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生产数据统计和现场跟踪试验等手段,分析了浇次第1炉保护渣性能对宽板坯表面纵裂纹的影响。探讨了安钢宽板坯浇次第1炉表面纵裂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纵裂纹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马钢异型坯连铸机生产和质量控制经验,分析异型坯表面纵裂纹的产生原因,找出抑制裂纹产生的措施和办法,控制连铸坯表面纵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赵磊  任海  刘国贵 《连铸》2015,34(4):69-73
介绍了重钢二炼钢厂连铸作业区4号连铸板坯目前的表面纵裂纹情况,分析了表面纵裂纹的形貌及其形成机理,并结合生产工艺和设备状况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板坯表面纵裂纹的成因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学德 《连铸》2003,(6):27-29
分析柳钢3号连铸机板坯表面纵裂纹的成因,提出控制表面纵裂纹措施及实施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表面纵裂纹是异型坯最常见的质量缺陷。以马钢小断面异型坯为研究对象,统计了2019年的生产数据,研究了保护渣黏度、钢水化学成分和保护浇铸对铸坯表面纵裂纹的影响,为现场生产高质量的异型坯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高黏度保护渣和较洁净的钢水可有效减少铸坯表面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刘亮 《连铸》2022,41(3):51-55
针对大方坯含硫钢表面纵裂纹问题,对裂纹缺陷进行了金相、能谱观察,发现纵裂纹在铸坯出结晶器后发生;通过高温热塑性测试和组织析出区间的确定,分析了硫加入对钢的高温热塑性和组织析出区间的影响,确认在900 ℃以下第三脆性区间,奥氏体晶界形成的先共析铁素体弱化了晶界强度,在热应力、组织应力、机械矫直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晶界开裂是导致含硫钢表面纵裂纹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保护渣优化、二冷区改造、铸坯加热和堆冷过程保温等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保护渣碱度、降低保护渣熔点和黏度、延长二冷区长度、规范加热和堆冷工艺,大方坯含硫钢铸坯表面纵裂纹得到了较好控制,因纵裂纹导致的圆钢钢质原因修磨率从20%降低到5%以下。  相似文献   

7.
中厚板表面裂纹缺陷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乾  朱伏先  崔凤平  房轲 《轧钢》2006,23(2):42-44
通过对中厚板表面纵裂纹、横裂纹、龟裂、微裂纹的形态分析,对中厚板表面裂纹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就如何预防裂纹的形成和减缓裂纹的不良影响,从改善冶金工艺和轧制规程优化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包晶钢板坯表面纵裂纹的形成与防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纵裂纹是连铸坯的主要缺陷,尤其是包晶钢对裂纹最为敏感,包晶钢的纵裂纹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冶金工作者。随着热装热送技术和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无缺陷铸坯的生产变得十分重要。结合前人和作者的研究工作,综述了包晶钢纵裂纹的形成及防止对策,希望对解决包晶钢纵裂纹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板坯表面纵裂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连铸板坯质量,结合临汾钢铁公司实际生产数据,对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间包、结晶器液面的波动是板坯产生纵裂的根源,而含硫量和浇注温度的偏高、拉速的不稳定以及结晶器锥度的不合理等因素加速了裂纹的扩展。提出了控制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钢薄板坯连铸在生产集装箱用耐候钢时集中批量出现表面纵裂纹缺陷,裂纹在铸坯上无规律分布,在热轧卷缺陷部位取样并做冷态弯折,出现开裂,致使产品不能用来制作集装箱面板和立柱。薄板坯耐候钢属于高磷且含镍铬铜合金,表面纵裂纹的发生几率较大且不易控制。文章研究了耐候钢纵裂时结晶器冷却、二冷水制度、钢水成分、保护渣等影响因素,采取了结晶器内初生坯壳生长弱冷方式、更改二次冷却喷淋、保护渣性能等控制铸坯表面纵裂纹的技术措施,进而改善了薄板坯连铸耐候钢产品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刘贺华  黄杏岗 《连铸》2011,(Z1):399-405
介绍了中厚板连铸坯目前的表面质量情况,对存在的表面纵裂纹和横裂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连铸坯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实际情况,对有利于消除表面裂纹的防止措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承志  王贵平  张寿禄 《连铸》2011,(Z1):353-357
简要介绍了奥氏体不锈钢连铸坯容易出现的几种表面缺陷,如凹陷、深振痕、渣坑、压坑(痕)等,并对表面缺陷进行了解剖分析,结果表明,凹陷、深振痕、渣坑下偶发伴随着裂纹缺陷;且渣坑下有孔洞缺陷,孔洞距表层约1~2 mm;压坑下无裂纹、孔洞缺陷。  相似文献   

