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不同脱氮剂在大庆石蜡基基础油中脱氮效果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入脱氮剂除去润滑油基础油中的含氮化合物是提高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一种方法,包括酸碱脱氮、络合脱氮和固体吸附脱氮3种工艺,具体考察2种络合型脱氮剂在大庆石蜡基基础油中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脱氮剂A适合于重馏分基础油脱氮,脱氮剂B适合于轻、中馏分基础油脱氮,2种脱氮剂的平均碱氮脱除率均大于90%。  相似文献   

2.
石蜡基重质润滑油基础油脱氮与白土精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制了一种新型重质润滑油基础油精制用脱氮剂 W S Q3。该脱氮剂与脱氮剂 W S Q2相比,能显著提高石蜡基重质润滑油基础油 150 B S碱性氮脱除率,明显改善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选择合适的剂油比,脱氮及白土精制后油的旋转氧弹值可从脱氮前的 68 m in 提高到186 m in,达到深度精制油的标准,与单纯白土精制工艺相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润滑油基础油采用WSQ—2脱氮剂的连续液相脱氮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荆门石油化工总厂开发了连续式液相脱氮工艺,建成了50kt/a工业装置,成功地将液相脱氮剂应用于工业生产。装置运行及标定结果表明,采用WSQ-2脱氮剂,能有效脱除润滑油基础油中的氮化物,特别是碱性氮化物,显著改善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选择合适的剂油比,用南阳减压三线脱蜡油经该工艺处理后,旋转氧弹试验的诱导期由130min上升至200min以上,达到深度精制基础油标准。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状况,开发了新型脱氮剂和溶剂脱氮-白土精制组合工艺,进行了润滑油基础油的脱氮研究,考察了脱氮工艺条件对脱氮率及精制油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脱氮-白土精制组合工艺可以选择性地脱除基础油中的含氮化合物,显著提高油品的氧化安定性。脱氮精制油的硫含量和其它理化性质脱氮前后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液相脱氮润滑油基础油性能评价及产品性能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WSQ-2脱氮剂对南阳减二、减三脱蜡油进行脱氮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脱氮剂具有优良的保硫脱氮性能,脱氮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得到很大提高。用脱氮基础油调制的HL液压油、TSA防锈汽轮机油可以降低添加剂用量。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石化塔河分公司(塔河分公司)重整预加氢后分馏塔顶拔头油(轻石脑油)作为原料进行深度脱氮剂和脱氮工艺的研究,考察脱氮温度、脱氮压力、空速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佳脱氮工艺条件为:脱氮温度40 ℃、脱氮压力0.5~1.0 MPa、空速5.0~10.0 h-1。该技术在塔河分公司300 kt/a异构化装置上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以重整预加氢后分馏塔塔顶拔头油作为原料进行深度脱氮处理后,氮质量分数小于0.1 μg/g,能够满足后续低温异构化工艺对氮含量的苛刻要求,得到的异构化产品RON较原料增加20个单位。  相似文献   

7.
润滑油基础油脱氮剂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大一  张金媛 《润滑油》2003,18(1):21-25
目前,在润滑油基础油脱氮工艺方面,有各类不同脱氮机理的脱氮剂。在实验室评定条件下,它们均能表现出优越的脱氮效果。但在工业生产应用方面,它们的脱氮效果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甚至有些脱氮剂根本无法工业应用。经分析发现:脱氮剂在脱氮过程中的分离能力是影响其工业应用的关键因素。实验室条件下的分离是静态分离,而工业应用条件下的分离是动态分离。由于各类脱氮剂的脱氮机理不同,因此,其适应动态分离状态下的电沉降分离工艺的程度也不同,表现出的分离能力也就有强弱。所以,工业应用中选择脱氮剂不但要考察脱氮效果,分离能力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络合型脱氮剂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8.
杂多酸脱除润滑油基础油中氮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目前氧化安定性较差的状况,在实验室用杂多酸丙酮液相脱氮体系进行了基础油非加氢脱氮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杂多酸脱碱氮率高达95%,而脱硫率低于3.5%,说明杂多酸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脱氮剂,脱氮油氧化安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武汉石油化工厂开发的WSQ-2脱氮剂专利技术能高选择性脱除润滑油基础油中碱性氮化物,脱碱氮率能达90%以上,而硫化物的脱除率则很低。脱氮后基础油理化性质基本不变,而氧化安定性则有显著的提高。大庆石蜡基基础油脱碱氮后的旋转氧弹可达200min以上,南阳中间基基础油脱氮后的旋转氧弹可达250min左右。  相似文献   

