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中药失效专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扬  李海燕  肖宇锋 《中草药》2015,46(22):3441-3446
利用Orbit专利数据库对国际中药失效专利进行检索,采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从申请国家,专利申请量,失效专利类型、数量和所占比例,机构排名,机构综合比较等几个方面对中药失效专利进行分析。中国中药失效专利数量最多,韩国的中药专利失效率最低,日本中药专利未被授权占比最高。中国企业集中申请集中失效,专利的维持期限较短,而国外企业专利失效数量分布则比较均匀。科研机构的中药相关专利申请质量较高。我国中药专利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存在失效专利数量较多,专利质量较低的问题,急需提高我国中药领域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中药专利申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获得有效的专利保护的前提是提交高质量的专利申请,中药领域也不例外。因此,如何有效地申请中药专利是摆在我们中医药界面前的当务之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中药专利审查的经验,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和观点,仅供参考。 1 是否要申请专利 一项发明创造完成之后是否提出专利申请、如何提出专利申请都应通盘仔细考虑。一般来说,首先应当考虑是否应采用专利方式来寻求保护。虽然专利是保护发明创造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但对于发明人而言,专利权的时间期限、专利的公开制度都是专利制度对其不利的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广州市中药产业专利质量现状和特点,得出现况评价,并对弱势项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全文数据库,导出2001-2010年中药专利申请文献数据,通过soopat在线专利分析系统和药品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导出数据中有意义专利检索结果进行专利分析。结果共得到978项符合检索条件的中药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其中976项为发明,2项为实用新型,拥有专利权的为396项,在审查中的为196项,未获权的专利文献为384项。结论目前广州地区中药专利申请量逐年攀升,但申请人集中于高校等单一科研机构导致专利转化率不理想,以组方为主的中药专利申请造成专利结构不佳、保护力度有限。  相似文献   

4.
孙维傲  袁红梅  丁磊 《中草药》2014,45(10):1496-1501
从无权专利的角度,对中药制造行业2013年4月前公开的44 297件无权专利进行了多个维度的数据分析,包括主要申请人分析、专利法律状态分析、无权专利发生阶段分析、无权专利维持年限分析等,系统呈现了中药专利无权的方式,进而深入探寻无权方式背后的原因,发现主要存在专利发明点发掘不深入、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不高、专利申请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管、授权后专利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对中药制造企业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药专利创造性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雍海英  高山行 《中草药》2005,36(6):801-804
通过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我国1998-2003年授予中药专利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中药专利授权的数量,中药复方与有效成分专利数量、中药职务与非职务专利数量的发展差异,结果表明发明专利明显多于中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中药复方专利大大超过中药有效成分专利,与中药职务专利比较中药非职务专利占绝对优势。而在授予中药专利中,中药有效成分专利、中药职务专利的比例,恰恰正是衡量中药是否具有创造性的重要指标。这一差异反映了我国现阶段中药专利创造性较低的现状。在我国中药专利创造性认定讨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提出我国专利法应尽快确定并完善中药专利创造性标准,加大力度鼓励企业与个人在技术上提高中药的创造性,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和中药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中药专利文献中蕴含着大量的科技信息,但由于多种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本文以《新编中药志》中638味中药为研究对象,利用SooPat专利搜索引擎,获取1992~2011年20年间相关的所有中药专利文献,手工筛选得到最具学术价值的中药专利,运用Access建立数据库,并对专利信息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通过常用中药学术性专利数据库的建设,挖掘有价值的专利信息,总体上把握中药专利的申请方向,促进中药专利信息的有效利用,为中药研究人员开辟一种新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7.
1993年1月,中国政府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开始实施药品(化合物)专利,在法律上不再允许任意仿制受国外专利保护的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研究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8.
专利是一种兼有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科技文献,中药专利由我国专利制度的建立而产生,伴随中药现代化事业快速发展,到今天已经积累成为一种数量可观、内容丰富的重要科技文献资源。有效挖掘中药专利中的有用资源,对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药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中药领域科研人员的专利意识和专利专业知识都比较欠缺,导致对中药专利信息资源的利用力度远远不够。本文简要回顾了中药专利文献资源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对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尝试性的提出有效利用专利 资源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并对中药专利资源的发展前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20,(10)
目的基于中药专利质量评价缺乏特色型指标的研究现状,挖掘中药专利技术信息分析文献中能转化为区域中药专利技术质量评价的指标。方法基于专利技术信息分析与专利质量评价的关系,对7篇关于中药技术专利信息分析的文献进行评估。结果经过评估标准的筛选,7篇文献均存在适用于区域中药专利质量评价、改善当前研究现状的指标。结论中药专利信息分析文献是区域中药专利质量评价体系指标的重要评估来源,但仍需结合其他专利文献研究成果,从而转化为具有中药特色的专利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以青蒿素专利被国外抢注为案例分析我国中药品种和专利保护现状及不足,以“天士力”构建海外专利网为成功案例,为中药企业提供经验借鉴。我国中药知识产权起步较晚,传统中药知识很难被现代的知识产权制度全面保护,中医药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我国的中药知识产权制度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中医理论使用中药注射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韩伟  何恩霞  曹京梅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6):2498-2500
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危急重症治疗领域具有化学药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在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流感危急重症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近几年中药注射剂频繁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的事件,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受到严重质疑,究其原因,不外乎药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合理用药问题。因此,该文从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史开始,综合文献资料,阐明中药注射剂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才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 关于阴阳思想的起源阴阳对立观念思想的起源 ,是源自男女不同性别这一人类原始思想的产物 ,并非由日光向背引申而来。在古代太阳一词 ,起初并没有日光的意义 ,太阳是表示极盛的阳气。只是到了后汉 ,才具有日光的意义。阴阳思想的产生和流传 ,在传说中比较远早。相传伏羲时画的八卦符号 ,最基本的 -与 - -就是男女两性的区别。阴阳一词虽不见论述于《易经》 ,在《易传》中才大量出现 ,但关于阴阳观念的传说。远在黄帝时 ,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治理日月之行 ,治阴阳之气 ,节四时之度 ,正律历之数 ,别男女 ,异雌雄 ,明上下”《淮南子·览冥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阐述转化医学与中医药学的关系、及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发展概况。方法 将转化医学在中西医领域里的研究性、报道性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介绍该学科的发展及应用等。结果 转化医学已经被成功地引入到中医药学科的研究领域之中。结论 转化医学的兴起将会给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创新机遇。  相似文献   

