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关节镜下膝骨关节炎患者行关节清理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向。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2例,并进行术后有效随访2年,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的膝关节临床评分(KISS评分)及疼痛情况。结果术后2年KSS评分总分、功能活动评分与膝关节评分两个分项目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术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肿胀情况,在保守治疗效果不好情况下可以作为患者的一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
姜军  倪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5):6375-6380
背景: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后注射玻璃酸钠可以起到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但在膝关节镜下清理术后何时注射玻璃酸钠却存在争议。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后向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的时间,术后即刻注射和术后2周抽吸关节积液后再注射,何时注射更有利于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 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析100例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术患者术后即刻注射和术后2周抽液后注射玻璃酸钠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疼痛目测类比评分、Lysholm评分,术后6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3个月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近期康复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即刻注射和2周后注射组术前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分别为(6.52±2.38)分和(6.54±2.3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ysholm评分分别为(43.44±16.18)分和(51.12±16.30)分,即刻注射组低于2周后注射组。即刻注射组术后6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为(3.20±2.46)分,显著优于2周后注射组(5.10±2.68)分;即刻注射组术后3个月疼痛目测类比评分(2.72±2.70)分,Lysholm评分为(80.58±15.63)分,均显著优于2周后注射组(4.72±3.07分)、(64.96±21.68)分。说明术后即刻注射玻璃酸钠更有利于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术后膝关节功能的近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OWHTO)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及其手术前后的步态变化。方法 选择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80膝)为研究对象,均采用OWHTO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进行疗效分析;对比手术前后股骨胫骨角(FTA)、胫骨平台后倾角(PTS)、Insall-Salvati指数(IS)、下肢力线通过平台Fujisawa点等影像学指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采集患者不同时间点膝关节运动数据,并以1∶4个体匹配原则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步态与之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2例术后2周时出现切口浅表感染,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与WOMAC评分降低,HSS评分升高,与术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TA、PTS、IS指数、下肢力线通过平台Fujisawa点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前站立及摆动时屈伸角、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均与正常膝关节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与正常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OWHTO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促进膝关节活动及功能恢复,疗效显著。随着康复时间的推移,患者患肢膝关节逐步趋于稳定,在术后12个月时患者膝关节屈伸、内外翻、内外旋等步态运动与正常膝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治疗膝关节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一般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2),分析两种术式治疗膝关节炎的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膝关节治疗优良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评分(VAS)均显著降低,髌股关节功能评分(Kujala)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WOMAC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Kujal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患者以上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早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在禹城市人民医院骨科行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52例患者资料,采用术前和术后膝关节功能(KS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评价疗效.结果 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选择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关节镜下清理结合术后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根据适应症,综合分析病人年龄、病史、临床体征、术前X片、及治疗情况,选择32例病人,行关节镜下选择性清理,结合术后主被动康复锻炼.结果 选择性关节镜有限化清理结合术后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根据KSS评分1评估临床效果,优14例,良11例,可4例,差3例,术后优良率达781% 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合理选择病人,行关节镜下选择、有限清理结合术后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与有限清理术治疗不同病变程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行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选择30例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Lysholm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别。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0%和91.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级骨性关节炎患者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Ⅰ级和Ⅲ级骨性关节炎患者Lysholm评分未见显著差别(P0.05);2组治疗后1年V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与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对于Ⅱ级病变患者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TightRope袢钢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系列病例报告。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骨科2019年1月—2020年10月PCL止点撕脱骨块的患者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7~65(45.7±7.8)岁,White Ⅱ型15例、Ⅲ型13例。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TightRope袢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术后12个月与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的差异。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90(67±8)min。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关节内血肿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8例患者均获随访12~14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期间复查X线显示骨折无移位,无固定物松动、脱落或断裂,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2.5±0.6)个月。