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离子交换NaY催化下的苯乙烯环氧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金属离子交换的Y型分子筛(Me-NaY)为催化剂,对苯乙烯与氧气的环氧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XRD,BET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使用气质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对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Y型分子筛经离子交换后其基本骨架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反应的主要产物是环氧苯乙烷和苯甲醛。其中以Co2+交换Y型分子筛的活性最高。考察了各种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发现溶剂极性和粘度对反应的影响很大,低粘度极性溶剂对反应有利。升高反应温度能提高苯乙烯转化率,而环氧苯乙烷选择性呈下降趋势,反应时间为6 h反应已基本接近平衡。以Co2+交换Y型分子筛为催化剂,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6 h的条件下,苯乙烯转化率达67.5%,环氧苯乙烷选择性达48.8%。  相似文献   

2.
金属酞菁催化苯乙烯液相氧化反应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在常压氧、110℃反应条件下,考察了不同金属酞菁在苯乙烯液相氧化中的催化作用。单核金属酞菁中,铁酞菁和锰酞菁几乎无催化活性,铜酞菁的诱导期为2.5h;双核金属酞菁的催化氧化活性要比相应的单核金属酞菁的活性高。CoPc、双核MnPc、双核CoMnPc以及双核FeMnPc对产物环氧苯乙烷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产物环氧苯乙烷与苯甲醛的摩尔比分别为1.7,1.7,1.7,2.1。  相似文献   

3.
杂多酸清洁催化氧化环己烯制备己二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30%过氧化氢为氧源,考察了磷钨酸(H3PW12O40)、磷钼酸(H3PMo12O40)和硅钨酸(H4SiW12O40)催化氧化环己烯制己二酸的反应性能。三者的催化活性顺序为:H3PW12O40>H3PMo12O40>H4SiW12O40,与三者的酸性顺序一致。当n(磷钨酸)/n(环己烯)/H2O2为1∶250∶1100,在回流温度下反应8h时,己二酸分离产率为87.1%。将含磷钨酸的滤液浓缩至一定程度,进行催化剂循环使用的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后己二酸的分离产率仍然很高。  相似文献   

4.
以乙酸酐与环己醇为原料,Y-β复合分子筛负载磷钨酸(H3PW12O40/Y-β)为催化剂,使其发生酰化反应合成乙酸环己酯,考察了催化剂质量、反应时间、醇酐物质的量比对乙酸环己酯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Y-β复合分子筛负载磷钨酸催化活性良好,当乙酸酐的加入量为0.1mol、醇酐物质的量比为1.1:1、催化剂质量为0.60g,反应45min时,乙酸环己酯产率可达到93.4%,且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仍保持活性良好。对产品进行了折光率和红外光谱的表征。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绿色合成己二酸的方法。在无其他有机溶剂的条件下,以30%的过氧化氢为氧源,磷钨酸为催化剂,在不同离子液体[Bmim]Br、[Hmim]Br、[Hmim]HSO4和[Bmim]CF3COO中将环己烯氧化制备己二酸。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对磷钨酸的催化反应有促进作用。其中[Hmim]HSO4和[Bmim]CF3COO这两种离子液体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得出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0 h,n(磷钨酸)∶n([Hmim]HSO4)∶n(环己烯)∶n(H2O2)=1∶3∶400∶1 760时,己二酸产率为63.77%。反应结束后,将含有催化剂的离子液体相浓缩至一定浓度,催化剂可重复使用3次。  相似文献   

6.
以五氯化钽和四苯基锡为催化剂,通过二炔烃的环三聚反应一步法合成了一系列高支化的聚芳烃树脂;为改善均聚物的可溶性,引入了二炔单体与苯乙炔。IR和1H NMR谱图分析证实通过[2+2+2]环三聚机理形成了目标产物。同时研究了单体种类、单体催化剂比例、催化剂陈化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树脂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种绿色合成己二酸的方法。在无其他有机溶剂的条件下,以30%的过氧化氢为氧源,磷钨酸为催化剂,在不同离子液体[Bmim]Br、[Hmim]Br、[Hmim]HSO4和[Bmim]CF3COO中将环己烯氧化制备己二酸。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对磷钨酸的催化反应有促进作用。其中[Hmim]HSO4和[Bmim]CF3COO这两种离子液体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得出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0 h,n(磷钨酸)∶n([Hmim]HSO4)∶n(环己烯)∶n(H2O2)=1∶3∶400∶1 760时,己二酸产率为63.77%。反应结束后,将含有催化剂的离子液体相浓缩至一定浓度,催化剂可重复使用3次。  相似文献   

8.
在利用氧电解还原产生的超氧离子O-2进行硝基卤苯的羟基取代生成酚类化合物过程中,产生的活性中间体能够完成烯烃的环氧化反应,同时得到硝基酚和环氧化物,对硝基苯酚与环氧化物(均苯环氧乙烷)的产率分别为40%和7%。  相似文献   

9.
应用分子氧/正戊醛/三氧化二钴体系氧化环己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分子氧/ 正戊醛/ 三氧化二钴的新型氧化体系氧化环己烯生成1 , 2 - 环氧环己烷, 与使用过氧化物直接氧化的传统工艺相比, 此方法反应条件温和, 操作简便、安全、高效。并且通过对影响此反应的催化剂种类、醛的种类以及反应物配比等主要因素的考察, 可使环氧化反应产物1 , 2 - 环氧环己烷的收率最高可达94 % 。  相似文献   

