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在用溶媒及1.5%辣椒素分别处理大鼠左、右侧坐骨神经后第七天,分电针组和非电针组,观察大鼠脊髓后角内AChE活性和[3H]-QNB结合位点的变化。结果发现:(1)电计“环跳”穴后脊髓后角AChE活性增加,[3H]-QNB结合位点减少;(2)辣椒素处理右侧坐骨神经后相应节段同侧脊髓后角AChE活性降低,[3H]-QNB结合位点增加;(3)辣椒素处理可抑制电针提高脊髓后角AChE活性及部分抑制电针降低后角[3H]-QNB结合位点的作用。以上结果提示:ACh参与针刺信息一级传入并可能存在于辣椒素敏感神经元内。  相似文献   

2.
3.
以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辣椒素及电针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FRAP 和 AChE 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鼠部分 DRG 细胞含强活性 AChE 和 FRAP,有的共同存在于同一 B 型细胞,在辣椒素处理后,电针镇痛作用受压抑,二种酶活性和阳性节细胞数出现相应的减低;电针镇痛时则二者出现增高。鉴于 DRG 还含 ACh,推测含 FRAP和 AChE 阳性 DRG 神经元与痛觉及针感传入有关,即胆碱能神经及其递质 ACh,可能参与一级感觉信息的传递,辣椒素敏感的一级传入 C 类纤维为参与电针镇痛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total flavone of Hawthorn leaf,TFHL)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control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TFHL 70,140 mg·kg-1及银杏叶片组(3.5 mg·kg-1),每组16只。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TFHL 70,140 mg·kg-1组连续给药36 d。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空间学习学习记忆能力,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区次数显著减少(P<0.05),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ChAT活性明显降低(P<0.05),AChE活性显著增强(P<0.05)。TFHL及银杏叶片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缩短大鼠逃避潜伏期(P<0.05),增加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及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P<0.05),增强ChAT活性(P<0.05),降低AChE活性(P<0.05)。结论:TFHL可通过提高海马ChAT活性、降低AChE活性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7.
王瑞辉  张西翠  屈红艳 《陕西中医》2010,31(9):1260-126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家兔坐骨神经损伤后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每组16只。采用手术钳夹方法造成模型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家兔右侧坐骨神经(Sunderland~度)损伤模型。针刺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第2日即开始针刺治疗,1d1次,7d为1疗程,休息2d,开始下1疗程,第2疗程开始应用电针治疗。分别于第2和第4疗程结束后当日检测各组家兔右侧后肢腓肠肌AChE含量,并对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个疗程后,针刺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家兔右侧腓肠肌AchE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4个疗程后针刺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空白对照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针刺治疗可能对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Ach释放有促进作用,从而导致AChE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辣椒素处理坐骨神经对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徐嵘  关新民 《针刺研究》1993,18(4):280-284
本实验用1.5%辣椒素(Cap)处理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溶媒(Veh)处理左侧坐骨神经的动物模型,通过自身对照观察了 Cap 对痛阈及电针(EA)镇痛效应的影响,并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 Cap 对动物脊髓后角抗氟化钠酸性磷酸酶(FRAP)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经Cap 处理后,与对照侧相比,实验侧痛阈明显升高,同时后角内 FRAP消失;电针“环跳”后,与电针前相比对照侧的针刺镇痛效应显著升高,实验侧的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减弱。表明一级传入 C 纤维不仅参与痛信息的传入,而且还参与针刺镇痛信息的传入。  相似文献   

9.
