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狄龙模型分析计算了不同水文设计条件下汾河水库总氮、总磷承载能力,结果表明满足汾河水库水质控制目标,针对汾河水库入库径流水质特征,建议强化生活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工艺、推广污水农田灌溉、制定汾河水库富营养化监控与预警方案。  相似文献   

2.
汾河水库及其上游水质状况及治理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对汾河水库及其干流上游的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概要性评价,分析了引黄水进入汾河前后水质变化情况,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水体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张桂珍 《山西水利》2008,24(4):34-35
对汾河水库水质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影响汾河水库蓄水和水质变化的原因,提出了保护汾河水库水质的具体措施,即环库林带建设,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建立曝气增氧系统,加强水库上游污染源治理,采取立法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汾河水库及其上游干流水质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美国统计学家肯德尔提出的水质季节性肯德尔趋势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山西省季节性河流的特点,改变了目前只进行了单一污染物浓度趋势分析的方法,采用7个函数的流量校正污染浓度的趋势分析方法,水质水量相结合对汾河水库及其上游干流河道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趋势分析,指出了河流水质的变化趋势及引起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汾河水库是万家寨引黄工程的调节水库和山西省最大的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其上游河段的COD和TN有超标现象,故确定库区污染物的输移扩散规律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对保证水库水质安全至关重要。以工程技术资料、DEM模型、遥感及GPS实测信息为基础,采用GIS技术将汾河水库边界和地形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实测数据进行参数率定与模型验证,确定汾河水库的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模型;将模型进行耦合联用,以汾河水库的水动力为基础,选取COD和TN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污染物在不同进水浓度时库区污染物超标面积,以库区污染物超标面积百分比来表征水库受污染程度。模拟结果表明:风场是影响水库水动力的主要因素;在静风和主导风力作用下污染物分别沿地形和沿下风向堤岸扩散;污染物超标面积百分比与进水污染物浓度限值呈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6.
汾河临汾段水污染总量控制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民 《山西水利》2007,23(3):27-28
针对汾河临汾段水环境现状,依据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水体自净能力、设计流量及功能区长度等特征资料,应用水质模型分析计算了水体纳污能力,提出了各功能区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量控制方案,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出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汾河水库水质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万家寨引黄工程通水前后汾河水库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汾河水库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趋势,指出了引黄工程对汾河水库水质的影响,并提出了保护汾河水库水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汾河水库水质污染评价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丹青 《山西水利》2006,22(2):40-41,43
根据汾河水库水质监测资料,对汾河水库水质污染情况进行定量评价,指出了产生污染的原因,并提出减少污染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博 《山西水利》2007,23(1):9-10
汾河水库不仅具有巨大的防洪效益,而且担负着太原市的城市供水及下游的工农业用水,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主要对汾河水库水污染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更好地确保好汾河水库的水质良好及下游的工农业用水。  相似文献   

10.
利用汾河水库左副坝实测测压管水位,回归计算出高水位运行时各渗流要素,分析了高水位运行时左副坝渗流状况。  相似文献   

11.
贾河纳污能力及排污总量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贾河水质现状,指出该研究区域的主要污染物为COD、NH3-N、TP。根据其水质功能类别及水质目标,利用一维水质模型和污染源集中概化理论计算出水体纳污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总量控制对策,对超过最大允许纳污量的污染物进行削减,使削减后的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最后提出可保证总量控制目标实施的具体措施及污染物防治对策,为该水域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对汾河水质、入河排污量监测的基础上,选取计算模型及相关参数,以掌握汾河复流前后水环境承载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各水功能区为基本计算单元,分析计算水功能区不同来水条件下的水域纳污能力,进而提出汾河复流后各行政分区的污染物限排总量及污染物削减率。结果表明:复流后各功能区COD和NH3-N限制排污总量分别为25 139 t/a和1 158 t/a,污染物削减量分别为24 704t/a和7 857 t/a,平均削减率分别为49.6%和87.2%。若各入河排污口达标排放后,COD、NH3-N仍要削减15 936 t/a和4 356 t/a。  相似文献   

13.
汾河水库及上游的81.2 km天然输水河道是太原市地表水源地重要组成部分,其水体质 量直接影响着太原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保证汾河水质,针对性地提出保障措施,如:认 真贯彻落实汾河上游水环境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工业污染源防治方案;加强城镇生活污 水与农村集中排水污染控制;制定面源污染防治方案;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案;加强河道治 理与内源污染防治等。  相似文献   

14.
Simulation of wate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Fenhe Reservoi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need of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water discharged from the Fenhe Reservoir, the reservoir wate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was examined. A three-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in-plane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temperature.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were calibrated with field data of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Fenhe Reservoir. The simulated temperature of discharged water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easured data. The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between the discharged water and the natural river channel is less than 3℃ under the cur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This will not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environment of downstream areas.  相似文献   

15.
渭河流域宝鸡段水体纳污能力及总量控制定额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定额在水资源保护中的重要性以及水体纳污能力具有季节性变化,参考河流二维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探讨采用河流二维模型对水体纳污能力进行计算。从保护环境出发,考虑到同一条河流中不同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不同,提出了选取最小纳污能力作为该河流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定额。最后对渭河流域宝鸡市河段纳污能力及污染物控制总量定额进行了分析计算,为宝鸡市河流水污染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水资源及水环境 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定义及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分别利用三层次分析方法和基于一维水质模拟的纳污能力模型计算了成都市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现状条件下成都市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对用水的限制更为严格,而未来水资源承载能力逐渐开始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为此,只有以水资源承载能力及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控制点,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COD、NH3-N为控制指标,应用一维感潮河网纳污能力模型计算上海市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结果表明,上海市水功能区COD和NH3-N的纳污能力分别为79.96万t/a和7.56万t/a。以水功能区水质和污染物入河量分析评价结果为基础,制定水功能区分阶段达标目标,并从空间和时间上分解,提出每个水功能区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8.
根据飞来峡库区水动力特征,选取库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设计条件,采用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确定了库区纳污能力,为库区纳污总量控制和制定限排总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饮用水源地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官厅和密云水库两大供水系统的水资源利用、污染源和水质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分析和评价;对污染趋势和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分析研究了官厅水库的水环境容量,提出了官厅水库的最大纳污量和污染物控制量;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对饮用水源地实施有效的保护,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