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病原学及临床诊治,对我住院168例新生进行鼻,咽,眼部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检测,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血清学(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发现沙眼衣原体感染率占11.3%(19/168)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新生儿结膜炎和无热性肺炎,新生儿Ct感染提出母婴垂直Ct感染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病原学及临床诊治.对我住院168例新儿进行鼻、咽、眼部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检测.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血清学(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发现沙眼衣原体感染率占11.3%(19/168)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新生儿结膜炎和无热性肺炎,新生儿Ct感染提出母婴垂直Ct感染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63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针对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进行5种病原联合检测。肺炎衣原体感染占第1位,阳性22例,阳性率34.9%(22/63),其中3岁以下小儿占19例(19/22,86.8%)。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阳性19例,阳性率30.2%(19/63)。混合感染7例,其中5例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衣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4.
衣原体IgM及IgG抗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因学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阐明4岁内小儿衣原体感染的病因及发病率,检测151例下呼吸道感染小儿血清衣原体特异性抗体,结果有24.7%确诊为呼吸道衣原体感染,且22.7%为肺炎衣原体引起,沙眼衣原体仅占2%。衣原体是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危险因子,研究100例7个月-15岁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的血清沙眼衣原体特异性抗体,其中55例IgM和IgG抗体阳性,8例(14.5%)有两种抗体。患儿之母亲血清抗体阳性率亦高(75%),并发现沙眼衣原体抗体平均滴度值与患儿年龄呈线性关系,在6岁以内反复呼吸道感染最多的组内特异性IgG抗体平均滴度明显高于7-15岁小儿(P<0.05)。所以宫内感染是主要传播途径,其次是日常生活接触传染(家庭性衣原体病)。  相似文献   

5.
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与慢性咳嗽的发病关系,本对128例慢性咳嗽病儿进行了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及肺炎衣原体抗体(CP—Ab)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衣原体分为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引起人类呼吸道疾患的是前二种,沙眼在原体还是眼、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疾病的病原体之一,为了解新生儿下呼吸道衣原体感染情况,我们于1993年4月至7月对57例肺炎新生儿进行了衣原体感染情况调查,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57例在我院分娩并一直生活在我院新生儿室而发生感染性肺炎的婴儿,其中男35例,女22例;足月儿sl例,早产儿6例;阴道分娩儿48例,剖宫产儿9例;体重1300~37009,其中wt250097例,>25009以上50例;发生肺炎的时间为生后l~20天,平均5.9天。2…  相似文献   

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沙眼衣原体(CT)DNA,84例新生儿肺炎咽拭子中检出21例,阳性率25%。其中剖宫产儿阳性率16.6%(2/21);经产遗产儿阳性率26.4%(19/72);早产低体重儿阳性率50%(5/10)。提示新生儿为CT感染的高危群体;其感染CT以通过孕妇产道获得为主,偶有宫内感染;早产低体重儿易被CT感染且症状较重。PCR检测CT感染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有助于新生儿CT肺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应用缺口-连接酶链反应检测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i H  Wu SX  Yu JL  Yang J  Liu GX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8):578-581
目的 建立缺口-连接酶链反应(gap ligase chain reaction,G-LCR)诊断新生儿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感染。方法 根据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设计两对探针,应用LCR技术扩增衣原体标准株DNA,并用于检测328例新生儿肺炎鼻咽拭子标本中的沙眼衣原体,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与传统的细胞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 D-LCR可检测出两个衣原体原体;可扩增5种沙眼衣原体标准株DNA,不扩增鹦鹉热衣原体及其他细菌DNA,显示出很高的特异性。328例鼻咽拭子标本中,G-LCR扩增检出67例阳性,培养检出60例。经结果不一致分析后,共检出69例阳性,阳性率为21%。以扩大标准为金标准判断,G-LC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6%、100%、100%和99.6%,而培养则分别为86.9%、100%、100%和96.6%。结论 G-LCR检测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G-LCR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核酸扩增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儿肺炎衣原体感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肺炎衣原体TWAR株(简称TWAR)是继沙眼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之后,近年来新发现的第3个衣原体生物种。TWAR主要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和其它呼吸道感染。它是迄今已知的4种或5种最常见的肺炎病原体之一。本文介绍了肺炎衣原体TWAR株的微生物特性,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以及小儿TWAR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肺炎衣原体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炎衣原体TWAR株(简称TWAR)是继沙眼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之后,近年来新发现的第3个衣原体生物种。TWAR主要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和其它呼吸道感染。它是迄今已知的4种或5种最常见的肺炎病原体之一。本文介绍了肺炎衣原体TWAR株的微生物学特性、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以及小儿TWAR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沙眼衣原体垂直传播基因水平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细胞培养法对86名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沙眼衣原体(CT)的分离,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对CT阳性的母婴标本进行基因鉴定。结果显示,86例孕妇CT阳性20例,阳性孕妇的亲手儿有8例感染,垂直传播率40.0%。8对母婴相对标本鉴定后证实每对母婴感染的CT基因型一致。提示CT有很高的垂直传播率,应早期进行孕期筛查,降低新生儿CT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小儿下呼吸道衣原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于1992年11月~1997年8月对住院的13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咽拭子衣原体培养分离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衣原体特异性IgM、IgG抗体或PCR检测,以证实沙眼衣原体(CT)和肺炎衣原体(CPn)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并对...  相似文献   

