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雷明月  颜超  崔莉  张传杰  刘云  王怀芳  朱平 《化工学报》2018,69(4):1765-1773
采用HCl水溶液和NaOH乙醇溶液,通过两步法对海藻酸钙纤维针刺非织造布进行水凝胶化改性,研究改性工艺对样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探究改性机理。结果表明,HCl水溶液的最佳浓度为0.05%~0.1%(质量),NaOH乙醇溶液的最佳浓度为0.008%~0.016%(质量),此时改性样品的遇水凝胶性能最佳,吸水量提高了1.45倍,但厚度、断裂强力等物理性能变化不大。HCl处理破坏了纤维的“egg-box”结构和结晶结构,降低了其结晶度和Ca2+含量,但在纤维分子间形成了酯键。NaOH处理使新形成的酯键水解,削弱纤维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得大量水分子扩散进入到纤维大分子之间,并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从而转变成凝胶体。  相似文献   

2.
PTT纤维碱处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碱处理的工艺条件,并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影响PTT纤维碱处理的各个因素,得出了PTT纤维碱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促进剂(1631)浓度为1 g/L,浴比为1:50的情况下,PTT纤维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碱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25 g/L,时间40min,温度90℃时PTT纤维的碱减量率可达到10.25%。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用乙醇纳/乙醇溶液和异丙醇/水溶液对湿态Lyocell纤维进行后处理,对纤维原纤化及其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用乙醇纳/乙醇溶液处理的样品其抗原纤化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力学性能没有损失,结晶度与晶区取向没有大的变化,而无定形区取向度则明显降低,截面结构比较疏松;用异丙醇/水溶液处理的样品原纤化程度及其结构性能均没有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聚乙二醇(PEG)与丙交酯(LA)在辛酸亚锡催化下共聚,合成了聚丙交酯-聚乙二醇-聚丙交酯三嵌段共聚物(PLA-PEG-PLA),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化学结构和分子量进行了表征。该共聚物在化学结构及组成比例适当的条件下,其水溶液在一定浓度时可形成具有温敏效应的水凝胶,通过倒置法测定了共聚物水溶液的溶胶-凝胶转变相图,通过流变仪测定了共聚物水溶液的流变性能。~1HNMR和GPC结果表明,该共聚物结构明确,分子量分布较窄;流变性能研究表明,共聚物水溶液流变行为具有温度和频率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改性小麦秸秆纤维对PB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aOH对小麦秸秆纤维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使用蒸煮助剂Na2S2O4和偶联剂(KH550、KH560)改性秸秆纤维,并将其分别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制备了秸秆纤维/PBS复合材料.研究了NaOH处理中Na2S2O4的添加以及NaOH处理后KH550、KH560的改性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EDS、WXRD和SEM对改性前后的纤维及复合材料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NaOH同3% Na2S2O4混合处理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最好,KH560较KH550更能有效地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KH560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研究了在不同水溶液中,腐植酸分子结构随浓度(0.01~10 g/dm~3)变化的情况。腐植酸溶液分3种:溶解腐植酸样品的NaOH溶液,NaCl溶液和加入HCl中和NaOH的溶液。本文使用电位滴定法、电导率测定法、密度测定和高分辨超声仪检测腐植酸分子构象变化。研究的腐植酸分子结  相似文献   

7.
通过钛酸四丁酯与热塑性酚醛树脂(Novolac树脂)的酯交换反应合成了一类快速固化型杂化酚醛树脂,可加入六亚甲基四胺进行固化。通过红外、核磁、凝胶时间和粘度等测试研究了树脂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钛酸四丁酯用量增大,杂化酚醛树脂的分子质量明显增大,凝胶时间缩短,杂化酚醛树脂溶液的粘度增大,并基本呈线性关系。钛酸酯键有效改进了酚醛树脂的粘接性。固化速率的加快来源于改性树脂分子质量的增大和钛酸酯结构对于固化反应的催化作用;而杂化酚醛树脂粘接性的提高是由于酚醛树脂中的钛酸酯结构起到了偶联剂作用。  相似文献   

