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吉藁生产的粘胶基白竹炭纤维进行了染色方面的逐步探讨,对粘胶纤维、白竹炭纤维及竹炭/棉混纺纱线(70/30)用B型活性染料染色,比较了白竹炭纤维与粘胶纤维染色性能的差异,并找出竹炭/棉混纺纱线(70/30)用B型活性染料三原色的最佳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2.
关燕  刘伟  金晓东 《印染》2011,37(19)
对可降解的黑、白竹炭与纤维素纤维(粘胶、棉、莱赛尔)的混纺机织物进行复合酶前处理、涂料或活性染料染色及印花、亲水性柔软整理及远红外整理,探讨了染整工艺对竹炭纤维功能性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工艺路线和参数,开发出了能保持良好服用性能和保健功能的竹炭/粘胶纤维印染面料,其外观满足时尚需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纺制竹炭粘胶纤维/玉米纤维/棉混纺弹力纱线的工艺流程以及纺纱工序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调温粘胶纤维,并重点研究了智能调温粘胶纤维与棉混纺(50/50)织物用活性染料染色时的染色性能。通过改变染色条件,得到使三种实验材料:智能调温粘胶纱线、智能调温粘胶纤维与棉混纺纱线(50/50)、智能调温粘胶纤维与棉混纺织物(50/50)用活性染料染色时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采用活性染料对白竹炭/粘胶纤维进行染色,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染色工艺参数,其中活性艳红B-2BF和活性翠蓝B-EXF,染色温度60 ℃,元明粉40 g/L,纯碱20 g/L;活性嫩黄B-6GLN,染色温度70 ℃,元明粉50 g/L,纯碱10 g/L.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最佳工艺染色后的白竹炭/粘胶纤维色泽鲜艳,色牢度优良,可达4级以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大豆纤维/羊毛混纺针织物和机织物的纤维原料组成和产品加工方法,着重讨论了大豆纤维/羊毛混纺产品的活性染料染色性能和同色染色方法.根据不同毛纺织品的要求,可选用散纤维、毛条、纱线、织物及成衣染色加工方法,纱线或匹染产品采用漂白大豆纤维再混纺为宜.该类产品采用经筛选的棉用型活性染料(如Everzol ED),并通过染色温度和酸碱度的合理控制,可实现一浴一步法同色染色.  相似文献   