14.
郑伟达 《光明中医》2005,20(1):i001-i001
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必须振兴中医药 ,充分保障 1 3亿人民生命健康 ,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 ,也是一个最基本目标。但我国 85%的人口 (90 %以上农民、50 %左右城镇居民)无缘享受国家公共卫生保障 ,解决的途径 ,或学习西方 ,继续在中国建立西式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但此路难以持续走下去。或是从中国实际出发 ,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 ,逐步建立起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其一 :西医药费用之昂贵是有目共睹的 ,西医越现代化 ,投资就越大 ,收费就越高 :其二 :中医药学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独特的思维方式上,学习中医首先是对中医思维方法的学习,而教授中医学知识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培养中医思维模式.本文从注重整体研究、强调功能联系、擅长取象比类、重在辨证论治、善用中和思维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和建立学生的中医思维.  相似文献   

16.
肥胖是由于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导致脂肪异常堆积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与遗传、免疫、情绪、环境、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肥胖增加了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骨关节炎和慢性肾病的风险,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公共卫生面临的主要挑战。目前市场上的减肥药有两大类,胰脂肪酶抑制剂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食欲抑制剂,治疗措施虽有效,但是存在许多不良反应,不能确定其安全性。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疗效在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中得到广泛验证,以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为线索,阐述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理论基础,从脂肪组织形成和代谢的关键因子角度,总结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作用靶点,提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瘦素(Leptin)、解偶联蛋白1(UCP1)为其共性作用靶点,旨在为今后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实验设计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是社会构建的结果,是一定文化、社会背景下的阶段性认知。因而,中医也是一种被构建的"话语"。后现代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来重新阐释中医,思辨中医的科学性与现代化、西化、中西医之异同与结合、中医的未来发展等中医界里经典命题。笔者认为中医应适当地后现代化,摆脱唯科学主义和动物实验方法的桎梏,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西化背后的文化霸权的影响,消除简单的二元对立,回归中医的普世价值,积极而审慎地把中医发展成后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18.
岐黄战略     
中医战略的第一个要义是防患于未然。明白了病因,就能够从源头上加以防范。中医战略思维的核心,是以"道"来统摄"术"。具体治疗过程中,必须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八纲辨证详尽分析把握病情,再根据"阴病阳治、阳病阴治"的原则、以扶正驱邪为根本方法制定治疗方针。具体而言,则应该全面权衡、择术而用,务求精简而高效。其中,对于药物的使用尤其要慎重。如此,就是对于中医之道和中医之术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9.
20.
中药药性与中药药性物组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培勋  龙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69-177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对中药药性理论加以现代诠释,让全人类共享中华文明的成果,是当务之急。作者首次提出中药药性物组学的新概念,认为中药药性物组学是研究中药药性物质组组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并对中药药性物组学的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相互关系等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中药药性的科学研究,最终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