就树舌多糖GF抗小鼠HepA癌细胞作用机制方面做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树舌多糖GF可抑制HepA细胞掺入^3H-TdF和抑制其对「6-^3」-Gluscose掺入,从而影响HepA细胞的DNA合成和糖代谢。表明树舌多糖GF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抗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施静  周军利 《针刺研究》1995,20(2):22-27
本文采用脊髓后角乙酰胆碱(ACh)离子选择电极在体连续、原位、实时、动态的观察方法研究针刺穴位后;脊髓后角表面滴注Cap;切断一侧背根;一侧脊髓后角予以SP抗血清后对背角ACh活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针刺穴位可提高后角深浅层内ACh活度;Cap可促使后角内ACh的释放;切一侧背根使之溃变,则Cap促ACh释放的作用取消;予以SP抗血清,Cap促ACh释放的作用部分抑制,提示:(1)一级感觉传入中的Cap敏感神经中有ACh存在;(2)含SP的一级感觉传入神经对背角ACh的释放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采用定量2-脱氧葡萄糖(2-DG)方法研究辐射热痛刺激和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各结构的葡萄糖代谢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针刺法对老年痴呆模型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月龄SAMP8小鼠20只,随机分为针刺组10只,SAMP8空白对照组10只,另选取10只8月龄的SAMR1小鼠为SAMR1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测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中AchE含量。结果与SAMR1组比较,SAMP8空白对照组小鼠在隐蔽平台试验中表现出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针刺组逃避潜伏期较SAMP8空白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探索试验巾针刺组原平台象限的停留时间和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多于SAMP8空白对照组(P〈0.05),与SAMR1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针刺后脑组织AChE活性较SAMP8空白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与SAMR1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针刺法能有效提高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脑组织AChE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针药结合对VD大鼠脑内Ach及Ach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与中药复方脑康胶囊结合对VD大鼠脑内Ach含量及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6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下50只经4-血管阻断法造成VD动物模型后,随机抽取40只分成模型组、针药结合组、电针组、中药组.经4周分别治疗后处死取脑,检测其脑内Ach含量及AchE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针药结合组与模型组比较,Ach含量明显升高(P<0.01),AchE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电针组和中药组相比,Ach含量升高(P<0.05),AchE活性降低(P<0.05).结论:针药结合能明显改善VD大鼠胆碱能系统的功能,调节脑内Ach生理代谢,从而达到治疗VD的目的,其作用较单纯电针和中药治疗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减地黄饮子对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诱导的AD模型大鼠大脑海马组织AchE和NOS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海马立体定向注射凝聚态Aβ1-40诱导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海马区AchE和NOS1表达。结果:模型组(6.42±0.38)AchE表达与假手术组(6.74±0.4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加减地黄饮子组(3.77±0.29)AchE表达明显减少,作用效应较盐酸多奈哌齐(2.25±0.20)弱。与假手术组(5.74±0.39)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区NOS1表达下降(2.38±030),与模型组比较,地黄饮子组NOS1的表达增加(4.43±0.40),作用优于盐酸多奈哌齐(3.56±0.27)。结论:加减地黄饮子可通过抑制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AchE和上调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NOS1表达而发挥抗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研完了GS和SCS对小鼠大脑变触体45Ca摄取和[3H]MK,801结合位点的影响。结果表明,GS和SCS1mg/ml能明显抑制突触体对45Ca摄取4SCS作用显大于GS,且具有相对较强的高奸刺激依赖性。GS与SCS不同,能明显影响[3H]MK-801与位.最结合。结合三种L-型钙通道阻滞荆的类似实验结果,提示药特的钙阻滞强弱与其对NMDA受休一离子复合物通道影响无关.象二氢吡啶类钙阻滞剂Nit一样,GS的植缺血保护作用可能涉厦兼具钙阻滞和影响NMDA受休一离子复合精通道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灸联合辨经刺井针及常规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观察组采用化瘀通络灸联合辨经刺井针及常规针刺治疗,化瘀通络灸选用百会、大椎、神庭穴,辨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针与艾灸对内脏高敏感大鼠穴区辣椒素受体1(VR 1)和热休克蛋白70(HSP 70)表达的影响及其镇痛效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43℃组、艾灸46℃组、电针1mA组、电针3mA组,每组各10只。采取直结肠扩张(CRD)的方法制备内脏高敏感模型。艾灸和电针分别刺激"天枢"穴,每日1次,连续10d。腹部撤回反射(AWR)评分评价大鼠对直肠内不同程度扩张刺激的敏感性,免疫组化法观察穴区VR 1、HSP 70的表达。