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了解微创食管癌手术与传统开放术式术后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与开胸食管癌切除术(open esophageal resection,OPEN)的患者各1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4、24、48、72、120、168 h抽取静脉血标本,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TNF-α、IL-6,用超敏CRP分析测定CRP值.结果 2组人群术前、术后血浆TNF-α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4、24、120 h血清CP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IL-6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提示MIE组和OPEN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IL-6细胞因子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手术方式与时间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微创食管癌手术与传统食管癌手术相比,可能会减少术后机体炎症因子释放,减少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胸腹腔镜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esphagectomy,MIE)与传统开胸手术(open esophagectomy,OE)食管癌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两种手术方法引起炎性反应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 1月至2016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符合研究标准的食管癌患者共28例(MIE组及OE组各14例),采集患者术前和术后6、12、24、48 h血液样本.采用ELISA测定血清细胞因子内皮素(endothelin,ET)、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L-I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 OE组中位年龄为67.5岁,MIE组中位年龄为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E组比较,MIE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人ICU时间、术后留院时间及肺部感染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12、24小时血清IL-8水平,术后第6、12小时血清TNF-d水平,术后各时间点血清IL-10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引起的炎症反应程度相对较轻,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33例正常对照者和73例食道癌切除术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测血清NO、NOS、TNF-α、IL-6、IL-8水平。结果手术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食管癌患者血清NO、NOS、TNF-α、IL-6、IL-8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手术治疗后3个月,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未转移组的血清NO、NOS、TNF-α、IL-6、IL-8水平与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手术治疗后3个月,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除NO含量显著升高外,其余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可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肝癌切除术中的抗炎效应。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行肝癌切除术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乌司他丁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0例。实施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乌司他丁组以乌司他丁10 000 U.kg-1溶于20 mL生理盐水中,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切皮即刻20 min内经外周静脉持续恒速泵入。分别于术前(T1)、术后(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抽取中心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组间比较显示,2组T1时IL-6、IL-8、IL-10及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同一时间的IL-8、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乌司他丁组的IL-6水平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IL-10水平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显示,2组各时点之间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乌司他丁组和生理盐水组的IL-6、IL-8、IL-10水平均高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IL-6、IL-8水平均随时间推移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2、T3、T4时点之间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中存在炎症反应,乌司他丁可抑制血清促炎因子的生成,同时可促进抗炎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微创碎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胆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微创碎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生活质量评分、胃肠激素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MTL水平高于对照组,GA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hs-CRP、IL-6、TNF-α、CRP、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hs-CRP、IL-6、TNF-α、CRP、Cor水平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微创碎石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更突出,术后应激反应较轻,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康复更加迅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和开放食管癌切除术(OE)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动态变 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73例食管癌患者并随机分为MIE组(38例)和OE组(35例),同时 以10例食管良性疾病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CanPatrolTMCTCs检测技术检测两组食管癌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液 中CTCs数量的分布情况。结果(1)在73例食管癌患者中,术前CTCs检测44例(60.3%)为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2)73例食 管癌患者术中外周血CTCs水平高于术前,术后CTCs水平高于术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MIE组和OE组患者 术前及术中外周血CTC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IE组术后外周血CTCs水平显著低于OE组,且从术前至术 后CTCs增幅水平在MIE组显著低于O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MIE组术后(2周)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8.9%(11/ 38),明显低于OE组的54.3%(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而且在MIE组和OE组均有并发症的患者中CTCs水平明 显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P=0.001;P=0.005)。结论MIE有助于降低术后早期外周血中因手术播散的CTCs数量,并且动态监测 CTCs水平可用于评估患者的预后。CTCs可以成为监测食管癌患者预后一个较好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本科收治的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于手术当天、术后1~3 d给予UTI静脉滴注,对照组不给予UTI,两组其他治疗均相同.于术前1 d和术后1、4 d观察患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CRP、皮质醇、TNF-α、IL-6和IL-8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术后1、4 d治疗组患者CRP、皮质醇、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UTI能够减轻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创伤应激,抑制术后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两组患者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观察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观察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24%(10/58)、5.17%(3/5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更好,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炎症水平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经左胸后外侧微创切口入路食管癌(EC)根治术治疗EC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康复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82例EC患者,随机分成A组(41例)、B组(41例)。B组接受双切口入路(右胸-上腹部)EC根治术治疗,A组接受经左胸后外侧微创切口入路EC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疼痛介质[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水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失血量较B组少,手术及住院耗时较B组短(P<0.05)。术后3个月两组FVC、VC、MVV水平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术后3 d两组血清SP、NPY、PGE-2、TNF-α、PCT、IL-6、CRP水平升高,且B组水平高于A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  相似文献   

10.
