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农村地区输电线路螺栓锈蚀情况严重且不易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网络的螺栓锈蚀检测方法,首先自制无人机图像数据集,然后利用二阶微分锐化和暗通道去雾对螺栓图像进行锐化和去雾处理,最后使用YOLOv5网络模型进行数据集的训练与测试,相比其他网络模型检测精度更高,其平均精度均值达93.6%.结果 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实现无人机巡检图像中螺栓部件的识别与锈蚀检测.  相似文献   

2.
随着深度学习方法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崛起,如何将其应用于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等优点的SAR图像也成为一大研究重点.相较于传统图像,SAR图像由于其难判读、应用人群较少等原因难以获得大量标注数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场景合成和锚点约束的SAR图标检测方法.通过区域生长算法和阈值法对SAR车辆目标及其阴影进行分割,然后随机嵌入SAR复杂场景中的合理区域来合成目标检测数据集.针对SAR车辆目标的几何特性、图像分辨率参数,对Faster-RCNN中的锚点大小进行约束,减少不符合SAR车辆目标检测框尺寸的候选框,大量约简冗余计算,提升训练、测试效率及精度.  相似文献   

3.
岩石薄片图像的分析往往依赖于专业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给出鉴定结果,不但费时费力,并且受设备限制影响较大。近些年,针对于薄片图像的自动识别方法已经被提出,然而这些方法大多采用监督学习与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而受限于大量人工标注,为方法的推广与应用带来了巨大困难。此外模型在不同的地层、岩性等目标应用时,其泛化性也因此受到极大限制。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超像素算法SLIC与半监督自训练结合的方法,仅依靠6%的人工标注便能够实现岩石图像的自动化分割与组分识别,极大的增强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该方法首先使用超像素算法SLIC对岩石图像进行预分割,随后基于分割片的颜色特征进行粗合并,并根据最小外接矩形进行切割;切割下来的岩石组分分割图像作为后续处理的基础数据集,这里仅需要人工标注6%的岩石组分数据;随后这些数据通过一个改进的半监督自训练方法,以改进的VGG16模型作为主模型、ResNet18模型作为评判模型,不断生成高置信度的伪标签,利用迭代优化调整,将其扩展到整个数据集,最终获得一个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准确性以及一致性的组分识别模型。通过实际数据的测试与分析,本文所提出SLIC和半监督自训练结合的方法,对6类岩石组分的识别准确率可达到96%。该方法能够在数据差异不大的条件下,帮助用户基本实现自动化的组分识别。而当数据集产生较大差异时,仅需标注少量部分样品即可实现自动的组分识别。通过理论验证与实际数据测试,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泛化性和可靠性,能够在实际应用提供足够的准确性与便利性。  相似文献   

4.
对于航拍图像中的小型目标,YOLOv3算法模型对其识别精准度低,在目标被遮挡或目标较密集时存在漏检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3的航拍目标实时检测方法,该方法加入104×104特征分辨率的检测模块并删减了13×13特征分辨率的检测模块,同时增加了浅层网络的层数,用于提取更加细微的像素特征;在训练阶段针对DOTA-v1.0航拍数据集使用K-means++聚类得到9个先验框进行检测,用于提升整体网络的训练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3检测算法的检出率提升了15.0%,mAP-50提升了10.5%。  相似文献   

5.
水下环境复杂多样,使得声呐成像模糊难以人工提取特征,同时声呐图像不易获取,数量远少于光学图像,导致了小样本情况下声呐图像分类网络的训练过拟合现象明显,识别准确率低。基于所建立的声呐图像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后,提出一种改进的带有类别偏好的标签平滑正则化方法,对训练数据的标签进行优化,减轻网络的自信程度,并基于迁移学习中微调的方法利用光学图像对网络参数进行预训练和冻结,融合以上方法构建了一种小样本下的分类网络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网络模型取得了最佳分类识别准确率,有效抑制了过拟合现象,能够在小样本下实现精确分类声呐图像。  相似文献   

