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800nm激光二极管激发下,研究高掺杂Er^3+(摩尔比大于3%)的AlF3基(AYF、AZF)玻璃的红外-可见上转换发光性质。在AYF玻璃中,550nm绿光上转换最佳Er^3+掺杂摩尔比为6%,而在AZF玻璃中为12%。随着Er^3+掺杂量的增加,红光与绿光上转换发光强度比(Ir/Is)增加。这被认为与两个Er^3+离子(一个在4I0/2态、另一个在^4S3/2)的交叉弛豫过程有关。同时由于此  相似文献   

2.
Ce3+,Tb3+氟化物磷光体的发光性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溶液反应和固相反应分别合成了K3AlF6基质化合物及KBF4:Ce,Tb和K3AlF6:Ce,Tb等磷光体,研究了它们的光谱特性,并与KAlF4:Ce,Tb、CaF2:Tb和AlF3:Ce,Tb等磷光体的发光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CaF2:Ce,Tb、AlF3:Ce,Tb、KBF4:Ce,Tb和K3AlF6:Ce,Tb等磷光体中Ce^3+对Tb^3+的能量传递不能有效进行,有时Tb^3+起  相似文献   

3.
含Ce3+,Tb3+简单氟化物磷光体的荧光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溶液反应和固相反应合成了CaF2:Ce,Tb和AlF3:Ce,Tb磷光体,研究了它们的光谱特性,结果发现,在CaF:Ce,Tb和AlF3:Ce,Tb中Ce^3+对Tb^3+的能量传递不能有效进行,有时Tb^3+甚至对Ce^3+起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4.
KAlF4:Ce,Tb磷光体的发光特性及Ce^3+对Tb^3+的敏化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溶液反应法和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KA1F4基质化合物及KA1F:Ce,Tb磷光体,测定了磷光体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在碱金属氟铝酸盐基质中Ce^3+对Tb^3+的能量传递,根据Ce^3+,Tb^3+在KAlF4中的能级关系,分析了其发光特性和Ce^3+对Tb^3+能量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5.
均苯四甲酸-三苯基氧化膦-铽-钇配合物的高效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PMA-Tb^3+,PM-ATPPO(Phen)-Tb^3+及其掺杂Y^3+,Gd63+的系列配合物,常温下研究了它们的固体粉末荧光光谱,发现在二元配合物中掺杂Y^3+比掺杂Gd^3+发光强,在三元配合物中以三苯基氧化膦作第二配体比以邻菲罗林作第二配体的配合物发光强,得到了鲜艳绿色的高效荧光材料PMA-TPPO-Tb^3+,Y^3+。  相似文献   

6.
氟锆酸盐玻璃中Tm^3+和(Tm^3++Ho^3+)离子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长鸿  胡和方 《光学学报》1998,18(6):18-823
给出氟锆酸(ZBLAN)玻璃中^Tm^3+和Ho^3+离子的Qt参量,并与氧化物玻璃中Tm^3+和Ho^3+的Qt参量进行了比较,用375nm和468nm波长激发单掺ZBLAN中Tm^3+离子,获得来自D,2,^3H4,G4能级不同发射波长的发光强度随掺杂浓度的变化,而用小于1μm的激发波长激发发单掺Tm^3+或Ho^3+样品,获得近红外区发射光谱。文中给出掺杂浓度对于Tm^3+和Ho^+近红外区  相似文献   

7.
溶胶-凝胶法制备掺Er~(3+)玻璃及其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Er3+的SiO2干凝胶和玻璃,用差热分析(DTA)和FTIR研究了干凝胶和玻璃的性质,测定了掺Er3+凝胶和玻璃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8.
陈宝玖  孔祥贵 《发光学报》1999,20(4):295-299
报道了一种新型MFT(Multi-Fluoride-Telluride)玻璃材料(组份为50TeO2-19.7PbF2-10AlF3-10BaF-0.3Tm2O3)的制备方法,测量了650nm激发下Tm^3+离子掺杂在MFT玻璃材料中源于^1D2→^3H6(476nm)跃迁的两组蓝色上转换发光研究了上转换发光强度随激光率的变化关系,并且首次应用ASE(Amplified Spontaneous E  相似文献   

