动脉环的交通代偿功能,对临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评估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丹东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常规超声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80例(92个斑块)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CEUS)与SMI检查,比较SMI、CEUS对新生血管的检出情况。根据是否为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37例)和非脑梗死组(43例),比较两组行SMI检查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SMI及CEUS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内斑块新生血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及CEUS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内斑块新生血管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2个斑块中,斑块厚度<2.5 mm有29个,斑块厚度为2.5~3.5 mm有32个,斑块厚度为>3.5 mm有31个。SMI及CEUS检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内斑块厚度与新生血管分级均呈正相关(rs=0.684、0.704,P=0.005、0.017)。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数量与SMI评分均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内斑块...  相似文献   

5.
姜宇  徐春华  姜平舟 《中外医疗》2012,31(35):173-174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14例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均在入院后立即(〈72h)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弥散加权成像(DWI),T1、T2加权成像检查。结果所有患者都在MRA上可见基底动脉闭塞、狭窄或瘤性扩张的基底动脉内异常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可见后循环区域内不同形态散在分布的多发急性梗死灶。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对基底动脉血管闭塞,狭窄或瘤性扩张有较高的敏感性;弥散加权成像对后循环区域梗死灶的诊断能力优于传统影像学核磁T1、T2加权成像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CVBI)的定量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断椎动脉狭窄提供依据.方法:病人组53例,对照组13例,两组共66例病人,均作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测量椎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并计算脑血流量(CBF).结果:对照组中的患侧椎动脉与病人组中的各组患侧椎动脉内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无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椎动脉总CBF值及患侧椎动脉平均流速Vm值无明显下降(P>0.05);而无狭窄组及轻、中、重度狭窄组各组间比较,双侧总CBF值均有明显差异(P<0.01),轻、中、重度狭窄组健患侧Vm之比分别为1∶ 0.88、1∶ 0.98、1∶ 0.85,三组健侧椎动脉内径均大于对照组健侧椎动脉内径,三组健侧CBF占总CBF的比例分别为73.8±6.2%、86.7±6.5%、93.1±6.1%.结论:1.椎动脉狭窄时,以一侧椎动脉狭窄,而对侧代偿性增宽为多见,VBI的发生除因患侧椎动脉血流量下降外,还与健侧椎动脉失代偿,导致总CBF值下降有关.2.通过CDFI测量Vm及MRA测量椎动脉内径并计算CBF值,能对椎动脉狭窄作出以下诊断标准:轻、中、重度狭窄各组患侧椎动脉内径分别为2.59±0.32mm、1.83±0.28mm、1.08±0.52mm;患侧椎动脉Vm值分别为0.19±0.07m/s、0.18±0.07m/s、0.11±0.06m/s;双侧椎动脉总CBF分别为161.5±25.9mL/min、142.3±18.7mL/min、117.2±21.6mL/min.  相似文献   

7.
李琳  魏世辉  安立春  陈洁  朱丹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0):1159-1163,1279,1280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狭窄对眼部血流频谱形态影响及颈动脉切除术后眼部血流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7~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和血管外科住院至少一侧颈内动脉狭窄并拟行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治疗患者20例,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了颈内动脉狭窄率≥60%。入选患者均用超声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眼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峰值,同时记录频谱形态。其中,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于术后第7 d再次行上述检查。结果:74.2%患侧眼动脉频谱出现改变,83.9%患侧视网膜中央动脉频谱形态出现改变。行手术治疗患者,与术前相比,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术后均有增加(P<0.05)。结论:当颈内动脉狭窄率≥60%时,眼部的球后血流频谱形态已经出现改变。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和频谱形态分析,CEA可以改善眼部血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动脉狭窄和脑血流灌注情况,并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CT脑灌注成像(CTP)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66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分别应用DSA和CTP的方法,时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和脑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66例患者中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责任梗死灶,其中42例为多灶梗死,(2)66例患者中55例发现颈内动脉系统的血管狭窄共87处,最常发生于动脉分又和血管弯曲处,轻、中、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分别为35、35、14、3处,(3)66例患者中52例CTP检查发现与责任病灶相符的脑灌注异常区,表现为脑血流量明显降低,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显著延迟.结论 DSA联合CTP能够同时从血管形态和功能上反映脑血管病变和血流灌注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单侧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脑灌注成像及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该院确诊为单侧ICA/MCA中度以上狭窄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将对侧颈内动脉系统无血管狭窄或仅存在轻度狭窄作为对照组,行颅脑CT灌注成像(CTP)及同步CT血管造影(CTA)检查,比较两组脑灌注成像参数[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组(狭窄率50%~69%,n=35)、重度狭窄组(狭窄率70%~99%,n=23)和完全闭塞组(狭窄率100%,n=16),比较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患者的TTP、MTT、CBV、CBF,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TP、MTT、CBV、CBF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MTT、TTP长于对照组,CBV、CBF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闭塞组单侧ICA/MCA狭窄患者MTT、TTP长于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CBV、CBF低于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单侧ICA/MCA狭窄患者MTT、TTP长于中度狭窄组,CBV、...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将双能CT血管成像(CTA)与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 MRA)进行比较,评价双能CTA去除颈内动脉骨骼、钙化斑块的能力. 方法对32例怀疑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双源双能CTA及TOF MRA扫描.在CTA检查前或后1 d~1月内行MRA检查.依据Fischer(1938)分段法将颈内动脉颅内段分为5段.采用4分评分系统评价双能头颈部CTA图像质量,评分≥3的血管为可以进行诊断的血管.血管节段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9%)和完全闭塞(100%).比较双能CTA与TOF MRA 对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一致性. 结果99%动脉节段的评分≥3分.双能CTA与MRA诊断狭窄程度分级一致的血管占98%.对于轻度狭窄与闭塞的血管,双能CTA与MRA诊断的一致性达100%.对中、重度狭窄的血管节段,双能CTA显示7段血管的狭窄程度大于MRA, Wilcoxon检验显示两者诊断的差异具有显著性(Z=-3.071,P=0.002).结论 双源双能CTA扫描能去除骨骼与钙化对图像的影响,是评估颈内动脉颅内狭窄的有效方法.在诊断血管重度狭窄时,相对于MRA存在过评估.  相似文献   

