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LNG的发展与应用,对绕管式换热器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绕管式换热器换热性能的优劣将严重影响着液化工艺的水平。建立了绕管式换热器壳侧两相对流换热模型,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换热器壳侧换热系数随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缠绕角和换热管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换热管管径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张红卫  张武 《宁夏工程技术》2022,21(1):67-69,74
低温甲醇洗某一绕管式换热器频繁泄漏,导致尾气中环保指标严重超标,影响了装置的生存和长周期运行.为解决绕管式换热器泄漏问题,分别从制造缺陷、工艺流程设计、设计缺陷等方面分析导致换热器泄漏的原因,并模拟计算换热器泄漏量,针对泄漏原因逐一制定相应的对策.通过对策实施,彻底解决了绕管式换热器泄漏问题,实现了装置达标排放和长周期...  相似文献   

3.
针对绕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建立不同管径(6 mmd014 mm)、不同层间距(2 mmS24.5 mm)和不同轴向间距(2 mmZ14 mm)的绕管式换热器的两层绕管几何模型.以水为换热介质,应用Fluent中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绕管式换热器的壳侧流体的流动及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管径、层间距和轴向间距对努赛尔数、场协同数、损失率和综合换热性能评价因子的影响.结合数值模型制作了实验模型并开展了性能测试,将测得的实验数据和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当管径为6 mm、层间距为3.5 mm、轴向间距为14 mm时,综合换热性能评价因子有最大值,温度差值、压力降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差1~4℃、0.8~1.2 kPa.  相似文献   

4.
利用ANSYS Fluent模拟软件下的流体体积(VOF)模型,对液化天然气用绕管式换热器壳侧沸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针对控制壳侧沸腾强度的时间松弛参数取值问题展开研究,提出采用汽化当量法确定时间松弛参数。结果表明,壳侧制冷剂为乙烷、丙烷时的时间松弛参数为3s~(-1),并由沸腾换热模拟偏差得到验证。汽化当量法可用于各种沸腾仿真计算,对准确模拟传质过程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蛇管换热器设计与校核计算的数学模型、算法及开发的相应软件.利用本软件可对三种糟型(圆柱形蝶状底、平底圆柱形、平底正方形)、四种搅拌方式(平板叶轮、六片曲叶涡轮、螺旋浆、锚式)、管内三种流体传热类型(气体无相变、液体无相变、冷凝)、管外为液体无相变的蛇管换热器设计与校核计算.  相似文献   

6.
大型纵流壳程换热器三维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针对目前弓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采用分布阻力、容积多孔度等概念来计算壳程流体流动的方法 ,根据纵流壳程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和流动特点 ,探讨了大型纵流壳程换热器数值模拟的简化计算问题 ,提出了几何原型周期段模型简化计算法和四管模型简化计算法 ,以解决大型纵流壳程换热器数值模拟问题 .并应用本文提出的简化计算法 ,应用通用CFD软件FLUENT对纵流壳程换热器不同结构参数时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 ,得到了换热器流场与温度场的细观信息 ,为纵流壳程换热器的结构优化设计和开发新颖换热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阐述薄管板在折流杆换热器中的应用前景,并利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研究薄管板的应力分布及应力评定。结果表明,薄管板适合在折流杆换热器中应用,并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地埋管换热器与土壤的换热状况,直接影响到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性能.因而建立恰当的地埋管换热器模型,对埋管与土壤的传热研究至关重要.根据钻孔内外传热的不同特点,建立了钻孔内准三维稳态导热数学模型和钻孔外二维非稳态导热数学模型;并以钻孔壁为纽带,将内、外模型组建成完整的地埋管换热器模型.进而利用Ansys有限元法建立其物理模型并进行求解.通过热响应实验,充分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这为建立土壤源热泵系统模型,模拟系统长期变负荷工况运行下土壤热堆积情况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的传热模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合理地分析地热换热器中的传热过程是保证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经济可靠地运行和降低其初投资的要求 ,因而确定钻孔内热阻对于设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地热换热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准三维模型对于对称布置的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钻孔内的传热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考虑各支管间的“热短路”的条件下 ,导出了循环流体在各个支管内沿钻孔深度方向上温度变化的解析表达式 ,进而确定了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钻孔内的热阻。这一理论模型为进一步定量分析影响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传热性能的诸多因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管壳式换热器瞬态换热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分别以壳程流体、管程流体、管内外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管壳式换热器瞬态换热数学模型.模型中很好地解决了顺流和逆流同时存在的问题.存此基础上借助于仿真手段对管壳式换热器的瞬态换热性能进行分析,为了减小线性化方法带来的误差以及提高计算的准确度,仿真计算时所采用的数学模型未进行线性化处理,而直接采用非线性化方程进行程序编写.仿真结果与换热器实际运行数据吻合很好,说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同类换热器瞬态换热性能分析.通过对换热器瞬态换热性能的分析,町清楚地了解换热器的动态换热特性,为换热器设计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利用液化天然气(LNG)冷量用于空气分离的流程,并采用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整个流程进行了模拟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利用LNG冷量的空分装置,单位液体空分产品的生产能耗由传统装置的1.000 kW.h.kg-1降低至0.300 kW.h.kg-1,节能效果显著.LNG经空气分离装置回收利用冷量后,其温度仍然很低,剩余的冷量可继续用于低温粉碎和冷库等项目.作者对空气分离流程中的主要设备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且分析了循环氮气被压缩至不同的压力对单位空分产品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氮气压缩的压力越高,则LNG的用量越少,但单位液体空分产品的能耗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现有空气源热泵除霜时由于能量来源不足而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空气源热泵蓄能热气除霜的新方法,并对其实验流程进行设计.完成实验台的搭建以及常规热气除霜与蓄能热气除霜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蓄能热气除霜的实验流程是可行的,可以有效缩短除霜时间150s左右;提高吸气压力180kPa左右;恢复供热的时间也明显缩短;其除霜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除霜.  相似文献   

