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往事经过长期的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终于完成了小说《白痴》.紧接着他又创作了小说《永久的丈夫》.在《署光》杂志社的出版者马雅可夫的支持下,编辑斯特拉霍夫动员陀思妥耶夫斯基进行创作,以便重新编排《署光》杂志.虽然《暑光》杂志社的办刊方向较接近于《俄罗斯公报》,但它更相似于“俄罗斯乡土主义”,也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风格相似.另外,陀恩妥耶夫斯基也一直很贫穷,经济条件极差.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署光》杂志之间开始了频繁的书信往来.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公报》社的外聘人员,因而他可以随意离开“公报”社到《暑光》杂志社.不知何故《俄罗斯公报》社歧视他,因为报社付给他的钱要比付给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的少得多,这伤害了他的作家的自尊心.但是一个叫卡特科夫的人却懂得他的名字的重大价值,并在他困难的时候,把一笔很大数目的钱给了他.并答应付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稿费不会少于付给卡特科夫的.但是,就连这点允诺,杂志社也保证不了.杂志社缺少创作小说的材料,却总是无理地要求陀思妥耶夫斯基尽快把手稿送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离开杂志社时,他的物质生活水平下降到了最低限度.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自己打算写的《恶魔》系列中的一个长篇小说送交给《署光》杂志社,并请来杂志社给提前印  相似文献   

2.
在俄国文学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其独特的心理现实主义艺术成就而著称于世。其以梦境凸显心理的艺术手法更是文学创作领域一个全新的开拓,是对传统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一个突破。他之所以钟情于梦境描写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本文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往作品的梦境描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寻了梦境描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作品中的作用,并深入剖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钟爱梦境描写的创作缘由。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他作品中的“双重人格”形象是世界文学史上独特的美丽风景。本文力图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世经历入手,以《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为佐证,来管见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形象的“双重人格”,以及延伸到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社会哲理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兼具社会心理小说和社会哲理小说特征。融社会、心理和哲学因素于一体,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重要特点,也是他的艺术创新和对文学的重大贡献。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分析大师,素以心理作家名重天下。一百多年来,围绕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创作展开的论争持续不断,但对他那深刻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批评界却有口皆碑,众口一词。卢那察尔斯基指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一切都是以人的心灵感受为基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心理分析,通过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及在其支配下所采取的往往是乖谬的行动来揭示社会的畸形现象,反映社会的现实。他说:“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不,我是高度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描绘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  相似文献   

5.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卓然屹立于世界文坛颠峰的伟大小说家。对痛苦的独特人生体悟使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人的精神存在看成是世界存在的核心本质,充满激情而理想地"刻画人心深处的全部奥秘"是他创作的最高追求。虽然超越了现实主义文学某些外在的条框,但陀思妥耶夫斯基仍然始终以自己的角度坚守着直面现实、审视现实、解剖现实这一现实主义创作的本质原则。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屠格涅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多限于对其中某一位作家的本体研究,偶有比较,却不言其同。而在俄罗斯,这一对研究仍相对鲜见。其实,屠格涅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着长期深刻,且互为影响的文学关系。作家在创作中所选取的艺术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对历史与人的认知。屠氏的“隐蔽心理学”隐含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公开”,而陀氏的“公开心理学”更不乏屠格涅夫式的“隐蔽”。  相似文献   

7.
作为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创作中拓展了现实主义,与传统的现实主义 相比,表现出更多的现代主义手法,偏执于表现主观精神世界、人物病态心理及怪诞气息。理解这一特点对于我 们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莫斯科市郊的一个普通家庭,附近是荒郊野岭,犯人公墓、精神病院和孤儿院是仅有的地标建筑。  相似文献   

9.
《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它不仅奠定了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罗斯文坛上的地位,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蕴含丰富的艺术世界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将从书信体题材、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他们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三个方面分析《穷人》中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属于俄国十九世纪下半期俄罗斯文学的最复杂的现象之列。他的创作及其思想发展充满深刻的矛盾。他步入文坛的初期,受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先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受别林斯基的影响。因参加社会主义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活动而被判处服苦役。从此,陀思妥耶夫斯基脱离俄国先进的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1.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周作人早期思想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他的非暴力思想和"爱之福音"的文学观深刻地影响了周作人早期的文学观和人生观.在以往的研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一直未被重视,本文试图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以补周作人早期思想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一)描绘社会底层人物的心理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伟大的俄国小说家.其沉郁而难以理解的文学风格。对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般认为,撑起俄国文学的两大主要支柱。即托尔斯泰与陀思妥也夫斯基,而陀氏于186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罪与罚》,则与托尔斯泰小说《战争与和平》并列为最具影响力的俄国小说。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逐渐深入,很多文章都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在关注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创作其他领域的同时,《罪与罚》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焦点,与此同时,左翼文学势力也展开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小说中对俄国社会现实的描绘,无疑是忠实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但他使用的是梦境、幻觉和其他怪诞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他笔下主人公的内心分裂,由此他自称自己的创作方法为"虚幻现实主义".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虚幻现实主义,长期以来,一直为文学批评界所关注,他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的鼻祖.  相似文献   

15.
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复调小说”理论,他认为复调小说区别于传统独白小说的根本特点是:作品中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是平等的,主人公的思想意识与作者的思想意识具有同等价值,他们是彼此不相融合的独立体.本文结合复调小说理论剖析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用小说的形式探究人性的大师。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双重人格》主人公戈利亚德金人格分裂的考察与分析,可以概括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当时俄罗斯社会以及俄罗斯人民心理的看法,并从中理出其创作风格的发展脉络以及思想信仰的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17.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他以离奇的经历和独树一帜的创作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但文学史对他的评价历来莫衷一是,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人们已肯定了他的探索价值,把他奉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  相似文献   

18.
一资产阶级学术界有不少误解,这些误解传得多了,就使人们产生了一种牢固的概念。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在思想上相近就是这样的误解之一。一些西方文学研究家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预示了”尼采的基本思想。另一些人则认为尼采是这位俄国文学家的“学生”。还有一些人只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思想  相似文献   

19.
《白夜》是俄国著名作家费多尔·米哈依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早期创作阶段十分值得重视的作品。其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艺术风格,颇多新意,对于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期创作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人物形象的双重人格通过强调个体生存现状来思考人生终极意义,属于揭示人类精神性状的文学典型,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有根本区别。具有双重人格的小人物形象以其内心巨大的矛盾冲突在文学史上确立的不朽意义是对传统理性的深刻反思,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频频描写小人物的幻觉、梦境和意识流等心理活动的重要原因,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人文观念的显著特色。而双重人格形成原因的揭示则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面对19世纪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矛盾的文化心态及其艰难的心路回归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