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利培酮和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2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胃溃疡患者,给予利培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1周。检测奥美拉唑治疗后利培酮以及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结果未使用奥美拉唑前,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为(29.25±7.82)μg/L;使用奥美拉唑后,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为(37.15±11.6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能够提高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因此,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胃溃疡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利培酮治疗时,应该监测患者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及时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培酮治疗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利培酮和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与临床作用的关系.方法 采用开放、自身对照研究.入组精神分裂症患者363例,男性195例,女性168例.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CGI-I)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结果 [1]利培酮血药浓度为(9.70±10.24)μg·L-1,9-羟利培酮浓度为(31.07±18.02)μg·L-1,总浓度为(40.77±23.22)μg·L-1.女性患者血药浓度显著高于男性.[2]利培酮、9-羟利培酮及总血药浓度与CGI-I之间均未发现显著性的相关.治疗有效组(191例)与无效组(172例)相比,2组在剂量、药物血药浓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锥体外系反应(EPS)组的平均病程及平均住院次数显著少于无EPS组.结论 利培酮治疗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女性患者浓度显著高于男性,与疗效之间未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服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之和及比值与剂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利培酮和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计算利培酮、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及两者之和与剂量的相关系数.结果:利培酮、9-羟利培酮及两者之和与剂量相关系数分别0.766 8,0.980 0和0.979 8.36.6%患者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高于利培酮.结论: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及两者之和比利培酮血药浓度与剂量有更好相关性,9-羟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药浓度与剂量关系,确定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方法对68例口服利培酮的精神分裂患者的血浆用液-质色谱仪进行检测,检测得到的血药浓度与服用剂量的关系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分别计算利培酮-剂量,9-羟利培酮-剂量,(利培酮+9-羟利培酮)-剂量三者的相关系数。结果利培酮-剂量的相关系数r1=0.802,9-羟利培酮-剂量的相关系数r2=0.979,(利培酮+9-羟利培酮)-剂量的相关系数r3=0.981。结论 9-羟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培酮血药浓度测定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的口服剂量,血药浓度及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2及4mg,疗程8周,第2,4,8周末采用HPLC测定利培酮及其有效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的血药浓度。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周进行阴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综合印象量表(CCI),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及锥体外系症状量表(ESRS)评定。结果: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阴阳性症状均有效,对阴性症状起效时间较阳性症状晚。2及4mg组利培酮及其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存在显著差异,但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利培酮及其代谢产物治疗窗可能在30-45ng.mL^-1。结论:采采取逐渐加量的小剂量治疗(2-4mg)方法戏安全又有效,临床上开展利培酮及9-羟利培酮浓度检测对预测疗效,防止不良反应发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小剂量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及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42例接受小剂量利培酮(A组)患者,以中等剂量利培酮(B组,40例)为对照;利培酮治疗8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A、B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生效时间比B组晚,A组的TESS总分显著低于B组。1周末9-羟利培酮(9-OH—RSP)与活性物(RSP+9-OH—RSP)血浓度,B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中小剂量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有确切疗效,9-羟利培酮血浓度、活性物血浓度均与疗效及不良反应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采用LC - MS/MS法检测人血浆中的利培酮及其活性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方法采用BEH C18色谱柱(50mm ×2.1 mm,1.7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0.01 mol·L-1醋酸铵(甲酸调pH3.4),梯度洗脱,流速0.2mL·min-1,柱温45℃,进样量3μL.利培酮、9-羟利培酮及盐酸丁螺环酮...  相似文献   

8.
