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广东紫珠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广东紫珠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M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广东紫珠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6'-β-D-apiofuranosyl cistanoside C(1),acetyl forsythoside B(2),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3),毛蕊花糖苷(4),异毛蕊花糖苷(5),连翘酯苷B(6),金石蚕苷(7),arjunglucosideⅡ(8)。结论:化合物1~3,5,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肉苁蓉属植物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分析法,对肉苁蓉属植物中的6种苯乙醇苷单体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的测试,根据其结构特征和活性测定结果,初步推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结果:不同化学结构的苯乙醇苷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其抗氧化能力的顺序为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毛蕊花糖苷≥管花苷B≥异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它们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浓度呈明显量效关系.结论:肉苁蓉属植物中苯乙醇苷类的抗氧化活性与苷元及苯丙烯酰基上的酚羟基数目、酚羟基连接位置、化合物空间位阻的大小、中心葡萄糖2位上乙酰基的取代均存在一定关系,与苯乙烯酰基上的α,β不饱和酮结构片断可能也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3.
枇杷叶紫珠中苯乙醇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枇杷叶紫珠中高极性化学成分,为其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甲醇提取,不同极性溶剂分布萃取,获得正丁醇萃取部位;采用大孔树脂、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质谱(MS)及核磁共振光谱(1H NMR、13C NMR、1H-1H COSY、HSQC、HMBC)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和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自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毛蕊花糖苷acteoside(1),连翘苷forsythosides B(2),肉苁蓉苷C cistanoside C(3),异毛蕊花糖苷isoacteoside(4),肉苁蓉苷D cistanosideD(5)和独一味苷A lamiophlomioside A(6)。结论所鉴定的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自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肉苁蓉苷C(3)、肉苁蓉苷D(5)和独一味苷A(6)为首次自紫珠属中分离得到。苯乙醇苷类成分为枇杷叶紫珠中高极性部位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马鞭草Verbenae Herba的苯乙醇苷类成分。方法 马鞭草8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TLC、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verbofficoside A(1)、肉苁蓉苷D(2)、广防风苷A(3)、毛蕊花糖苷(4)、异毛蕊花糖苷(5)、肉苁蓉苷C(6)、肉苁蓉苷F(7)、去咖啡酰基毛蕊花苷(8)、jionoside C(9)。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6~9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RP-HPLC-DAD测定不同产地广东紫珠的叶与茎枝中金石蚕苷、毛蕊花糖苷及连翘酯苷B的含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乙腈-0.1%乙酸水(20:8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30 nm.结果:金石蚕苷、毛蕊花糖苷及连翘酯苷B依次在9.96 ~ 498,20.8-1004,10.1~505m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三者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3% (RSD 0.59%),98.7% (RSD 1.1%),104.2%(RSD 0.71%).不同产地广东紫珠的叶与茎枝中金石蚕苷、毛蕊花糖苷及连翘酯苷B的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076% ~ 1.87%,0%~3.19%,0.102% ~ 1.59%.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广东紫珠中金石蚕苷、毛蕊花糖苷及连翘酯苷B的含量,为广东紫珠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7,(9)
目的:研究鲜地黄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色谱、微孔树脂柱色谱、薄层色谱等色谱方法分离,采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鲜地黄中分离得到11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苯乙醇(1)、苯乙醇-8-O-β-D-葡萄糖苷(2)、肉苁蓉苷C(3)、肉苁蓉苷D(4)、肉苁蓉苷F(5)、毛蕊花苷(6)、去咖啡酰基毛蕊花苷(7)、异肉苁蓉苷F(8)、焦地黄苯乙醇苷C(9)、alyssonoside(10)、clerodendronoside(11)。结论:其中,化合物2~4、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筛选枇杷叶紫珠苯乙醇苷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枇杷叶紫珠提取液中毛蕊花糖苷及连翘酯苷的含量,以浸膏得率和毛蕊花糖苷及连翘酯苷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70 %乙醇,料液比为1 ∶ 15,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 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简单可行,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枇杷叶紫珠苯乙醇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5,(5)
目的:研究车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MCI、HP-20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聚酰胺柱色谱和高压制备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车前子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蕊花苷(1)、异毛蕊花苷(2)、去咖啡酰基毛蕊花苷(3)、肉豆蔻酸(4)、bis(2-ethythexyl)benzene-1,2-dicarboxylate(5)。结论: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车前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藏药短管兔耳草中1个新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郗峰  邓君  王彦涵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2054-2056
目的:对藏药短管兔耳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分离纯化化合物,并用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藏药短管兔耳草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经鉴定均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兔耳草苷A(lagotiside A),化合物2为毛蕊花糖苷.  相似文献   

10.