14.
有渗流时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地下水渗流对埋管换热器传热的影响,以移动热源的格林函数为基础,通过引入虚拟热汇,由叠加原理建立热渗耦合作用下的有限长线热源模型.将此模型与有渗流无限长线热源模型和无渗流有限长线热源模型作了对比,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有渗流时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更加合理.针对地下水渗流流速和土壤热物性等对传热影响的分析,表明地下水渗流导致土壤温度场发生变形,渗流速度越大,钻孔壁中点温度越快达到稳态,且稳态过余温度越低;土壤密度和比热越大,土壤导热系数越小,则土壤温度场变形越大.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LNG)资源丰富,是汽车较为理想的替代燃料.文章以LNG作为汽车燃料,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对柴油/LNG双燃料汽车发动机与原发动机的性能做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柴油/LNG双燃料发动机动力性较原机下降不明显,但经济性大幅提高,排放性总体较原机呈现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论文标题:一种改进的利用液化天然气冷火用的动力循环

作者姓名:王平,李佳星,沈胜强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创新点说明:在kalina循环的基础上,利用中高温热源,对分馏子系统进行了改进,改善了氨水工质和天然气在换热器中的换热情况,从而有利于LNG冷能的回收。

目的:提高联合循环中底部循环的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并且在联合循环中合理利用LNG的冷 火用

方法:利用大型通用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建立流程并模拟计算。

结果:改进之后的循环获得了更高的热效率和火用效率。

结论:新的循环相比于旧循环,系统的结构有所精简,在分析了系统中各个换热器的火用损失并对比两个循环之后,新循环的换热器中的火用损失有所减少。

关键词:联合循环;液化天然气;冷能;kalina循环;热力学分析

中文摘要:

通过对循环进行模拟和热力学分析,改进了一种动力循环,在该循环中燃气轮机排气的余热和液化天然气的冷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在kalina循环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基础溶液的浓度,从而在换热器中获得了很好的换热匹配并且减少了系统的不可逆损失。研究表明:kalina循环可以用于液化天然气冷能的回收,改进之后的循环的火用效率为42.97%,相比于改进之前的火用效率39.76%,改进之后的系统有更好的热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地源热泵系统U型埋地换热器的实验研究与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比几种地源热泵系统U型埋地换热器的理论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将短时间步温度反应系数模型应用于某小区办公楼的地源热泵系统,对埋地换热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与实验值对比的结果.结果表明,短时间步温度反应系数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埋地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唐山地区测试了3组不同含水层条件下的地埋管换热器动态换热特性,初步获得了单位井深换热量随地下水流动状况的定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流动会不同程度影响热响应试验结果.随着地下水流速增大,钻孔附近岩土的平均导热系数会呈增大趋势.随着地埋管换热器与地下水接触长度的增加,钻孔平均导热系数呈增大趋势,同时单位井深换热量也呈明显增加趋势,这对于减小富水性较强地区地埋管换热器系统的建设成本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