利培酮与氟西汀合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与氟西汀(治疗抑郁和焦虑症)合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相互作用.方法 选取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有合并应用氟西汀指征的精神分裂症病人29例;单用利培酮,逐渐调整剂量到每天2~6 mg,稳定1周后加用氟西汀每天20 mg,测定血浆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浓度及胰岛素、瘦素、泌乳素水平.结果 在合并用药后1、2、3、4周,血浆利培酮浓度分别比合并用药前升高(4.22±3.72)、(5.00±4.28)、(4.80±3.87)、(4.83±3.30)ng·mL-1(P<0.01);血浆9-羟利培酮浓度比合并用药前降低(-0.78±3.52)、(-1.80±3.86)、(-0.86±3.88)、(-1.20±4.40)ng·mL-1(P>0.05);在合并用药4周内,胰岛素、瘦素、泌乳素水平与合并用药前无显著变化.结论 决定合并用氟西汀前,应将利培酮用量适当减少;合并用药对胰岛素、瘦素、泌乳素水平较单用利培酮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合用利培酮治疗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对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丙戊酸镁合用利培酮(合用组),另一组单用利培酮(单用组),治疗4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精神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治疗1周后及治疗结束时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的评分比单用组明显为低。结论伴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丙戊酸镁合用利培酮治疗,起效快,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培酮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药动学变化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300例,经过20 d 利培酮来治疗后,收集患者数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绩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来测定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结果利培酮经过吸收之后,tmax为(1.5±0.8)h,T1/2为(3.4±1.2)h。9-羟基利培酮的 tmax为(2.6±0.9)h,T1/2为(5.2±3.5),利培酮和9-羟基利培酮的ρ分别为(93.7±62.4)μg/L 和(142.5±43.8)μg/L。其 CL/F 为(8.5±6.1)L/h,V/F 为(32.5±25.3)L。结论利培酮的血液药物浓度以及9-羟基利培酮的浓度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治疗药物浓度的实施监测对于临床用药有着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片在人体内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1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非洛地平10mg后的血药浓度,并以DAS2.0药动学模块程序处理药-时数据及计算药动学参数。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不同时间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进行监测。结果:平均药动学参数tmax、Cmax、AUC0~48、AUC0~∞、Ka、t1/2分别为(3.88±0.35)h、(5.94±1.45)μg·L-1、(61.73±15.54)μg·h·L-1、(67.62±16.09)μg·h·L-1、(0.73±0.33)h-1、(15.43±4.15)h,以不同时间血药浓度分别对SBP、DBP、HR和MAP进行回归分析,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14 6、0.985 6、0.907 7和0.568 6。用药2~8 h内DBP下降明显(P<0.05或P<0.01)。结论:非洛地平血药浓度与药效相关,其有效血药浓度约为2.64~5.84μg·L-1,临床应用非洛地平应重点监测DBP、HR。  相似文献   

12.
沈芊  杨扬  白向荣  李焕明  王育琴 《中国药房》2010,(34):3211-3213
目的:研究拉呋替丁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2名健康志愿者分为男、女2组,分别交叉单剂量口服拉呋替丁胶囊10、20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拉呋替丁浓度,用DAS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口服拉呋替丁胶囊10、20mg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1.27±0.41)、(1.13±0.47)h,Cma(x165.98±43.01)、(344.22±70.70)μg·L-1,AUC0~16(673.96±196.84)、(1459.10±403.44)μg·h·L-1,AUC0~∞(752.82±196.84)、(1506.57±409.08)μg·h·L-1。结论:拉呋替丁胶囊口服后吸收迅速和完全,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基本符合口服一级一室模型。  相似文献   

13.