随访期间,2例屈膝受限,1例轻度伸膝受限,1例膝关节后方不适,予相应处理后症状缓解;其余24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特殊不适。28例患者术前患膝疼痛VAS评分(6.8±0.9)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45.7±6.3)分、IKDC评分(18.3±5.5)分,术后12个月分别为(2.2±0.7)分、(86.2±5.3)分、(95.8±3.1)分。患者术后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95、114.35、18.95,P值均<0.001)。结论 关节镜下TightRope袢钢板固定治疗PCL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单,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病18例24膝,其中类风湿关节炎5例、晚期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12例和创伤性骨关节炎1例;18例中,PS型固定平台假体14例,CR型旋转平台假体4例。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18例24膝术后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术后均获随访6—16个月。术后4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平均91.9分,其中优14膝、良8膝、可2膝,优良率91.7%。结论:膝关节表面置换是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解除病痛、改善关节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术中关节周围挛缩软组织能否得到充分松解、胫骨截骨是否恰当,术后功能锻炼是否规范等,均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膝周脉冲射频联合醋氯芬酸分散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是否使用膝周脉冲射频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4).对比两组的膝关节功能、疼痛递质介质、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esterm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膝部评分系统(Lyshom Knee Rsting System,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递质介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膝周脉冲射频联合醋氯芬酸分散片能有效降低膝骨关节炎疼痛,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和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与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n=41)与对照组(n=49),两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进行诊治,其中研究组患者所用术式为半月板成形术,而对照组患者所用术式为半月板切除术。治疗6 m后,采用Lysholm评分比较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比较患者疼痛程度,采用Ikeuchi评分比较患者疗效,并记录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及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VA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内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更适合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可以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的发病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髁关节置换治疗80岁以上高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手术风险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9例31膝经单髁关节置换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平均年龄(83.4±2.8)岁(80~93岁)。对患者合并疾病、膝关节疼痛、活动度、评分、影像学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评估分析,分析单髁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手术风险及应对方法。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5.2±15.0)月(6~59月)。失访1例(1膝),1例(1膝)因非手术相关疾病死亡。围手术期无病例死亡。术后住院时间为(7.0±1.3)天(5~8天)。术后心脏病事件发生1例,血糖波动1例,尿潴留1例。术后血红蛋白(112.7±10.8)g/L,平均较术前下降(14.0±6.9)g/L,输血1例。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16.6±8.1)°,与术前活动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0.05)。VAS评分由术前(6.9±0.8)分降至(2.0±0.9)分(0.05)。HSS评分由术前(52.4±10.3)分增至(89.4±4.9)分(0.05)。所有病例无返修、感染、肺栓塞、创伤后精神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80岁以上高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准确手术评估,恰当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微创单髁关节置换治疗,不仅有效,而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病灶清除治疗膝关节结核性滑膜炎的疗效。方法 89例膝关节结核性滑膜炎患者,采用关节镜活检和病变清除,通过12~36个月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89例随访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48.2±3.2)分,术后随访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0±3.7)分,术前JOA膝关节功能评分为(43.4±3.6)分,术后随访JOA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9.3±1.6)分。结论关节镜下病灶清除术治疗膝关节结核性滑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部分软骨磨损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的102例(115膝)内侧间室软骨部分磨损(PTCL)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资料,经匹配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随访时间的102例(115膝)软骨全层磨损(FTCL)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OKS评分、AK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对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X线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了完整的随访,术后平均随访(60.0±19.6)个月(24~152个月)。FTCL组和PTCL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OKS评分、AKS-Knee评分、AKS-Function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年、2年和末次随访,PTCL与FTCL组间OKS评分、AKS-Knee评分、AKS-Function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6膝翻修,FTCL组3膝(2.6%),PTCL组3膝(2.6%)。结论 不能简单地将PTCL视为膝关节单髁手术禁忌证,应该根据软骨损伤的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力位摄片结合关节镜探查在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的诊断和单髁置换患者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我科361例预手术患者(431膝)接受应力位摄片检查诊断为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Anterior medial osteoarthritis,AMOA),计划进行单髁置换手术治疗(UKA)。如诊断不明确,术中先行关节镜检查。应力位摄片诊断的准确性由术中所见进行验证。UKA术后患者随访20至48个月(平均30.9个月),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395个膝关节符合AMOA诊断,36膝术前手术指征存疑在术前行关节镜检查,其中11膝更改手术方式。应力位摄片诊断AMOA的准确率为91.6%,如以最终UKA为标准,准确率为97.4%。25例经关节镜探查后行UKA治疗的患者术后KSS膝评分(93±5)分较术前(56±7)分有统计学差异(=33.49,0.05);KSS功能评分(94±6)分较术前(54±9)分有统计学差异(=30.78,0.05)。