13.
PCR检测134例婴幼儿眼及咽部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DNA,以了解新疆独山子地区婴幼儿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情况及有关特点。对象:134例患儿均来自1996年5月~1998年5月我院住院患儿。年龄自出生至3周岁,其中男57例,女77例,男女之比为1:1...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形态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眼衣原体常引起新生儿结膜炎,本文采用新生儿下脸结膜刮片行直接涂片后Giemas染色体镜检和细胞培养检测沙眼衣原体(CT),直接涂片后Giemsa染色镜检的阳性率为71.2%(37/52),没有细胞培养敏感<0.05),但直接涂片后Giemsa染色镜检对新生儿CT感染的检测的特异性和细胞培养细胞,为100%,因此,直接涂片后Giemsa染色镜检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肺炎病原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进一步认识新生儿肺炎病原学及其临床特点。对临床诊断新生儿肺炎151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免疫印迹法检测柯萨奇B病毒IgM,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李斯特菌、嗜血流感杆菌、克雷伯菌恢复期血清IgM。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8.5%和11.9%,柯萨奇病毒B、沙眼衣原体、李斯特菌IgM抗体阳性率分别是1.8%,5.9%,2.0%,未检测出流感病毒、嗜血流感杆菌及克雷伯菌。新生儿肺炎表现不典型,细菌性病原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6.
衣原体是一组专一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型微生物,是人类眼、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并与冠心病、心肌炎、结节病等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现就本院50例沙眼衣原体(CT)肺炎作一总结。临床资料一、收集我院1997年10月~1998年10月住院病人符合以下标准者刘例。1.年龄<14a。2.符合小儿肺炎诊断标准。3.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特异性沙眼衣原体抗体(CT-IgM)阳性。50例中男30例,女20例。新生儿10例,lino~6mol4例,~Zalo例,~6al6例。二、临床表现;均起病缓慢,47例阵发性咳嗽,其中6例咳嗽长达liKKKKK…  相似文献   

17.
沙眼衣原体感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概况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trachomatis)是非典型病原体之一 ,在儿童主要引起新生儿结膜炎和婴儿肺炎。母亲孕期感染后如不及时治疗 ,可在孕期或分娩时造成胎儿感染 ,且分娩后又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给婴儿。受感染的新生儿出生后可在睑缘、鼻咽部分离出沙眼衣原体 ,感染的新生儿只有18 %~50 %有眼结膜炎的临床表现。部分衣原体的原体可通过泪腺进入鼻咽部及下呼吸道 ,因而可延至生后6周至6个月发生肺部炎症。沙眼衣原体作为儿童肺炎重要的病原菌 ,已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Lopez_Hurtado报道新生儿呼…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15003)朱雪萍张瑞宣丁蕴芳张亚沙眼衣原体(CT)是一组专营细胞内寄生微生物,是引起人类眼、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目前有关CT引起新生儿肺炎的报道甚少,为了解新生儿肺炎CT感...  相似文献   

19.
围产期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皎 《新生儿科杂志》2003,18(4):148-150
为了探讨围产期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母婴问的垂直传播及对受染儿的远期影响等问题,我们以直接免疫荧光法、金标法对200例临产妇、25例新生儿(母亲CT抗原阳性),进行了CT抗原检测。结果如下:兰州地区产妇中CT的感染率平均为12.5%,母婴间的垂直传播率为40%,产妇感染CT与胎儿早产、出生低体重有相关性。CT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者中母婴垂直传播率高于正常足月儿;母婴垂直传播所致受染新生儿今后呼吸系统疾病的感染率高于未受感染儿;直接免疫荧光法、金标法,对CT抗原都是比较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手段。特别是金标法,更利于在临床中应用、推广围产期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套式PCR检测新生儿咽拭子两种衣原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套式PCR法,对109例新生儿咽拭子进行沙眼衣原体(CT)、肺炎衣原体(CP)DNA检测,其中38例为自然分娩,71例为剖宫产。结果:CT阳性率为11.1%(12/109),CP阳性为6.4%(7/109)。自然分娩者中CT阳性率15.8%(6/38)、CP阳性率2.6%(1/38);剖宫产者中,CT阳性率8.5%(6/71)、CP阳性率8.5%(6/71),两组CT、CP检出率差异均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