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次研究以延长油田富县探区长8油层组致密储层为研究对象,依据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测井解释、高压压汞,并通过现场地质调查等方法,对该地区长8油层组致密储层剖面进行剖析,并对目的层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的微观孔渗特征等进行研究,最终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对探区长8致密油藏储层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油藏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胡尖山油田长6油藏是该地区出油井点多,实施效果好且增储潜力大的油藏之一。但由于长6储层非均质性强等因素而导致测井解释准确度较低,从而影响对其油、气、水分布特征判别及油气藏认识困难,本次研究在深入分析长6低电阻率油层成因的基础上,结合胡尖山油田长6储层岩心物性特征,优选储层参数建立更为精细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解释模型,并且利用分层位图版法和分区块图版法建立了长6储层流体识别方法,最后对研究区63口井的119个层位进行了测井精细复查,表明本次研究所建立的测井二次解释模型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3.
吴起油田薛岔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异常丰富,因为此类储层较常规储层特殊,储层在开发中很容易受到伤害。以吴起油田薛岔油区长6油层组超低渗透油藏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质特征和物性的研究以及对储层岩石学、地层流体性质的分析评价,得出研究区岩石类型复杂,储层的主要粘土矿物为长石和方解石,水锁伤害及岩石敏感性损害是研究区储层的主要损害类型。  相似文献   

4.
环江地区长8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型储层,影响产能的因素很多,测井资料能反映一定的地下信息,这是直接与储层产能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忽略其他的影响,这些地质参数是可以说明一定问题的。根据前人经验,影响储层产能的主要因素是:孔隙度Φ、渗透率K、有效厚度H、含油饱和度So等参数。结合试油资料和储层特征的处理结果,得到该地区长8层油水识别标准。再根据各参数与试油日产量关系图,划分储层等级。单纯的利用一种参数去预测储层产能效果是不确切的,针对环江地区油层特点,利用有效厚度×含油饱和度乘积法预测与实际的的生产状况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5.
徐亚虎  周冕  李文斌  张宇 《辽宁化工》2020,49(6):726-728
沙沟-前树塔区块作为延长油田重要能源基地,为油田增储稳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藏是沙沟-前树塔区块主力产油层之一,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长6油藏勘探成功率不断下降,已有油藏含水率高,产能低,急需对长6油藏有效厚度、油藏分布规律再认识。本次研究运用储层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研究方法,通过长6油藏试油资料与电性参数相结合、岩心化验分析与录井测井相结合,综合分析了长6油藏分布规律,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特低渗透储层主要是渗透低、储量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的所谓"三低油田"。烟雾茆油区长7油层具有油藏天然能量不足,生产井产能低,递减快,稳产难度大的特点。目前主力产层为长4+5、长6,而长7也有较好的油层分布,可作为重要的产能接替。本文对烟雾茆油区长7油层实际生产井的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其产能特征、产量递减特征及含水率上升特征,为烟雾茆油区长7油层资源开发可行性和有效动用,以及油区今后产能接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安塞油田坪桥区位于鄂尔多斯陕北斜坡上,主要的含油地层是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与长4+5油层,在全油田范围内广泛分布,且通过针对性的试油试采,长6油层与长4+5油层获良好的油气显示,单井产能相对较高,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主要针对坪桥区沉积相进行了研究,加深地质认识,从储层精细研究入手,系统总结分析了引起开发矛盾的储层因素,为坪桥区剩余油研究以及提供开发调整技术政策的地质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有利区进行了筛选,以提高经济开发利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大情字井——乾北地区三角洲前缘带裂缝性、敏感性、超低渗透、裂缝性薄(互)层现有常规压裂液体系给压裂改造提高产能带来的难题,开展了超低渗透、裂缝性薄(互)层天然裂缝评价、支撑天然裂缝设计及工艺研究及高温生物酶应用配套技术的研究。通过两年来在大情字井——乾北地区三角洲前缘带裂缝性、敏感性储层超低渗透、裂缝性薄(互)层的集成研究与压裂实践,取得了认识,为此类储层产能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确定造成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双河油田长6油层低渗的原因。方法:本文在长6油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对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孔喉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6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储层具有矿物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高的岩石学特点,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孔喉以中、小孔-微喉型为主,属低孔低渗透储层。结论:沉积相带及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单井产能预测对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为油田提供有利开发方案的关键环节之一。单井产能预测方法多样,本文针对A油田低孔、低渗的储层特点,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测井资料信息,提取与产能有关的多个地质参数,其中主要考虑四个关键参数:孔隙度Φ、渗透率K、有效厚度H、含油饱和度So,将其分别与目的层的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储层产量的主要测井控制因素。利用测井资料对储层进行合理分类,最后分别应用产能系数法、有效厚度与含油饱和度乘积法计算产量,从而对储层进行产能预测。  相似文献   

11.
环江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其主力产油层长8储层主要为浅灰色粉-细砂岩、灰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砂质泥岩夹暗色泥岩。综合该油田长8油层55口井的岩心照片、常规物性资料及测井曲线特征对该油田98口井进行了单井沉积相划分,分析发现环江油田长8储层砂体为湖相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  相似文献   

