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青山矿煤自燃预报标志气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煤升温氧化气体产物的测定实验为基础,以各标志气体预报的灵敏性和可操作性为出发点,对青山矿大槽各煤样产生气体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引入初始化数值k即各升温点对应的Φ(CO+CO2)系列数值与Φ(CO2)初值的比值, 从根本上提高了各标志气体及辅助性指标预测预报曲线的品质和灵敏度,从而确定了青山矿区大槽煤自燃标志气体的预报曲线和相应的拟合曲线.  相似文献   

2.
为了预防任楼煤矿52煤层自然发火,做好煤自燃发展程度的前期预测,准确预报工作,采用煤自燃程序升温试验,测试分析了52煤层煤样的耗氧速率、CO、CO2和CH4产生率等特性参数变化规律,以及CO、CH4、C2H6、C2H4等气体随煤温变化规律,确定了煤自燃标志气体。结果表明:52煤层煤样耗氧速率、CO、CO2和CH4产生率均随煤温升高呈不断增大趋势;CO、C2H4可以作为煤自燃标志性气体;52煤层煤样的临界温度范围为60~70℃,干裂温度范围为110~120℃。研究成果对建立煤自燃早期预测预报,并采取有效的防灭火措施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煤自燃火灾是矿井生产过程中的重大灾害之一,对矿井安全生产存在巨大威胁;煤自燃是一个复杂的氧化过程,要经历不同的氧化阶段,故要建立相应指标来判断不同的煤氧反应阶段。利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联用实验,分析了长焰煤自燃氧化过程中标志气体随温度变化规律,依据升温氧化实验数据,将煤自燃划分为4个阶段;以φ(CO)/φ(CO2)和第三火灾系数R3作为辅助指标,对煤氧反应阶段进行划分;同时通过检测低体积分数CO、CO2中氧同位素的丰度值,得到气体产物中δ18O(氧同位素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并以δ18O为指标,根据δ18O变化规律将煤自燃划分4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卢恒  赵浩东  姜涛 《陕西煤炭》2023,(5):45-48+63
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是煤的自然发火危险性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开采容易自燃或自燃煤层矿井时首先需对煤层的自然发火危险性进行评价。以新疆某矿23-25号易燃特厚煤层群为研究对象,根据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色谱分析及指标优选,确定指标性气体为CO、C2H4。基于煤的氧化升温试验,测定了该易燃特厚煤层群在不同温度变化区间内各种气体的产生速率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利用DSC实验得到不同温度条件下煤样的比热容,并通过改进的卡连金模型分段计算出煤样升温到各温度点所需的时间,将各段时间叠加,得出该矿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为39 d,为该矿井安全开采该煤层群以及设计实施安全有效的防灭火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做好顾北煤矿煤自然发火防治工作,建立适用于顾北煤矿的煤自燃早期预警体系,提前分析顾北煤矿存在的煤自燃问题,以顾北煤矿13121工作面煤样为研究对象,进行煤自然发火试验,分析试验气体产物及各指标气体比值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煤自燃指标气体及其临界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特征温度下对应的气体表征参数存在突然变化;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得到CO、C2H4、C2H4/C2H6能够作为主要预测指标气体。最终结合煤自燃指标气体及临界值,提出适用于顾北煤矿的多预警级别的煤自燃分级预警指标体系,为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安全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突出矿井煤层群存在开采过程互相影响,采空区贯通,漏风地点较多,防灭火工作难度大等特点。为了对突出矿井近距离煤层群煤自燃过程进行准确预测,以贵州发耳煤矿为例,通过煤自燃程序升温试验分析了煤氧化过程中各气体的变化规律,确定了煤自燃单指标气体和标志气体比值的综合预测指标,提出了煤自燃监测预警系统和现场布置情况。结果表明:发耳煤矿各煤层煤样的临界温度范围为70~80℃,干裂温度范围为130~140℃。结合耗氧情况、CO和C2H4的出现温度和变化规律综合判定得到发耳煤矿不同煤层煤自燃氧化优先级顺序为:1#煤>3#煤>5-2#煤>5-3#煤>10#煤>7#煤。根据试验结果和现场数据,确定了煤自燃温度的6个气体指标(CO、O2、C2H4、φ(CO)/φ(CO2)、φ(CO2)/φ(O2)、φ(CO)/φ(O2))及分级预警的温度范围和气体指标临界值,对煤自燃进行四级分级预警。最后,提出了针对突出矿井煤层群“加强煤自燃预...  相似文献   

7.