管花肉苁蓉的苯乙醇苷类成分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宋志宏  屠鹏飞  赵玉英  郑俊华 《中草药》2000,31(11):808-810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主要为HPLC从国产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 (Schenk)Wight中分离得到7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 数据鉴定它们的结构为2′-乙酰基类叶升麻苷(Ⅰ)、类叶升麻苷(Ⅱ)、cre-natoside(Ⅲ)、丁香苷A3/′-α-L-吡喃鼠李糖苷(Ⅳ)、异类叶升麻苷(Ⅴ)、去咖啡酰基类叶升麻苷(Ⅵ)和红景天苷(Ⅶ)。化合物Ⅲ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它化合物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降香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降香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3-羟基-4,9-二甲氧基紫檀烷(1),medicarpin(2),2’,4’,5-trihydroxy-7-methoxyisoflavone(3),7,2’,3’-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烷(4),formononetin(5),3,8-dihydroxy-9-methoxypterocarpan(6),koparin(7),3-hydroxy-9-methoxypterocarp-6a-ene(8),2’-hydroxyformononetin(9),stevenin(10),2’,7-dihydroxy-4’,5’-dimethoxyisoflavone(11),lyoniresinol(12),2,5-dihydroxy-5-methoxy-benzo-phenone(13)和neokhriol A(14)。化合物1,3,4,6,8,12和14均为首次从降香中分离得到,滤纸片琼脂扩散法表明化合物4对烟草青枯菌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2.
核桃种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核桃种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单体化合物分离,采用EI-MS,FAB-MS,NMR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并采用气质联用对核桃种皮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经典色谱方法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方法分别鉴定为红景天苷(1),(6S,9S)-长寿花糖苷(2),(6S,9R)-长寿花糖苷(3),blumenol C glucoside(4),byzantionoside B(5),5-羟基-2-甲氧基-1,4-萘醌(6),没食子酸(7),甘油-1-(9Z-十八碳烯酯)-2-(9Z,12Z-十八碳二烯酯)-3-(9Z,12Z,15Z-十八碳三烯酯)(8),甘油-1,2,3-三-(9Z,12Z-十八碳二烯酯)(9),甘油-1,2,3-三-(9Z,12Z,15Z-十八碳三烯酯)(10),甘油-1-十六碳烷酯-2,3-二-(9Z,12Z-十八碳二烯酯)(11),并通过GC-MS指认了35个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5,8~11首次核桃中分离得到,并首次采用GC-MS研究了核桃种皮中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连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和HPLC等色谱技术对连钱草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数据和波谱等手段鉴定其结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stilbostemin B(1),trilepisiumic acid(2),3,4-二羟基苯基乙醇酮(3),岩白菜素(4),oresbiusin A(5),norbergenin(6),stilbostemin D(7),ehretioside B(8),阿魏酸乙酯(9),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0),没食子酸甲酯(11),原儿茶酸(12),对羟基苯乙酮(13),E-3-2,4-二羟基苯基-2-丙烯酸(14),其中化合物 1~10 及化合物 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中药千年健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解笑瑜  王瑞  师彦平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4):2325-2327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中药千年健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药千年健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5-pentylresorcinol-β-glucoside(1),原儿茶酸(2),对羟基苯甲酸(3),香草酸(4),5-羟甲基-2-呋喃甲酸(5),2-呋喃甲酸(6),5-羟甲基-2-糠醛(7),(R)-苹果酸(8),(R)-苹果酸二甲酯(9),1,2,3-丙烷三羧酸三甲酯(10),4-羟基-四氢呋喃-2-酮(11)和三羟基薄荷烷(12)。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4~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大八角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大八角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MS,1H,13C-NMR)分析分别鉴定为cycloparviflorolide(1),cycloparvifloralone(2),tashironin(3),tashironin A(4),anislactone A(5),anislactone B(6),pseudomajucin(7),syringaldehyde(8),methyl-4-hydroxy-3,5-dimethoxybenzoate(9)和(E)-3-methoxy-4,5- methylenedioxycinnamic alchol(10)。其中化合物 1~4,8~10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在1.0×10-5 mol·L-1下,在LPS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释放NO抑制模型上,化合物 5,6 抑制率分别为75.31%,53.7%。  相似文献   

16.
