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花生茎腐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茂明 《新农业》2003,(10):41-41
2003年山东省花生茎腐病发生严重,发病面积80%左右,一般发病率在60%~70%,严重发病地块高达80%~90%,有些重病植株已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2.
1、豇豆根腐病 该病主要为害植株的主根与地麦下的茎。属一种土传病害,高温高湿时易发生,秋季多雨及排水不良、粘重低洼地、连作地种植发病重。防治方法:一是发病重的地块要与葱蒜类蔬菜、禾木科作物等实行3~4年轮作。二是实行高畦或深沟窄畦栽培,经常清沟排水,降低湿度,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烧毁或深埋。三是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3.
<正>花生茎腐病是花生发生最广、最严重的病害,具毁灭性危害。病区花生常年发病死苗率15%~20%,个别重病地块死苗高达80%~95%。由于连作、气候变化和忽视防控等原因,该病发生日趋严重。一、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依靠土壤、病株体、粪肥、果壳和种子等越冬,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花生从播种到成熟都会受此病菌侵害,主要侵染花生的子叶、根和茎,特别是根茎和茎基部受害多而重。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亦可通过气孔等  相似文献   

4.
花生地膜覆盖增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与露地花生栽培技术的试验、花生覆膜栽培技术在不同地力、不同土质地块、不同厚度地膜的试验情况,分析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花生栽培增产和在不同地力水平、不同土质类型及使用不同厚度地膜的增产效果的差异,并集成一套花生地膜覆盖增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花生叶斑病广泛发生于我国花生主要产区.受害花生光合作用降低.叶片较早脱落,严重影响荚果饱满、成熟,一般减产10—20%.发病重的地块减产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6.
山东花生茎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山东省十几个县市花生茎腐病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在花生主产区苗期发病率高,主要危害茎基部及分枝,并与土质、气候、栽培方式密切相关。一般有两次发病高峰期,第一次出现在6月中旬,全省花生主产区普遍发生。8月中下旬以后,随着植株衰老,病情指数缓慢上升进入第二个发病高峰期。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好力克+多菌灵、腈菌唑+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百泰防治效果分别为92.36%、76.74%、79.8%和78.35%。  相似文献   

7.
1 发生规律与症状 青椒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保护地、露地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7~9月成株期危害最重.该病可经雨水、土壤、气流等多种途径传播.大雨后7天,地势低畦、排水不良、土壤粘重、积水地发病重;偏施氮肥、草多、红蜘蛛严重地块发病重;连作地重.主要症状是茎基部呈环状褐色病斑,地上部出现成片青枯状萎蔫.潜育期非常短,短期内即能引起植株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8.
<正>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一旦入侵,连年积累,很难防治和根除。该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重茬地、种植密度过大、连续阴雨天发病重。主要危害花生根、荚果和茎基部,表现为地上根茎部白绢状菌丝覆盖,造成叶片枯黄,根茎、荚果腐烂,严重地块减产50%~70%。1病原及发病规律花生白绢病病原为土传真菌,属半知菌亚门,无孢菌目,小菌核属,寄主主要有花生、烟草、番茄、马铃薯、棉花等作物。病菌主要以菌核或菌丝  相似文献   

9.
花生茎腐病俗称倒秧病、烂腰病、掐脖瘟,对花生的为害很大,是一种暴发性的病害,一般年份病株率为15%~20%,发病重年份,病株率高达60%以上,甚至连片死亡,颗粒无收.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0.
史明 《现代农业》2011,(7):42-42
影响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是根腐病,据调查历年发病株率都在30%~40%,低洼地和重迎茬地块发病株率可达70%以上,最高死苗率在15%以上。尤其是土质粘重地块发病更重,为了更好防治根腐病,我们对根腐病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秋豇豆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豇豆根腐病 该病主要为害植株的主根与地麦下的茎.属一种土传病害,高温高湿时易发生,秋季多雨及排水不良、粘重低洼地、连作地种植发病重. 防治方法:一是发病重的地块要与葱蒜类蔬菜、禾木科作物等实行3~4年轮作.二是实行高畦或深沟窄畦栽培,经常清沟排水,降低湿度,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烧毁或深埋.三是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2.
花生茎基腐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花生茎基腐病的发病时期及症状、发生规律、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指导花生茎基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一、发病特点花生青枯病是土传性细菌病害,花生全生育期都能发病,但以盛花期最重。发病初期,植株顶端第二片叶表现失水萎蔫,3~5天后,全株叶片从上至下急剧萎蔫,但仍然保持绿色,故称"青枯病"。植株一旦得病,则全株枯死,发病严重的地块,往往成片枯死或绝收,农民称之为花生的"癌症"。二、防治方法对往年发病重的地块,可倒茬轮作,减轻病害传播。对已经发病的田块,结合浇水667平方米冲施硫酸铜4千克和碳酸氢氨50千克,或叶面喷施三氯异氰尿酸1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农药助剂有机硅,每7天喷1次,根据病情  相似文献   

14.
花生是新乐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近几年,由于部分地块连年种植、栽培措施不当以及病虫对农药的抗药性,使部分地块花生病虫害逐年加重,特别是花生根腐病、茎腐病、果腐病以及蛴螬对花生的危害,严重影响着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花生枯萎病是花生重要的病害之一,主要包括白绢病、青枯病、黑霉病、根腐病、茎腐病等五种病害.此病一旦在花生上发生,轻则单株感病,重则导致大面积死亡.因此,掌握其发病规律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省花生各产区时有茎腐病发生,并有上升的趋势。我们对其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方法作一介绍,以利农民对此病识别和防治。 茎腐病又称倒秧病、烂腰病等,是一种暴发性病害。在发病较重的年份、地块,病株率轻的在10%—20%,严重的可达60%以上,甚至成片死亡,颗粒无收。 茎腐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在第一对侧枝分生处或根茎的中上部。幼苗期病菌首先侵染子叶,使两片子叶发生黑褐色腐烂,然后浸染  相似文献   

17.
花生茎腐病是一种暴发性病害,常引起花生整株枯死,故又称枯萎病、倒秧病等。一般年份病株率为15%~20%,发病重年份,病株率高达60%以上,甚至连片死亡,造成绝收。1症状花生茎腐病在我国北方多发生在花生生长前期。幼芽出土前即可感病腐烂。病菌从子叶或幼根  相似文献   

18.
<正>1.豇豆根腐病。植株的主根与地表下的茎是受害的主要部位。此病属一种土传病害,高温高湿易发生,多雨及排水不良、黏重低洼地、连作地种植发病重。防治方法:①发病重的地块要与葱蒜类蔬菜、禾本科作物等实行3~4年轮作。②实行高畦或深沟窄畦栽培,  相似文献   

19.
正1地块选择与轮作倒茬1.1地块选择无公害花生宜选择土壤肥沃、耕层深厚、质地疏松、有排灌条件、无污染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块。重茬、低洼、盐碱、土质黏重的地块不宜种植。1.2轮作倒茬选玉米、高粱、谷子、薯类等作物茬口种植。实行3年以上  相似文献   

20.
花生颈腐病是花生近几年来发生较重的病害,特别是重茬地块,发生程度更为严重。据2004年在定州市调查,一般发病地块病株率15—20%,重者达到50%以上,引起整株死亡,造成花生缺苗断垄,直接影响花生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