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燃火灾是煤矿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地影响着煤矿的正常生产。预防自燃火灾的关键是做好煤炭自然发火的早期预测预报工作。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主要采用气体分析法,通过煤的升温氧化实验,确定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指标气体,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各指标气体的可信度。根据分析结果,构建了指标气体与煤氧化温度变化之间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煤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8.
姚辉  胡锦涛  刘建 《煤炭技术》2021,40(1):123-126
为了准确研究银洞沟煤矿2#煤层110201工作面煤自燃特性,采用大尺度煤隔热氧化装置模拟煤自然发火过程中煤体温度变化,确定煤层最短发火期,研究煤氧化过程中的耗氧率、气体产生规律,最终确定该煤层临界温度和标志性气体。结果表明:2#煤层煤最短发火期为37 d;煤自热氧化分为2个阶段,煤体温度缓慢上升阶段和煤氧化加速阶段,在第2阶段,O2消耗率、CO生成速率加快,并出现C2H4,从而确定该工作面临界温度为101.6℃,C2H4为主要标志气体,CO相对量变化趋势为辅助标志指标。通过大尺度煤隔热氧化实验优选的临界值和标志气体能更加准确地反应煤的自然发火和产气规律,对煤自燃的早期预测预报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掌握浅埋近距离煤层煤样的自然发火在不同阶段所显现的特征,并以此为根据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加以防范,运用程序升温系统测试了2种不同煤层煤样的耗氧速率,结合CO浓度确定了临界温度点。对不同氧化阶段的气体产物进行了研究,并从诸多气体产物中选取了指标气体,结合多参数指标方法,最终建立了多煤层煤自燃预测预报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均可计算临界温度和干裂温度,其中2种煤样的临界温度为70℃~80℃,干裂温度为110℃~120℃。在氧化初期耗氧速率和Graham指数变化较小。预测两煤层煤自燃的主要指标为φ(C2H4)/φ(CH4);φ(CO),φ(C2H4),φ(CO)/φ(CO2),Graham指数,耗氧速率可作为辅助气体指标。由此建立的煤自燃预测预报体系可以精准地判断煤层自燃所处阶段,为多煤层煤自燃预报及救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羊场湾煤矿2号煤层自燃预测预报指标体系,采用程序升温方法测试了不同粒径实验煤样在氧化过程中气体产生规律,确定了煤样自燃的气体指标及其临界值。结果表明:CO/CO2值可以作为煤自燃低温阶段的主要指标,ΔCO/ΔO2值为辅助指标,C2H4在煤温达到90 ℃后出现,可以作为煤自燃进入高温阶段的指标气体,ΔCO/ΔO2值可以作为煤自燃高温阶段指标。研究结果为羊场湾煤矿2号煤层自燃预测预报及主动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华丰煤矿大倾角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特点,介绍了预报和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的综合技术措施。预报措施主要是监测采空区内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井下气体自燃指标、查找煤体氧化异常点,预防措施主要采取向采空区注氮、注水、注浆,在上隅角注胶封堵漏风以及控制工作面通风量等方式。  相似文献   

12.
