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扶正解毒化瘀法治疗大肠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以来,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中大肠癌近年来的发生率、死亡率均有增高趋势,因此对这类肿瘤的积极防治是当务之急。目前治疗大肠癌的方法很多,本文仅用中医扶正解毒化瘀法贯穿始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近期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发挥中医优势,以期探讨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中大肠癌近年来的发生率、死亡率均有增高趋势,因此对这类肿瘤的积极防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属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早期无典型表现等特点。中医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主要是邪实和正虚,以脾肾不足为病之本,湿热与瘀毒侵袭为病之标,正气不足,毒邪入侵,日久损伤肠络而发为本病。治疗应标本兼顾,根据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中药复方在临床大肠癌的治疗中,多从扶正固本入手,对改善大肠癌患者预后,减轻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及术后复发与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勇  许建华  孙珏 《环球中医药》2012,5(4):286-288
从病机、临床表现、治疗三方面探讨了脾虚毒聚与大肠癌的关系。不论何种病因,脾虚是大肠癌发生的主要病机之一。大肠癌的常见症状,便血、腹泻或便秘、腹痛、乏力和贫血皆可从脾论治。健脾解毒法能有效的提高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逆转化疗耐药,并延长其生存期,与单纯西药相比,健脾解毒中药在大肠癌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中医研究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中医文献中无大肠癌的病名,但有不少"积聚""肠覃""肠风""脏毒"等类似肠道肿瘤的记载.中医治疗可参考肠中积聚、肠癖、肠风、锁肛痔、脏毒及痢疾等病辨证施治.因此对大肠癌的中医理论理解及临床体会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是全球第三大恶性肿瘤,与中医脾虚、湿热、毒聚等因素相关.中医在降低大肠癌化疗毒副反应,改善临床证侯,提高生存质量,以及预防复发、转移等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治疗大肠癌的中医理论、辩证分型,以及治疗模式研究明显滞后.本文从大肠癌辨证分型研究、中医临床治疗研究、中药对大肠癌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提出了抗癌中药与化疗、靶向治疗等药物治疗存在共同生物学基础,如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细胞自噬等,为进一步提高中医大肠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与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病变位于肛门者,又称肛门癌,是我国常见的9类癌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原发性肝癌.癌肿部位最常见于直肠及乙状结肠,约占77.8%,其次为盲肠及升结肠,再次为降结肠,结肠肝曲及脾曲.大肠癌生长较慢,转移较晚,且大多发生在肛管,直肠及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笔者在省中医院进修时,观察到手术后采用中医辨证,结合外治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脑血管、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疾病。但无论西药还是中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西药虽然起效快,但副作用大;而中药药性温和,起效较慢。因此,在高血压治疗上,应中西医结合发挥各有的特点和优势,以期达到治疗高血压的最高目标——防止心、脑、肾血管病的发生或发展,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声秽语为特征并伴有社会功能、心理行为改变的疾病。长期以来,西医对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多采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复发率偏高,且副作用明显。近年来,我们临床运用中药和针灸、耳针等外治及心理情志疗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就试从中医学的角度对其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辨证思路与方法作一探讨,并对五音相关情志疗法治疗提出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转移性大肠癌患者进行健脾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对比与分析。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医院收治的98例转移性大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方法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解毒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心理及精神状况评分情况、临床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92.52±7.22)分、肢体功能评分(94.04±3.22)分、心理及精神状况评分(95.59±1.49)分、治疗总有效率(89.80%)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6.3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71.92±8.07)分、肢体功能评分(78.23±4.21)分、心理及精神状况评分(81.14±1.67)分、治疗总有效率(59.18%)及不良反应发生率(48.9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脾解毒方联合化疗对转移性大肠癌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较高,其短期临床疗效显著,但远期的临床效果仍然需要通过延长随访时间和加大样本量来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11.