6.
该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s)模型,提出一种模型融合的图像分类方法,将原图像经过图像增强和数据标准化后获得的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将原始数据取反后作为映射数据,分别使用原始数据和映射数据训练CNNs模型,通过融合训练后的两组CNNs模型获得改进的CNNs模型。通过假设、验证、理论推导步骤证明了该方法在简单模型上的有效性,进而推广到更复杂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CNNs模型与原始CNNs模型分类精度对比,在CIFAR-10和CIFAR-100数据集上分别提升了1%和3%,有效提升了模型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车底危险物检测模型结构复杂、参数量大、不易部署于端侧的问题,提出轻量化SG-YOLOv5s网络模型.对YOLOv5s网络的骨干和颈部进行优化改进,显著降低网络的参数量,大幅缩小模型的权重体积;在训练阶段采用Mixup数据增强,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采用SIoU替换边框回归损失函数CIoU,使危险物预测框更接近真实框,提高检测精度.鉴于车底危险物数据集较少的现状,利用智能小车拍摄大量车底碎片化图像,采用AutoStitch算法进行图像拼接,最终获得自建车底图像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在自建的9种模拟车底危险物数据集上,SG-YOLOv5s模型识别精确率为97.63%,相较于原YOLOv5s模型提升了1.26%,而参数量减少了71.27%,模型权重体积下降了71.28%,为后续识别模型的嵌入式部署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将深度学习应用于遥感影像目标识别,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农村建筑物的目标检测方法,用端到端的方式训练Faster R-CNN网络模型,并应用于农村建筑物的快速精确识别.该方法包括基于RPN网络的区域建议和基于Inception v2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为了训练和测试模型,通过无人机采集南疆地区的农村建筑物遥感影像,并人工标注建立了农村建筑物的数据集,在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上通过对该数据集目标检测验证了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目标检测方法对无人机遥感影像进行快速准确识别的总体精度超过90%,通过初始参数更新,模型收敛更快,对无人机遥感影像地物分类和目标识别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量图像数据中目标的分割及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控制下图像分割及并行挖掘算法.采用隶属度函数窗口宽度在图像直方图控制下自适应调整模糊阈值图像分割方法对图像进行分割,提取出感兴趣的潜在目标区域,基于共轭梯度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对潜在的目标区域进行训练和识别,识别算法基于OpenMP并行处理模型开发来提高执行效率.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相对于基于偏移场的模糊C均值、灰度波动变换自适应阈值和自适应最小误差阈值具有更高的分割准确率,与传统神经网络算法的识别结果相比,平均识别率提高了8%,运行时间减少了2. 5 s.  相似文献   

10.
用CMAC预测红外图像的目标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提高目标的捕获概率,进行红外图像目标跟踪时,必须预测目标的质心和姿态.采用CMAC估计器可以有效地解决常用预测算法运算量与预测精度之间的矛盾.CMAC估计器先用线性模型进行训练,然后预测目标的质心和姿态.CMAC每帧用实际误差训练一次,以减少其预测误差.CMAC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且运算量少,适应目标跟踪的实时处理.实验表明:CMAC能精确预测目标的质心和姿态,适应模型变化,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tree part-based模型的目标识别和定位的方法。该方法将tree part-based模型应用于静态图像中单一目标的识别定位,使用可变形模板(Deformable template)处理测试图像,提取与训练模型中的每一部分关联度在一定阈值范围内的特征点,结合外观模型和空间模型实现目标识别和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目标识别和定位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进YOLOv5网络的遥感图像目标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人机目标识别中因遥感图像模糊、成像距离远、目标图像占比小等使得目标识别准确度不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网络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损失函数、改进特征金字塔网络(FPN)结构和增加平衡系数来提高目标识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训练条件下,相比原始YOLOv5网络,改进YOLOv5网络对目标占比小于5%的小目标正确识别率有较为显著的提升,对目标占比仅有1%的小目标正确识别率提升了9%;对各类别图像识别准确率都有所提升,均值平均精度达到了0.767,比原始YOLOv5网络提升了3.2%.  相似文献   

