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穴位注射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约为3%~4%[fi,但常易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拌机械性梗阻而作不必要的手术探查。1995年正月~1997年3月,我们对1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住院患者采用胃复安穴位注射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互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本组19例患者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1~71岁,平均38.4岁;胃癌8例,胃、十M指肠溃疡并发出血9例,胃粘膜脱垂1例,胃窦息肉并发出血1例;毕氏1式7例,毕氏D式12例;有6例作R。式淋巴清扫术。残胃排空障碍症状出现在手术后第6~29d,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  相似文献   

2.
1 568例手术后胃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我院1974年至1996年间经内镜检出的1568例手术后胃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1568例手术后胃占我院同期内镜检查人数的3.22%(1568/48765例)。其中男1316例,女252例,男女之比为5.22:1。年龄16~77岁,平均47.75岁。手术原因:胃十二指肠溃疡等良性疾病1113例,占70.98%;胃癌414例,占26.40%;记录不详59例,占3.76%。手术方式:毕氏Ⅰ式349例;毕式Ⅱ式1104例;全胃切除29例;胃修补…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患者男 ,5 3岁 ,海员。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反复腹泻 ,伴消瘦 14年于 2 0 0 1年 11月 2 8日入院。患者 14年前因胃溃疡穿孔在外院行胃大部切除术 (毕氏Ⅱ式 )。术后 1个月开始腹泻 ,每天 4~ 5次 ,多则 10余次。均为不消化食物残渣 ,未见黏液及脓血 ,常在进粗糙或油腻类食物后加剧 ,进半流质饮食时则明显减轻 ,有时大便成形。腹泻时无里急后重 ,无恶心、呕吐及畏寒发热。服用多酶片、双歧杆菌 (培菲康 )治疗稍有好转。近半年来出现下腹胀闷不适 ,曾在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吻合口溃疡、胃肠钡剂造影为残胃毕氏Ⅱ式吻合口通畅 ,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胃瘫的诊断与保守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胃瘫是胃癌及各种腹部手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 ,1 997年以来 ,我们采用保守治法治疗胃瘫患者1 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3 5~ 76岁。原发病为胃癌 8例 ,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4例 (2例并幽门梗阻 ) ,均行毕氏 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均行常规治疗 ,包括禁食 ,持续胃肠减压 ,每天用 3 %温盐水洗胃 ,以减轻胃粘膜水肿 ,促进胃张力恢复 ;静脉输液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排除低钾者 ,应特别注意补钾 ) ;供给足够热量 ,适量输入新鲜全血、血浆、白蛋白等。其中 4例加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5.
胃大部切除术后113例胃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1988年共作胃镜7200例,现将其中资料较完整的11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镜检查结果作如下小结。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胃大部切除术113例,其中毕氏Ⅰ式53例占46.9%,Ⅱ式60例(53.1%)。男106例,女7例,男:女=15:1。术前诊断:溃疡66例,穿孔14例,胃癌14例,出血1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1-2005年我院156例胃大部切除手术病例的1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13例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其中9例为毕罗氏Ⅱ式胃空肠吻合,2例为Roux-Y式吻合,2例为毕罗氏Ⅰ式吻合。全部病人均保守治疗,于3周内治愈出院。结论 胃手术后早期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消化道重建方式以毕罗氏Ⅱ式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机率最多。  相似文献   

7.
残窦综合征临床上比较少见,且常易误诊、漏诊,现将我们最近诊断的2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25岁,有十二指结肠球部溃疡病史6年,半年前因球溃并上消化道出血而行胃大部切除术(毕氏Ⅱ式),术后1月即又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胃镜检查为残胃和吻合口多发性溃疡。用洛塞克治疗有效,但停药后症状复发,在半年中有4次上消化道大出血和1次残胃穿孔并行修补术。  相似文献   

8.
胃电起搏与胃轻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侯晓华 《胃肠病学》2004,9(6):370-373
有关胃电刺激治疗胃轻瘫的研究已近十年。随着可置入式刺激装置和电极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胃电刺激研究中所取得的可喜结果,胃电起搏(gastric electrjc stimulation,GES)日益受到研究者和临床医师的关注。在已有的许多以人和狗为对象的研究中观察了胃电起博对胃动力、胃排空和胃肠道症状的影响,尽管其结果还存在争议.但胃电起博为胃轻瘫和上消化道症状的治疗开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曹瑞实  陈道利  徐金龙  刘锋 《山东医药》2010,50(26):106-106
2005年3月以来,我院收治食管胃重复癌2例,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术式,称之为胃近端保留倒置食管胃空肠Y式吻合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采用空肠、残胃、结肠代食管等术式治疗胃大部切除后食管癌、贲门癌8例,均取得良好效果,并对术式选择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不同部位组织学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胃不同部位粘膜组织学病变的关系。方法 在215例胃镜受检者胃窦、角、体三点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查,Giemsa染色明确H.pylori感染情况,HE染色计量观察组织学病变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结果 从胃窦到胃角、胃体,炎症程度(单个核细胞浸润)、活动度(中性粒细胞浸润)、糜烂及淋巴滤泡形成均递减,H.pylori阳性者积分高于阴性者。在胃窦和胃角部,H.pylori感染更常引起近腔面上皮分泌下降,而在胃体部无此发现,H.pylori感染在三个部位均可引起腺体萎缩。结论 H.pylori感染是胃多部位组织学病变如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糜烂和淋巴滤泡形成与粘膜萎缩的病因,在胃窦和胃角引起的病变重于胃体。  相似文献   