10.
商英涛  曹章仪 《润滑油》1997,12(2):34-37
介绍了荆门石化总厂润滑油生产的现状与发展,重点介绍了利用脱氮剂进行润滑油脱氮的工艺操作情况和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1.
Development of unconventional shale gas resources involves intensive capital investment accompanying large commercial production uncertainties. Economic appraisal, bringing together multidisciplinary project data and information and providing likely economic outcomes for various development scenarios, forms the core of business decision-making. This paper uses a discounted cash flow (DCF) model to evaluate the economic outcome of shale gas development in the Horn River Basin, northeastern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Through numerical exampl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use of a single average decline curve for the whole shale gas play is the equivalent of the results from a random drilling process. Business decision based on a DCF model using a single decline curve could be vulnerable to drastic changes of shale gas productivity across the play region. A random drilling model takes those drastic changes in well estimated ultimate recovery (EUR) and decline rates into account in the economic appraisal, providing more information useful for business decisions. Assuming a natural gas well-head price of $4/MCF and using a 10 % discount rate,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a random drilling strategy (e.g., one that does not regard well EURs), could lead to a negative net present value (NPV); whereas a drilling sequence that gives priority to developing those wells with larger EURs earlier in the drilling history could result in a positive NPV with various payback time and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 Under a random drilling assumption, the breakeven price is $4.2/MCF with more than 10 years of payout time. In contrast, if the drilling order is strictly proportional to well EURs, the result is a much better economic outcome with a breakeven price below the assumed well-head price accompanied by a higher IRR.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Magoon和Dow对成油体系临界时刻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成油体系中各事件发生的过程,指出原始成油体系事件分析图表的不合理之处,从事件特续时间的长短对油气藏最终形成的影响角度,建立成油体系临界时刻分析模型,探索临界时刻定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该方法在油气潜力评估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外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几种主要脱氮技术.分析了不同技术的脱氮机理,并由此提出了脱氮前先分析氮化合物在石油和石油产品中的存在形式,再根据氮化合物不同的存在形式采取不同的脱氮方法,同时对各种脱氮技术应用范围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API管螺纹粘扣主要因素的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光杰  姚振强  肖志刚 《焊管》2003,26(3):19-21,25
科学地确定出油井管螺纹粘扣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提高油井管抗粘扣性能的前提和基础。在分析油井管螺纹粘扣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理论提出了一种以关联度来评定各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判定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此方法为油井管制造商从众多影响因素中快速准确地确定出主要影响因素提供了科学位据,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实验费用和时间。  相似文献   

15.
焦化蜡油络合脱氮-催化裂化组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剂油比1:100时,焦化蜡油经过PDN型络合脱氮剂处理,其碱氮脱除率达到64.3%.脱氮油收率达到97.3%。在小型催化裂化装置上的评价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以焦化蜡油为原料时,络合脱氮-催化裂化组合工艺与单纯催化裂化工艺相比.轻油收率提高了7.65%.总液体收率提高了9.80%。可见焦化蜡油络合脱氮后.降低了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毒害作用.提高了轻油收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原油中石油磺酸盐难以检测的问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切换技术建立了一套油相内石油磺酸盐的分析装置,通过多色谱柱联用及切换阀的改向作用,使复杂样品能够直接进样分析。采用新方法对孤东油田七区二元驱油水两相中石油磺酸盐的分析表明,石油磺酸盐在油水两相有其合理的分配,研究结果能准确地反映石油磺酸盐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变频调速技术在油田设备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孙祖臣 《石油机械》1995,23(7):44-49
在分析机泵调速节电原理和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变频调速装置在原油集输系统、供水系统、锅炉采暖供热系统中的应用原理和现状。具体应用后的节电数据表明,变频调速技术在油田的推广应用已取得了很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乙二酸为主要成分的络合脱氮剂和脱氮工艺。通过静态脱氮实验确定了脱氮剂的最佳操作条件。小型提升管对比评价实验表明,以掺炼20%经脱氮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焦化蜡油为原料时,轻油收率提高4.04%。生产脱氮剂所用原料价格便宜、成本低、工艺流程简单、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油气资源量含义和评价思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人们对资源量含义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探讨了资源量的不同含义的差别。总结了两种不同资源评价思路,一是以生烃单元为出发点的成烃思路,它是根据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基本原理,建立油气生、运、聚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计算油气生成量,从而再计算出资源量;二是以聚集单元为出发点的成藏思路,它是在油气地质综合分析基础上,以聚集单元为目标划分出评价单元,评价出油气藏或油气储存单元规模和数量分布,然后计算出资源量。讨论了影响资源评价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我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建议: 1) 加强资源评价方法研究,完善我国油气资源评价技术方法体系。2)完善我国油气资源分类体系及分类标准,推进我国资源分类与国际接轨。3)建立我国动态资源评价机制,建立国家层面的资源评价队伍、评价系统和数据库。  相似文献   

20.
李洁 《石油工程建设》2011,37(5):60-62,9
项目采购是石油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项目工期和成本的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文章分析了传统的多层次分散采购管理模式的弊端,论述了集约化采购的优势,提出了集约化采购运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