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针对雁栖河流域水质变差、富营养化风险增加等问题,通过对流域水质的连续监测,确定了影响流域水质的控制指标是TN和TP.在水质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水质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流域污染负荷进行了调查和估算,在此基础上采用MIKE21建立平面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对雁栖湖水质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影响流域水质的关键因素是渔...  相似文献   

2.
枣阳市滚河流域畜禽养殖污粪和生活污水散乱排放,非点源污染严重,琚湾控制断面水质严重超标。基于实测水文水质数据,通过污染源计算和水质现状评价确定了流域水环境问题,以SWAT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枣阳滚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并对其进行参数率定与模型验证,模拟了2013-2015年流域COD和NH3—N负荷以及琚湾断面的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5年枣阳市COD和NH3—N负荷分别为49842. 92和6681. 08 t,研究区以非点源污染负荷为主,其中,畜禽养殖污染所占比例最大,COD和NH3—N对流域总负荷的贡献率为45. 62%和35. 68%,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其次,种植业污染负荷较低。为此,提出了以非点源污染控制为主的流域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措施和负荷削减方案,并对各削减方案实施效果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3.
杨峰  刘春明  肖华 《中国水利》2007,(10):47-48
雁栖水厂位于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下庄村南,距怀柔县城6km,占地面积0.78hm^2.设计日供水能力5000t。雁栖水厂集中反映了北京市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模式和经验,下面从规划、设计、管理等三方面对雁栖水厂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在大量野外调查和现状监测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数学模型、原型观测及现场采样等多种技术手段,建立了雁栖河流域常住人口、旅游人次及渔场规模与排污负荷量关系:同时利用流域水文、水动力及水质综合模型,计算得到该流域水体纳污能力,研究提出了基于流域出口断面水质控制目标的流域适宜承载规模.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类似地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设计水文条件,通过设计参数和模型概化,以COD和氨氮作为控制指标,对浑太河流域内河流采用一维水质模型、湖库采用均匀混合模型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在确定流域典型污染物分期、分区参数的基础上,结合水环境容量包线特点,动态确定计算单元水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义乌市水域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分析,利用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提出义乌市需要削减的污染物量,从而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确保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赵鑫  王琳  郑帅  王芳  刘扬 《水利水电技术》2021,(10):121-132
为探究无定河流域源头区河流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和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无定河流域源头区干流红柳河以及两条重要支流海流兔河和纳林河为研究对象,对河流浮游生物与底栖动物进行野外调查采样,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分析了无定河流域源头区浮游动植物和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识别影响群落分布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显示:无定河源头区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较为丰富,共监测到浮游植物7门51种,以蓝藻门为优势门;浮游动物23种,以原生动物为优势门;底栖动物5门20科36种,以扁形动物门中的涡虫为优势种。支流的生物种类、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均优于干流,上游均优于下游,其中纳林河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典范对应分析的生物群落与水质关系表明,氨氮、COD和总氮是影响无定河流域源头区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指标。综合生物多样性指数与水体理化指标评估无定河源头区目前水质状况为中污染。  相似文献   

8.
在对玛纳斯河流域工业及生活污染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源进行评价,根据满足河流健康的水质目标要求,计算了玛纳斯河及蘑菇湖水库的水环境容量,并提出了2010年、2015年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摸清牛栏江流域(昆明段)污染现状,不断改善牛栏江水质,保障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补水效果,本文通过对流域内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第三产业污染、农业种植业污染、农村生活源污染、水土流失等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计算得出点源、面源入河污染负荷,与流域水环境容量相比较,确定达到水质目标需要削减的污染负荷,并提出完善污...  相似文献   

10.
临界雨量是指典型流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恰好”能够发生所对应的时段最小降雨量值。在《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规定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摸索提出了综合分析临界雨量初值的几种方法,并以黄河支流洮河流域纳纳河为例,进行了临界雨量的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分析计算方法对类似流域山洪泥石流临界雨量的分析计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讨论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依据三次平衡思想,搭建以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为核心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平台。对黄河流域2005、2020和2030年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1)立足现有供水模式,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十分有限;(2)通过深度挖潜,本地流域水资源对GDP的承载能力较现状开发利用模式可提升近20%;(3)外流域调水可有效增加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表明通过深度挖潜和外流调水能显著增加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张强  刘巍  杨霞  容誉 《人民长江》2019,50(2):79-82
通过调查和分析汉江中下游流域各污染源,以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_3-N)为污染负荷指标,分析了流域污染负荷现状,确定了主要污染源。在此基础上,选择COD和NH_3-N作为计算因子,利用一维水质模型测算汉江中下游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江汉污染源主要为中心城镇生活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 2015年排入汉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污染负荷量为340 572. 15 t,以COD为主;潜江段以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源为主,其他均以城镇生活污染源为主。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可推知,汉江中下游干流河道COD的水环境容量目前尚较富足,但NH_3-N的水环境容量已接近负荷阈值;汉江中下游支流唐白河、竹皮河和天门河的COD和NH_3-N水环境容量均较小。  相似文献   

14.
陈进  李青云 《人民长江》2011,42(2):94-97
长江水环境的好坏不仅制约着本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长江水资源是一个关系到长江及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通过分析长江流域水环境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需求,阐述了构建长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科技支撑体系和应重点开展研究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最后提出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若干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汶河流域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汶河流域的中上游有7项污染物质量浓度超标,下游有3项超标。地下水色度超出饮用水水质标准0 6倍,浑浊度超标0 8倍。由于大规模开采,深层承压水受到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水质也有污染。因此,对流域污染提出防治措施:从源头控制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增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治理面源污染;建设湿地保护区等。  相似文献   

16.
东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东江流域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建立东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东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东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呈现中上游高、下游低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7.
结合江苏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近年来辖区内主要河流断面水质、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物排放强度等的变化情况,评价了江苏省在这一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黄河龙门-三门峡区间水质变化复杂的特点,用多个设计流量、多个控制指标、多个纳污模型对其区间纳污能力进行计算,用90%、75%、50%不同设计保证率下的河道断面流量计算COD和NH3-N的纳污能力,且不同设计流量采用不同的降解系数,从而计算出多组纳污能力值。对于多组纳污能力,提出采用纳污能力最小值和最大值区间作为纳污能力计算结果,为决策者留有决策空间。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分析,总结了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与污染控制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即农业、城市非点源污染研究总体不多,自主研发模型少见、控制管理措施单一、新型污染物研究不足等.未来黄河流域地区需加大基础数据的监测,加强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建立非点源污染数据库;进一步对非点源污染机理...  相似文献   

20.
泰晤士河流域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虹 《水资源保护》2009,25(5):90-97
对太湖流域与泰晤士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过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两流域的主要特征、污染情况、水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总结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经验教训,并借鉴泰晤士河流域的治理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太湖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