12.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A DCE-MRA)是利用顺磁性造影剂由静脉注入血管,使血流的T1时间较周围组织的T1时间明显缩短,再利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迅速采集血管影像的技术。成像数据经最大强度投影(MIP)技术处理将靶血管清晰地显示出来,由于其成像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DU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两种方法对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后狭窄检出率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DUS与DSA对该部位动脉狭窄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对105例大脑缺血性患者行DUS、DSA检查,依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法,将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分为4级,轻度(〈50%),中度(51%-69%),重度(70%-99%),闭塞(100%)。结果1例在DSA后出现脑梗死症状,105例210条颅外段颈内动脉DUS与DSA诊断相符合血管177条(84.3%),DUS对正常颅外段颈内动脉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3%、86.8%、90.O%;对轻度狭窄血管分别为60.O%、95.0%、91.4%;对中度狭窄血管分别为71.0%、97.9%、94.3%;对重度狭窄血管分别为81.8%、96.4%、93.3%;对闭塞血管为90.9%、100%、99.5%。结论DUS对评价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DSA一致性较好,但对轻度及中度狭窄的漏诊率较高,必要时尚需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细胞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内皮细胞乃是位于循环系统血管壁内皮下组织之间的一层单层细胞,已发现它具有多种复杂的生理功能。完整的血管内皮细胞为机体提供了一个抗血栓形成的表面。它能阻止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并有促进纤溶的作用,因而能维持正常人体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为此,...  相似文献   

15.
论述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对15例脑动静脉畸莆均做了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同时利用时间虎法(TOF法)和相位对比法(PC法)。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与治疗10例,手术治疗4例。结果表明,MRA能够显示脑内AVM的部位、形态,大致显示出供血动脉有无扩张和引流静脉的多少。提示MRA所显示的AVM与脑血管造影比较,大致相似,但不如后者清晰,MRA是无创检查,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灌注成像(Ultrasound Perfusion Imaging,UPI)对于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低灌注特征及意义。方法选取单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55例,行UPI及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双侧基底节区ROI的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Enhancement,TPE)、微循环血流速度(β)、微循环血管容积(A)以及局部组织血流量(A×β)。绘制ROC曲线,确定UPI各灌注参数最佳临界点,并计算灵敏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患健侧基底节区TPE分别为(23.16±4.09)s、(21.07±3.49)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基底节β(1.19±0.87)s-1慢于健侧(1.66±1.18)s-1(P<0.05);患侧A×β(3.21±3.68)dB/s小于健侧(4.83±5.27)dB/s(P<0.05)。β、A×β以及TPE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P<0.05)。当β<1.07,灵敏度70.9%,准确度66.4%;当TPE>22.10 s,特异度67.3%;当A×β<1.07 dB/s,灵敏度85.5%,阳性预测值74.2%。结论UPI可定量评价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当达峰时间较对侧延长,微循环血流速度β慢于对侧,局部组织血流量A×β低于对侧,可考虑颅内存在低灌注。  相似文献   

17.
李通 《中外医疗》2011,30(35):180-180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及早期诊断的特点,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造影(MRV)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诊断的价值和早期治疗的意义。方法总结MRI、MRV、DSA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24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9例发病时间4个月~10年,无明确病因,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及皮质受损;19例经MRI、MRV确诊,5例MR显示正常再经DSA确诊。本组10例发病〈1个月的病人经皮穿刺股动脉介入下静脉窦溶栓术治疗,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另14例发病〉1个月行抗凝术,8例完全恢复,6例明显好转,mRS≤1分,无出血并发症。结论 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I、MRV及DSA检查可确诊。发病早期(〈1个月)予经皮穿刺股动脉介入下静脉窦溶栓术,有完全恢复症状和体征机会,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血管内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颅内段假性动脉瘤(TIICAP)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连续回顾2005年9月至2019年9月我中心收治的经脑血管造影检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根据纳入标准选择TIICAP患者.分析患者的手术策略及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情况,并总结治疗效果和临床与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 ...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血流成像是一咱不需注射造影剂的快速,非创伤性的血管造影术,对疑有颈、脑血管病变者,尤其身体不能承受X线血管造影有特别意义。而且还可用于放疗后开放病灶的随访,以避免反复行X线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瘘、大血管闭塞、硬膜窦闭塞、动静脉血管畸形、颈动脉分叉部硬化斑性狭窄的检查起到重要作用,高分辨经薄片容积采集技术可提高小血管的显示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