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儒红 《护理研究》2006,20(3):671-672
介绍了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置管、实施方法及肠内营养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9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组60例和对照组(常规禁食、补液)30例.EN组为术后次日起应用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胃潴留、腹胀、腹泻、呕吐、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鼻黏膜损伤发生率;监测术前及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体重、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 EN组术后排气与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胃潴留、腹胀较对照组少(P<0.05).EN组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明显升高(P<0.05);术后体重减轻较对照组少.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精心的护理是确保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给予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16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患者,术前采取积极的健康教育,术后加强营养管护理和个体化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均较好地耐受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留置,均痊愈出院。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维持患者术后营养需要量,提高其手术耐受性,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掌握护理要点,积极防治并发症,以充分发挥十二指肠营养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儒红 《护理研究》2006,20(8):671-672
介绍了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置管、实施方法及肠内营养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相似文献   

5.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216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给予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16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患者,术前采取积极的健康教育,术后加强营养管护理和个体化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均较好地耐受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留置,均痊愈出院.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维持患者术后营养需要量,提高其手术耐受性,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掌握护理要点,积极防治并发症,以充分发挥十二指肠营养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n=13)和肠外营养组(n=13),肠内营养组术后早期(6~12h)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或空肠造瘘管进行早期营养支持,TPN组在肛门排气前行静脉营养。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术后8d进行营养指标监测(WT,TSF,MAC,AMC,ALB,PA,TFN及TLC),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费用及住院费用。结果:术后8d两组血清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没有明显升高,无明显差异,肠内营养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肠内营养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意义,患者体重稍减轻,TSF,MAC,AMC稍有下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肠内营养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明显减少。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及贲门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效果较静脉营养好,安全可行,明显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但短期内肠内营养不足以增加脂肪及躯体蛋白的大量贮存,亦不能显著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其全面的营养改善需要术后较长时间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7.
180例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雅春  杨萍 《天津护理》2009,17(3):154-155
总结180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实施妥善固定营养管,输注中规范护理操作,严密监测的护理措施,达到保证患者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96例食管癌或贲门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PN),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的可行性和有益性。方法 回顾1995年6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的食管癌贲门癌,通过对术后333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N组)和232例静脉营养(对照组)的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外科营养对患者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治疗情况的影响。结果 EN组病人的精神体力恢复及自我护理能力较好,肠道功能恢复提前,对术后出现的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并发症的治疗,肠内营养有明显优势。生化指标、人体测量指数等EN组稍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对病人术后恢复、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76例贲门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肠内营养组各38例,肠外营养组术后每天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经口进食,肠内营养组术后第2天开始经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输液。观察术后体重变化、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肠内营养组体重变化、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费用均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及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胸内吻合术后的患者20例,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结果: 20例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未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较重的消化道功能紊乱情况.伤口愈合良好.术后第14天,总淋巴细胞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效,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2.
2006年6月~2007年9月,我们对4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的影响.方法对4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早期肠内营养、延迟肠内营养,检测术后三头肌皮褶厚度、白蛋白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组患者营养均有所改善,早期肠内营养组与延迟肠内营养组比较,术后白蛋白变化p<0.05,三头肌皮褶厚度变化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临床营养支持根据营养供给途径分为肠外营养(PN)与肠内营养(EN)两种,是临床危重病治疗不可缺少的措施.肠内营养分口服和肠内管饲(ETF)两种途径,后者包括鼻胃管、双腔胃-空肠管、鼻十二指肠管、鼻腔肠管及各种造瘘管.胃肠道手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率明显高于正常,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在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但若长期使用可导致肝功能异常、胆汁淤积、肠黏膜萎缩及肠道细菌移位[1]. 随着人们对营养及供给途径的深入认识,营养支持已由PN为主的营养供给方式,转变为通过鼻胃管、鼻腔肠管或胃(肠)造口途径的EN支持为主.研究表明[1],胃功能于术后1 d或2 d恢复正常,大肠功能于术后3 d~5 d恢复正常,而小肠的蠕动、消化、吸收功能在开腹甚至大肠术后几小时即可恢复.国内外医学界对胃肠营养支持表示了一致赞同.现就胃肠道手术后早期EN支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效果、费用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并与肠外营养比较。方法 :选择食管、贲门癌病人 75例按序随机分成肠内营养 (EN ,n=30 )、肠外营养 (PN ,n =2 3)及普通输液组 (对照组 ,n =2 2 ) ,营养支持时间为 8天 ,分别测定术前、术后第 8天营养指标 ,记录肛门排气时间、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 :三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均较术前下降 ,以对照组为显。前白蛋白PN、EN组有显著升高 (P <0 0 1)。三组体重皆下降 ,以对照组为显 (P <0 0 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以EN组最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对照组为高。住院时间以对照组最长。治疗费用PN明显高于EN。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 ,临床疗效与PN相似 ,且比PN有更好的代谢效应 ,在保护肠粘膜屏障、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住院费用等方面也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6.
张翔军  梁军铭 《现代护理》2006,12(29):2798-279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及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4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空白对照组(常规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每组20例。EEN组为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肠内营养,护理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饮食时间及不良反应;监测术前及术后第9天营养指标:体重、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所有患者在观察期无死亡、无严重不良反应,EEN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明显提前(P<0.05)。EEN组PAB及外周血TLC都明显升高(P<0.05);术后体重减轻较对照组为少(P<0.05);而同期ALB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细致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及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4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空白对照组(常规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每组20例.EEN组为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肠内营养,护理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饮食时间及不良反应;监测术前及术后第9天营养指标:体重、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 所有患者在观察期无死亡、无严重不良反应,EEN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明显提前(P<0.05).EEN组PAB及外周血TLC都明显升高(P<0.05);术后体重减轻较对照组为少(P<0.05);而同期ALB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细致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1年7月,共对85例食道及贲门癌病人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行术后早期营养液滴注,对此类病人术后恢复起到较大作用,现将我们的使用、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使食管贲门癌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6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采用鼻胃管空肠内营养支持.结果:全组患者病情恢复快,均未出现肠吻合口瘘及其他重要并发症.结论:早期积极、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增加患者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