9.
MAl2O4:Eu^2+,RE^3+,长余辉发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张天之  苏锵 《发光学报》1999,20(2):170-175
研究鳞石英结构碱土铝酸盐MAl2O4:Eu^2+,RE^+(M=Mg,Ca,Sr,Ba:RE=Y,La,Ce,Pr,Nd,Sm,Gd,Tb,Dy,Ho,Er,Tb,Dy,Ho,Er,Tm,Ym,Yb,Lu)的荧光及长余辉发光性质。其发光由Eu^2+的4f-5d跃迁产生。RE^3+作为辅助激离子,提供合适的陷阱能级。即使用RE^3+的特性波长激发,在MAl2O4:Eu^3+的发光中也观察不到RE^3  相似文献   

10.
赵彦立  钟国柱 《发光学报》1999,20(4):320-324
用射频磁控反应溅射的方法,以金属Al和TbF3为靶材,在总压为1Pa,N2/Ar比为20/80的气氛下,制备了AlN:TbF3薄膜。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薄膜光致光相对亮度的影响。进一步实验表明,电致发光的相对亮度具有与光致发光相近的对浓度的依赖关系。在衬底温度为600℃,TbF3含量约为4.0mol%的条件下制备的AlN:TbF3ACTFEL器件,在交流驱动条件下,得到了Tb^3+离子的特征发光。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熔融法分别制备了高含量Tb~(3+)单掺和Dy~(3+)/Tb~(3+)共掺的镓硼锗硅酸盐(GBSG)发光玻璃,并分析了其光谱性能。根据Dy~(3+)和Tb~(3+)掺杂的镓硼锗硅酸盐(GBSG)玻璃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寿命衰减曲线等特性,探讨了Dy~(3+)与Tb~(3+)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结果表明:玻璃的发光强度和荧光寿命随着Tb~(3+)、Dy~(3+)含量的增加而减少。与相同摩尔浓度的单掺玻璃相比,共掺玻璃发光强度的衰减速率先减慢而后加快。Tb~(3+)、Dy~(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式为无辐射共振能量传递和~4F_(9/2)+~7F_6→~6H_(15/2)+~5D_4交叉弛豫效应。  相似文献   