胆石症(gallstone disease,GD)是常见病,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肝胆失于疏泄为本病发病之本,脾虚湿盛、湿热蕴结亦为发病病机,临证应结合中医证型与西医从结石成分、部位的不同等探讨本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综合导师的学术经验和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湿、毒、瘀、虚是大肠癌术后的基本病机。结合对不同治疗阶段的病机特点的认识,分阶段运用中药辨证治疗,在大肠癌术后的综合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分析中医对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可概括为肾气不足、劳倦内伤、外感邪毒和跌仆损伤而致病,提出颈椎病在中医可分为颈背肩臂痛证、痿证、眩晕证三类,同时对颈椎病的中医疗法做了析要,分析了中医各种疗法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应针对不同的证型,采取优势互补、联合治疗的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早期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中、晚期以化疗、放疗为主,然而近年来针对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法的研究日益深入,各种治疗手段配合中医药治疗,对降低复发、减轻放化疗副反应、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护理疗效。方法通过对37例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护理,以清热化湿,调气行血为辨证施护原则,实施基础知识宣教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以及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熨烫等中医特色护理,并观察临床护理疗效。结果临床缓解及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3例。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护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思路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强直性脊柱炎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病理表现和临床特点为依据,对其隐匿、发作、稳定三个不同阶段的病因病机特点和治法方药进行了探讨.指出强直性脊柱炎隐匿期治以祛风散寒除湿为主:发作期主要表现为湿热毒瘀互结.主以清热利湿解毒之法,阻断病势;稳定期肾虚督空突出,并常兼其他病邪.以补肾强督通络法治疗为主,兼顾祛除其他病邪.同时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共性入手,提出补益肝肾、顾护脾胃、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应贯串整个治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DME(临床科研设计、衡量、评价)是将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并吸取运筹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与临床医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中医学的发展及现代化,必须也可以利用DME,具体表现在证候、方药及针灸的DME。我们可以通过对证候的“微观辨证”纳入传统的“宏观辨证”、方药的医案经验统计、针灸的前瞻性试验等手段,使中医药研究更具科学性及客观性,使世界接受中医、相信中医。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峥 《天津中医药》2006,23(5):382-382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于此病的治疗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必然。针对两者结合的方式,笔者认为,以阳性症状或攻击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在精神科治疗上,应以西药为主,而中药治疗应以治疗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为切入点,通过辨证论治,全面调整患者体质;以阴性症状和认知症状为主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以中药为首选,根据情况适当辅用必要的西药。由于针灸治疗方法简洁,治疗方案个体化,随症选穴,且除传统的针灸治疗外,还有如穴位药物注射等,灵活方便,故可在发作期随症选用,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9.
董艳  李军  张振鹏  高嘉良  王阶 《世界中医药》2023,(14):2081-2087+2091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和特色医学,一直以来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它逐渐面临着如何实现客观化、精确化和靶向化的难题。转录组学是连接基因与表型的桥梁,决定遗传物质表达与否,受外源和内源因素的共同调控,能反映内部基因组与外部物理特征的整体网络动态联系,该特点与中医整体观理论相合,符合中药多靶点、多层次整体网络治疗的特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转录组学层面研究中药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以探索中医药的精准医疗。相关研究已如雨后春笋,相应检测技术也从传统的基因芯片、RNA测序,向单分子测序、单细胞测序及空间转录组发展,但转录组学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领域,在中医药的应用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才能成为挖掘中医药宝藏的有力武器。有鉴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当前转录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现状、转录组学研究常用的检测技术,以及基于基因芯片、RNA测序、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和RNA干扰技术等的转录组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并指出现有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中药在转录组层面的靶点和机制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学,在其发生、发展、演化的进程当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与启迪。试从"言不尽意"与中医学思想方法的角度,探讨前者对后者的指导作用。考察中医学"言不尽意"的特点,不难发现,用语言去描述意象,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语言在表达意象的过程中,不能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因而,中医学在语言文字的表述方面经常会借用形象化描述。通过中医临床观察分析,进行系统科学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找到最直接体现人体病变意象的临床思维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