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马安博 《化学与粘合》2020,42(3):197-199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BT-2003)、比表面积-孔隙率分析仪(SA3100)以及动力学分析法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烧结温度对于氧化镁颗粒的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粒径、比表面积和活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煅烧后氧化镁晶体结构更完整;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氧化镁颗粒明显变大且粒度大小逐渐趋于一致且比表面积逐渐减小,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浸渍法制备Mo-Mn/TiO2(MMT)催化剂过程中煅烧温度(300℃、450℃、600℃、750℃)对Mo-Mn/TiO2(MMT)催化剂协同脱硝脱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煅烧温度更有利于MMT催化剂的协同脱硝脱汞性能,同时可有效降低SO2对催化剂活性的抑制作用,最佳煅烧温度为300℃。利用BET、XRD、H2-TPR、FTIR和XP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低的煅烧温度有利于提高催化剂中活性成分所占的比例,增加金属氧化物在TiO2载体表面的分散度,提高催化剂的低温还原性能。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逐渐减小,平均孔径先增大后减小,且在高温下发生烧结;MnO2逐渐向Mn2O3转变,锐钛矿型TiO2逐渐向金红石型转变,同时MoO3由非晶态逐渐向晶态的转化,致使催化剂的协同脱硝脱汞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煅烧温度对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溶胶-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考察了煅烧温度对二氧化钛晶型、粒径及微孔结构等的影响,利用XRD和氮吸附/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二氧化钛的晶型逐渐由锐钛矿型转变为金红石型,粒径也逐渐增大,而比表面积和孔容则出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另外,微孔的结构也会随煅烧温度的变化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对于石灰的煅烧工艺,以及其石灰的结构,产生活性度的影响,应以活性石灰为研究对象。对于石灰内部微观结构,以及对石灰采取的煅烧工艺产生的活性度之间的关系,运用SEM技术,探讨石灰的活性因素以及机理。经过研究表明,石灰石中的CaCO_3晶体,内部杂质,对于石灰活性在煅烧工艺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经过煅烧工艺的采用,能够对石灰的内部结构产生一定的作用。在温度变化的状态下,使得石灰的活性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王晓伟  王虎 《山东化工》2014,(11):92-94
平板式脱硝催化剂煅烧工艺中温度的变化对催化剂产品最终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平板式脱硝催化剂煅烧过程中的温度进行测量研究,结合平板式脱硝催化剂生产工艺的特点,利用炉温跟踪测量系统对平板式脱硝催化剂煅烧过程中的温度开展了测量。  相似文献   

7.
以工业级Si粉(d50=27.25μm)和石墨(≤0.15 mm)为原料,按n(C):n(Si)=1:1配比后,分别外加0.05 mol的硝酸铁(Fe(NO3)3.9H2O)、硝酸钴(Co(NO3)2.6H2O)和硫化铜(CuS.H2O)作为催化剂,以树脂为结合剂压制成试样,在真空碳管炉中于Ar气保护下在1 100~1 500℃分别保温3 h合成了SiC纤维,并用XRD分析烧后试样的相组成,通过SEM观察产物中SiC的晶体形貌。结果表明:SiC的生成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尤其在1 400~1 500℃时SiC生成量骤增;1 200~1 400℃烧后,以硫化铜为催化剂的试样中SiC晶体的生成量最大,并在1 400℃时生长成长纤维;在1 500℃下,由于有大量Si熔体存在,催化剂对SiC生成量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8.