12.
《辽宁化工》2021,50(7)
超低渗透率油田,油层相对密集,饱和度比较高,储层孔道颗粒细小,孔隙结构比较复杂,物性很差。根据超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及储层结构,我国对于超低渗透率油藏的开发大多都是采用"注水保持能量"的注水开发方式。注水开发是一种常见的能够提高油井单井产量,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以及确保油田能更够长期稳产的开发方式。根据超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及长8白河吴52井区油层的地质特点,分别从超低渗透油藏的孔隙结构、润湿性、敏感性分析、注入水的配伍性分析、启动压力梯度、压敏效应等来分析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困难因素和影响机理,以及对于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采用增产措施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利用岩心、测井等基层资料及生产历史数据,对子长油田长6油层组沉积相,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油水层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认为该区长6油藏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三角洲平原过度,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发育,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8.74%,渗透率1.33mD。在沉积相、储层物性,盖层遮挡条件是油藏控制的主要因素。但最关键因素是由于远离烃源岩中心,油源供给不足,导致该区含油饱和度低,开发数据显示初期含水在80%以上。显示出在重力作用下,油水分异明显,测井曲线反映出砂层上部电阻率较高,含油性相对较好,下部电阻偏低,为高含水层。  相似文献   

14.
吴建彪  付波 《辽宁化工》2012,41(5):522-525
敏感性评价是研究储层伤害机理、减小储层损害的依据,是油田高效开发的基础.安塞油田属于开发难度较大的低孔特低渗油田,其主力开发层长6油层孔隙度低,渗透性差,非均质性较强.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储层特征,对安塞油田长6储层进行敏感性室内评价实验,室内评价实验表明:安塞油田长6储层具有中偏强速敏、弱水敏、弱盐敏、中等酸敏和弱~中等碱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延长组长6油层是鄂尔多斯盆地瓦窑堡油田中山川区重要的储集层之一,划分为长61、长62、长63三个砂岩组。本文通过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及储层控制因素等方面对储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评价其储层储集性能。结果表明,长6油层属于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沉积环境,其储层砂体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分流河道沉积。影响储层的主要因素是压实、胶结、溶蚀作用。储层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根据岩性和物性分析结果,可将长6油层划分为4类,得出长6储层主要为中孔-小孔型、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其储层主要表现为较差储层。  相似文献   

16.
《云南化工》2021,(1):136-138
采用岩心、测井等具有相关性的基层资料和生产历史性的数据作为探究的重要途径,对长油田长6油层组沉积相、储层特征进行深入性的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对油水层分布规律、控制因素进行全面性的分析,经分析发现该区长6油藏属于三角洲前缘沉积-三角洲平原过度,水下分流河道发育情况良好,北物源整体的分布情况为西南方向,平均孔隙度8.74%,平均渗透率1.33mD。沉积相、储层物性,盖层遮挡条件属于对油藏良好控制的主要因素。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与烃源岩中心距离较远,油源供给量不够充足,严重降低了该区域的含油饱和度,在重力作用小,油水分异显著,通过测井曲线能够将砂层上部的电阻率情况直接反映出来,含油性好,下部电阻率低,属于高含水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子长热寺湾井区储层特征认识不足的问题,应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分析、压汞测定等资料,对长2、长6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与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非均质性特征、储层敏感性及润湿性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以中砂质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有溶蚀粒间孔和剩余粒间孔,孔隙结构具有均质性较强的特点;成岩作用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为主;根据储层个特征参数,认为长2储层为特低渗透层与超低渗透层,长6储层为超低渗透层。  相似文献   

18.
压裂工艺技术是低渗透油藏开发配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单井产量和增加采油速度的主要手段.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深层长10油层是一个典型的低孔、低渗、低压、低丰度的岩性油气藏.受沉积环境,岩性及构造等多因素影响,深层储层开发困难,压裂工艺技术一直没有突破.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延长油田深层长10油层的地质特点,筛选出一套适应志丹油区长10油层的压裂液体系,采用负压复合射孔,变排量、优化加砂程序,精准追加破胶剂和裂缝强制闭合等多项核心技术,在现场对4口油井进行了应用.通过对储层改造和产能情况的分析,表明该套工艺技术能够适应志丹油区长10油层改造要求,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超低渗透的油藏通常具有孔喉细小、渗流阻力较大、渗透率较低的特征,导致油井的自然产能非常低。为了更好地提升超低渗透油藏的开采率,一般需要针对水平井进行套管完井,以压裂的方式构成很多条具有较大表面积、较长的水力裂缝,使得油藏的泄油面积增加,增进了储层与井筒的自然流体之间的连通性,有利于提升单井的开采率。超低渗透的油藏往往储层压力较低,我国经常应用注水技术进行石油的开采。因此,水平井压裂技术与直井的注水技术为超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提供了保障。本文对水平井压裂水力的裂缝进行概述,结合某著名油田压裂水平井开采的案例,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的压裂技术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牛捷  吴少波  张格  张中欣  政策 《辽宁化工》2012,41(2):148-150,153
华池-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是重要的勘探目的层,其砂体发育,含油性较好,但储层物性差,均为低渗、特低渗透储层,是典型岩性—地层油藏.在岩心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对大量砂岩样品进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分析,结合测井、地震资料,对华池-白豹地区长6储层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长6储层岩石以细—极细粒长石砂岩为主,胶结物主要为粘土及碳酸盐岩,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空隙为主,属于低-特低孔隙度,特低-超低渗储层.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碎屑颗粒大小及结构、胶结物类型及含量、孔隙类型、成岩作用和沉积相类型.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总体上以Ⅲ类(差)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