10.
以二正辛基锡氧为催化剂,从2-乙基-2-羟甲基丙二醇出发,经两步反应合成出螺环单体3,9-二羟甲基-3,9-二乙基-1,5,7,11-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并以此单体为反应物,通过与不同比例的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得不同分子量的具有螺环结构的预聚体。红外光谱表明上述反应确已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以桐油和环氧树脂为原料,通过皂化、酯化和环氧化三步反应制备了环氧沥青增容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反应物投料比等对各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皂化温度为70 ℃,回流时间为2 h,桐油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3.6时,桐油反应转化率为76.3%;当反应温度为100 ℃,反应时间为5 h,环氧树脂与桐油酸的摩尔比为1∶2,环氧树脂与甲苯的质量比为1∶2时,四正丁基溴化铵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2.5%时,酯化产物具有较低的环氧值0.544 mol/100 g;环氧化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 60 ℃,反应时间45 min,双氧水与甲酸、桐油酸酯树脂的摩尔比为3∶1∶1,硫酸的用量为桐油酸酯质量分数的1.5%。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并确认了各步目标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色谱保留指数联合解析技术,研究了煤焦油精制软沥青炭化馏出物的化学组成,从中分离并鉴定出110种化合物,为煤焦油精制软沥青炭化馏出物的集中加工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SnCl_4·5H_2O催化合成甘油单硬脂酸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硼酸保护的条件下 ,以SnCl4 ·5H2 O为催化剂合成甘油单硬脂酸酯的方法 ,着重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种类、催化剂种类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SnCl4 ·5H2 O对此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当甲苯作带水剂 ,n(甘油 )∶n(硼酸 )∶n(硬脂酸 ) =2∶1∶2 ,催化剂 1g ,反应温度为 1 60℃时 ,其最高产率可达 96%。所得产品经红外光谱分析和熔点检测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以双氰胺和甲醛为主原料,以亚硝酸钠为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制备改性双氰胺甲醛脱色絮凝剂后不经分离直接处理溴氨酸水溶液.以溴氨酸水溶液的脱色率和CODc,去除率为考核指标,考核了反应物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溴氨酸水溶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h,反应物摩尔比为n1(双氰胺):n2(甲醛):n3(氯化铵):n4(尿素):n5(亚硝酸钠)=1:2.4:0.7:0.1:0.05的条件下,脱色絮凝剂对溴氨酸水溶液的脱色率和cODcr去除率分别为98.0%和65.4%.  相似文献   

15.
在无有机溶剂和卤素的条件下,以钨酸/酸性离子液体为催化体系、质量分数30%的双氧水为氧化剂,催化氧化环己烯合成己二酸.当n(环己烯)∶n(钨酸)∶n(N-甲基咪唑硫酸氢盐([HMIM]HSO4))∶n(双氧水)=50∶1∶5∶220(离子液体用量为10 mmol)时回流反应7.5 h,己二酸的分离产率可达90.5%.且离子液体廉价易制备、环境友好、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6.
磷钨,硅钨杂多酸催化合成己二酸双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酸醇比、反应温度与时间、催化剂用量、共沸剂种类及用量等对收率的影响。该催化剂与硫酸、盐酸等催化剂相比 ,反应温度低、活性高、选择性好 ,后处理简单 ,不腐蚀设备。收率可达 90 % ,此法同样可制备己二酸双丙酯、己二酸双戊酯等  相似文献   

17.
以氨基磺酸为催化剂,对羟基苯甲醛、乙酰丙酮、尿素为原料,在无水乙醇中进行环化缩合反应(Biginelli反应),合成6-甲基-4-对羟苯基-5-乙酰基-3,4-二氢嘧啶-2-酮,并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氨基磺酸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适宜的合成条件为:n(对羟基苯甲醛)∶n(乙酰丙酮)∶n(尿素)=1.0∶2.0∶5.0,氨基磺酸为2.0 g,反应时间为2.0 h,收率可达52.8%.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蔗糖和硬脂酸甲酯为原料、K2CO3为催化剂、硬脂酸钾为助溶剂,用微波合成蔗糖酯,研究了不同外控电压、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助溶剂用量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硬脂酸甲酯与蔗糖的摩尔比为2:1~3:1,碳酸钾的量为总量的17%,硬脂酸钾的量为总量的20%,反应时间为5.5min~7.5min,产率为144.5%。  相似文献   

19.
Waterborne Epoxy Resin Modified by AMP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A stable epoxy emulsion was prepared with epoxy resin (EP) as raw material, 2-acrylamido-2- methyl-l-propanesulfonic acid (AMPS) as modifier and benzoyl peroxide as initiator. By criterion of yield of the copolymer AMPS-EP, water-solubility, change of the acid value and intrinsic viscosity [η] along with reaction time, the copolymerization course was deduced. It is found that during the process, AMPS takes part in both the grafting copolymerization with epoxy principal chain and the ring-opening polyaddition with epoxy group. It is also discovered that the yield of AMPS-EP and water dispersing varies with reaction time. When it reaches 1.5 h, AMPS-EP can obtain good water-solubility; but the water-solubility will go bad gradually if it exceeds 3.5 h.. R spectrum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partial epoxy group partially remains and the others create sulfonic ester.  相似文献   

20.
吡啶与1,4-丁基磺内酯反应首先制备具有磺酸基团的两性盐,然后再与对甲苯磺酸反应合成吡啶-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通过核磁共振(NMR)和红外光谱(IR)表征其结构。该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及溶剂,催化2-萘甲醚的乙酰基化反应,设计正交试验L9(34)优化其反应件。结果表明,2-萘甲醚的物质的量为5mmol、2-萘甲醚/乙酸酐的物质的量比为1∶5,离子液体质量0.3g,120℃下反应6.0h,2-萘甲醚的转化率达90.7%。主产物2-甲氧基-1-萘乙酮的选择性为99.4%;其中,影响反应物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主要因素为反应时间和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