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玉树地震所致骨折伤员的伤情特点,为合理调配、使用医疗资源,更好实施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10年4月14至21日收治的582例玉树地震骨折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性别、年龄、民族构成,伤情分布,以及骨折特点(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合并伤)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结果 582例骨折伤员中男性占48.3% (281/582),女性占51.7% (301/582).不同年龄段所占比率大小依次为成人(81.6%,475/582)、老年(12.4%、72/582)、儿童(5.8%,34/582)、婴儿(0.1%,7/582).骨折伤员中85.1% (495/582)为藏族、汉族其次(12.0%,70/582).最常见的是下肢骨折(26.3%,153/582),其次是骨盆、髋臼骨折(21.6%,126/582),最少见的是手外伤(5.0%,29/582).骨盆、髋臼骨折伤员中女性例数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其他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合并伤的男女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合并伤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玉树地震骨折伤员中成年人占绝对多数,男女比率相当;骨折特点与伤员的年龄和性别无关系;地区特殊的房屋结构决定了开放骨折和合并挤压综合征的伤员比率相对低.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陇南灾区伤情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汶川地震甘肃陇南伤情情况,进一步讨论如何采取措施应对突发灾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甘肃陇南地震受灾人口进行抽样调查,重点对伤员伤情、致伤原因、救治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此次地震伤抽样调查中共有1652例,死亡16例,四肢骨折患者750例,占45.4%,精神、神经方面40例,占2.4%。通过有组织的及时救助伤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结论:加强地震伤的预防与救治,从而有效地减少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方法:对汶川地震后2周转来长海医院的34例地震伤员伤情进行调查,重点对伤员伤情、分类、救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受伤现场伤员急救、分类与转送,对合并软组织损伤的骨折伤员选择性应用外固定支架、积极修复软组织损伤,辅以积极的心理评估与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地震伤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总结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特点与救治经验,为地震伤员的救治提供了初步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伤后送老年伤员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地震后我院收治的14例老年伤员的伤情特点与救治方法。结果:经过4—8周的处理,14例老年伤员均获得有效治疗。所有伤员预后良好,无麻醉及手术并发症,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肺栓塞、褥疮、脑卒中等并发症,出院时合并的内科疾患得到有效控制,心理状况良好,营养状况明显好转。结论:对老年伤员的伤情与全身状态评估,小组方式的治疗护理与康复,积极营养支持,根据伤情积极对症处理,辅以必要的心理干预,是提高老年地震伤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骨科伤员伤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震骨科伤员伤情特点.方法 对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6月15日收治的1410例汶川地震骨科伤员的基本情况和总体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10例骨科伤员平均年龄48岁.受伤类别分别为钝器伤(744例,52.7%)、挤压/掩埋伤(379例,26.9%)、跌倒/坠落伤(287例,20.4%);骨折伤员1317例,单纯四肢软组织损伤者93例;261例伤员伴有其他伤病,其中截瘫伤员45例;挤压综合征伤员66例、气性坏疽伤员2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伤员76例、多器官功能哀竭伤员26例.共施手术912例次,其中骨折固定术402例,扩创术224例次,清创缝合术152例次,截肢术85例,植皮术29例次,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8例次,皮瓣转移术5例次,神经肌腱修复术4例次,关节镜手术2例次,人工关节置换术1例.66例挤压综合征伤员中,有49例接受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其中出现创面知名动脉大出血9例次,进行主干血管栓塞治疗20支.1410例骨科伤员中,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老年伤员较多、伴发伤病多、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严重、挤压综合征伤员创而处理难度大、截瘫伤员较少、截肢伤员较多,是汶川地震骨科伤员的伤情特点.  相似文献   

6.
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地震致胫腓骨骨折152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地震致胫腓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52例地震致胫腓骨骨折患者行一期闭合复位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单臂外固定支架对胫腓骨骨折治疗效果良好,固定可靠。结论该术式简便快捷,软组织损伤小,适合短时间内对大批胫排骨骨折伤员进行固定治疗,方便转运,利于二期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汶川5.12特大地震"中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特点及手术治疗短期效果。方法对24例"汶川5.12特大地震"中受伤的胸腰椎不稳定骨折行手术治疗,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4例伤后22~72h手术,术后3~6d均安全转移外院治疗。手术前、后及转运过程中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同术前没有变化,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地震中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特点为损伤严重,多发伤合并率高。应尽量考虑早期手术减压并稳定脊柱,以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和转运。  相似文献   

