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1例老年人肺癌进行了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化疗+MMC-葡聚糖微球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其中CR7例,PR10例,总有效率为80.90%(17/21);本组总体中数生存期为16.29个月,1年生存率为76.2%(16/21)。对照分析表明,这种介入性治疗肺癌的方法明显优于BAI化疗+明胶海绵栓塞,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癌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1985年Compble等发现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以来,有关QTd的研究大量出现,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性期QTd的研究。但AMI后数月甚至数年后QTd的演变则少有报道。本组追踪观察64例AMI患者急性期至发病后3年内QTd的变化规律。 资料和方法 选取AM患者64例,男性47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3.77±11.15岁)岁。再随机选取30例其他类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情、预后以及长期生存率的差异,本文选择1986年1月至1992年9月间住院糖尿病AMI患者103例(A组),并从同期481例住院非糖尿病AMI患者中随机选择119例(B组)。分别随访4.12±2.06年(A组)及3.97±1.79年(B组)。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AMI发病年龄低,严重心力衰揭发生率高,病情多较重,因而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糖尿病患者合并AMI病死率高,女性患者更为明显。其病死率还与AMI发病前血糖控制程度有关。随访发现,糖尿病患者再梗塞及病死率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而长期存活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28例冠心病左心室乳头肌的病变,结合临床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其中左心室乳头肌查见不同程度的心肌梗塞121例(94.5%)、冠状动脉多支粥样硬化Ⅳ级狭窄98例(76.5%);98例中乳头肌查见单一急性心肌梗塞(AMI)21例(21.4%)、AMI+陈旧性心肌梗塞(OMI)64例(65.3%)、单一OMI13例(13.3%)。这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支Ⅳ级狭窄中乳头肌绝大多数有陈旧性合并AMI。冠状动脉主干在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并发血栓形成常导致乳头肌AMI。本组23例心脏破裂患者中有20例在乳头肌查见有急性贯通性心肌梗塞。25例左心室室壁瘤中左心室乳头肌查见OMI+AMI16例(64%)占大多数。本文对左心室乳头肌病变与二尖瓣功能损伤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扩展4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扩展46例分析于文江,石湘芸我们将本院1988年4月至1993年4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扩展(AMIE)46例分组比较,探讨提高老年人AMIE的生存率的措施。临床资料老年组13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中AMIE30例,男17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律失常(ISA)的发作特点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对74例AMI病人应用心电监护系统在发病后1~5d和21~25d进行了连续心电监测和1年的随访.结果表明,AMI后心肌缺血和ISA的发生规律基本吻合,于发病后72h内显著减少.21例(28.4%)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脏事件.相关分析证实,AMI后ISA为发生心脏事件的一良好的预测指标.AMI后2~3dST段的变化与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显著地高于5d和21~25d.提示发病后2~3d进行心电监护所获得的结果对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内源性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AMI和UAP患者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和对照组。采用发光底物显色方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4、21天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的活性。结果治疗前血浆tPA活性呈现正常人>UAP>AMI患者,PAI活性则相反,而且AMI与UAP,UAP和正常人同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卡托普利组血浆PAI活性降低,tPA活性增强,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卡托普利增强冠心病患者内源性纤溶系统活性。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QRS记分法对AMI近期预后的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电图QRS记分法对AMI近期预后的估计刘泽生资料和方法本文收集本院1986年7月至1997年7月9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的系列心电图(ECG)资料(包括发病头24小时入院的ECG,4周出院前或死亡前的ECG记录)及病历记录。AMI符合W...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感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感染与非感染诱发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经过及预后的异同。方法对照研究我院107例老年人感染与非感染诱发的AMI资料。结果107例AMI中,40例为感染诱发,占同期AMI的37.4%,为各种诱发因素之首;感染诱发的AMI心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40%(16例);病死率52.5%(21例)。非感染诱发的AMI67例,心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1.9%(8例),病死率19.4%(13例)。两组心脏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感染是老年人AMI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由感染诱发的AMI心脏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Af)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相关指标,结果:AMI合并Af21例,其发生率为19.4%,AMI合并Af组与无Af组在年龄、心功能分级、梗死范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在显性差异(P〈0.05),结论:Af是AMI的常见并发症,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应用镁制剂临床疗效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镁制剂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治疗中的作用。对我院自1995年1月以来158例AMI病人进行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及方法1对象:为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6年8月收治的158例AMI患...  相似文献   

