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十堰市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3年十堰市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十堰市2004-2013年淋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年发病率由2004年的22.34/10万下降至2013年的3.74/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8.55/10万。男女性别比例为5.16∶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组,占72.09%;以工人、农民、家务及无业为主。结论十堰市淋病流行处于稳定下降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其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银川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2008-2010年银川市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银川市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 266例,平均发病率为196.44/10万.其中重症病例14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15%,无死亡病例.5岁以下儿童病例占90.38%,散居和幼托儿童分别占54.90%、39.56%,男童发病率明显高于女童.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占90.38%.城乡结合部及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较多的县区发病率高,EV71型和CoxA16型为银川市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结论 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性别和年龄差异,防控工作重点为托幼机构,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6-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广州市2006-2010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181927例,年均发病率为334.03/10万,高于广东省及全国平均发病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居前4位的甲乙类传染病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和淋病,占每年甲乙类报告总数的90%。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中心商业区与城乡结合部为高发地区,发病率较高的职业为家务待业、民工、工人和农民。结论广州市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降低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的流行强度,同时应防范部分输入性传染病引起本地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4-2011年柳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柳州市2004-2011年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柳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共报告28种261 3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68.80/10万。2004-2011年发病率依次为758.05/10万、779.67/10万、796.81/10万、692.88/10万、737.68/10万、805.32/10万、1 328.9/10万、1 031.93/10万。8年来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的乙类传染病19种139 386例,丙类传染病9种121 930例。结论影响柳州市人群健康的传染病主要是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及性传播疾病,其中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艾滋病,手足口病占了比较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深圳市2010-2012年戊型肝炎(简称"戊肝")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戊肝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深圳市2010-2012年确诊的1 154例戊肝病例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深圳市戊肝报告发病率波动在3.41/10万-4.04/10万,平均发病率为3.68/10万;平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宝安区(5.08/10万)、罗湖区(3.25/10万)、龙岗区(3.10/10万)、坪山新区(2.80/10万)和南山区(2.79/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2-5月;男女比为2.21∶1;发病主要以中年人为主,平均年龄为(40.0±14.4)岁;发病人数中职业构成比最多的分别是工人374例(32.4%)和家务及待业249例(21.6%)。结论深圳市戊肝发病呈散发,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应针对高危人群制定戊肝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宁夏西吉县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吉县甲肝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甲肝发病率12.42~102.32/10万,年均发病率为42.49/10万,以2009年最高.全县所辖19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散发和暴发并存,平均发病率白崖乡最高(75.94/10万),红耀乡最低(10.46/10万);发病年龄14岁以下占66.61%,15岁之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病例构成以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44.32%.结论 提高以学生为重点人群的甲肝疫苗接种率,加强疫情监测,预防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学创新》2017,(36):48-51
目的:对2015年菏泽市百日咳流行特征进行分析,评价菏泽市百日咳诊断、治疗与防控进展,为百日咳诊断、治疗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菏泽市百日咳网络报告系统资料、个案调查资料与实验室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菏泽市共报告百日咳诊断病例96例,发病率为1.0293/100 000,无死亡病例;96例病例分布在全市的8县区的61个乡镇(办事处)的91个行政村(社区),相对集中又高度散发;病例个案调查率100%。血清标本采集率35.42%,血清PT Ig M阳性率100%,病例实验室确诊率35.42%。结论:2015年菏泽市百日咳诊断、治疗与防控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有不少不足。建议仍要加强百日咳监测与百白破疫苗接种,百日咳诊断、治疗与防控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柳州市2004-2011年法定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柳州市2004-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柳州市2004-2011年丙类传染病平均年发病率为405.38/10万,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主,共占丙类传染病总数的98.65%,5月和9月为发病高峰。市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和学生发病最多,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结论应重点做好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进行督导、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9.
广西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广西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西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相对平稳,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南宁市、柳州市、贺州市、崇左市、河池市和百色市;4~7月和10~12月为流行期;各年龄均有发病,发病人群以0~19岁为主;职业分布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暴发均发生在学校。结论及早制定控制策略,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加强疫情报告和健康教育,应是广西腮腺炎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锦州市2005~2010年乙型肝炎(乙肝)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锦州市200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监测医院报告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报告卡进行分类、汇总、统计.结果:2005~2010年乙肝报告发病数及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20~59岁年龄组发病较多,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结论:0~19岁年龄组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与乙型肝炎疫苗的推广接种有着密切的关系.20岁以上年龄组乙肝病人所占比例较大,男性多于女性,这与男性感染机会多有关,应在大年龄组人群中进一步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及时接种或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1.