8.
纤维改性对小麦秸秆纤维/PB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aOH对小麦秸秆纤维进行处理,同时采用了不同的蒸煮助剂和改性剂,以改变纤维自身物理性能及其表面化学性质。将改性纤维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制备了秸秆纤维/PBS复合材料,并通过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性前后的纤维进行了分析和观测,研究分析了助剂和改性剂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纤维经NaOH/4%Na2SO3处理,以及碱处理纤维经钛酸酯偶联剂NDZ201、环氧树脂E44改性,所得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较为优异。  相似文献   

9.
利用双辊开炼机制备了聚丙烯腈(PAN)纤维增强改性道路沥青混合料,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PAN纤维用量增加,改性道路沥青的针入度和延度下降、软化点升高,断裂韧性、热老化性与耐疲劳性均有明显提高。当PAN纤维质量分数为3%时,改性道路沥青由溶-凝胶结构转变为凝胶型结构,形成完整交联网络,其抗裂性、温度敏感性、热老化性能及耐疲劳性最佳。  相似文献   

10.
纤维素蒸汽闪爆改性前后的溶解性能及结构表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蒸汽闪爆技术对天然纤维素进行改性处理,对处理前后的纤维素进行了溶解度测试、SEM及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表明,蒸汽闪爆破坏了纤维素分子内氢键,使改性后的天然纤维素在一定温度下可直接完全溶解于特定浓度的NaOH水溶液中,且适当润胀剂的加入也有利于纤维素在NaOH水溶液中的溶解。  相似文献   

11.
用NaOH水溶液处理ZSM-12分于筛制备了脱硅程度不同的改性ZSM-12分子筛,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改性前后分子筛对萘和甲醇烷基化反应的择形催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用适宜浓度的NaOH溶液处理ZSM-12分子筛,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改变碱处理时间能方便地调节分子筛晶体中产生的二次介孔结构的比例,并改变分子筛的酸性能.改性ZSM-12分子筛同时提高了对萘和甲醇烷基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和目标产物2,6-二甲基荣的选择性,以0.8 mol/L的NaOH水溶液在65℃下处理1 h制备的改性ZSM-12分子筛为催化剂,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萘和甲醇烷基化反应4 h后的萘的转化率为58.3%,2,6-二甲基萘的选择性达到27.3%.  相似文献   

12.
以自制Lyocell纤维为碳纤维前驱体,分别选取氢氧化钠(NaOH)、乙二胺、硫脲和尿素的水溶液为溶胀剂对Lyocell纤维进行溶胀,纤维溶胀后再经水洗、催化、低温热处理、高温碳化,得到碳纤维;研究了溶胀剂种类和浓度对Lyocell纤维溶胀效果的影响,以及NaOH溶胀对Lyocell纤维的结构、低温热裂解行为、后续碳纤维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胺类溶胀剂乙二胺、尿素、硫脲对Lyocell纤维无明显溶胀效果;NaOH水溶液对Lyocell纤维的溶胀效果好,在浓度为2 mol/L时溶胀效果最佳,溶胀过程迅速仅需约20 s,且溶胀可以完善纤维结晶结构;经NaOH溶胀处理的Lyocell纤维制备的热处理丝和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分别提高18.9%和41.2%;采用NaOH溶胀可以提高催化剂催化效率并有利于后续Lyocell基碳纤维的制备。  相似文献   

13.
以对硝基苯酚和三聚氯氰为原料,合成了含密胺基团的偶氮苯类凝胶因子AZO-1和AZO-2。考察了AZO-1和AZO-2的临界凝胶温度(Tc)和临界凝胶浓度(CGC),并利用SEM和紫外吸收光谱对凝胶的微观结构以及光响应行为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AZO-2较AZO-1具有更高的临界凝胶温度和更低的临界凝胶浓度,表现出较好的凝胶性能。AZO-1和AZO-2的凝胶纤维聚集结构不同,AZO-1纤维取向性较好,排列紧密;AZO-2纤维相互缠绕成三维网络结构,以簇状堆积为主。AZO-1和AZO-2经UV光照后仍可以稳定凝胶,但纤维形态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凝胶因子在不同状态下的红外光谱表明,分子间作用力在凝胶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NaOH溶液对气化煤泥(CS-R)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时间、温度、NaOH溶液浓度、液固比等因素的影响,利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碱改性煤泥(CS-OH)对水溶液中对氨基苯酚(PAP)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碱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改性时间24h,温度100℃,液固比10∶1,NaoH溶液浓度2 mol/L;CS-OH吸附PAP的综合性能优于CS-R.对于低浓度PAP废水,经CS-OH处理后可以达到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废纸的利用率,保护森林资源,开发绿色无污染的木塑复合材料,使用废弃纸箱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4–环己二甲酯(PETG)作为原料,利用烷基烯酮二聚体(AKD)对其进行改性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选取碱处理浓度、时间、温度和AKD添加量四个方面进行实验,探究对PETG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吸水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并且结合红外和微观形貌表征,确定了对废纸纤维进行改性的木塑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为:NaOH溶液浓度15%,碱处理温度60℃,碱处理时间60 min,AKD最佳添加量为废纸粉质量的2%。  相似文献   