12.
女性急性心肌梗塞的特点和近期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39例男性和247例女性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住院期间女性AMI患者病死率为21.8%,男性为13.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女性组AMI患者与男性比较,年龄较大,有高血压病史者较多,前壁梗塞较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较低,血糖水平较高,心脏破裂者较多。上述因素可能是构成女性AMI患者预后较差的原因。此外,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心绞痛史、血尿素氮水平、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心源性休克是女性AMI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电话心电监护检测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猝死和心力衰竭的预防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二级预防的重要课题。电话心电监护(transtelephonicECGmonitor-ing,TTM)的应用为对患者的随访提供了有用的方法。现将780例AMI后TTM结果进行分析。  资料和方法 病例资料:1994年7月至1996年12月,由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等12个医疗单位确诊的AMI患者出院2~12周接受TTM者中,选资料完整者780例,其中男588例,女192例;年龄57±16.84岁;心肌梗塞部位:前壁、前间壁、侧壁心肌…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激性血糖变化的临床预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应激性血糖变化特点及其急性期的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AMI患者224 例,分为单纯AMI、合并高血压(HT)、合并Ⅱ型糖尿病(DM)以及DM 合并HT 组。观察其心功能(Killip)、恶性心律失常及病死率差别。结果 (1)无DM 的AMI患者应激性血糖反应(入院24 小时血糖≥7.3 m m ol/L)出现率为83 例/171 例(48.5% );(2)AMI合并DM 加HT 患者的临床预后比单纯AMI较差;(3)无DM 的AMI患者中的显著血糖应激反应者的临床预后较轻度或无反应者差,而与AMI合并DM 加HT 组相近。结论 非DM 的AMI患者中发病后24 小时内血糖明显升高,提示急性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临床资料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已成为AMI院内死亡的第2位常见原因,仅次于泵衰竭引起的心源性休克〔1〕,严重威胁老年AMI患者的生存及恢复。我中心自1993年1月至1998年10月共收治老年AMI患者595例,其中发生...  相似文献   

16.
反复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前的心绞痛产生缺血预适应效应,可对随后AMI发生时的病理及临床过程产生有益的影响。我们对是否有MI前心绞痛的54例AMI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经过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MI前心绞痛对MI面积、早期QTd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发生率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54例AMI患者均有典型临床症状、特征性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动态演变,皆为首次发病的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剔除无痛性AMI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二组:(1)有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组(PAP组)19例(男1…  相似文献   

17.
急性前侧壁、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的QT离散度(摘要)方进平张树荣肖毅闫德春1992年1月~1997年12月发病48h内入院的152例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年龄57±10.9(42~73)岁。其中前侧壁AMI80例(男48例、女32例),下后...  相似文献   

18.
无梗塞前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175例临床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271000)段鲁勤,王其新,李天禄我们对17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无梗塞前心绞痫AMI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990年1月~1995年...  相似文献   

19.
下壁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壁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分析吕蓓,沈卫峰,龚兰生溶栓治疗对下壁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作用尚有争议,本文对比分析87例下壁AMI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溶栓治疗对本病的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对象:1992年1月至1995年10月收入住院,符合WHO的AM...  相似文献   

20.
心脏肌钙蛋白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昌浩  洪小飞 《心脏杂志》2000,12(3):177-178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11例,危重病患者87例(非心血管疾病)。AMI组患者系列采血测定血清cTnI和CK-MB,UA与OMI组,危重患者组均入院后次日晨取血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