陈凯歌  肖峰  蒋晓萍  许琦 《化工进展》2016,35(12):3919-3927
利用凹凸棒土(ATP)、活性炭(AC)、介孔硅(MCM-41)、二氧化钛(TiO2)这4种孔结构不同的载体,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以Fe2O3为催化剂主活性组分、SnO2为辅活性组分的锡铁负载型催化剂。催化剂的微观结构通过BET和SEM测试,并在催化剂评价装置中模拟烟气组成,考察锡铁负载型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80~280℃、脱硝空速为32000~48000h-1范围内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性能。同时考察了SO2与H2O对1/2SnFe/ATP催化剂的影响。实验表明,载体可能为催化剂提供大量Brønsted酸性位点,有利于反应气体吸附。1/2SnFe/ATP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SCR脱硝性能,在200℃时实现最高96.4%的NO转化率,而且由其抗硫性及其抗水性实验表明:SO2单独作用于催化剂时,脱硝效率降低迟缓,切断二氧化硫后仍能恢复到85%以上。同时加入水和二氧化硫后,将会导致脱硝效率急剧下降。停止加入后,催化剂效率又开始慢慢恢复,效率可以恢复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ZnC2O4·2H2O和(NH4)2CO3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合成前驱体Zn5(OH)6(CO3)2,将前驱体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煅烧,制备ZnO纳米粉体。通过XRD和TEM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研究氧化锌生长动力学表明,其动力学指数为1.0。以甲基橙为有机污染物考查了煅烧温度对ZnO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O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泥胶砂力学强度测试,并结合压汞仪、X射线衍射、热重和扫描电镜测试,研究煅烧煤矸石掺量对水泥胶砂力学性能和水化产物微观结构的影响.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同养护龄期下,水泥胶砂的抗压和抗折强度都先随煅烧煤矸石取代量增大而增加,取代量为15%时水泥胶砂的力学强度达到最大值;相同取代量下,水泥胶砂养护龄期越长,煅烧煤矸石对水泥胶砂力学性能的提升效果越显著.机理研究表明:煅烧煤矸石中主要组分为偏高岭土,其具有较强的火山灰效应.水泥水化初期,偏高岭土具有异相成核效应,可加速水泥的初期水化;水化后期,偏高岭土能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进一步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更多的水化硅酸钙凝胶,不仅降低了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对水泥胶砂的不利影响,而且提高了水泥胶砂的密实性,降低了水泥胶砂孔隙率并减少了有害孔比例,从而优化了水泥胶砂的孔径结构,使其力学性能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1.
谢利娟  刘福东  石晓燕  贺泓 《化工进展》2016,35(8):2464-2468
焙烧程序影响一步合成法制备Cu-SSZ-13催化剂中Cu物种的种类及分布,是影响催化剂在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氮氧化物反应中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为研究焙烧程序对该方法制备Cu-SSZ-1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的焙烧温度及升温速率制备Cu-SSZ-13催化剂,并考察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水热稳定性及活性物种形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不改变催化剂的晶型结构,但影响催化剂的活性物种形态及稳定性。当焙烧温度为600℃时,催化剂中Cu物种全部为孤立的Cu2+,并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催化剂具有最佳的活性及水热稳定性。固定焙烧温度为600℃,随升温速率的提高,催化剂活性及水热稳定性表现出下降趋势,考虑经济成本,最佳的升温速率应为1℃/min。因此,以1℃/min的升温速率升至600℃焙烧6h是一步合成法制备Cu-SSZ-13催化剂的最佳焙烧程序,所得催化剂具备优异的NH3-SCR活性和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燃煤烟气低温NH3-SCR脱硝工艺中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林  任景行  赵勇刚  孔伟  董林  曹鹏 《化工进展》2020,39(4):1371-1377
国内对于低温脱硝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的小试规模,对无钒低温NH3-SCR蜂窝催化剂在燃煤烟气条件下的脱硝活性和中毒机理研究较少,无法完全反映出催化剂在真实烟气条件下的运行状况。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低温NH3-SCR装置在石河子市某热电厂进行了中试研究,得到了该催化剂在实际烟气条件下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深入分析了实际烟气中复杂成分对低温脱硝催化剂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SO2浓度低于35mg/m3、空速约为4200h-1、烟气温度约为100℃、氨氮比约为1.2时催化剂的脱硝效率最佳;高浓度的SO2会促进硫酸盐类的形成和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硫酸化,是催化剂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环境友好型低温脱硝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低温脱硝性能和抗硫性能;脱硝工艺改造方便;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赵文雅  李永红  刘小娇  张冉冉 《化工进展》2016,35(12):3898-3906
