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示功图计算动液面是数字化油田获取动液面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数字化油田油井闭环控制的研究方向和智能化定流压生产的必由之路。目前此方法的数学模型也比较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阐述的是利用对比的方法,实现示功图计算动液面的方法,即利用已知的实测功图动液面,与要折算的功图进行对比,求得未知动液面的方法。使用此模型获得了相对准确的计算结果,是数字油田智能化应用的一种折算动液面方法。  相似文献   

2.
抽油机井在抽油过程中的工况复杂多变,动液面数据是判断油井生产是否健康的关键参数。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的动液面测量方法误差大,连续测量设备成本偏高。为研究油井动液面的连续测量方法,本文在泵功图的基础上,分析抽油机悬点的运动规律,确定悬点加速度为零处的悬点载荷,建立动液面计算模型,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对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及误差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用的动液面计算方法与实测动液面深度的相对误差最大为6.52%,最小为0.14%,平均相对误差为2.67%。与其他计算方法相比,所建立的计算模型的精度较高,有效降低了动液面连续测量成本,有利于油田自动化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发展,对动液面资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液面资料是直接反映油井供液能力的重要参考数据,确定油泵的深度,制定合理的油井开采方案,都离不开动液面资料的支撑,需要动液面资料提供准确的数据,因而,其准确性直接影响了油井的产能,可见,动液面资料在油田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需要动液面资料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用示功图计算动液面深度,可以保证动液面深度计算的准确性,降低计算误差,以免出现测试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影响油田开采工作的顺利实施,思考示功图计算动液面深度的原理与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原油含水率测量主要为离线人工测量法,存在成本高、周期长、耗时费力、实时性差、无法实现智能化测量的问题,通过对示功图载荷斜率-时间关系曲线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泵阀开闭点的提取方法,确定了示功图上下冲程载荷差,并结合井筒多相管流压力分布计算相关式,推导建立了基于示功图的油井含水率计算模型,并利用C#语言编制了油井含水率计算软件.以现场某油田的15口油井为实例进行模型应用检验,计算得出的含水率与实测含水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42%,在工程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表明该模型具备实用性,能够为现场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同时,基于油田现场实时采集的示功图数据,可实现油井含水率的实时计算,提高了油田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油田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  相似文献   

5.
李翔宇  高宪文  侯延彬 《化工学报》2015,66(6):2150-2158
实践中, 抽油井动液面都是使用回声仪测试的, 无法实时在线检测。而基于示功图分析的动液面实时在线检测方法存在计算精度不高的缺陷。考虑到数据驱动软测量建模方法存在随时间推移出现的模型老化现象, 采用一种增量学习动态高斯过程回归(IDGPR)软测量建模方法, 实现对抽油井动液面深度的实时在线检测。首先建立基本动态高斯过程回归软测量模型, 在模型投入现场运行后, 通过一种增量学习算法对模型进行在线更新, 使其不断适应油井工况变化, 自适应获得更加准确的软测量模型。现场应用表明, 该软测量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好的泛化能力, 可以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常规动液面软测量方法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工况时缺乏有效的模型更新机制、预测精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评估的自适应更新建模策略,通过基于模糊推理产液量变化趋势拟合的模型性能评价模块,动态更新模型,实现对原测量模型的反向推理验证。首先离线建立不同工况的动液面多模型预测集,然后根据产液量拟合优度指标对动液面在线输出模型进行实时的输出评估判断,利用相似样本数据进行模型的在线更新,使其能不断适应油井的工况变化,自适应获得更加准确的软测量模型。最后通过辽河油田现场生产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可以满足油田现场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7.
王通  段泽文 《化工学报》2019,70(12):4760-4769
针对常规动液面软测量方法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工况时缺乏有效的模型更新机制、预测精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评估的自适应更新建模策略,通过基于模糊推理产液量变化趋势拟合的模型性能评价模块,动态更新模型,实现对原测量模型的反向推理验证。首先离线建立不同工况的动液面多模型预测集,然后根据产液量拟合优度指标对动液面在线输出模型进行实时的输出评估判断,利用相似样本数据进行模型的在线更新,使其能不断适应油井的工况变化,自适应获得更加准确的软测量模型。最后通过辽河油田现场生产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可以满足油田现场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8.
现场测试抽油机示功图时受到很多因素限制,为使油田能够更简便得到示功图,有必要研究间接测试示功图的方法.本文提出了BP神经网络法,利用功率曲线计算抽油机地面示功图,该方法的核心是实时测量抽油机的相关物理量,如电机功率、悬点位移等,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逼近功能,计算抽油机悬点载荷.经实例分析,计算的示功图准确度较高,可用于指导现场分析.  相似文献   

