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超声波预处理和黑曲霉协同水解玉米芯制备还原糖。探讨了经过超声波预处理后原料的粒度、酶液用量、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水解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反应温度为56℃、反应时间为22.4 h、酶液用量为26 U/g时,还原糖的得率可达到36.58%,比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未经超声波处理的得率提高了13.41%。  相似文献   

2.
以花生壳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和NaHSO4.H2O固体酸水解制备还原糖。探讨超声波功率、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固体酸用量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并对水解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61.77℃,固体酸用量5.88%和反应时间124.14 min,还原糖的得率可达到80.72%,比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未经超声波协同处理的得率提高了27.38%。  相似文献   

3.
以南瓜为原料,用稀酸进行预处理,再利用复合酶水解制备南瓜果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酸酶联合法制备南瓜果胶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酸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酸解液p H 2.0,酸解温度90℃,酸解时间1.5h,液料比6.0m L/g;复合酶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总用量为90mg/100g,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质量比为1.3∶1,酶解温度50℃,酶解p H 4.5,酶解时间2.0h。在该条件下,最终南瓜果胶提取率为0.86%。  相似文献   

4.
微波固体酸联合水解棉籽壳制备还原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籽壳为原料,采用微波和固体酸协同水解制备还原糖。探讨了微波功率、固体酸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液固比对还原性糖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并对水解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微波功率461.91W,固体酸用量6.46%,反应时间2.99h,反应温度100℃,液固比为18∶1时,还原糖的得率可达到62.49%。  相似文献   

5.
以糯玉米为原料,采用中性蛋白酶法预处理糯玉米制备淀粉,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蛋白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浸泡液pH、料液比对淀粉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5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用量5090.4U/g,酶解时间18.24h,酶解温度44.49℃,料液比1:4,pH7,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淀粉得率为67.84%。  相似文献   

6.
以花生壳为原料,应用黑曲霉固态发酵制备花生壳水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对黑曲霉菌株特性及其培养基优化的研究,确定培养温度、菌龄、接种量、培养时间的最佳水平,响应面辅助法获得花生壳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8g 花生壳为原料,水1.88mL/g 原料,(NH4)2SO4 1.88g/100mL、KH2PO4 1.88g/100mL和MgSO4 5.63g/100mL 的优化培养基,培养温度27℃、黑曲霉菌龄2.9d、接种量16mL、培养时间9.1d,黑曲霉发酵液水解花生壳酶解率可以达到11.03%,水溶性膳食纤维中已糖的聚合度为152.71%,综合评分为105.48。  相似文献   

7.
以银杏为原料,研究α-淀粉酶水解制备银杏抗性淀粉工艺。以银杏抗性淀粉得率为指标,探讨α-淀粉酶用量、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高压处理温度、高压处理时间、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对银杏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α-淀粉酶水解制备银杏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加酶量为8.0U/g,pH为5.8,酶解温度为88.7℃,酶解时间为19.3 min,高压处理温度为120℃,高压处理时间为35 min,老化温度为3℃,老化时间为24 h,在该工艺条件下银杏抗性淀粉得率可达24.12%。为银杏抗性淀粉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速生杨木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和纤维素酶协同水解制备还原糖.探讨了经过微波辐射处理后原料的粒度、酶液用量、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对还原性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水解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反应温度为50.5℃、反应时间为20.7h、酶液用量为27U/g时,还原糖的得率可达到32.40%.比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未经微波处理的得率提高了11.87%.  相似文献   

9.
双酶水解法制备鹿胎盘活性多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酶水解的方法制备鹿胎盘生物活性肽。以水解度和酸溶性肽得率为指标,确定了木瓜蛋白酶与胰蛋白酶为最优酶系组合。通过正交实验得出酶解工艺条件为:pH 7.0、温度52℃、酶活添加量6 000u/g(料)、底物浓度10%、酶比为1∶1,水解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对鹿胎盘进行水解,水解度为34.5%,酸溶性多肽得率为81.56%。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大豆蛋白资源的利用率,考察了不同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胃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水解豆清液制备多肽,并选择风味蛋白酶进行工艺优化。以多肽得率为评价指标,探讨酶用量、酶解温度、初始pH和酶解时间对多肽产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确定了豆清液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0.09 g、温度54℃、pH 4.4、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多肽产率为71.10%;最后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风味蛋白酶酶解制得的豆清多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优质抗氧化肽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11.
孙兰萍  马龙  张斌  赵大庆  许晖 《食品科学》2009,30(6):97-101
研究了花生壳中黄酮物质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了时间、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对花生壳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建立了具有提取条件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最优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对花生壳黄酮提取率影响作用大小的顺序为:提取时间>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时间2h、提取温度53℃、乙醇体积分数73%、液料比27ml/g,在该条件下花生壳黄酮提取率达4.04%。  相似文献   

