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籽银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籽银杏彭日三(湖北安陆市银杏技术协会)叶籽银杏在当前银杏所有品种中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类型,它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对银杏起源和演化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学术意义。自1927年T.Makjno把叶籽银杏的学名定为Ginkgobilobavar.epip...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来自日本和中国的8株叶籽银杏亲缘关系进行了评价,从64对EcoRI/MseI引物中筛选出7对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对8个叶籽银杏种质的亲缘关系进行了AFLP分析。7对引物共产生841条谱带、240个特异位点和749条多态带,多态带的比例平均为89.06%,每对引物鉴别效率达到100%,所有种质之间相似系数(SC)在0.48~0.78之间,表明叶籽银杏单株问存有较大的遗传变异,中国的叶籽银杏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3.
叶籽银杏树上的新发现*黄明(沂源县银杏技术协会,256110)在沂源县织女洞林场自1982年发现第1株叶籽银杏以来,近年又连续发现了3株叶籽银杏。其中有2株叶籽银杏树上又发现了双核银杏。经过3年的观察,双核银杏数量虽少,但每年均有产生,性状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4.
叶籽银杏的发生及其个体与系统发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叶籽银杏是银杏资源中一个极为奇特的种质,具有重要的观赏和学术价值.目前,中国和日本已报道的叶籽银杏共有47株,树龄36~1 200年不等,叶生种子发生率为5%~25%.银杏的可育短枝整体上相当于松柏类的一个雌球果(大孢子叶球).叶籽银杏可能与种子蕨和苏铁类等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叶籽银杏的发生机制有返祖学说、衰老学说、环境诱变学说等,综合分析后提出嵌合体学说,其发生可能与同源异型盒基因的表达有关.本文对目前叶籽银杏的分类地位的多种观点进行评述,系统概述叶籽银杏的分布状况,形态解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分析银杏雌性生殖器官的形态学本质,及叶籽银杏可能的亲缘关系,对叶籽银杏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叶籽银杏研究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境内发现的8株叶籽银杏正常种实和叶生种实为试材,对其种实形态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成熟的叶生种实具有明显的外种皮、中种皮、内种皮、胚乳、珠领.叶生种实形态上具有多样性,在叶顶端或边缘着生1~2(15)个大小不等的胚珠,珠领不连续.核体顶端锐尖,或直立,或为喙状,内种皮中缢线明显移向珠孔端、上端赤褐色的内种皮缺如或萎缩.种仁仅有胚乳、无胚.2)叶生种实质量和种核质量约为正常种实质量和种核质量的1/3,叶生种仁质量约为正常种仁质量的1/4.正常种实和叶生种实出核率分别为25.23%和20.16%,出仁率分别为74.26%,48.91%.对银杏的胚珠及种实的植物学和栽培学术语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叶籽银杏叶的解剖结构及气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进  邢世岩 《林业科学》2007,43(10):34-39
以来自沂源县、在中国首次发现的叶籽银杏为试材,对其叶的解剖结构及气孔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叶片叶肉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而叶生拟胚珠叶片叶肉由同型薄壁细胞组成;叶片着生拟胚珠部位有脊状突起;突起处的叶肉由大型薄壁细胞构成,叶脉位置分叶脉在突起的两侧和叶脉在突起的正上方2种类型,而且其叶脉均较正常部位的叶脉密集.首次发现,叶生拟胚珠叶叶柄在紧贴韧皮部外侧的基本组织中存在3~4层木质化的细胞.叶籽银杏叶片气孔在上下表皮均有分布,其气孔器单环式;有些叶生拟胚珠叶片下表皮气孔沿叶脉排列成不规则的气孔行.对叶籽银杏与其他裸子植物和蕨类的亲缘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叶籽银杏是银杏这一孑遗物种的特殊种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实生和营养繁殖的后代叶生胚珠(叶生种实)的表达十分关注。该研究首次发现,从800年生的叶籽银杏母树上采集接穗嫁接12年后有6株幼树出现叶生胚珠并发育成正常叶生种实,这也是世界上仅有的6株幼龄叶籽银杏。叶籽银杏表达株率占9.68%,平均叶生种实率为0.074%。嫁接再生的叶籽银杏形态特征、种实特性、生长特性、变异特性与母树相同,表明叶籽银杏可视为一个品种,并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8.
薛萍 《经济林研究》1995,13(2):41-42
叶用银杏栽培技术薛萍(湖南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长沙,410007)银杏作为经济栽培在我国已有多年历史,但以往栽植多作观赏用、或果用、或材用、或果材兼用,作为叶用栽培还刚刚起步。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银杏叶得到了深度开发,用银杏叶提取物可制成多种医...  相似文献   

