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汉中城市居民出行的调查,研究总结出汉中城市慢行交通的主要特点。在对城市土地利用布局等相关规划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慢行交通需求特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城市特点,提出分区域、分层次、分类别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从发展策略、布局规划、设计指引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汉中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通过构建适合汉中城市自身发展的慢行交通系统,引导汉中城市慢行交通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2.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行交通(Non-motorized Traffic)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慢行交通系统在完善与提升城市空间功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论文简要介绍了上海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四部分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城市慢行交通的特点与定位,提出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毛荣昌  杨尔怡  肖飞  张政 《规划师》2012,28(11):54-58
发展慢行交通可为城市提供低碳环保的通勤方式,对打造环境优美的绿色交通网络有重要作用。无锡新区商贸区慢行交通规划在研究其慢行交通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导向,以及"分区引导、用地衔接、方式协同、品质提升、路径优化、指标控制"六个方面的慢行规划指引,对促进无锡新区商贸区的慢行交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慢行交通是实现交通领域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末端衔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方兴未艾,关于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建设、规划研究多从城市交通、通勤需求等层面进行探讨,缺乏多元视角的综合研究。海口绿色慢行休闲系统规划以"绿色交通"理论为导向,以"慢行交通与休闲旅游"为主线,在对现状交通和景观资源等因素进行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公共绿地、旅游景点和开放空间,通过绿道串联城市景观,构建优美的慢行交通环境;以旅游休闲为特色亮点,系统打造慢行旅游产品,对慢行交通系统进行融合性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城市的慢行交通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城市的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慢行环境逐渐成下降趋势,开展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管理势在必行。因此,文章就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管理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结合深圳市的交通环境提出了有效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居民日常活动需求的出行方式之一,也是一个城市品位的象征。毕节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规划以"烂漫都市.多彩慢行"为规划理念,在构建慢行交通网络格局的基础上,打造以"绿慢""紫慢""蓝慢""红慢""黄慢"为主题的特色廊道,组织城市慢行交通网络,满足市民休闲、健康、便捷的生活工作需求,促进城市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州海珠生态城低碳交通规划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建设低碳交通是实现我国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结合国内外生态城交通规划案例分析,提出低碳交通规划的体系框架以及各子系统规划的关键性策略,并以广州海珠生态城交通规划为例,探讨低碳交通规划实践的具体路径和措施,包括以TOD模式引导城市交通和用地规划整合、构建"公交+慢行"优先的路网系统、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绿色公交系统、建设高品质慢行系统等。  相似文献   

8.
在衢州市整体交通规划的指引下,分析了衢州市慢行交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城市交通规划对慢行交通关注的缺乏、城市慢行交通管理缺乏人性化评判依据等全国部分城市都存在的慢行交通问题;借鉴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经验,提出衢州市西区(一期)慢行交通规划目标及慢行交通规划策略,将慢行道路系统划分城市慢行道、社区慢行道、绿化景观慢行道和滨水景观慢行道四类,并提出详细的规划设计指引。  相似文献   

9.
绿色交通旨在协调、优化各种运输方式,提高整体的交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促进环境与社会公平,其本质是可持续发展.慢行交通是最能体现绿色交通本质的交通方式,实现居民的短距离出行和接驳公共交通.慢行系统的规划方法可从街区尺度、慢行网络、公交衔接和设施景观设计等方面入手.涿州生态示范基地慢行系统规划对此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0.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是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更好建设宜居城市的关键途径之一。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下,慢行交通在原有"休闲、游憩"的定位中逐步衍生出了通勤需求,同时,交通安全的考量也使得慢行独立化、快慢分离化越发迫切。从慢行功能与需求入手,提出了策略并建立慢行交通体系,进一步研究了通勤化独立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思路。以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为例,对规划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展示。  相似文献   

11.
祝烨 《重庆建筑》2015,(2):15-17
北碚组团位于重庆主城区西北部,一直以来具有组团内部出行比例高、慢行交通出行比例高的特点。该文从组团城市扩展与交通出行发展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城市面积扩展后对交通出行结构、居民出行距离等带来的影响。结合绿色城市、慢行城市的规划理念,从城市组团功能的划分调整入手,通过对组团的功能拆分,结合功能布局和交通走廊,重点布置以有轨电车、自行车系统相结合的慢行交通网络;对组团中心的集中步行区域,按照人车特性划分完全步行区、慢速区、普速区三个圈层,有效减小人车干扰,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中心区。  相似文献   

12.
陈竹 《城市建筑》2014,(2):251-251
本文对城市慢行交通的概念、意义及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特征进行分析,讨论城市慢行交通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占勇 《山西建筑》2015,(10):24-25
为解决中小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的适应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慢行分区和分级的规划方法,该方法根据用地性质对规划区域进行不同划分,根据居民出行需求划分不同等级的慢行道路,从而提出不同区域不同等级的慢行道路宽度和隔离措施,以提供差异化的慢行供给满足不同的慢行需求。  相似文献   

14.
鲍春  李信均 《规划师》2022,(S1):71-75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如何协调好带状组团城市的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构建低碳交通规划体系,从而引导低碳出行,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交通规划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以百色市中心城区为例,在剖析带状组团土地利用形态和交通特征的基础上,基于低碳交通视角,从出行需求、出行方式、出行过程等方面探索带状组团城市交通规划策略,并在道路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方面进行实践应用,以期为低碳视角下带状组团城市的交通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门窗》2014,(5)
中国城市中居民最普遍的出行方式是以自行车和步行构成的慢行交通。当前,城市机动化飞速发展,出行环境越来越恶劣,悸动交通不断侵犯着城市慢性者的出行权。深入研究城市慢行交通的规划理论以及方法是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的必然过程。本文分析了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的目标,对慢行交通换乘方式和慢行交通行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不断来完善城市慢行交通规则。  相似文献   

16.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近日完成了《上海市中心城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注重快速交通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为自行车和步行提供便利的慢行交通。”该规划技术负责人、同济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晔博士介绍说,规划提出营造300多处分布上海中心城区的城市魅力区——慢行核,以及数十个城市慢行安全区——慢行岛。  相似文献   

17.
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方面内容,慢行交通系统功能主要为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提供空间。目前,城市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常会偏向于汽车的通行,忽视慢行交通规划,使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欠缺科学性。为使我国城市交通设计更加科学,城市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就须重视慢行交通规划,逐步提高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文章将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进行概述,并对慢行交通系统优化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和城市新区,及早介入慢行交通管理与建设,则有助于城市高起点、高品质的建设,有效避免道路的重复建设。因此,在梳理慢行交通发展历程与规划概况的基础上,结合北京亦庄的慢行交通发展现状,研究提出了慢行交通的提升理念和提升策略。该研究成果可为北京亦庄慢行交通发展提供支撑,也可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慢行交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等一系列的词汇已经越来越被人们熟知,并被我们规划师和建筑师所重视。现代城市交通工具CO,的排放量仅次于建筑生产排在第二位,城市交通系统的不合理设计必将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由此带来的能源的大规模消耗的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就城市慢行交通的角度出发,以唐山市机场新区城市设计中的交通规划为例,对其城市设计角度的慢行交通规划考虑,包括城市用地选择、道路路网、道路断面等的选择进行具体阐述,试为低碳的城市交通规划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综观法国的《交通出行规划》,体现了当前法国城市在推行低碳交通过程中的基本思想和策略方法。法国的《交通出行规划》的基本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重视不同交通系统之间的衔接与互补,二是充分考虑交通系统与用地规划之间的整合联系,并将发展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