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半导体消雷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健超 《中国电力》1998,31(1):32-35
对电阻性的接闪器消雷可能性加以评论。理论分析和初步验证试验均不能支持所谓“消雷器”的“限流功能”。现场应用的证据表明“半导体消雷器”不能提供比常规避雷针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杨善 《电网技术》1997,21(3):44-48
本文叙述了自1977年首次提出消雷器研究课题以来的消雷器研究历程,对消雷器进行了试验室试验、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以及参与国防科工委27基地(西昌发射基地)的防雷方案的讨论,根据27基地等现场对雷电参数和避雷针、半导体消雷器为时三年的对比试验,并参照国外有关文献〔10〕,最后得出结论:无论是国外消雷器还是国内消雷器均不能“消雷”,半导体消雷器只是避雷针的一种而已。  相似文献   

3.
模拟试验表明:目前大量使用的接闪器为一根针的避雷针,其引雷效果并非最佳。当接闪器的针数达到一定值时,其引雷效果明显改善。当伞状导体消雷器针数处于某一值时,其电晕电流最大,当然其消雷效果也应最好。这样就把有良好接地性能的伞状导体消雷器与避雷针统一了起来,同时达到了最佳消雷器和最佳避雷针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避雷针和半导体消雷器的火箭引雷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对普通避雷针和半导体消雷器进行的火箭引雷试验,列出了全部试验结果,包括用普通照相机的B门进行静态拍摄所得的典型照片以及用示波器记录的雷电流波形。讨论了雷击半导体消雷器和普通避雷针间的显著差别,说明半导体消雷器具有极大的限流能力。  相似文献   

5.
消雷器是7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新的防雷设想,其目的是想消灭所要保护范围内的对地雷击,取代传统式的避雷针保护,解决避雷针引雷过程中的雷电事故,尤其是二次雷电效应对现代电脑技术和易燃易爆品所造成的危害。因此,一些防雷工作者针对上述避雷针防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消雷作用,从根本上解决防雷问题的设想。故设计了各种消雷装置,其中最典型的是半导体少长针消雷器,对其实际防雷效果,我们在现场已作了2年的试验,现分析如下,以供交流和商榷。  相似文献   

6.
1 导体消雷器的特点 导体消雷器是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种新型防雷害装置, 它通过本身的结构功能,可以改善雷云电场在消雷器附近空间的分布状况、当雷云电场接近时,消雷器的多根导体尖端上产生异性电荷,与雷云电场相互作用,将雷电先导首端电荷予以中和,从而消除发生在消雷器附近的下行雷电先导的发展,并抑制绝大部分上行雷电先导的形成,使其不致形成对地雷击.这就是导体消雷器的主要特点.它与传统的避雷针(线)是完全不同原理,导体消雷器是主动去消除雷电和驱雷,雷击可以避免,而传统的避雷针(线)是主动去迎雷、引雷,雷击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笔者和有关国内外专家对消雷器所作过的一系列研究工作.通过高压试验和现场实测,对比了测得的避雷针和半导体消雷器的雷电参数,阅读了美国的AD报告,有关资料和理论分析强有力地证明国内外的消雷器防雷保护性能不会比常规避雷针更好。  相似文献   

8.
新型避雷针上的引雷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北京爱劳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半导体消雷器制作了高阻避雷针的样品,利用火箭引雷的方法,人工将雷电引到高阻避协针的顶部进行试验,当电阻表面没有闪络时,测到了和限流作用相应的放电电流。  相似文献   

9.
论消雷器的研究、应用及主要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继 《电网技术》1996,20(8):2-17,19
本文回顾了消雷器的研究历史,指出了中和及防止上行雷理论的缺陷,对华中网局大楼半导体消雷装置的测试结果提出了质疑。本文明确指出,迄今为止,防止直击雷的有效手段仍是避雷针,消雷器仍是研究中的技术,不能应用于工程实际。对于雷击的二次效应,用避雷针加DBSGP技术是很有效的。文中还以一个防雷保护方案为例,对避雷针与消雷器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最后,本文吁请有关部门对目前消雷器产品的混乱状况加以整顿。  相似文献   

10.
雷电防护措施不力,会使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设备遭到破坏,给发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危害。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和法拉第网等防雷设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雷电吸引于自身代替被保护物受雷击,属于一种被动式的防雷方法。半导体消雷器(SLE),不但是防雷的新方法、新技术,而且在防雷概念上也是一个新转变。过去对雷电只能“防”,被动挨打,而消雷器则是主动出击消除部分雷的产生和削减其威力,是在防雷技术和方法上从被动式防雷转变为主动式消雷。  相似文献   