12.
Tb3+掺杂硅酸盐闪烁玻璃发光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Tb3+掺杂的硅酸盐闪烁玻璃进行了研究。对玻璃基质、敏化剂、发光激活剂组分进行了优化,改进了熔制温度、保温时间、气氛等工艺条件。根据氟化物具有较好的稀土可溶性,具有相对较低的声子能量,调整了闪烁玻璃中的氟化物含量。讨论了Tb3+离子和Gd3+,Dy3+离子对闪烁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闪烁玻璃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光衰减时间谱等结果显示:闪烁玻璃基质中由Gd3+和Dy3+离子向发光中心Tb3+离子的无辐射能量共振转移以及在一定浓度范围内Tb3+离子之间的交叉弛豫过程对玻璃的发光性能有重要影响。Tb3+离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自敏化效应,随着Tb3+离子浓度的增加,绿色荧光得到增强,蓝紫色荧光减弱,Tb3+掺杂硅酸盐闪烁玻璃的发光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Ce~(3+)或Tb~(3+)单掺和Ce~(3+)/Tb~(3+)共掺钆-钡-硅酸盐闪烁玻璃。通过透射光谱、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曲线等手段对其发光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的激发下,Tb~(3+)掺杂闪烁玻璃发出明亮的绿光(544 nm),而Ce~(3+)掺杂闪烁玻璃发出蓝紫光。对于Ce~(3+)/Tb~(3+)共掺闪烁玻璃,在紫外光和X射线激发下均观察到Ce~(3+)离子敏化Tb~(3+)离子发光的现象,这是由于存在Ce~(3+)→Tb~(3+)的能量转移。Ce~(3+)/Tb~(3+)共掺闪烁玻璃的最佳Ce2O3掺杂摩尔分数为0.2%,此时Ce~(3+)离子向Tb~(3+)离子的能量传递效率为45.7%。在X射线激发下,Ce_2O_3摩尔分数为0.2%的Ce~(3+)/Tb~(3+)共掺闪烁玻璃在544 nm处的发光强度是Bi_4Ge_3O_(12)(BGO)闪烁晶体在500 nm处发光强度的4.2倍,积分闪烁效率达到BGO晶体的55.6%,这有利于在高分辨率医学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Dy3+或Tb3+单掺和Dy3+/Tb3+共掺硅酸盐氟氧闪烁玻璃。通过对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光谱、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曲线的分析,研究Dy3+与Tb3+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以及Dy3+对Tb3+激活硅酸盐氟氧闪烁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y3+/Tb3+共掺硅酸盐氟氧闪烁玻璃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良好的可见区透过率,玻璃的网络结构是由[SiO4]四面体和[AlO4]四面体连接构成。在紫外光激发时,Dy3+单掺玻璃的发光源于Dy3+的4F9/2→6H15/2(483 nm),6H13/2(576 nm)的跃迁发射,而Tb3+单掺玻璃的发光则源于Tb3+的5D4→7F6(489 nm),7F5(544 nm),7F4(586 nm)和7F6(623 nm)的跃迁发射。对于Dy3+/Tb3+共掺玻璃,发射光谱则主要由Tb3+的荧光发射组成。通过对不同波长紫外光激发的发射光谱分析发现,Dy3+/Tb3+共掺闪烁玻璃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传递。在以Dy3+的特征激发452 nm为激发波长时,Tb3+单掺玻璃的发光很弱。但随着Dy3+的引入,通过4F9/2(Dy3+)→5D4(Tb3+)的能量传递,Tb3+发光得到敏化增强。Dy3+/Tb3+共掺玻璃的发光强度随着Dy2O3含量的增多而增强,Dy2O3含量为1 mol%时达到最大,更高Dy2O3含量的样品由于Dy3+的浓度猝灭,减少了向Tb3+的能量传递,发光强度减弱。当激发波长减小到350 nm时,Dy3+和Tb3+均被激发到更高的能级6P7/2(Dy3+)和5L9(Tb3+),此时除了4F9/2(Dy3+)→5D4(Tb3+)的能量传递外,还出现了5D4(Tb3+)→4F9/2(Dy3+)的能量回传。Dy3+掺杂浓度较低时,Dy3+→Tb3+能量传递作用较强,Tb3+发光得到敏化增强。随着Dy2O3含量的增多,Tb3+→Dy3+能量传递作用增强。当Dy2O3含量超过0.4 mol%时,Tb3+→Dy3+能量传递强于Dy3+→Tb3+能量传递,减少了Tb3+的辐射跃迁发光,因此Dy3+/Tb3+共掺玻璃的发光强度开始减弱。由于Gd3+向Dy3+或Tb3+均可进行有效的能量传递,因此在以Gd3+的特征激发274 nm为激发光时,Dy3+/Tb3+共掺玻璃中出现了Dy3+和Tb3+对Gd3+传递能量的竞争。随着Dy2O3含量的增多,Tb3+所获得的能量不断减少,同时伴随着Tb3+→Dy3+能量回传和Dy3+之间的无辐射交叉弛豫作用,Dy3+/Tb3+共掺玻璃的发光强度不断减弱。对Dy3+/Tb3+共掺闪烁玻璃中Tb3+的5D4→7F5荧光衰减曲线分析还发现,随着Dy2O3含量的增多,Tb3+的荧光寿命从2.24 ms缩短到1.15 ms,曲线从单指数形式变为双指数形式,进一步证明玻璃中存在5D4(Tb3+)→4F9/2(Dy3+)的能量回传。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显示,Dy3+的引入对Tb3+激活闪烁玻璃的辐射发光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而这种负面影响不足以通过Dy3+→Tb3+能量传递来弥补,因此Dy3+/Tb3+共掺玻璃的辐射发光强度随着Dy2O3含量的增多而不断减弱。由此可见,在Tb3+激活硅酸盐氟氧闪烁玻璃中,不宜将Dy3+作为敏化剂,用于增强Tb3+的发光。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可被紫外光激发的Ba_2SiO_4∶Gd~(3+),Tb~(3+)荧光粉。考察了激活离子掺杂量等因素对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荧光(FL)光谱和荧光寿命曲线对所合成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Gd~(3+)和Tb~(3+)的特征吸收波长激发Ba_2SiO_4∶Gd~(3+),Tb~(3+)的发光性能。在275 nm(Gd~(3+):8S7/2→6IJ)激发下,检测到了Tb~(3+)的特征发射。通过对比不同Tb~(3+)掺杂量下Gd~(3+):~6P_(7/2)能级的衰减曲线,发现随着Tb~(3+)掺杂浓度的增加,该能级的荧光寿命不断缩短,表明样品中存在Gd~(3+)→Tb~(3+)的能量传递,传递方式为无辐射共振能量传递。在244 nm(Tb~(3+):4f~8→4f~75d~1)激发下,Gd~(3+)的掺入使得Tb~(3+)的~5D_3能级的发射逐渐减弱,5D4能级的发射增强。Gd~(3+)的掺入使得544 nm(~5D_4→~7F_5)处的特征发射增强了59%~128%,结合荧光衰减曲线得出Gd~(3+)的掺入对Tb~(3+)能级中~5D_3→~5D_4与~7F_6→~7F_0交叉驰豫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测量了不同Yb3+ 离子掺杂浓度下 ,Er3+ /Yb3+ 共掺SiO2 Al2 O3 La2O3玻璃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Yb3+离子2 F5/ 2 的能级寿命 ,应用迈克康伯 (McCumber)理论计算了Er3+ 的受激发射截面σemi,讨论了Yb3+ 离子浓度对其自身吸收性质、Er3+ 离子发光性质 ,以及Yb3+ →Er3+ 能量传递效率 (η)的影响 ,初步探明该基质玻璃中Yb3+ 离子掺杂数浓度的最佳范围为 3 .94× 1 0 2 0 cm- 3至 5 .92× 1 0 2 0 cm- 3,在此掺杂范围内 ,Yb3+ 离子的最大吸收系数为9.8cm- 1 ,Er3+ 的峰值发射截面和Yb3+ →Er3+ 能量传递效率 (η)分别为 0 64× 1 0 - 2 4 m2 和 92 %。  相似文献   