12.
6925例残胃内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残胃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方法收集1974年~2003年间我院经临床资料及胃镜检查确诊的6925例残胃患者的相关病历,并回顾性调查每一位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胃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患者占同期受检人数的比例由1974年~1989年的8.62%下降至1990年~2003年的4.75%,消化性溃疡手术治疗比例由62.71%下降至27.16%,其中中青年(<60岁)患者手术治疗比例下降更为明显(41.53%下降至16.50%),老年(≥60岁)患者胃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比例则有上升趋势(12.57%上升至45.76%).吻合口及残胃炎症、吻合口及残胃溃疡、吻合口及残胃癌、返流性食管炎、胆汁返流的发生率,毕Ⅱ式(95.06%、23.69%、5.69%、17.49%、47.68%)均明显高于毕Ⅰ式(65.48%、11.93%、1.74%、7.32%、14.29%),P<0.01.结论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严重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胃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目前胃恶性肿瘤已替代了消化性溃疡成为行胃大部切除术的首要病因.毕Ⅱ式较毕Ⅰ式术后更易发生并发症.残胃患者应定期随访胃镜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
返流性胃炎通常继发于幽门括约肌的功能被废除、改变或旷置的手术后,而以毕氏Ⅱ式胃次全切除后最常见。虽然其特定的病因学尚不明确,但目前多认为与胆汁、胰液等硷性液的返流有关。临床表现为胆汁性呕吐、腹痛和体重减轻,食道、胃连接部有缺陷者(如裂孔疝)可伴食道炎症状。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14.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病变多而且原因复杂,给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本回顾了南方医院近5年来我院内窥镜室检查的234例残胃病人的内镜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发现残胃病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残胃贲门癌全国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采用贲门胃底切除、余胃食管再吻合术治疗10例残胃贲门癌。结果全组术后均无吻合口瘘、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均未发现切缘癌残留。表明该术式比全胃切除更符合解剖生理功能,可有效减少全胃切除术后的多种并发症,且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的炎症、溃疡和癌的发生是受关注的研究课题,特别是残胃癌的发生更引起普遍重视[1],为进一步探讨残胃癌及残胃复发癌发生的有关因素及预防发生措施,本文对698例残胃临床资料给予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讨论.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残胃698例,其中因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后残留386例,包括胃溃疡术后残胃18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术后残胃168例,其他良性胃病术后残胃20例,毕Ⅰ式术后残胃300例,毕Ⅱ式术后残胃86例;胃癌术后残胃312例,其中胃癌行毕Ⅰ式手术后残胃216例,毕Ⅱ式手术后残留96例.1.2方法…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3岁。因反复黑便伴上腹部不适2月余,加重1d入院。胃镜检查发现胃体后壁近小弯侧有一舌状粘膜样物紧贴胃壁通过胃角并向下脱垂而进入幽门孔,见图1,幽门孔处见金黄色泡沫样胆汁反流。胃镜印象:胃体部巨大息肉,不完全性幽门梗阻。第2d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体后壁有一蒂部直径约5cm的胃息肉肥厚下垂,长约15.5cm,息肉顶部中心溃疡形成,边缘散在糜烂,局部渗血,见图2。术后病理诊断:胃体巨大腺瘤样息肉。讨论如此巨大的胃息肉实属罕见。该患者发病来曾多次在当地医院检查并请省内专家会诊,考虑“胃体平滑肌瘤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胃大部切除不同重建术式对糖尿病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5月该院50例进行胃大部切除术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BillrothⅡ式重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Billroth I式重建术进行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探讨胃大部切除不同重建术式对糖尿病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行重建术后的3个月和6个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96.00%,对照组患者建术后的3个月和6个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6.00%和44.0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胃大部切除后行Billroth I式重建术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不大,无明显的治疗效果,胃大部切除后行BillrothⅡ式重建术对糖尿病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糖尿病症状。  相似文献   

19.
残胃癌若干问题的探讨(附2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发病机理及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总结26例残胃癌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若干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残胃癌多发生于男性,男比女为19:7。BⅡ式发生率高,BⅡ/BⅠ式为20/6。发病距初次手术时间5.5~28年,平均12年。确诊后多属晚期,能再次手术者14例,平均生存时间12.2月,预后差。结论 残胃癌的发生与胃术后改变了胃肠解剖生理有密切关系,预防应从改进手术方式,防止胆汁返流等着手。对胃手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定期监测残胃癌的发生,一经确诊应争取全残胃根治术。  相似文献   

20.
1992年1月~2000年12月,笔者对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术后残胃112例进行了内镜及组织学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112例,男94例,女18例;年龄28~72岁,平均56.5岁。手术原因;消化性溃疡62例,上消化道出血23例,胃、十二指肠穿孔16例,幽门梗阻4例,胃息肉6例,十二指肠憩室1例。手术方式;毕氏Ⅰ式65例,毕氏Ⅱ式47例。内镜检查距手术时间1个月~32年,平均6.5年。就诊原因:上腹部疼痛89例,纳差32例,腹胀27例,消瘦14例,呕血或黑便10例,恶心呕吐8例。患者均经胃镜检查,检查中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