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甘蓝软腐病离体接种后发病效率的影响,建立了一套甘蓝软腐病抗性的快速鉴定方法。结果发现,用浓度为6.4×10~8 cfu/mL的软腐病液体培养基悬浮液,采用针刺法接种苗龄为5~7叶期植株的离体叶片,接种后空气湿度为90%以上是最有利于软腐病发病的方法。利用该方法鉴定27份栽培甘蓝,发现高抗材料3份,抗病材料8份,耐病材料8份,感病材料8份。  相似文献   

2.
转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基因水稻抗螟性的离体叶片测定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提出了转苏云金杆菌crylAb基因水稻抗螟性的快速离体叶片测定法,并用该方法评价了转cry1/Ab基因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的抗性程度。结果表明,3种螟虫蚁螟取食纯合株系PR16及分离株系PR18、PR57或PR58中抗性植株中片后,食叶量与对照和分离株系中的非抗性植株相比极显著下降,接虫后第4d的幼虫死亡率高达100%。该方法评价转cry1/Ab基因水稻对3种螟虫的抗性结果与活化成株测定法评  相似文献   

3.
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鉴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分离鉴定的结果表明,镰刀菌(Fusarium)和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是引起杂交种穗粒腐的优势菌群,分离频率较高的病原菌还有本霉菌(Trichoderma)、青霉菌(Penicillium)、曲霉菌(Aspergillus)等。种子产地来源地原菌的分离频率有很大影响,辽宁和山西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菌的优势种群是蠕孢菌,而山东和河南则以镰刀  相似文献   

4.
玉米种质资源抗玉米矮花叶病鉴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1992~1995年采取玉米矮花叶病人工接毒和自然感染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玉米种质资源2538份。按高抗、中抗和感病划分4级抗病类型。其中表现高抗的有广优5、F09-2和白197等33份;抗病的有D729、白米苞谷和糯苞谷等31份;中度抗病的有白总18、小玉米和大黄玉米等39份;感病的有2435份。  相似文献   

5.
玉米品种抗茎腐病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1 ̄1995年采用自然发病和土壤接种方法鉴定了1550份玉米品种对茎腐病的抗病性,表现高抗的397份,中抗304份,中感364份,高感485份,经重复鉴定,筛选出76份抗性稳定的自交系和杂交种。不同抗性品种用肿囊腐霉菌和串珠镰刀菌接种测定,抗性反应基本一致,人工接种比自然发病鉴定效果好,通过病圃自然发病初筛,人工土壤接处复选,可准确鉴定大量材料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6.
小麦离体叶段鉴定白粉病抗性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90年4月至1994年4月对小麦离体叶段鉴定白粉病抗性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灭菌条件下,以在培养皿中垫两层滤纸,用6BA作保绿主,超过人主至进行鉴定效果较好。(2)保绿剂的浓度低,发病快、退绿早,反之反病慢、退绿晚。其最适浓度是:苗期6BA为60-100ppm、苯咪唑为60ppm ;成株期6BA以80-150ppm为佳。(3)份病快、退绿迟的角度出发,鉴定材料以株龄小、叶龄短的初展  相似文献   

7.
田间采用不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92份玉米种质同步进行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和穗腐病抗性评价与筛选, 明确了东北春玉米产区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最佳接种方法:茎节注射法在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抗性精准鉴定中可更好地评价玉米种质的抗病性, 综合考虑接种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菌土覆盖法对大体量的规模化种质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更具有优势; 双牙签法对玉米穗腐病抗性鉴定中在种质接种后发病的严重度?田间进行接种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均优于花丝通道法?同时筛选出对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抗性稳定的种质52份, 对穗腐病抗性稳定的种质66份, 对2种病害均表现稳定抗性的兼抗种质33份?  相似文献   

8.
广西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990年作了广西玉米种质资源对玉米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三大病害的抗性鉴定。4年来田间人工接菌鉴定1281份种质资源,筛选出抗病性能好、抗性遗传稳定,配合力较高、农艺性状较好的抗源材料16份供育种单位应用,已先后组配的杂交组合66个,其中已育成经省级鉴定并在生产上推广的有2个品种,有8个品种已通过省级区试,尚有4个品种正在区试中。  相似文献   

9.
为给玉米大斑病抗病育种和生产上进行抗性基因轮换提供基础材料和科学依据。2012—2013年,用田间人工接种玉米大斑病菌混合菌种的方法,对283份国内外玉米种质进行了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抗性鉴定与评价。在加大玉米种质对大斑病菌种群的抗性选择范围条件下,鉴定筛选出以5级中抗为主的抗病种质116份。试验结果同时表明,玉米种质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表现存在差异。但总体抗病能力较低。国内玉米种质对大斑病的抗病能力强于新引进的国外玉米种质的抗病能力。具Ht1背景种质的抗性丧失较为严重,具Ht2、Ht3和Ht N背景种质的抗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种质资源对玉米红蜂蛛的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玉米穗粒腐病接种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为接种菌源,采用4种接种方法进行比较,以针刺果穗较深处(籽粒与穗轴间)发病最重,花丝喷雾法发病最轻;接种时期以玉米乳熟期接种为好;接种浓度10×40倍下每视野60个分生孢子;接种量以每果穗接种2.5ml孢子悬浮液发病最重。同时规范了病情分级标准及品种抗、感程度划分标准。采用规范程序,对63份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  相似文献   

