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药中间体异氰酸甲酯生产废水预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异氰酸甲酯生产废水COD的质量浓度为40 000~170000mg/L,采用热解、碱解、混凝、Fenton试剂氧化组合工艺对其进行预处理,考察最佳的工艺组合及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对COD较高(原水COD的质量浓度为162000mg/L)、静置时间较长的废水采用热解、碱解及Fenton试剂处理后,COD总去除率可达70.37%;Fenton试剂处理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值为3~4,质量分数30%的H2O2加入量为3.2%(体积分数),H2O2与Fe2+量比为5:1。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两面针生物碱提取过程酸对设备的腐蚀及提高纯化过程的回收率,采用了加酸内部沸腾法强化提取氯化两面针碱,提取液直接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及超声波辅助强化洗脱在树脂表面结晶出来的两面针生物碱晶体。实验结果表明:两面针粉末先用4倍物料量的乙醇盐酸解吸剂解吸,解吸剂中盐酸和乙醇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61%和80%,然后用16倍物料量的20%质量浓度的乙醇在82℃下提取4 min,在此条件下氯化两面针碱提取得率为0.134%;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直接在40℃下静态吸附133倍树脂用量的内部沸腾法提取液,用盐酸浓度为3 mol·L-1、乙醇质量浓度为70%的酸乙醇洗脱液在超声波的辅助下间歇解吸附,解吸率达到99%以上,分离得到的氯化两面针碱纯度为94.5%,回收率为77.7%。与传统酸醇回流提取对比,加酸内部沸腾法提取快37.5倍、乙醇和盐酸消耗量减少一倍,对设备腐蚀大为减轻,提取液可以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直接富集分离,氯化两面针碱回收率提高24.2%。  相似文献   

3.
对氧化铅锌矿制活性氧化锌湿法工艺进行了研究 ,包括酸浸工艺条件的优化、锌液净化条件、碱锌合成沉淀剂的选择及其反应条件。该工艺浸出率达 97%以上 ,锌总回收率达 92 %以上 ,并可实现铅锌分离  相似文献   

4.
赤泥是氧化铝冶炼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它属于强碱废渣,是一种严重的碱性污染源。采用热水及氧化钙水浴法对强碱性赤泥进行脱碱过滤洗涤。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氧化钙后赤泥滤液中碱浓度明显高于未添加氧化钙的,且随氧化钙添加量的增加,赤泥滤液中的碱浓度升高。赤泥中氧化钙的添加量为5%(质量分数)时,滤渣水洗3次回收碱的效率最高,回收的碱量接近回收总量的3/4。水洗各组赤泥的洗涤液的pH改变不大,均只降低了约0.5。各组水洗回收碱的回收效率与前期反应处理方式的关系不大,回收率主要受洗涤次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毛竹竹屑经10%低用碱量 (以Na2O计)、20%硫化度、160 ℃下保温1 h预处理,木质素脱除率达到62.35%,预处理物料酶水解48 h葡萄糖和木糖得率分别为56.04%和53.47%。研究了硼氢化钠、三聚磷酸钠、2-蒽醌磺酸钠3种蒸煮助剂对毛竹竹屑10%用碱量硫酸盐预处理的成分以及糖化效果影响,其中2-蒽醌磺酸钠影响最大。在10%用碱量和20%硫化度的预处理液中添加0.15%的2-蒽醌磺酸时,160 ℃下保温1 h的葡聚糖回收率和木质素脱除率分别为94.93%和68.55%,与空白对比分别提高5.45%和9.94%;预处理物料酶解48 h葡萄糖和木糖得率分别为62.88%和58.97%,与空白对比分别提高12.21%和10.29%。  相似文献   

6.
以Fe_3O_4为磁性基质,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磁性固体碱催化剂Fe_3O_4/Ni O,并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醇解反应。以催化醇解反应得到的对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BHET)回收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催化剂合成的最佳条件,即前驱体n(Fe_3O_4)∶n[Ni(AC)_2]=1∶3.94,反应时间1.67 h,催化剂煅烧时间2.01 h,煅烧温度600℃。以最优条件制备的催化剂在乙二醇介质,反应温度195℃,降解反应时间4 h,催化剂用量为PET质量的2.0%的条件下进行醇解反应,BHET回收率达到81.47%。采用XRD、BET和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片状结构,比表面积较大,降解产物是BHET。  相似文献   