11.
雷击避雷系统时室内配电线路的分流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 PSCAD/ EMTDC软件计算分析了雷击建筑物时雷电流在室内配电线路中的分流状况 ,对配电系统不同接地方式、供电方式及模型参数变化的分析的结果有利于合理选择避雷器通流容量等参数  相似文献   

12.
配电变压器(简称配变)作为配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绝缘水平低,易遭受雷电过电压的侵害,其安全运行对配电网稳定性及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散射参数测量法,测量配变散射参数并经数据处理获得配变的阻抗幅频特性,经电路拟合构建了适用于雷击情况的配变宽频模型,并经基于模拟退火法的粒子群算法对等效电路参数进行优化,实测结果表明配变实际输出响应与文中宽频模型仿真结果吻合度较高。基于该宽频模型分析了冲击电晕对配变过电压传播的影响以及配变防雷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冲击电晕显著减小配变过电压幅值,配变低压侧加装避雷器对其防雷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崔际辰 《电气时代》2004,(5):112-113
避雷针原理按照通常的解释,就是避雷针的作用像雨伞为人们遮雨一样,覆盖着它一定范围内的建筑设施,一旦有雷电进入到了这个伞状的范围,雷电就会被避雷针吸引过来,再通过本体泄入大地,从而使伞状以下的建筑不被雷击(如附图)。但究竟是否如此,避雷针防雷、避电作用怎样?避得效果如何?这里本人从基本原理上阐述一些看法。一般来说空中带电的雷云,在没有与其他异性带电物体放电时,只是带电的云团(雷云),它所带的电能也只是静电,只有在它与异性带电物体接触或击穿放电时,才形成了所见到的闪电、声响,即雷电现象。雷云放电的条件是:①雷云与被放电…  相似文献   

14.
利用雷电参数划分深圳雷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雷电定位系统记录的深圳地区近8年来雷电活动数据,对深圳地区1999-2007年的雷电活动日、地闪密度、雷电流幅值等雷电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典型雷电参数的分布特征,并绘制了深圳地区雷区分布电子地图.通过与深圳电网110~500 kV输电线路多年运行结果进行比较,所绘制的雷区分布图同深圳电网输电线路雷击故障跳闸实际运行经验基本吻合,可用于指导深圳地区新建输电线路防雷设计及已运行线路的防雷改造.  相似文献   

15.
煤矿因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而极易遭受雷击,从现实情况中也不难看出近年来煤矿因遭受雷击而造成的生产事故不断发生。本文分析了煤矿易遭雷击的原因,煤矿的雷击安全隐患,从而将煤矿各部位和系统易遭受的雷击损害形式进行了归类,并进一步针对不同雷击损害形式对煤矿的各部位和系统做了必要的防雷保护设计。希望本文对目前的煤矿防雷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以雷电防护规范为依据,分析了雷闪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采用的一些防护措施。指出雷电防护要采取多种措施实现综合防护。雷闪静电感应的防护措施是做好防止静电接地。雷闪电磁感应的防护措施是采用屏蔽措施,防磁场侵入;对电源系统、信号线系统、天馈系统安装浪涌保护器等。  相似文献   

17.
雷害事故往往让人们忽视,一旦发生会造成很大的破坏性和一定的危害,所以预防性措施一定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且高度的重视。要将生产生活中的危害降到最低,还要合理有效的改良、改进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8.
雷击风险评估是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击的概率及雷击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防护措施的评估过程。文章以教学楼雷击风险评估为实例,分析了雷击风险评估在防雷设计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雷击风险评估是确定雷电防护水平非常重要的环节,使电涌保护器(SPD)的选择更加科学合理,评估结论的合理利用可以使防雷设计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避免盲目性,保证防雷工程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雷电预警技术应用到高山微波通信站防雷中的原理、实现方法和取得的效果.低压供电线路是高山微波通信站雷电波侵入的主要途径,有效阻断低压线路雷电波侵入途径,对保护微波通信站的通信设备至关重要.文章阐述了利用雷电预警技术控制高山微波通信站低压供电线路断路器,在雷电来临时从物理上隔离低压供电线路和微波站通信设备联系,实现阻断雷电波从低压供电线路侵入微波站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