结果:在20、40、60、80mmHg CRD刺激下,模型组AWR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艾灸43℃组、艾灸46℃组、电针1mA组、电针3mA组与模型组相比AWR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P0.05);艾灸46℃组在40、80mmHg时评分低于电针1mA组(均P0.05),在40mmHg时评分低于电针3mA组(P0.05)。模型组穴区VR 1、HSP 70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43℃组、艾灸46℃组穴区VR 1的表达较模型组、电针1mA组、电针3mA组均显著升高(P0.01),且艾灸46℃组显著高于艾灸43℃组(P0.01);艾灸43℃组、艾灸46℃组和电针1mA组、电针3mA组穴区HSP 70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其中艾灸46℃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43℃、46℃不同温度艾灸和1mA、3mA不同强度电针刺激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升高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的痛阈,其中以46℃艾灸的效应最为显著;这种镇痛效应与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穴区VR 1和HSP 7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头针预处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谵妄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头针预处理。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及术后48 h(T4)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β蛋白水平;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并采用谵妄分级量表-98修订版(DRS-R-98)对术后出现谵妄患者进行评分;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观察组NSE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T1~T4时观察组S-100β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DRS-R-98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MMSE评分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 Hz/100 Hz电针组、100 Hz电针组、2 Hz电针组,每组20只。脊髓打击器打击大鼠胸(T)10节段脊髓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术后1 d开始各电针组分别用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大鼠T9、T11节段的"夹脊"穴,每天1次,连续7 d。用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评分、斜板实验、足迹印记实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尼氏染色、Fluoro-Jade B(FJB)染色观察大鼠脊髓形态和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及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BB评分和斜板角度明显降低(P<0. 001);大鼠后足脚掌无法着地,基本无运动能力,呈拖行步态;脊髓可见空洞,尼氏体模糊不清,数量较少;FJB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P<0. 001);Beclin 1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 05,P<0. 001)。电针3 d后,与模型组比较,2 Hz/100 Hz电针组BBB评分与斜板角度明显升高(P<0. 001);电针7 d后,与模型组比较,2 Hz/100 Hz电针组和100 Hz电针组大鼠BBB评分与斜板角度均明显升高(P<0. 001,P<0. 05)。与模型组比较,2 Hz/100 Hz电针组与100 Hz电针组足印较清晰;脊髓尼氏体分布较均匀,着色较深;FJB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P<0. 001);LC3-Ⅱ/Ⅰ和Beclin 1蛋白表达升高(P<0. 01,P<0. 001);Caspase-3蛋白明显降低(P<0. 001)。与模型组比较,2 Hz电针组大鼠脊髓FJB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P<0. 05);LC3-Ⅱ/Ⅰ降低(P<0. 05)。与2 Hz/100 Hz电针组比较,100 Hz电针组步态不协调,脊髓Beclin 1蛋白降低(P<0. 05)。结论:2 Hz/100 Hz及100 Hz电针都能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中2 Hz/100 Hz的效果更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自噬,减少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机制。方法:将SOD1G93A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及利鲁唑治疗组,每组各8-10只。小鼠日龄30 d后,针刺组选取双侧天枢穴(ST25)及足三里穴(ST36)予以电针治疗。利鲁唑治疗组按照30 mg/(kg·d)的剂量予以90 d日龄小鼠灌胃治疗,1次/d。模型组及对照组常规饲养,不予干预。于小鼠电针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对4组进行体质量记录及行为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脑干及脊髓中IBA-1和TNF-α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组小鼠精神状态及运动功能良好,针刺组及利鲁唑组小鼠较模型组精神状态及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转棒实验结果显示针刺组及利鲁唑组小鼠潜伏期较模型组延长;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在模型组脑干IBA-1阳性细胞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而利鲁唑组IBA-1阳性细胞表达虽有降低,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该结果与IBA-1阳性细胞在脊髓L4-5节段表达趋于一致(P<0.05)。针刺治疗后脊髓中促炎因子TNF-α表达明显减少(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