结论应力位X片作为一个确定UKA适应症的重要指标,它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偏差,关节镜能够协助明确单髁置换手术适应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术后引流与否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内侧单髁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关节科采用Oxford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3例。参照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以及膝关节活动度,分为引流组与未引流组。引流组:男4例,女13例,平均年龄(67.1±6.1)岁;未引流组:男4例,女12例,平均年龄(68.0±7.7)岁。研究放置引流与否对术后早中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术后采用首次直腿抬高时间,膝关节主动屈伸达90°时间,膝关节主动屈伸达120°时间,首次自主下地行走时间,术后1、3、6、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以及相应时间段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进行患者膝关节术后早中期功能康复的评估。结果 康复指导及随访时间为术后1年。与未放置引流管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放置引流管的患者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时间减少,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中期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术后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引流减轻关节内压力,有利于患者早期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但对患者术后中期功能康复的影响不大,在术中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因KOA于北京核工业医院行关节镜清理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采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在麻醉下采用常规膝前内、外侧入路作长度约5 mm的手术切口并对患膝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关节镜保护套管,注入适量灌注液使关节腔扩张充盈后置入关节镜镜头,视关节内病损情况取出游离体。冲洗关节腔,吸净关节腔内的液体后缝合加压包扎切口。实验组在关节镜清理术(同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即刻给予2 mL医用几丁糖+1 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此后每2周关节腔内注射治疗1次,共连续治疗3次。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6周内关节肿胀与再手术例数;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6周膝关节疼痛程度与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膝关节功能活动情况依据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比较2组患者术后6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指标的水平。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 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6周内,对照组有1例重度、2例中度、2例轻度关节肿胀,实验组有1例中度、2例轻度关节肿胀,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7,P=0.246);术后6周内对照组9例,实验组8例再手术治疗,再手术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5,P=0.263);对照组患者术后6周VAS评分较术前显者降低,而Lysholm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85、9.173,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Lysholm评分与对照组患者变化趋势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65、11.196,P<0.05)。术前2组患者VAS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74、0.105,P>0.05);术后6周,实验组患者VAS评分[(2.47±1.13)分]低于对照组患者[(3.25±1.37)分],而Lysholm评分[(86.36±11.0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73.14±12.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01、5.415,P<0.05)。术后6周,实验组患者CRP、IL-6、TNF-α分别为(11.13±3.36) mg/L、(2.03±0.22) ng/L、(4.92±2.56) pg/mL,均较对照组[(14.75±5.32) mg/L、(5.17±1.94) ng/L、(7.18±1.98) pg/mL)]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38、5.125、6.741,P<0.05)。 结论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医用几丁糖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KOA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肖静 《医学信息》2010,23(3):632-63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4股胭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在关节镜下应用4股胭绳肌进行韧带重建,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术前心理疏导,增强治疗信心,术后及时观察患肢感觉运动,应用数学卡盘可调式膝关节支具。早期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24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发生,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关节稳定,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前Lysholm评分为42-61分,平均52分,术后为72-95分,平均86分,优良率90.1%。结论术后早期加强患肢体位、切口、疼痛管理,正确指导病人掌握正确佩戴支具方法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是确保手术成功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膝关节封闭实验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微创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71例行微创治疗的K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封闭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治疗不同时期VA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术后肢体肿胀、关节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差异。 结果 封闭有效组患者封闭后及微创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关节Lysholm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关节肿胀度小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患者封闭指数与关节肿胀度呈负相关,与Lysholm评分及SF-36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 有效的膝关节封闭能够提高KOA患者行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降低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膝关节封闭实验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微创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71例行微创治疗的K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封闭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治疗不同时期VA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术后肢体肿胀、关节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差异。 结果 封闭有效组患者封闭后及微创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关节Lysholm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关节肿胀度小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患者封闭指数与关节肿胀度呈负相关,与Lysholm评分及SF-36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 有效的膝关节封闭能够提高KOA患者行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降低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