12.
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的玉米品种‘京科968’,其田间综合性状好,是目前主推的玉米品种之一。为了解‘京科968’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水平及其抗性来源,本试验选取了‘京科968’及其母本‘京724’和父本‘京92’两个自交系,以感螟自交系‘自330’为对照,利用实验种群生命表技术,研究比较了用不同玉米品系的相同组织饲喂亚洲玉米螟后其生长发育情况,系统评价了‘京科968’的抗螟性。试验结果表明,四个玉米品种(系)抗螟性大小依次为:‘京92’‘京科968’‘京724’‘自330’。从抗螟性角度考虑,生产上种植‘京科968’,能够较好地控制亚洲玉米螟为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玉米雌穗挥发物组成及其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顶空吸附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离体玉米雌穗的挥发物组分,并通过幼虫取食选择试验测定了11种玉米雌穗挥发物在4个不同浓度下(5×10-6、5×10-5、5×10-4、5×10-3g/mL,正己烷为溶剂)对亚洲玉米螟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离体玉米雌穗中共计收集并鉴定出32种挥发物组分,主要包括绿叶气味物质、萜类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其中,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玉米雌穗挥发物总释放量的84.40%。在所有测定的浓度范围内,β-石竹烯、十四烷表现为引诱活性,壬醛表现为驱避作用。除浓度为5×10-3 g/mL外,癸烷、反-罗勒烯、6-甲基-5-庚烯-2-酮对幼虫取食表现为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方玉米锈病及其抗性鉴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玉米锈病在世界各玉米主产区均有发生,它有3种类型:由玉米柄锈菌Puccinia sorghi Schw.引起的普通玉米锈病,由玉米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南方玉米锈病和由玉米壳锈菌Physopella zeae (Mains) Cummins and Ramachar引起的热带玉米锈病。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报导用人工饲料离体培养 玉米螟赤眼蜂从卵到成虫。饲料组成为柞蚕蛹血淋巴或柞蚕蛹整体匀浆液、蛋黄和牛奶。用此饲料作卵浆制成的人工卵,按1粒卵接6头蜂的比例接蜂,寄生率达90%以上。每一被寄生后出蜂的卵可得成蜂34—37头,其中雌性90%、展翅率95%,出蜂卵率56—63%。文中还讨论了赤眼蜂在人工卵内数最少不能化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抗瘟性涂抹接种法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几种水稻抗痕性接种鉴定技术,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涂抹接种法。在1-2%的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中混以1-2×105/ml浓度的稻瘟病菌孢子,涂抹接种于水稻的嫩叶或穗颈节部,可获得良好的接种效果。苗期接种适用于不同生育期幼嫩叶片,但以2-4叶期为佳。孢子浓度105/ml时发病串接近100%。涂抹接种法的发病程度重于喷雾接种法,轻于注射接种法。本法应用于穗瘟接种的效果也良好。涂抹接种法较接近自然发病条件,所用菌量少,侵染率高,是一种良好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离体接种技术鉴定稻瘟病菌生理小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代福 《植物保护》1998,24(4):29-30
应用离体接种技术鉴定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林代福(贵州大学植保系贵阳550025)离体接种具有方法简便,准确可靠,易于控制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因素,故在植物抗性鉴定中应用价值较大。有关水稻离体接种技术,前人已作了大量工作[1~3]。近年来,我们在前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主要玉米对矮花叶病抗病性的鉴定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年选取山西省当前推广和拟推广玉米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采用自然感染与人工接种相结合方法,对MDMV抗性和F1抗性遗传进行了研究,旨为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双亲抗×抗、感×抗,其杂种F1抗性表现显性效应,F1病情指数0~8.2,均可达到抗病保产的目的,但感×抗必须在无病区制种才能获得成功.试验认为抗×抗是选育抗MDMV杂交种最佳组配方式,感×抗应视为过渡组配方式加以利用,而感×感,F1病情指数31.9~37.5,产量损失严重,应禁止在病区制种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粳稻品种抗纹枯病性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190份粳稻品种进行抗纹枯病性鉴定与筛选,其结果无一免疫品种,抗病材料6份,占供鉴总数的3.2%,中感、感病及高度感病品种150份,占供鉴总数的78.9%。研究表明粳稻品种抗纹枯病性与抗稻瘟病性互不相关,与品种成熟期关系密切,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易感纹枯病。  相似文献   

20.
经研究离体叶片人工接种快速鉴定烟草赤星病抗性的技术。在25℃-28℃,湿度80%-90%条件下,将烟草赤星病菌直接接种于离体叶片上,培养6-9天后,离体叶片的发病率和病级与其植株上对赤星病菌的抗性表现极显著相关。这说明该技术能够反应烟草在田间病圃内的抗病或感病程度,从而可以做为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