13.
人脸识别的一个主要难点在于人脸姿态和光照变化对识别性能影响显著.考虑到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将三维模型和二维照片相结合的新的人脸识别技术,对不同人脸姿态和光照变化有很好的鲁棒性.在训练阶段由特定三维人脸模型生成大量带有不同姿态和光照的虚拟二维照片,采用监督学习法使这些虚拟照片形成子空间,最终组成特定人脸模板.此时不再需要三维数据,只要匹配真实二维照片和模板就可以进行人脸识别.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基于统计模型的水平集SAR图像分割中参数估计耗时较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有监督的高分辨SAR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将Fisher分布和Gamma分布分别作为高分辨SAR图像的目标和背景统计模型,结合水平集方法推导了SAR图像分割水平集函数的能量泛函模型,通过最小化能量泛函得到曲线演化偏微分方程,实现对高分辨SAR图像的...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利用深度神经网络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部分遮挡目标的特征提取和目标识别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提取预处理后合成孔径雷达目标的小波域低频子带图像作为训练数据,最后利用深层稀疏编码模型进一步提取合成孔径雷达遮挡目标的有效特征向量作为目标的特征以完成目标识别.采用MSTAR数据库中的3类目标进行目标遮挡模拟及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综合利用遮挡目标的局部和整体结构信息以提高目标的正确识别率,是一种有效的合成孔径雷达遮挡目标特征提取和目标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变压器型号多、图像复杂,以及传统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设计特征的方法不能对大规模变压器图像准确分类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变压器图像识别系统直接对原始图像进行"端对端"的学习。为实现变压器图像的准确分类,提出了改进VGG-16卷积神经网络的变压器图像识别模型。在VGG-16模型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全连接层,针对原有的SoftMax分类器,采用3标签的SoftMax分类器进行替换,以实现网络结构优化,并通过迁移学习共享V GG-16模型卷积层和降采样层的权值参数。通过构建变压器图像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对改进模型进行了训练,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改进VGG-16模型具有更好的效果,识别误差达到了9.17%,并实现了对3种变压器的准确区分。  相似文献   

17.
非下采样剪切波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红外目标探测技术中的探测率较低,无法分辨红外伪装的军事目标等缺点,提出区域显著性的非下采样Shearlets变换(NSST)方法融合图像,运用NSST能够将图像精细的分解在频率域,在频率域根据图像显著性分布权重确定融合规则,经过NSST反变换得到融合后图像.结合中波与长波红外实拍实验,比较该方法与其他常用融合方法,结果表明,区域显著性的NSST融合图像噪声信息少、对比度、信息熵及互信息值均较高,方法适合偏振图像的融合,有利于目标的识别与探测.  相似文献   

18.
一种非结构环境下目标识别和3D位姿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非结构环境下目标识别准确率和位姿估计精度,提出一种利用Kinect V2 RGB-D传感器并基于目标的CAD模型进行不同类型目标自动识别和3D位姿估计的新方法.利用虚拟相机获取目标CAD模型的深度图像,并将目标的模型转化为点云图,采用体素栅格滤波减少场景点云中的点数;利用点对特征描述子(PPF)作为CAD模型的全局描述子,并将相似的PPF划分成一组放进一个hash表,用于识别和定位目标,所有目标的hash表组成了3D模型数据库;利用基于投票策略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目标进行检测识别和3D位姿估计,并采用位姿聚类的方法和ICP配准进行位姿修正,再通过奇异值滤波剔除误匹配位姿,从而提高位姿估计精度.在虚拟机器人实验平台仿真环境中分析了3种管接头的识别率和位姿估计误差,结果表明:3种管接头平均识别率96%,位置误差4 mm,姿态误差2°,能够满足机械臂抓取要求.将提出的方法与两种主流位姿估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无论是识别率还是F1分数都要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光照变化条件下的人脸识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两种研究光照变化条件下人脸识别的方法.第1种方法光照子空间方法,它适用于训练集中存在与测试人脸图像相同或者相似光照的人脸训练图像.当这个条件不满足时,可得用径向基函数产生虚拟光照条件下的人脸图像样本图像特征加入训练集,该方法适用于更一般的情况。实验结果证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多姿态人脸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进行正面人脸合成的新方法。首先利用ICA提取不同姿态人脸的特征子空间,然后利用遗传算法(GA)优化不同姿态的特征子空间,最后利用通过训练得到的姿态转换矩阵得到代表待合成的正面人脸特征系数,并直接进行分类比较。通过实验,验证了新方法对人脸识别率有较大的提高,并进一步简化了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