羊场湾煤矿容易自燃煤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因设备老化、工作面推进速度缓慢,工作面采空区出现自然发火征兆。在分析二氧化碳特性及双巷注二氧化碳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两巷直注液态二氧化碳系统。冷却、惰化采空区,并提高采空区“两道”压能,减少采空区漏风及有毒有害气体溢出,消除自然发火隐患,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邵昊  蒋曙光  吴征艳  张卫清  王凯 《煤炭学报》2014,39(11):2244-2249
为研究二氧化碳和氮气对于抑制煤自燃的不同效果,设计了煤自燃程序升温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测试了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煤的耗氧速度和一氧化碳的产生速度,验证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氮气对煤的氧化反应速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得到煤样在分别通入空气、氮气-空气混合气体和二氧化碳-空气混合气体后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8.952 75,40.600 59和46.795 35 k J/mol。可见惰性气体可以增大煤样的表观活化能,但是氮气-空气的混合气体只是略微增大了煤样的表观活化能,而二氧化碳-空气混合气体则显著增大了煤样的表观活化能,说明在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情况下煤样更不易自燃,二氧化碳比氮气具有更好的抑制煤炭自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曾海利 《煤炭工程》2012,(11):112-114
 阳湾沟煤矿所开采的6号煤层属于Ⅰ类容易自燃煤层。通过对阳湾沟煤矿6号煤层煤样进行自然发火程序升温试验,得到CO浓度,CH4浓度,C2H4浓度、C2H6浓度和耗氧速度变化曲线,通过分析确定CO为阳湾沟煤矿自然发火主要标志气体,C2H4和C2H6为辅助标志气体,基于此建立阳湾沟自然发火标志气体指标体系,并根据CO释放量,确定了阳湾沟煤矿氧化自燃标志气体判别参数,为防治阳湾沟煤矿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time forecast system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was described based on the K J-90 m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in Hulipo Mine, Luzhou, Sichuan Province. In the system, CO and O2 sensor are added, and special-purpose microcomputer and software are equipped. By means of the system, the fluctuation laws of fire forecast parameters were observed in the process of coal-cutting, blast, exogenous mine fire and working face air quantity vari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based on the Raita method.  相似文献   

16.
王飞 《中州煤炭》2021,(10):75-78
标志性气体作为预测预报煤炭自然发火的重要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而其技术关键在于标志性气体的选择。选用魏墙煤矿1313工作面煤样进行程序升温实验室实验,分析煤自然氧化过程气体产物和温度间关系,确定了魏墙煤矿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及辅助指标。研究成果对魏墙煤矿采空区防灭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难题,结合阳泉矿区石港矿实际情况,利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高瓦斯易自燃煤层瓦斯与自燃复合致灾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瓦斯易自燃煤体在含瓦斯风流不同瓦斯体积分数条件下,氧化产物总体上呈现"滞缓效应",而在等温条件下,随着CH4体积分数的增加煤自燃氧化产物总体上呈现"抑制效应";立体抽采条件下采空区漏风使得自燃"三带"范围变宽,同时利用高抽巷和尾巷CO体积分数可进行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将自然发火划分为两个阶段;高瓦斯易自燃采空区立体抽采条件下散热带可采用氧气氮气体积比等于0.221来进行划分,自燃带仍可采用氧气体积分数5%来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8.
露天煤矿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露天煤矿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构成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碳排放计量模型。研究表明,露天煤矿的温室气体源包括电耗带来的间接排放、燃料燃烧与爆破的直接排放、开采过程中的CH4溢散、煤炭与煤矸石氧化产生的温室气体溢散和矿山开采扰动导致的矿区碳固定能力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参考IPCC温室气体计算指南给出了各排放源的碳排放的计量方法,建立了露天矿碳排放的计量模型。以小龙潭矿务局布沼坝露天煤矿生产条件为基础进行实例研究,计算得该露天矿2008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22 351.19 t。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煤在氧化升温过程中CO、CO2、CH4、C2H6、C2H4等气体对温度的反馈作用,并通过各气体的数据准确预测煤自燃的温度。以赵楼煤矿为背景,采集部分煤样,放入煤自然发火实验炉中,通过数控程序系统,模拟煤自然发火时的漏风强度和供氧量,收集指标气体和温度等相关数据。采用气体成分分析法和神经网络算法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选取CO、CO2、CH4、C2H6、C2H4气体浓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煤温作为输出层,设置8个隐含层神经元对煤自燃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经过训练后,预测温度与实际温度基本吻合,误差控制在0~0.00065,该预测模型的建立对于矿井煤自燃早期预报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