白沙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白沙蒿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沙蒿全草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2),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3),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4),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5),异野樱素(6),橙皮素(7),柑桔素(8),金合欢素(9),金圣草黄素(10),5,7-二羟基-4’-甲氧基-6,8-二-C-β-葡萄糖苷(11),香蜂草苷(12),金合欢素-7-O-芸香糖苷(13),云杉苷(14),茵陈素(15)。结论:化合物1~3,5,7~8,10~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郭夫江  李援朝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8):2507-2510
目的:研究茄科红丝线属植物麻栗坡红丝线Lycianthes marlipoensis根部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柱色谱分离技术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麻栗坡红丝线根部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酚类化合物和7个酰胺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 -gingerol(1),[6]-gingerol(2),[10]-gingerol (3),(3S,5S)-3,5-di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7yl) decane(4),(3R,5S)-3,5-di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decane(5),[6]-shogaol(6),[10] -shogaol (7),gingerenoneA(8),hexahydrocurcumin(9),(3R,5R)-3,5-dihydroxy-1,7-bis (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ne( 10),piperine(11),isochavicine( 12),isopiperine( 13),N-trans-p-coumaroyl tyramine( 14),N-trans-feruloyl tyramine(15),N-trans-p-coumaroyl octopamine(16),N-trans-feruloyl octopamine(17).结论:化合物1~13和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红大戟中的蒽醌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茜草科红芽大戟属植物红大戟根的化学成分,并对其在多种体外药理模型上进行了活性筛选.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在细胞水平模型上,筛选化合物在抗氧化、抗HIV、神经细胞保护及肿瘤细胞毒等方面的活性.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1个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去甲虎刺醛(1)、1,3-二羟基-2-乙氧甲基-9,10-蒽醌(2)、甲基异茜草素(3)、虎刺醇(4)、1,3,5-三羟基-2-乙氧甲基-6-甲氧基-9,10-蒽醌(5)、3-羟基巴戟醌(6)、红大戟素(7)、1,3,5-三羟基-2-甲酰基-6-甲氧基-9,10-蒽醌(8)、芦西丁(9)、异茜草素(10)、1,3-二羟基-2-甲氧基-9,10-蒽醌(11)、1,3-二羟基-2-甲氧甲基-9,10-蒽醌(12)、1-羟基-2-羟甲基-9,10-蒽醌(13)、3-羟基-2-甲基-9,10-蒽醌(14)、3-羟基-1-甲氧基-2-甲基-9,10-蒽醌(15)、1,3-二羟基-2-乙氧甲基-6-甲氧基-9,10-蒽醌(16)、1,3,6-三羟基-2-甲基-9,10-蒽醌(17)、1,3-二羟基-2-羟甲基-6-甲氧基-9,10-蒽醌(18)、1,3,6-三羟基-2-甲氧甲基-9,10-蒽醌(19)、3,6-二羟基-2-羟甲基-9,10-蒽醌(20)和1,6-二羟基-2-甲基-9,10-蒽醌(21).在1.0×10-5 mol·L-1浓度下,在肿瘤细胞(MTT法,HCT-8,Bel7402,BGC-823,A549,A2780)、去血清和谷氨酸损伤神经细胞、Fe2 -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生成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模型,以及抗HIV( VSVG/HIV-luc)和抗糖尿病(PTPB酶抑制)模型上,以上化合物均未显示出显著活性.结论:化合物9~21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色谱分离方法分离纯化旋覆花中的化学成分,采用NMR和质谱等有机波谱学方法鉴定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进一步测试各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从旋覆花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鉴定为二氢芥子醇(1),(3S,5R,6S,7E)-5,6-epoxy-3-hydroxy-7-megastigmen-9-one(2),(6R,7E)-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3),阿里二醇(4),蒲公英醇乙酸酯(5),8,9,10-三羟基百里香酚(6),花旗松素(7),木犀草素(8),泽兰黄酮(9),泽兰黄醇素(10),菠叶素(11),槲皮素(12),对羟基桂皮酸(13),咖啡酸(14),咖啡酸乙酯(15)。化合物 1,2,7,13,15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3,4,9~11,14 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 3,6~12,14 具有明确的抑制c-Kit Ligand(KL) 诱导的肥大细胞白三烯C4 (LTC4) 生成和脱颗粒的作用,而且化合物 812 具有较强的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 释放作用。首次报道了黄酮类化合物 7,9~11 对LTC4和肥大细胞脱颗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从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地上部分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通过MS和NMR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卵叶远志酮F(sibiricaxanthone F,1),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2),蒙花苷(linarin,3),地榆皂苷I(zigu-glucoside I,4),3,6’-二芥子酰基蔗糖(3,6’-disinapoyl sucrose,5),tenuifoliside A(6),2,4,4-trimethyl-3-formyl-6-hydroxy-2,5-cyclohexadien-1-one(7),lanierone(8)和aralia cerebroside(9)。化合物2~4,7,8为首次从远志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