7.
中低品位磷矿的开发利用是中国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采用盐酸浸取高硅磷矿,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其酸解工艺和过滤强化过程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磷矿粒径≤180 μm、在反应温度为40 ℃、酸比(实际投入的盐酸量与理论耗酸量的质量比)为1.1、盐酸质量分数为20%以上、浸取10 min,此时P2O5浸取率可达到99%以上。盐酸浸取速率快,酸解率高。高硅磷矿酸解料浆中二氧化硅含量高、粒度小、沉降速度慢,导致过滤困难。添加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控制絮凝剂为酸解料浆质量的1.0%,沉降2 min之后,可显著强化过滤。  相似文献   

8.
酸解法回收硫铁矿烧渣中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酸解—水浸法回收了硫铁矿烧渣中的铁。探讨了加水量、硫酸用量、酸解温度及酸解反应时间对铁回收率的影响。对酸解过程作了动力学考察,发现酸解反应的前期具明显的动力学控制特征,尔后向扩散控制过渡。随酸解反应温度的升高,扩散控制前移,致不同温度下的铁回收率—酸解时间曲线出现交错现象。应用正交试验给出了适宜的酸解反应条件为每10g烧渣加水5ml,浓硫酸6ml,在260℃下酸解反应40min,铁回收率达81.6%,远高于直接酸浸工艺。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瓮福磷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法循环浸出,富集酸解液中的P2O5,并对富集液进行净化研究,以期为综合回收尾矿中的磷和镁提供必要的依据.研究表明,循环浸出5~6次,酸解液中P2O5质量浓度可达80 g/L左右,MgO质量浓度可达190 g/L以上,有利于进一步回收处理;在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2 h、碳酸钠加入量为理论计算量、磷尾矿加入量为理论加入量的120%、五硫化二磷加入量为理论加入量的条件下,脱氟率为85.7%、脱硫率为80.1%,净化后溶液中的Pb3+的质量分数为4.8×10-4%、 As3+的质量分数为11.3×10-4%,与分别对富集液进行脱氟、脱硫、脱重金属的效果相差不大,能满足净化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甘永平  谢俊  黄辉  张文魁  邵恒 《化学试剂》2007,29(8):496-498
以苯乙酮为原料,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备得中间体二氯苯乙酮,再经过碱解和酸解合成DL-扁桃酸,收率>85%。研究了溶剂醋酸的含水量、水解碱浓度和溶剂套用次数等对合成DL-扁桃酸的影响,发现采用含水醋酸作溶剂会影响产品的纯度,但采用质量浓度90%的含水醋酸作溶剂,循环套用8次以上,收率仍可保持在83%以上;碱浓度对中间产物二氯苯乙酮的水解反应有很大的影响,高浓度碱会引起二氯苯乙酮在水解过程中聚合,合适的碱为质量浓度10%左右的NaOH溶液。  相似文献   

11.
使用BF_3为催化剂对环己烯的聚合反应进行研究,考察了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引发剂及其用量等工艺条件对齐聚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己烯齐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0℃,压力0.6 MPa,反应时间5 h,引发剂为正丁醇,引发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0.75%,该条件下产品收率为98%。  相似文献   

12.
使用三氟化硼为催化剂对环己烯的聚合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在不同的二元醇引发剂引发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和引发剂的质量分数等对齐聚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己烯齐聚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 h,压力为0.5 MPa,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6%。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了3次放大实验,产品收率为86.45%,齐聚产物中只有环己烯的二聚、三聚、四聚和五聚产物,没有裂解产品。  相似文献   

13.
分别使用甲醇、乙二醇、丙三醇三种饱和醇为引发剂,以三氟化硼为催化剂对环己烯的聚合进行了对比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引发剂质量分数等工艺条件对齐聚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己烯齐聚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 h,反应压力为0.4 MPa,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5%,通过色谱分析,齐聚产物中只有环己烯的二聚、三聚、四聚和五聚产物,没有裂解产品。  相似文献   

