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滨 《中州煤炭》2020,(2):1-5,9
为进一步减少煤矿事故发生后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在分析国内外煤矿井下避难系统发展的基础上,以何家塔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构建设计与应用为例,详细介绍了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分类、结构构成、功能需求和配套设施等,并通过紧急避险疏散时间的校验计算,提出避难硐室距离采掘工作面以不超过1 000 m为宜,且应按照“地面最安全,先逃生后避险”原则进行避险救援,为国内其他矿井避难硐室的构建应用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分析我国煤矿井下安全开采状况,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类型及特点、人员分布、避险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探讨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原则,确定避险设施的类型,设计建设了"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过渡站+安全绳"的井下硐室紧急避险系统。该系统具有投资少,安全可靠,适合于我国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多等特点,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矿工安全避险需要。  相似文献   

3.
针对唐口煤矿的生产技术条件,从提升矿井安全保障能力出发,设计了唐口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由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组成;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要充分考虑采掘接续计划、围岩和地压情况及安全生产实际,要与供氧系统子系统、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等有效结合;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应用,可增强井下职工的安全感,有效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只能为紧急避险人员提供一个独立的生存环境却不能使井下避险人员迅速升井,从而彻底脱离危险环境。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或火灾事故后有毒、有害气体迅速蔓延,并有随时发生二次灾害的可能,此时地面营救人员下井施救可能会产生非必要的伤亡。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避难硐室的钻孔逃生模式,并在中煤平朔集团井工二矿得到了成功应用。钻孔逃生模式既可为紧急避险人员提供基本生存保障,又可经由逃生钻孔将紧急避险人员送至地面彻底摆脱危险环境,为现有避难硐室设计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军 《煤炭工程》2012,(Z1):88-90
文章以三道沟煤矿为例对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中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移动救生舱、中继站的位置、支护、设备等进行浅析,按照“逃生为主,避难为辅”的原则,提出针对性的逃生方案.  相似文献   

6.
建设煤矿安全紧急避险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在井下发生事故时,为遇险人员提供安全避险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文章对紧急避险系统三级体系做了介绍,对永久安全避险硐室建设的基本原则、技术参数与设备配置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2015,(7):225-227
目前我国煤矿发生灾变时,避险人员一旦进入避险设施,在危险排除前,只能被动等待救援。然而,井下避险设施能够提供的有效防护时间是有限的,存在救援时间超出避险设施有效防护时间的可能,有造成二次灾难的隐患。结合国内外紧急避险技术及应急救援经典案例,以王家岭煤矿2号永久避难硐室为实例,通过现场调研及理论研究,提出在避难硐室内部构建单人救援逃生钻孔,确定了逃生钻孔孔径、位置等相关参数及钻孔钻进施工工艺,并对钻孔稳定性作了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钻孔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2015,(10):126-129
提出了基于过渡站的新型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模式,系统由避难硐室、救生舱、避难所、过渡站等组成,确定了系统的运行方式及各类紧急避险设施的布置原则,研究了避难所、过渡站的功能、结构及内部装备配备,以大屯孔庄煤矿为实例进行紧急避险系统的构建,确定布置4个避难硐室、7个避难所、3个过渡站,为国内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构建提供多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李树荣  王洪权  王旭 《中国煤炭》2012,38(7):102-104
为了提高矿井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水平,开展了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与应用工作.通过对设施类型、合理位置及安全性能的分析,探讨优先建设硐室模式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以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矿工安全避险需要.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7,(10):165-168
为防止煤矿井下火灾、爆炸、突出等灾害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对井下进行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十分必要。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整体分析、优化,并结合矿井避灾路线,设计出合理的避难硐室以及避难硐室内的基础设施。结果表明:避难硐室的建设能够保证井下工作人员在受到灾害时给予充分安全的避灾场所。紧急避难硐室的建设在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上值得进一步探讨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