8.
四川汶川地震伤情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康斌  唐诗添  杨衡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2):731-732
目的研究四川汶川地震所致伤员的伤情特点和规律。方法对我院收治患者进行登记,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统计、分析其损伤的外部因素、疾病分类及构成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主要损伤外部原因为被物体击中和被物体挤压。疾病构成前5位为:胫腓骨骨折158例(13.37%),骨盆骨折122例(10.32%),脊柱骨折120例(10.15%),股骨骨折109例(9.22%),前臂骨折/脱位106例(8.97%)。结论深入研究地震所致伤员的伤情特点,对合理使用、调配医疗资源,更好地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骨科收治的地震伤员致伤原因及伤情特点,探讨地震后伤员救治的有效方法。方法对骨科收治的120例四川雅安地震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伤原因:逃生坠落伤31例,地震坠落伤23例,逃生跌伤13例,建筑物压砸伤37例,逃生压砸伤16例。软组织损伤8例,复合伤21例(28处),骨折112例(135处),脊柱骨折44处,四肢骨折91处。结论逃生坠落伤多见于青年男性,因其缺乏正确的逃生方法而主动从高处跳下造成损伤;建筑物压砸伤是最严重的损伤,多为开放性骨折和多发伤,易危及生命;逃生跌伤多见于老年女性,容易造成髋部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地震伤员跟骨骨折的特点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骨折采用Sanders分型,15例24侧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有13例21侧获得4~4.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个月.[结果] 所有骨折均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本组优9侧(42.9%),良10侧(47.6%),可2侧(9.5%),优良率90.5%.伤口感染2侧经皮瓣转移后治愈.[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有效方法.地震伤员不宜过早手术,应待病人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心理情况稳定后手术.  相似文献   

11.
谭远超  王亮  黄相杰  蒋琬君 《中国骨伤》2008,21(10):751-75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5月23日我院接收由成都军区总院转诊的地震骨伤病员1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后,第二军医大学第七医疗队于5月15日凌晨抵达重灾区江油市,至7月7日离开54d中,共处理开放性胫腓骨骨折43例.山于地震伤在不同时期、不同震级、不同地理环境及建筑物条件下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加上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高致残率(截肢、感染、肢体短缩)在地震伤中的高发生率[1],故将这43例的病例特点及我们的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伤员的紧急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超  何勍  钱阳明  朱智明  殷明  阮狄克 《中国骨伤》2008,21(10):724-725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30h后,海军总医院抗震救灾第一医疗队抵达灾区绵阳。截止7月4日,抢救重伤员37人次,开展各类手术125台次,诊治灾民12025人次,先后4次向重庆、昆明、广州、德阳等地远距离转运伤员583名。从战伤救治的角度看,我们经历了全部三级救治过程。在最初的紧急救治基本结束后,对其中的体会和经验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分析在山东省住院治疗的396例"5.12"汶川地震伤员的损伤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汶川地震伤员396例,于2008年5月22日转至山东省住院治疗.山东省卫生厅及医学会成立了专家巡诊组,自5月22日至6月24日,对全部伤员逐个进行巡诊检查,统一阅读影像学资料,统一规范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对伤员性别、年龄、损伤部位、骨折部位、手术情况、二次手术情况、截肢情况、伤口感染情况以及治疗结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在年龄分布、受伤部位、受伤特点等方面不同于交通伤.特点为多发伤常见,下肢截肢及伤口感染者较多,脊柱及骨盆骨折以稳定性骨折为主.手术治疗220例,其中转入前已经手术142例,转入后手术78例,有12例需要对转入前的手术进行二次手术调整内固定或治疗深部感染.至6月24日,已经治愈出院219例,无死亡病例,无医原性并发症出现.结论 按伤害控制理论,根据伤员的损伤特点、损伤程度制定转运及治疗方案,前线以抢救生命为主,早期清创.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对不具备内固定条件者采用临时性外固定,复杂内固定手术留待转院后进行,可以提高救治效率,减少并发症,获得更好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5.
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近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继荣 《中国骨伤》2002,15(4):253-254
肱骨髁间骨折目前多倾向于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特别是对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并强调手术时间越早越好.外固定时间要视内固定牢固性而定,一般不宜超过3周.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伤致筋膜室综合征发病部位及早期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衡  王军  康斌  王陶  李叶萍  汪利辉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4):1859-1861
目的 分析地震伤致骨筋膜室综合征(OCS)的发病部位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所致OCS伤员67例,男性38例,女性29例,年龄8~69岁,平均38.1岁.其中合并胫腓骨折34处,合并股骨骨折9处,合并肱骨骨折4处,合并尺桡骨骨折13处,合并手足骨折各有1处.OCS的发病部位包括小腿41处,大腿25处,手2处,足3处,臀部19处,前臂15处以及上臂10处.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后即时切开减压.结果 全部115处骨OCS中,82处经二期缝合,创口愈合、血供恢复、功能满意,23处经二期缝合、植皮后创面愈合,5处因肢体缺m坏死而截肢,另有2例患者(含5处OCS)死亡.结论 地震中OCS的罕见发病部位比例升高.早期诊断、严密观测、及时切开减压是治疗OCS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锁骨骨折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王满宜 《中国骨伤》2008,21(7):487-489
锁骨骨折的治疗争议只是近几年的事。回顾国内外文献可以发现,强调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趋势有所上升。而多少年来传统的保守治疗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现代内固定技术的发展,相信这种挑战会成为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哪种类型的锁骨骨折需要手术?哪种类型无须手术?采用何种手术方式和内植物等等是本篇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