7.
竹炭纤维针织内衣面料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竹炭纤维的性能和种类,包括黏胶型和涤纶型竹炭纤维.将蜂窝状微多孔的涤纶型竹炭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并以该混纺纱线和另外一种混纺纱线(棉与纽代尔)及氨纶交织生产双层结构针织内衣面料.阐述了混纺纱纺纱、织造、染整工艺和面料的性能指标.重点介绍了织造中所使用的原料配比、机器的参数、织物组织结构和编织过程中的技术要点以及染整工艺流程和染整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点,对竹炭纤维的产品开发与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袁近 《纺织学报》2009,30(5):73-77
针对棉和牛奶蛋白纤维的染色性能差异,讨论染料、防染剂、pH值、染色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工艺因素对棉/牛奶蛋白纤维混纺纱线同浴染色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棉/牛奶蛋白纤维混纺纱线活性染料同浴染色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选择Red CN-7B、Blue CN-BL和Yellow CN-603三原色染料,在染色温度为70°C、保温时间为40 min、pH值为8、防染剂质量浓度为0.8g/L的工艺条件下对棉/牛奶蛋白纤维纱线进行同浴染色,能得到良好的同色性及较高的上染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丝维尔纤维/棉混纺(50/50)织物用活性染料染色时的染色性能,以活性红B-3BD^TM为染料,通过改变染色条件得出了丝维尔纱线、丝维尔纤维/棉混纺纱线(50/50)、丝维尔纤维/棉混纺织物(50/50)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混纺纱中竹炭纤维含量与混纺纱力学性能的变化关系,对不同混纺比混纺纱线在YG061电子单纱强力仪上进行拉伸性能、应力松弛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混纺纱的断裂强力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先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然后增大.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的混纺比小于临界混纺比时,混纺纱的断裂伸长率变化趋于平直;一旦超过临界混纺比,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断裂伸长率迅速增大.在实际应用中,混纺纱最低断裂强度对应的临界混纺比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选用.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纱的弹性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两种线圈长度分别将光催化竹炭纤维纯纺纱、光催化竹炭纤维/棉(50/50)混纺纱和棉纱编织成不同紧密系数的双罗纹针织物。文章通过分析针织物的基本参数,测试其基本物理机械性能和舒适性,以及针织物性能的对比,研究分析光催化竹炭纤维含量以及紧密系数对针织物物理机械性能和舒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竹粘胶纤维性能和特点,分析了竹粘胶纤维纯纺织物和竹粘胶棉混纺织物染整加工工艺。竹粘胶纯纺织物采用酶退浆,溢流机染色;竹粘胶棉混纺织物采用低碱冷轧堆前处理,冷轧堆染色;控制预缩前布面含潮率10%,通过预缩保证缩水率在标准范围,获得尺寸稳定、柔软悬垂的竹粘胶纤维面料。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竹炭粘胶纤维的性能特点,探讨了竹炭粘胶纤维与精梳长绒棉混合纺制针织用纱的生产实践,提出了纺纱工艺流程和各工序关键生产技术措施。通过优化工艺参数,保证了纺纱的顺利进行和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4.
徐善如  缪勤华 《印染》2008,34(3):20-21,26
竹炭粘胶纤维具有抗菌消臭、调湿等功能,根据竹炭/棉交织提花织物的特点,探讨该类产品的染整工艺和生产注意点.试验结果表明,竹炭纤维混纺/交织织物宜采用酶氧一浴练漂工艺,半丝光可使其获得均匀的色泽和较好手感,染色后宜选用亲水性强的氨基硅油柔软剂处理,并需经预缩整理.  相似文献   

15.
18.3tex 60/40竹炭涤/棉混纺纱的纺纱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竹炭涤纶纤维与棉纤维的性质,对18.3 tex 60/40竹炭涤纶纤维/棉混纺纱的纺纱工艺进行探索。竹炭涤纶纤维强度低,加工时应适当降低各打击梳理机件的速度,放大梳理隔距,降低输出速度;竹炭涤纶纤维质量比电阻高,易产生静电,纺纱前应喷洒抗静电剂,并严格控制各工序的温湿度。织制的机织物不染色,呈现自然麻灰色。  相似文献   

16.
竹纤维的染色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隋淑英  朱平  许长海  王炳  李汝勤 《印染》2006,32(1):11-15
选用直接菊黄G染料,研究了竹纤维染色动力学的几个参数,绘制了染色速率曲线,让明竹纤维的染色动力学特性优于棉纤维和粘胶纤维。在同一染色条件下,测定了染料对竹纤维、粘胶纤维和棉纤维在不同染色时间下的扩散系数D,结果表明,竹纤维的扩散系数较大,且随染色时间的增加而减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由半染时间和平衡上染百分率综合考虑得出,扩散系数D比染色速率常数(K’)更能充分说明,染料对竹纤维的上染性能较棉和粘胶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了铂金纤维的性能和特点,并对其作用原理进行了阐明。从纤维性能研究入手,攻克了铂金莱卡针织面料染整工艺技术难点,形成了铂金针织面料生产的工艺路线和参数,研发出了铂金莱卡针织面料。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竹炭/棉纤维混纺针织物性能进行测试与评价,更加充分了解织物的各项性能,特别是不同组织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以便为该类纺织品的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赵磊 《丝绸技术》2012,(6):36-38
为提升纱线的科技含量和纺织面料的国际竞争力,用棉纤维、涤纶纤维、粘胶纤维、竹纤维4种纤维纺制了18.4tex混纺针织用纱。并对这4种纤维的主要特性以及纺纱工艺中的主要技术措施作了详细的介绍。综合分析表明,新开发的四组分混纺纱综合了棉、涤纶、粘胶、竹纤维的优点,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较高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