13.
马环  王谦  李玉刚  鲁永剑  何生平 《连铸》2011,(Z1):322-326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及EDS能谱分析等手段对Q345B高强度低合金钢连铸板坯角部横裂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裂纹表面和沿裂纹掰开的断口处均存在Cu,Pb等残余元素的偏聚,就残余元素对铸坯角部横裂纹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为减少和防止铸坯角部横裂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宏艳  李永林  田志红  朱立新 《连铸》2011,(Z1):312-316
管线钢热轧板卷有"边裂"缺陷,边裂均发生在对应铸坯的下表面,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管线钢边部缺陷研究分析表明,管线钢"边裂"缺陷是由于铸坯角部裂纹所致。测定了铸坯运行至弯曲段和矫直段时的铸坯表面温度,采用GLEEBLE热/力模拟试验机进行了管线钢铸坯高温力学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铸坯运行至弯曲段时角部温度位于该钢种第Ⅲ脆性温度区间内。通过对铸坯角部加强冷却后,铸坯角部温度低于第Ⅲ脆性温度,从而使得铸坯外弧的角横裂纹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5.
翟卫江  胡道峰  王端军  张悦  唐萍  文光华 《连铸》2011,(Z1):327-332
针对南钢方坯连铸45#钢铸坯裂纹及钢件加工裂纹问题,分析得出钢中的氧化物夹杂和凝固过程硫化物偏析形成的大颗粒硫化物夹杂,及连铸过程二冷段大的温度回升是造成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连铸二次冷却制度、控制转炉终点碳含量、LF炉提前造还原精炼渣、保证足够的软吹时间、加强保护浇注措施,控制了45#钢生产的铸坯质量,有效的避免了加工开裂。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某特钢厂大方坯连铸机产品质量现状,确定以其常见的角部内裂、中间裂纹、中心裂纹等内裂纹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与之相关的工艺参数,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这3种典型缺陷的预报模型。该模型网络拓扑结构为16-12-3,并以现场采集的生产过程数据和动态热跟踪模型计算结果作为预报模型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大量测试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预测模型精度较高,能够满足生产应用的要求。基于训练成熟的神经网络,进一步开发出铸坯质量在线预报模型,实现了连铸坯内部质量的在线实时判定。  相似文献   

17.
张宏杰  温茂远  侯振  里达  王淑刚  周宁  乔卫恒 《连铸》2011,(Z1):232-237
为了提高结晶器的使用寿命,从分析铜板及表面涂镀层失效形态出发,对结晶器的设计、铜板材质的选择和表面强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总结,针对结晶器铜板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屈天鹏  韩志伟  冯科 《连铸》2011,(Z1):385-388
针对某钢厂生产连铸坯普遍存在角部裂纹的生产现状,从钢种成分控制、结晶器操作、二冷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严格控制钢种化学成分、稳定结晶器液面、弱化结晶器冷却、提高铸坯矫直温度和降低二次冷却强度的控制措施。通过调整结晶器和二次冷却强度,提高了铸坯的矫直温度,减少了铸坯角裂的发生率,大大提高了铸坯的合格率,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王海宝  刘美艳  王文军  麻庆申 《连铸》2011,(Z1):343-348
连铸板坯角部出现纵向裂纹缺陷,通过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显微镜组织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裂纹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调节结晶器、二冷区冷却强度以及优化保护渣性能等措施,可以防止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郝国旺  贾楠  张彬 《连铸》2011,(Z1):333-337
对中板表面缺陷金相分析、酸浸检验、加热后观察、透射电镜检验及数据整理分析进行研究,通过缩小结晶器进水温度范围,根据气温变化调整二冷配水工艺和提高连铸机凝固末端辊子开口度检修精度等措施,显著地降低了压力容器用钢的轧后废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