杨鑫  纪铖  李龙 《中外医疗》2023,(2):23-2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对胆囊结石患者术后恢复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定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cholecystectomy, MC)组(72例)与LC组(72例)。MC组采取MC治疗,LC组采取L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血清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肝功能指标[血清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C组手术时间[(42.38±5.62)min]、肠鸣音恢复时间[(24.69±4.12)h]、术后住院时间[(7.05±1.45)d]均短于MC组,术中出血量[(40.64±4.51)mL]低于M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56、9.812、5.150、21.795,P<0.05);术后3 d,LC组血清IL-6、TNF-α、CRP均低于M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许兴 《右江医学》2010,38(3):252-254
目的探讨腹腔镜、传统术式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清IL-2、IL-6、TNF-α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60例)、开腹切除术组(OC组,60例)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MC组,60例),均于术前1 d及术后第1、3、5 d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检测IL-2、IL-6、TNFα-含量,并比较三组平均手术时间。结果术后1、3 d三组血清IL-2含量显著降低(P<0.01),术后5 d LC组血清IL-2含量恢复到术前1 d水平(P>0.05);术后1、3、5 d LC组的血清IL-2含量均显著高于OC、MC组(P<0.01)。术后1、3 d三组血清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术后5 d LC组血清IL-6、TNF-α含量恢复到术前1 d水平(P>0.05);术后1、3、5 d LC组的血清IL-6、TNF-α量均显著低于OC、MC组(P<0.01)。LC组平均手术时间与OC组、M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OC组与MC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手术时间最短。结论腹腔镜、传统术式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均可引起血清IL-6、TNF-α含量升高,血清IL-2降低。LC与OC及MC相比较,创伤微小,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疼痛轻微,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LC比OC及MC更适合于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癌切除术(RAMIE)和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88例接受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其中RAMIE组69例,男性49例,女性20例,年龄(67.2±7.2)岁;MIE组119例,男性89例,女性30例,年龄(69.1±7.0)岁。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匹配后RAMIE组58例,MIE组58例。采用t检验、Pearsonχ2检验、Fisher’s精确检验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PSM处理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RAMIE组和MIE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带管天数、淋巴结清扫总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中出血、左喉返淋巴结清扫数目方面RAMIE组优于M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E组在淋巴结清扫总站数方面更优(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RAMIE组和MIE组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阳  卢伟燕  陈伟  张雷  杨晓峰  姜玉石 《四川医学》2019,40(12):1231-1235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小切口(endoscopic-assistant thyroidectomy,EAT)、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totally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TET)治疗良性甲状腺肿块对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至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良性甲状腺肿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AT组和TET组各4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测量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引流量、住院时间、血清免疫球蛋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 EAT组的手术时间短于TET组(P<0. 05); EAT组的术后第1d引流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5天,EAT组和TET组患者的血清Ig A、Ig G、Ig M、CD3+、CD4+、CD8+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3天的血清Ig A、Ig G、Ig M、CD3+、CD4+水平较本组术前均降低,CD8+水平较术前均显著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5天,EAT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TET组,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在术后1天、术后3天较术前均显著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讨论EAT和TET治疗良性甲状腺肿块均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EAT手术对患者的炎症反应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胸膜内固定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对患者炎症细胞因子以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采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胸膜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血清中CRP、TNF-α、IL-6的变化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2.1±0.5)d,住院时间(5.5±1.3)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2 d血清中CRP、TNF-α以及IL-6水平均显著增加,但两者升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随访平均(10.1±4.0)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3.34%;对照组术后随访平均(10.5±5.4)个月,复发4例,复发率13.3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胸膜内固定术较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后,患者手术情况良好,不增加任何特殊耗材及费用,没有显著增加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指标在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的45例治疗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4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尿脱氧吡啶啉(UDPD)/肌酐(Scr)。结果观察组术前与对照组血清CRP、IL-1、IL-6、TNF-α水平及UDPD/Scr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1、IL-6、TNF-α水平及UDPD/Scr值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1、IL-6、TNF-α水平及UDPD/Scr值均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CRP、UDPD、IL-1、IL-6、TNF-α等炎症指标水平的变化可反映口腔种植修复后牙槽骨重建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法将我院15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7,予以一般综合治疗)和观察组(n=79,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PA、IL-8、TNF-α水平变化,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CRP、PA、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显著,这可能与降低CRP、IL-8、TNF-α、升高PA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手术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8例和开腹组5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4h和术后24h检测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结果术后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患者PT延长,APTT缩短,Fib升高,PLT术后第3天降低而术后第7天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但腹腔镜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IL-6水平与IL-8水平含量呈正相关(r=0.75,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能够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及降低患者术后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黄刚 《四川医学》2017,38(8):934-937
目的探讨老年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后应用丹参酮辅助治疗对患者骨愈合相关指标、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20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依据SPSS16.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分为丹参酮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丹参酮组术后加用丹参酮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骨愈合相关指标、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骨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BG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7d后,丹参酮组患者血清ALP、PICP、BG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IL-6、IL-1、TNF-α、β-CT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肿胀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7d后,丹参酮组患者VAS评分、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后应用丹参酮辅助治疗可以改善骨代谢指标、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及肿胀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观察组和100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及腹腔液中IL-6、IL-8及TNF-α的水平,分析观察组术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复发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及腹腔液中IL-6、IL-8及TNF-α水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前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与R-AFS分期呈正相关(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各指标不同水平分级的复发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水平与复发率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6、IL-8及TNF-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有关,并可作为判断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结石胆囊切除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观察组行LC,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血清IL-6、IL-10、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5)。手术前两组患者IL-6、IL-10、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1天IL-6、TNF-α水平即升高,第2天达高峰,第3天开始回落,术后3d的IL-6、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而IL-10术后第1天即降低,第2天最低,第3天开始回升,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IL-6、TNF-α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C能有效降低胆囊切阿衰术给患者带来的炎症应激反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