14.
使用三氟化硼为催化剂对环己烯的聚合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在不同的二元醇引发剂引发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和引发剂的质量分数等对齐聚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己烯齐聚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 h,压力为0.5 MPa,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6%。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了3次放大实验,产品收率为86.45%,齐聚产物中只有环己烯的二聚、三聚、四聚和五聚产物,没有裂解产品。  相似文献   

15.
聚碳酸酯在亚临界乙醇中的催化解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在投料比1∶6.3(20.0 g PC/126.2 g乙醇)、温度140~220℃、压力1.1~5.9 MPa、反应时间15~60 min条件下,利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研究了聚碳酸酯(PC)在亚临界乙醇中的催化解聚,产物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气质联谱(GC-MS)和气相色谱(G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的解聚率随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主产物双酚A(BPA)的收率随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而下降。在投料比1∶6.3、温度170℃、反应时间15 min、压力1.7 MPa、催化剂投加量1.0 g·(160.0 ml 乙醇)-1条件下,PC解聚率为84.2%,BPA收率可达到95.7%。根据PC在亚临界乙醇中催化解聚产物的分析,并结合PC链结特点,提出了PC的催化解聚机理。通过实验数据关联,得出亚临界乙醇中PC催化解聚反应级数为一级,反应活化能为40.15 kJ·mol-1。  相似文献   

16.
在超临界条件下用卤素交换氟化的方法制备对氟苯甲醛,研究了助溶剂种类、反应时间、原料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对对氟苯甲醛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介质中,以对氯苯甲醛(PCAD)和四丁基氟化铵(TBAF)为原料、以甲醇为助溶剂、以四苯基溴化膦(Ph4PBr)为相转移催化剂,在反应时间为4h、n(TBAF)∶n(PCAD)∶n(Ph4PBr)=1.5∶1∶0.1、反应温度为120℃、反应压力为9.0MPa的优化条件下,对氟苯甲醛的收率达到48.1%。  相似文献   

17.
凉味剂3-L-薄荷氧基丙烷-1,2-二醇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新方法,通过开环、水解两步反应合成了3-L-薄荷氧基丙烷-1,2-二醇凉味剂。首先用乙酸环氧丙醇酯与薄荷脑在路易斯酸催化作用下进行开环反应得到1-乙酰氧基-3-L-薄荷氧基丙烷-2-醇。开环的最佳条件为:三氟化硼乙醚为催化剂,反应温度0~10°C,反应时间4 h,薄荷脑与乙酸环氧丙醇酯摩尔比1.2∶1.0,催化剂与乙酸环氧丙醇酯摩尔比0.04∶1.0,收率70.5%。1-乙酰氧基-3-L-薄荷氧基丙烷-2-醇经NaOH水解得产物,在此反应中加入甲苯为溶剂,使反应易操作,收率为95.5%。并通过MS和1H NMR确定中间体和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分别使用不同的一元醇和二元醇为引发剂,以三氟化硼为催化剂对环己烯的聚合进行了对比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引发剂质量分数等工艺条件对齐聚产物收率的影响。确定了环己烯齐聚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h,催化剂压力为0.4MPa,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4%。通过色谱分析计算,一元醇中正丁醇为较佳的引发剂,二元醇中乙二醇对环己烯齐聚效果较好,且正丁醇的效果好于乙二醇。  相似文献   

19.
张娜  王海彦 《工业催化》2011,19(9):52-55
以环己烷为碳源,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碳化钼催化剂,对前驱物和中间物及催化剂的晶相结构进行XRD表征,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进行环己烷的脱氢反应实验。固定反应压力为0.1 MPa,考察反应温度、空速、氢烃体积比和压力对碳化钼脱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相为高活性的β-Mo2C,在反应温度450 ℃、空速2 h-1、压力0.1 MPa和氢烃体积比200∶1条件下,环己烷转化率达88%,脱氢反应的选择性为79%。  相似文献   

20.
杨再福  薛金莲 《应用化工》2012,41(4):637-639,642
以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原材料,提取α-纤维素,并制备乙酰丙酸。在符合生物炼制观念的基础上,考察温度、时间、酸浓度、固液比对乙酰丙酸的产率和还原糖残留量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产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压力为2.0 MPa时,在最佳温度230℃,时间45 min,硫酸浓度为6%,固液比1∶20的条件下,乙酰丙酸的产率为27.62%。反应结束之后,还原糖基本完全转化,残留量为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