9.
银杏种子性状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62个银杏栽培品种的种子性状研究表明,与银杏种子(核)重量相关的性状变异较大,而与形状相关的性状则较为稳定;外种皮占种子总鲜重的78%。种柄长、种长、种形系数、单种重、核长、核宽、核厚对单种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种子形状与种核形状高度一致;种宽、单种重、核宽都显著地负向影响着出核率,种形系数、核形系数正向显著影响着出核率。  相似文献   

10.
11.
银杏叶用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浙江省“九五”重点研究项目“高产高效叶用银杏促成栽培”实施情况,追踪国内外有关银杏叶用栽培的研究进展,论述了种源和品种(类型),营养与施肥,枝叶生长与调控,密度与株型等影响产叶量的因素,提出园地式,叶苗兼用式,叶果兼用式和叶材兼用式4种银杏叶用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截干对银杏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银杏截干对银杏叶产量有明显促进作用,截干30cm时,叶产量可提高13%,并能增加长枝总长度和长枝数量,截干可提高黄酮含量17%-50%,银杏采收时间以9—10月为宜。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用林密度,截干与产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和截干高度的栽培试验表明,银杏叶用林以种植密度100cm×40cm和离地50cm截干的鲜叶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开发利用概况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日本、法国学者对银杏叶主要成份分析的研究成果,综合了我国台湾、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以及日本、韩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对银杏叶的开发利用情况.自1994 ̄2000年,浙江省林业厅规划在全省建成4000hm2银杏经济林基地,基于这一形势,提出建立专业叶用银杏生产基地、研究叶用银杏丰产配套技术、研究银杏系列开发和深度加工技术三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叶用银杏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结合工作实践,系统地总结了叶用银杏的栽培技术及一整套管理方法,这对叶用银杏资源的扩大与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银杏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作者结合近几年的研究,概述了银杏雌雄株早期鉴定、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及叶用银杏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首次利用来自6个国家的21个观赏品种,对其叶片解剖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根据对21个观赏品种的气孔指标的测定,利用其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分为四类;上、下表皮的角质层厚度并不随叶片厚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叶柄横切面均2枚维管束,叶柄角质层厚度随横切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18.
首次利用来自6个国家的共计21个观赏品种,对其叶片形态多样性及形态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观赏品种的叶形具有多样性,可分成9类;叶缘、叶基、裂刻数、叶色等形态指标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发现, ‘金秋’(Aut.)和‘筒状银杏’(Tub.)均单独分为一类。对银杏观赏种质的多样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银杏凋落叶分解及其主要成分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园5a生杨树人工林内,采用网袋法对银杏凋落叶分解进行5个月的动态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凋落叶分解失重率为26.0%,腐解率为0.0022/d,完成50%分解及95%分解所需时间分别为0.86a、3.73a;分解过程中,总黄酮、粗脂肪、粗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粗纤维呈上升趋势。各主要成分损失速率的顺序为:粗脂肪〉黄酮〉粗蛋白〉可溶性糖〉粗纤维。  相似文献   

20.
对银杏3年生幼树采叶片,以梢长度和粗度影响明显,平均长度减少31.3%,新梢基部粗度减少18.2%,且大叶发生数量减少,对成熟的雄株采叶,不利花的正常发育,会造成花粉数量和质量下降;对成熟的雌株采叶,会引起树势弱,会引起树势减弱,果型缩小,总产约减产2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