郑霄雁  王瀚炜  周权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1):113-115,123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福州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流行特征,为福州市科学防控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福州市的流感病例汇总统计,分析影响福州市流感流行规律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5-2019年福州市流感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线性趋势x2=2 064.613,P<0.01),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普洱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普洱县1988—2005年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普洱县1988—2005年共报告传染病15种,报告发病4528例。死亡6例。年均发病率136.28/10万,年均死亡率0.18/10万。报告发病最高年份是2005年423例。占总发病数的9.34%。最低的年份2000年155例.占总发病数的3.42%。地区分布:病例集中在县城附近人口较密集的宁洱镇,共报告发病1803例。占总发病数的39.82%。时间分布:以夏秋季为主,即5-9月份发病较高。年龄分布:10-岁组和25~岁组发病较高.分别占总发病的28.40%和30.04%.男性高于女性,但无明显的周期性。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结论:普洱县18年来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传染病流行特征已发生改变,发病主要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且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集中在人口较密集的地区,必须改善和加强防控对策,重点抓好计划免疫相关疾病、性病和新发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40年来南宁市猩红热流行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南宁市猩红热的防治对策。方法:对南宁市1965-2004年猩红热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0年以前,南宁市猩红热曾经有过较大强度的流行,进入80年代以后,南宁市猩红热以散发为主,发病率在5/10万以下波动;城市发病高于农村;发病高峰集中在冬春季节:发病人群以0-19岁儿童为主,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但进入80年代以后南宁市猩红热发病的年龄以及职业构成较以往发生了变化,学龄前儿童及幼托儿童比例较以往增多(P<0.005)。结论:少年儿童是预防猩红热的重点保护人群。鉴于80年代后南宁市学龄前及幼托儿童猩红热发病有增多的趋势,要加强在幼托机构和学校尤其是城郊结合部的民营幼托机构和学校中对该病的监测,防止出现该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4.
宋祥艳 《医学动物防制》2011,(12):1116-1117
目的了解某市风疹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适合该地区特点的风疹防治对策与措施。方法收集2004-2010年风疹疫情资料,应用EXCEL2003软件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共报告风疹病例86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1/10万,2008年局部地区发生风疹暴发流行,报告发病率为15.98/10万,城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发病呈明显的春季发病高峰,病例以10~14岁学生为主,男女性别比例为1.46∶1。结论该市2008年风疹局部暴发流行,学校是今后该市风疹防控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郑州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4-2010年狂犬病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郑州市2004-2010年共报告41例狂犬病病例,夏秋季发病较多;男女之比为2.15∶1;41例中农民占75.61%;咬伤部位与潜伏期相关;41例病人中进行过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的占21.95%。结论郑州市狂犬病疫情与犬只数量大、免疫率低以及农村地区群众受动物伤害后处置不及时、不规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防控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宁夏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波动在35.45/10万-89.91/10万,2009年为最高年份,2006年石嘴山市报告发病率高达149.35/10万。该病多发于冬春季节,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9.66%,2009年该年龄组报告发病率高达352.43/10万。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发生在学校,累计报告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0.86%。结论宁夏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发生暴发疫情;3-14岁的托幼儿童和中小学生是主要发病群体,仍然为2-5年一个流行高峰的自然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1-2012年宁夏狂犬病流行特征。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狂犬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2年宁夏共报告5例狂犬病病例,均死亡。男女性别比为4∶1,年龄11~74岁。5月、8月和9月有病例报告,病例分布在5个县区。均有犬咬伤史,平均潜伏期为63d。结论宁夏地区狂犬病疫情防控需要做好大众宣传,加强居民自我防护意识,提高暴露后预防处置、免疫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4-2013年甲、戊肝流行病学特征,为甲、戊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珠区2004-2013年网络直报的甲、戊肝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全区共报告甲肝病例230例、戊肝病例747例,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6052/10万、5.1435/10万;甲、戊肝的发病周期性和季节性不明显,均为散发;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甲肝和戊肝的男女比分别为1.5∶1、1.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肝的多发人群为青年(25~岁和35~岁组比例较高,分别占12.61%和12.17%),戊肝以青壮年和中老年人发病居多,25~79岁的共计占88.89%。职业方面,甲肝和戊肝均以离退休人员和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居多。结论本区的甲、戊肝发病总体比较平稳,维持在比较低的发病率水平。今后要加强重点年龄段和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北流市新生儿破伤风(NNT)流行特征,为消除NNT提供防治策略依据。方法对北流市1999-2006年NNT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6年共报告NNT146例,年报告发病率在0.67-1.39‰活产儿之间,呈逐年下降趋势。病例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无明显的发病季节高峰。男婴远多于女婴,产妇住院分娩的占5.48%,在家分娩的占94.52%,患儿由未经培训人员接生的占86.98%,所有母亲均无明确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史。结论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TT是NNT发病的主要因素。推广住院分娩率,加强新法接生培训,对育龄妇女接种TT和加强NNT监测,是消除N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