17.
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了Tb3+掺杂锂铝硅酸盐闪烁玻璃,用紫外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荧光寿命表征了光致发光性能,用X射线和阴极射线激发测试了辐射致发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低Tb3+掺杂浓度时,随着其浓度增大,Tb3+间的交叉弛豫增加导致了5D3→7Fj跃迁的能量逐渐向5D4→7Fj迁移转变,5D3激发态的荧光寿命和发射强度均明显下降,5D4-7Fj发射强度逐渐增大。较高Tb3+浓度时,其浓度继续增加会提升非辐射比例,是荧光寿命降低和荧光猝灭的最主要原因。比较光致发光和辐照致发光性能,发现随着激发源的能量上升,会增加激发态5D3能级向5D4能级的能量转移,同时,由于玻璃的密度低会导致辐照致发光效率随激发源的能量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一系列Ce3+/Sm3+共掺透明微晶玻璃,并研究了其发光特性。在微晶玻璃中Ce3+呈现出基于4f-5d跃迁的较强的宽带蓝光发射,通过调节Ce3+/Sm3+离子的掺杂浓度,Ce3+/Sm3+离子共掺微晶玻璃发光的色度逐渐发生变化,当CeO2/Sm2O3掺杂的量比为1:1时,制得的微晶玻璃发光色坐标为(0.315, 0.296)。通过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研究了Ce3+离子到Sm3+离子的能量传递,在SAZKNGC0.6S0.6微晶玻璃中,Ce3+离子向Sm3+离子传递能量效率约为20%。结果表明,Ce3+/Sm3+共掺微晶玻璃是白光LED的一种潜在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19.
Tm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的近红外发光及能量传递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组分为TeO2-ZnO-Na2O的Tm3+离子单掺和Tm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应用Judd-Ofelt理论计算分析了玻璃样品的强度参量Ωt(t=2,4,6),自发辐射跃迁几率A,荧光分支比β和荧光辐射寿命τrad等光谱参量,测量得到了不同Yb3+离子掺杂浓度下玻璃样品的Tm3+离子上转换发光谱.结果显示,在980nm泵浦光激励下玻璃样品发射出强烈的近红外上转换荧光.对Tm3+离子上转换发光分析表明,强烈的Tm3+离子近红外上转换发光主要来自于Yb3+/Yb3+离子间的共振能量传递以及基于单声子和双声子辅助的Yb3+/Tm3+离子间的非共振能量传递过程,并进一步计算得到了声子贡献比和能量传递系数.最后,计算分析了Tm3+∶3 F4→3 H6能级间跃迁的1.8μm波段吸收截面、受激发射截面和增益系数.研究表明,Yb3+/Tm3+共掺TeO2-ZnO-Na2O玻璃可以作为近红外波段固体激光器的潜在增益基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Tb3+掺杂的LiAl5O8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XRD分析表明,前驱物在750 ℃下灼烧2 h得到的样品为纯相的LiAl5O8。样品的激发谱为一宽带,其最强的峰位于231 nm。发射谱由4组窄带组成,其中最强峰位于542 nm,对应于Tb3+离子的5D47F5跃迁。最佳的Tb3+掺杂摩尔分数为0.01。探讨了Tb3+掺杂浓度、电荷补偿剂(Li+)和助熔剂(H3BO3)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激活剂浓度、添加电荷补偿剂和助熔剂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材料的发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