9.
W油田主要采用单管环状掺水工艺流程,现阶段油井产液计量以功图法为主。但是由于井况以及其他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悬点载荷,示功图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从而造成油井产量计量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从地面集输角度出发,用三相计量装置在集输末端实现计量功能,通过"减掺水"计算油井产量。利用该方法通过试验数据进一步优化了油井产量计量方式、计量时间以及计算方法等参数,提高了计量效率和精度,实现了单管环状掺水流程油井产量精确计量。结合示功图结果,提出功图系数,建立了一种适合单管环状掺水流程的产量计量工作机制,为W油田单井产液量的计量提供了新思路,实现了地面地下问题进行管控与分析,最终达到油田地下地面一体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有杆泵智能控制采油技术针对目前油井处于低效抽采状态以及设备老旧退化,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整合了信息、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建立了动液面回波的识别模型与计算方法以及配套的计算控制软件,对包括油井动液面、示功图在内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经现场试验,该技术实现了预期目标,在提高系统效率,延长检泵周期,节约电能等方面都有很好效果,是有杆采油系统优化技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油井的动液面就是油井正常生产时,套管环形空间中液面的顶界到井口间的距离。数据越大,液面越低,说明油井供液能力差,油层能量小。数据越小,液面越高,说明油井供液充足,油层能量较大。根据动液面,可计算泵的沉没度,油层压力,分析油井的供液能力,从而对油井生产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乌尔逊油田大部分油井为低产、低受效井,动液面较深,测出率较低且计算误差较大。因此提高液面测出率及计算准确率,对乌尔逊油田合理开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发展,对动液面资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液面资料是直接反映油井供液能力的重要参考数据,确定油泵的深度,制定合理的油井开采方案,都离不开动液面资料的支撑,需要动液面资料提供准确的数据,因而,其准确性直接影响了油井的产能,可见,动液面资料在油田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需要动液面资料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用环空液柱压力分布计算动液面深度,可以保证动液面深度计算的准确性,降低计算误差,以免出现测试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影响油田开采工作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动液面资料的要求更高,动液面资料作为直接反映油井供液能力,确定抽油泵的沉没深度,制定合理的油井工作制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准确与否对评价油井产能、分析能量衰减异常、油井挖潜增效措施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动液面计算方法采用传统的油井管柱接箍计算声速,存在以下弊端:计算动液面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油井动液面是进行机采井设计的重要依据,目前所采用的动液面测试仪器由于受油井套管环空内死油环、井下狗腿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测试分析结果与实际液面情况不符,因为液面对于功图形状及载荷影响明显,因此试图通过功图数据确定一个相对准确的动液面数据,并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4.
机采井动液面测试作为现场重要资料对油田开发起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动液面测试,可以了解油井的供液能力和井下设备的工作状况,只有保持其连续性、准确性才能为油田生产分析和下步制定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针对敖古拉作业区油井动液面测不出井数多的情况,结合大量生产数据对影响动液面测试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对机采井动液面测试状况提出一些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安塞油田油井动液面测试周期长、分析不及时的现状,研发了油井动液面连续监测设备,通过规范井口安装流程、改进发生装置到套气口间距、连接油管尺寸优化、建立动液面在线监测模块,形成了准确稳定的油井动液面连续测试技术,实现油井液面自动连续测试、数据远传、液面在线实时监控,有效提高了油井动态分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16.
杜84兴隆台典型示功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示功图是了解井下抽油设备工作状况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目前各采油作业区掌握现场油井生产动态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示功图,可以掌握油井工作制度是否合理,找出影响泵效或抽不出油的原因,如果把示功图和液面等资料结合起来分析,还可以了解油层的供液能力。因此,对实测示功图进行正确识别和分析,对于判断泵况及油井生产状况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吴起采油厂生产油井普遍进入高含水期,急需对生产油井动液面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通过对生产油井动液面的实时动态监测原理和动液面监测的技术特点的阐述,进行油井数据实时动态综合分析,根据数据确定油井地层供液能力和抽油泵的最佳沉没度,以及油井的流压、泵挂效率和最佳注水量,制定合理的间抽控制周期和液面智能采油控制模式,实现最佳抽油冲次与最优抽油状态控制,提高油井产液量和采油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自适应软测量方法在动液面预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通  高宪文  刘文芳 《化工学报》2014,65(12):4898-4904
针对传统人工检测方法在测量动液面时存在精度低、实时性差等问题,采用软测量技术来完成对动液面的测量工作.根据对现场数据特性的分析,提出采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基于黑洞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相结合的算法来实现动液面软测量建模;通过构建模型性能评价模块,动态更新模型,解决在油田生产过程中,静态模型不能完全反映生产工况导致模型失效的问题,提高算法的自适应能力及预测量精度.最后通过对油田生产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油田动液面测量精度高,对生产波动的自适应能力强,满足油田现场测试使用要求,提高油田生产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油井动液面监测在油田开发、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采油、试油还是修井作业,油井动液面的监测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利用连续动态液面监测对油井内动液面的准确测量,在为低沉没度井、间抽井改变工作参数及工作制度提供准确依据,找到符合液面恢复的最佳时间点,合理确定机采井参数和运行时间,减少因为供液问题造成机采设备的损耗,提高机采井运行效率,有效提高采收率及抽油泵的使用寿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油井功图法计量技术是安塞油田数字化功图采集后开始应用的一项计量技术,该技术主要以油井实际示功图来反映油井的液量,由于油井实际的示功图受井下、地面和数字化采集等的各项因素影响,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比较缓慢,本文从该项技术的原理入手,结合现场,找出影响计量结果的主要因素,并配套一定的应用方法,从而有效的提高其准确性,有利于该项技术的有效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