为了解决柴油车尾气中的NOx污染环境的问题,分别用离子交换法(IE)、湿浸渍法(IWI)和固态离子交换法(SSIE)制备了3种Fe/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考察了其对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NH3-SCR)的催化性能,并运用XRD、BET、FTIR、UV-Vis DRS,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Fe改性Cu-SSZ-13后,催化剂有很好的抗高空速性能、较宽的温度窗口、很好的水热稳定性和更好的高温还原能力。制备方法对Fe/Cu-SSZ-13的脱硝活性影响不同,在150~400℃温度范围时,3种催化剂的SCR活性顺序为:Fe(5.5%)-IE >Fe(5.4%)-SSIE >Fe(5.5%)-IWI;然而高于400℃时,SCR活性顺序为:Fe(5.5%)-IE >Fe(5.5%)-IWI >Fe(5.4%)-SSIE。表征结果显示,3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比较,离子交换法制备的Fe含量为5.5%的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水热稳定性、最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最好的催化活性,其在175~500℃内NO的转化率达到90%以上,因此Fe(5.5%)-IE是首选的NH3-SCR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以氨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脱硝法具有脱硝效率高、选择性好和技术完善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燃煤电厂等行业的烟气脱硝技术。然而,烟气中的SO2流经SCR催化剂时,在V2O5的催化作用下部分氧化为SO3,随后与NH3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氢铵和硫酸铵。当烟气温度低于硫酸铵盐的凝结温度时,会沉积在催化剂、空预器及其附属设备上,引发诸多严重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硫酸铵盐的形成机理,随后从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温度等角度概括了影响硫酸铵盐生成的因素,分析了硫酸铵盐的沉积及其所带来的危害。然后介绍了硫酸铵盐的分解机理,重点分析了催化剂与硫酸氢铵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了这种相互作用对硫酸氢铵分解的影响,由此提出了控制硫酸铵盐生成的措施。最后指出,系统研究NH3-SCR工艺中硫酸铵盐的生成与分解机理将为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低温SCR催化剂的开发和燃煤机组等相关设备的设计和运行优化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SO2及水蒸汽对新型钒氧化物脱氮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O2/Al2O3/堇青石蜂窝陶瓷为载体、V2O5-MoO3-WO3为活性组分,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用于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中NO的新型催化剂,考察了SO2和水蒸汽对其脱氮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SO2和水蒸汽对其活性抑制不明显,催化剂在最佳温度仍然能保持90%的脱氮率。运用红外表征手段对活性抑制后的催化剂表面进行研究,发现有微量的硫酸盐生成。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以Ni为活性组分的Ni-Mg-Al-O高温甲烷化催化剂,考察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N2低温吸附、XRD、H_2-TPR和H_2-化学吸附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将催化剂用于合成气甲烷化反应。结果表明,焙烧温度高于700℃时,催化剂预还原后织构性能参数变化幅度小。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Ni晶粒增大,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增强。焙烧温度700℃时,活性组分分散度最高,催化剂具有优异的低温活性和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选择催化还原技术(SCR)有效脱除NOx的关键在于高效催化剂,而催化剂脱硝性能主要取决于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催化剂织构特性的差异对于催化剂低温活性及抗中毒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通过改性催化剂织构强化催化剂脱硝性能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通过拓展催化剂载体比表面积及提高活性物质的表面分散性等织构改性来优化催化剂微观形态,由此提高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同时介绍了改性催化剂织构的常用方法;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特殊结构催化剂的研究,众多文献表明催化剂的特殊结构和形态可以显著改善催化剂的酸性和活性位性质,提高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和抗中毒性能。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催化剂织构改性的研究方向;寻求更合适的物理化学方法应用到催化剂织构改性、进一步采用仿真模拟技术用于催化剂研究以及继续开发研究特殊结构催化剂并应用到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采用"混炼-挤出-干燥-煅烧"工艺制备了不同废弃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混掺比例的新催化剂样品,在自制实验台架上进行了脱硝性能和脱硝寿命评估实验。实验表明,当废催化剂混掺比例小于5%时,样品脱硝性能相比无混掺样品有轻微下降,催化剂脱硝效率随运行时间的衰减速率正常;当混掺比例大于5%时,催化剂样品脱硝性能大幅衰减,催化剂寿命缩短。结合N2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分析,废催化剂的掺入会将碱金属、As等有害物质带入到高混掺量的样品中,导致催化剂脱硝性能下降;混掺比例高达15%时,15-cat样品表面复杂程度大幅下降,不利于SCR反应进行。实验论证了较高废弃催化剂混掺比例会严重影响制备所得新催化剂的脱硝性能。  相似文献   

19.
王晓丽  娄晓荣  黄伟  李哲 《工业催化》2011,19(11):64-69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m(Fe):m(Mo)=1的Fe-Mo/ZSM-5催化剂,并对其在不同焙烧条件所得样品上NO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焙烧条件对Fe-Mo/ZSM-5催化性能影响明显,600℃焙烧6 h的样品在低温范围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随着焙烧时间或焙烧温度的增加,其NOx转化率依次向高温方向移动,在800℃焙烧后的样品催化活性明显下降。采用XRD和BET对Fe-Mo/ZSM-5样品的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焙烧条件下Fe-Mo/ZSM-5催化剂的晶胞参数和比表面积产生了差别,特别是焙烧温度达到800℃时,其比表面积显著减小,这可能是导致Fe-Mo/ZSM-5催化性能突然下降的主要原因。焙烧过程中残留在的表面含氮物种对Fe-Mo/ZSM-5催化剂上NO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