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石化7月5日宣布,将在齐鲁石化、胜利油田建设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年底投产后将成为我国最大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此次启动建设的项目,由齐鲁石化二氧化碳捕集和胜利油田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两部分组成。齐鲁石化捕集提供二氧化碳运送至胜利油田进行驱油封存,实现了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一体化应用,把二氧化碳封在地下,把油驱出来。  相似文献   

2.
《化工进展》2008,(1):156-156
中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项目目前在北京正式启动。该项目是中英碳捕集与封存合作谅解备忘录框架下开展的具体合作项目,将研究在我国利用该技术捕集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封存于地质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原理及工艺特点,分析了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封存各工艺过程技术进展及经济性。介绍了当前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术整体发展及国内外应用现状。提出了二氧化碳更深层次的利用技术(EOR技术),对二氧化碳在煤化工项目上的第一次主要应用进行了介绍及经济分析,并结合油田试验结果对未来煤化工项目排放的CO_2—EOR进行了初步经济效益测算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碳捕集和埋存技术(CCS)可以将原本被排放到大气90%的二氧化碳安全地捕集并埋存于地下,已被公认为大规模开发低碳能源和可持续使用化石燃料的关键。CCS也因此成为当今各国研究的热点。专家们指出,氧化碳捕集技术约占CCS总成本的80%。要推动我国二氧化碳减排工作,关键是要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经济高效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着重解决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的高能耗和高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二氧化碳捕集、运输、注入和原油开采4个主要技术环节,建立了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结合提高石油采收率全流程(CO_2-EOR)经济性评价模型。该模型反映了CO_2-EOR系统复杂性和交互性,其结果能为CO_2-EOR项目规划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将模型应用于中国的煤化工厂碳捕集与封存结合提高石油采收率项目的案例研究表明:在油价50.0$/bbl和驱油比4.0 t CO_2/t oil的情景下,每年80万t规模的煤化工厂结合CO_2-EOR项目的净收益可达9.36亿元,项目内部收益率可以达到8.44%。煤化工厂结合CO_2-EOR的项目具有优先发展的潜在机会。  相似文献   

6.
为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经济高效的二氧化碳(CO2)捕集与封存技术,推动CO2减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CO2的捕集与封存技术项目开始申报。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办公室2月28日发布消息称,该项目将重点开发CO2的吸收法捕集、吸附法捕集技术和封存技术,着重解决CO2捕集封存的高能耗和高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广东化工》2008,35(3):2
为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经济高效的二氧化碳(CO2)捕集与封存技术,推动CO2减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CO2的捕集与封存技术项目开始中报。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办公室2月28日发布消息称,该项目将重点开发CO,的吸收法捕集、吸附法捕集技术和封存技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温室效应的加剧,碳捕集和封存技术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它主要分为二氧化碳的捕集、运输和储存三个环节,将工业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永久地封存在地下,对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具有巨大的潜力。不过由于目前各项政策的不稳定以及社会的接受程度不足,碳捕集和封存技术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就当前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的背景和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石膏类工业固废主要包括磷石膏、脱硫石膏、氟石膏及钛石膏等,由于其杂质成分复杂等,极大地制约了其综合利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国内对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研究日益增多.介绍磷石膏氨法直接固碳技术和石膏分解渣二步法固碳技术的研究进展,利用石膏捕集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技术及经济效益,将其...  相似文献   

10.
《河南化工》2011,(9):47-47
6月8日,国际非营利机构气候组织在京发布了《CCUS在中国:18个热点问题》报告。报告称,在实现近零排放或负排放目标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捕集应用与封存(CCUS)技术将是必然选择。CCUS是一种能大幅度快速降低化石燃料电厂碳排放的技术。其主要应用领域涵盖二氧化碳强化驱油(EOR)、二氧化碳强化采煤层气(ECBM)、食品级二氧化碳精制等。CCUS为煤的清洁利用提供了机遇,将在煤化工等领域的减排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瑞典参与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多是欧盟项目,与英国、德国、丹麦、挪威、法国等国一起开展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的建设。瑞典在二氧化碳的捕集、运输和封存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和政策都有研究,捕集技术的实验平台和示范项目则多设在瑞典境外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封存地则需要考虑运输、地质条件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行业简讯     
中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成中交2022年1月29日,中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建成中交。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是中国石化建设的国内第一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涵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3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郭伟  石涵  袁标 《无机盐工业》2021,53(12):29-3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逐渐成为科学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CCUS的关键是选择性地从气体混合物中捕集二氧化碳。目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包括化学吸收、膜分离、吸附和低温分离等。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气体的吸附能力差异来进行二氧化碳捕集。综述了分子筛、介孔二氧化硅、黏土及多孔碳等无机固体吸附剂在二氧化碳捕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对比了不同改性方法对吸附剂吸附二氧化碳性能的影响。从应用角度来看,分子筛、介孔二氧化硅、黏土具有潜在的成本效益,但仍需在工程设计开发方面得以进一步发展,以适用于不同应用需求的二氧化碳捕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工业的快速发展,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被认为是造成气候变暖最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CO2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有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和富氧燃烧三条技术路线,最后提出了可以提高二氧化碳捕集能力的策略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从二氧化碳捕集、运输、驱油、封存与监测四个环节入手,对延长石油全流程CCUS工程技术分析,识别出具有高浓度、低成本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超临界及适应复杂地形的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低压、低渗油藏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技术;二氧化碳封存与监测一体化预警体系。延长石油在CCUS工程实践中形成了科技化与国际化引领技术创新、全流程低成本商业示范的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6.
从二氧化碳捕集、运输、驱油、封存与监测四个环节入手,对延长石油全流程CCUS工程技术分析,识别出具有高浓度、低成本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超临界及适应复杂地形的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低压、低渗油藏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技术;二氧化碳封存与监测一体化预警体系。延长石油在CCUS工程实践中形成了科技化与国际化引领技术创新、全流程低成本商业示范的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7.
针对温室气体造成的危害逐年增加的情况,我国提出碳捕捉、封存与利用技术(CCUS),CCUS技术是一种被认为解决温室气体效应最为有效的技术,该技术对CO2捕捉后进行封存。本文介绍了CCUS技术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捕集、封存、利用以及目前国际上对该技术开展的研究及应用手段,为未来我国CCUS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系统性的对煤层封存CO2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目前我国针对CO2驱替煤层气研究较为成熟,但对煤层封存及其安全性评估仍缺少研究。  相似文献   

18.
《化工设计通讯》2016,(1):16-17
介绍煤化工企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如何进行捕集、输送与封存。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由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承担实施的我国首个10万t/a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进展顺利,近期已开始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为减少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当前各国争相研究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CCS)技术。作为我国最大的能源企业之一,从2003年起,原神华集团(去年已并入国家能源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  相似文献   

20.
赵思琪  马丽萍  杨杰  崔晓婧 《硅酸盐通报》2017,36(11):3683-3690
温室气体CO2是当今世界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针对CO2的捕集技术也相继被研究.磷石膏是湿法冶炼磷酸的副产物,具有产量大、微辐射性等特点,严重危害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本文阐述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以及燃烧后捕集的三大方法的具体技术原理与特点,着重分析利用钙基吸收剂捕集CO2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提出CO2捕集技术的探索方向并指出利用磷石膏分解渣作钙基吸收剂矿化捕集CO2的思路.当前对CO2捕集的研究多停留在吸收剂捕集方面,单纯吸收剂虽吸收效果较好,但其成本较高.磷石膏分解渣作钙基吸收剂不仅有着良好的捕集效果,且解决了成本问题,实现了"以废制废"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