16.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直径为(320±51)nm的前驱体醋酸锌/聚氨酯(Zn(OAc)2/PU)复合纳米纤维。将前驱体先后经过0.1 mol/L NaOH乙醇溶液和甘油浴热处理,得到ZnO纳米晶/PU复合纳米纤维。讨论了甘油浴温度和时间对纳米纤维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了其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0.1 mol/L NaOH乙醇溶液处理后,前驱体纤维Zn(OAc)2/PU转变为ZnO/PU纤维且ZnO主要以低结晶和无定型态存在;再经过甘油浴处理后,低结晶和无定型态的ZnO转变为晶型完整的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得到了ZnO纳米晶/PU复合纳米纤维,该纤维对有机染料分子罗丹明B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合成纤维工业》2016,(2):17-21
采用摩尔浓度比为1∶2的I2/KI溶液对聚乙烯醇(PVA)初生凝胶丝条进行超声浸泡处理,制备了改性PVA(I-PVA)纤维;探讨了I2/KI溶液浓度对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对I-PVA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2在PVA纤维中主要以I-5的形态存在,I2的加入会阻碍PVA分子链之间的氢键形成,纤维的拉伸倍数得到提高,强度和模量也有提高;I-PVA纤维的最佳热拉伸温度为150℃,比未改性PVA纤维最佳热拉伸温度降低了50℃;PVA初生纤维在空气中拉伸3倍,采用0.1 mol/L的I2/KI溶液于40℃超声浸泡1 h后,于150℃拉伸10倍,得到的I-PVA纤维的断裂强度可达14.7 c N/dtex,比未改性PVA纤维提高9.7%,最大拉伸倍数提高到36。  相似文献   

18.
聚乙烯废弃物复合材料的化学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从造纸废渣中分离出的二次纤维和废塑料制得二次纤维/聚乙烯废弃物复合材料。研究了NaOH预处理、二次纤维的用量以及苯甲酸改性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的质量分数为2%,处理时间为20 min,用量约质量比20%,苯甲酸的用量为质量比4%时,所得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聚碳硅烷纤维的不熔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祥珍  宋永才  谢征芳  肖加余  王应德 《硅酸盐学报》2004,32(11):1352-1355,1360
以聚二甲基硅烷(PDMS)为原料,在高压釜内高温高压反应合成了聚碳硅烷(PCS)先驱体,经多孔熔融纺丝制备lrPcs纤维。研究了不熔化温度、时间对PCS纤维质量、Si-H键反应程度、凝胶含量及氧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熔化过程中,PCS结构中的Si-H键与氧反应,在PCS分子间形成Si-O-Si交联结构;随着不熔化温度的提高,时间的延长,PCS纤维的质量、Si-H键反应程度、凝胶含量、氧含量均逐渐增加,并逐渐趋于稳定。高压合成的PCS不溶化反应活性较高,引入少量的氧(4%~7%)即可实现不熔化。  相似文献   

20.
三叶异形聚酯共混纤维的碱水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PET与易水解聚酯(EHDPET)质量比80:20的三叶异形共混纤维进行碱(NaOH)水解处理,探讨了NaOH浓度、渗透剂浓度、水解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渗透剂浓度对共混纤维碱减量率的影响最大,其次分别是NaOH浓度、水解时间、处理温度。其中渗透剂浓度约0.05g/L较好,最大碱减量率应控制小于25%。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随着碱减量率增加共混纤维表面微沟槽逐渐加深,三叶逐渐破裂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