12.
酶解花生壳制备低聚木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花生壳为原料,在固液比1∶20,H_2SO_4浓度为1.0%,120℃条件下处理30min,木聚糖提取率为40.1%。利用木聚糖酶降解木聚糖制备低聚木糖,确立了酶解工艺条件:50℃,pH4.8,加酶量2%(相对固体花生壳原料).搅拌速度80r/min,反应时间24h。在上述反应条件下,低聚木糖得率为81.2%。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酸法去酰胺改性条件对花生蛋白改性效果和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以去酰胺度、水解度以及二者比值为评价指标,分析硫酸浓度、花生蛋白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去酰胺改性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改性条件,并对改性花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二级结构、微观结构与溶解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硫酸浓度、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是花生蛋白去酰胺改性的显著影响因素,同时,硫酸浓度与反应温度也会显著影响蛋白水解。花生蛋白去酰胺的最优条件是:0.30 mol/L硫酸,质量浓度5.5%花生蛋白溶液,85 ℃反应2 h,在此条件下,花生蛋白脱酰胺度为66.98%±0.54%,水解度为10.56%±0.27%,二者比例为6.34。去酰胺改性基本不影响花生蛋白的一级与二级结构,却会影响蛋白聚集形态,并显著(p<0.05)提高蛋白溶解性。  相似文献   

14.
稻草酸水解制还原糖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稀H2SO4直接酸解稻草制还原糖的最佳条件,探讨了酸浓度、酸解温度和酸解时间等因素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实验表明,用稀H2SO4直接酸解稻草省去了预处理步骤,能获得较大的还原糖收率。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总还原糖浓度为考察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出稀H2SO4酸解稻草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20%,水解温度60℃,水解时间36h,稻草与硫酸量比为1∶10,可获得还原糖浓度为23.835g/L。对于稻草水解过程,认为4h前主要为半纤维素水解,16~36h主要为纤维素水解,36h后水解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5.
韩鹏飞  虞佐嗣  郭建忠  李兵  刘力 《食品科学》2017,38(12):171-176
以榉木木聚糖为原料,采用炭基固体酸催化剂(AC-SO_3H)催化水解制备得到低聚木糖。分别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对低聚木糖收率及各组分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20 m L蒸馏水,0.5 g木聚糖、0.2 g AC-SO_3H、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140℃。并在此条件下,分别以AC-SO_3H、M-ACSO_3H、S-AC-SO_3H为催化剂,考察不同催化剂对低聚木糖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AC-SO3H为催化剂时低聚木糖收率最大为66.60%。  相似文献   

16.
以菠萝果渣为原料,分别采用酸法和碱法制备水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初步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制备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酸法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条件为温度90℃、pH1.0、时间90min、料液比1:10,其得率为8.1%(以干渣计),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条件为温度60℃、pH2.0、时间60min,得率为24.4%(以干渣计),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膨胀力高达9.25mL/g,持水力为5.85g/g,持油力为1.35g/g、阳离子交换能力为0.21mmol/g;碱法制备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提取条件为碱液质量分数1%、料液比1:15、时间40min、温度50℃,其得率为62.80%,持水力为3.82g/g、膨胀力为10.66mL/g、持油力为1.75g/g、阳离子交换能力为0.27mmol/g。故碱法制备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更高,性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糠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甘蔗渣富含多缩戊糖,可作为制备糠醛的原料,但甘蔗渣往往都是经干燥处理后用作燃料。本研究以甘蔗渣为原料,甲基磺酸为催化剂,在微波加热下,催化水解甘蔗渣制备糠醛。通过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压力、液固比以及甲基磺酸浓度等因素对糠醛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法对糠醛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实验表明,影响糠醛得率的因素顺序为液固比〉反应压力〉甲基磺酸浓度〉反应时间,工艺较优条件为液固比89:1,反应压力1.3MPa,甲基磺酸浓度3.5%,反应时间12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糠醛最高得率为13.37%。  相似文献   

18.
以胡萝卜渣为原料,采用酸水解法制备微晶纤维素,考察了酸浓度、酸解时间以及酸解温度对微晶纤维素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确定优化工艺条件,并对制备的微晶纤维素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是,酸浓度为6%、酸解时间60min、酸解温度80℃,微晶纤维素的得率为3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