尼莫地平胶囊人体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仲坚  陶春蕾  许钒 《安徽医药》2010,14(5):519-521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胶囊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2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尼莫地平胶囊和参比尼莫地平片各60 mg,采用LC-MS/MS测定血清中尼莫地平的药物浓度。结果健康志愿者口服尼莫地平胶囊试验制剂及参比制剂后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37.459±13.224)μg.L-1和(46.223±22.980)μg.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150±0.384)h和(1.025±0.353)h,0~12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2)分别为(94.721±27.457)μg.h-1.L-1和(95.755±32.246)μg.h-1.L-1,半衰期T1/2分别为(3.073±0.941)h和(3.026±1.139)h。结论尼莫地平胶囊和参比制剂尼莫地平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相似,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中国人食用标准饮食时血浆中内源性左卡尼汀(LC)及其酰化物浓度的变化,对其内源性LC及其酰化物的水平作系统的研究。方法:12名健康受试者均食用标准饮食,分别于禁食10h后,于0、0.5、1.0、1.5、2.0、2.5、3.0、3.5、4.0、5.0、6.0、8.0、12.0、24.0h时取5mL前臂静脉血,分离血浆后,-20℃保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血浆中LC、乙酰左卡尼汀(ALC)、丙酰左卡尼汀(PLC)的浓度。结果:食用标准饮食时,LC、ALC、PLC0h的血药浓度分别为(40.25±5.32)、(2.33±0.62)、(0.61±0.22)μmol·L-1;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40.31±5.44)、(2.34±0.47)、(0.62±0.15)μmol·L-1。各时间点、不同性别受试者之间的血药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可用作人体内源性LC及其酰化物血浆浓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徐家根  初立梅  许静  徐康康 《中国药房》2010,(34):3208-3210
目的:研究酒石酸唑吡坦口溶片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18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7.5mg或参比制剂10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人血浆中的唑吡坦浓度,用非房室模型法估算唑吡坦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117.62±24.39)、(126.30±35.27)μg·L-1,tmax(0.69±0.16)、(1.25±0.29)h,AUC0~τ(431.16±109.25)、(451.58±114.25)μg·h·L-1,AUC0~∞(450.79±108.03)、(465.34±121.89)μg·h·L-1。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97.9±10.7)%。结论:2种国产唑吡坦片剂吸收程度等效而吸收速度不等效。  相似文献   

16.
刘茜  邵馨  赵辉  褚雨  刘艳芳 《中南药学》2011,9(6):427-430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对那格列奈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单独给药组和联合给药组),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那格列奈的浓度。结果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组Cmax分别为(1 868±226.3)和(992.8±246.0)μg.L-1,AUC0-t分别为(1 532.1±526.5)和(822.5±298.0)μg.h.L-1,AUC0-∞分别为(1 546.2±530.7)和(845.1±312.0)μg.h.L-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用药后卡维地洛抑制了那格列奈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钟小斌  黎渊弘  彭文兴 《中国药房》2010,(26):2448-2450
目的:研究氨溴索与罗红霉素合用时,氨溴索对罗红霉素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交叉服用罗红霉素片、罗红霉素片加氨溴索片,服药后在不同时间点抽取静脉血,采用液-质联用(LC-MS)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将罗红霉素的药动学参数进行方差分析,以90%可信区间判定药物是否发生相互作用。结果:罗红霉素单用与合用氨溴索后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1.67±0.32)、(1.67±0.41)h,Cma(x10.26±2.82)、(10.86±3.19)mg.L-1,AUC0~7(2110.19±35.18)、(113.42±38.72)mg.h.L-1,AUC0~∞(111.70±36.23)、(115.04±39.98)mg.h.L-1。结论:氨溴索对人体内罗红霉素的血药浓度和药动学参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尼索地平对单硝酸异山梨酯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均分为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5.4mg·kg-1)组和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5.4mg·kg-1+尼索地平5.4mg·kg-1)组,每组6只,灌胃给药。于给药前和给药后8.0h内眼球后静脉丛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单硝酸异山梨酯的浓度,以DAS软件处理,并用非房室模型统计矩方法计算和比较药动学参数。结果:单用组与联用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的药动学参数为:t1/2分别为(2.309±0.916)、(1.324±0.500)h,cmax分别为(2.292±0.700)、(2.735±0.439)mg·L-1,AUC0~8h分别为(3.339±0.663)、(4.152±0.719)mg·h·L-1,Vd分别为(0.881±0.378)、(0.462±0.202)L,均符合二室模型;其中与单用组比较,联用组t1/2、Vd明显减小(P〈0.05),其他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尼索地平可加快单硝酸异山梨酯在大鼠体内的消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泮托拉唑的高效液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泮托拉唑肠溶片在男性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行为,评价其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1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单剂量口服泮托拉唑肠溶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40 mg,HPLC法测定服药后12 h内不同时间血浆中泮托拉唑的浓度,BAPP药动学程序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2种制剂生物等效性。结果受制剂试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3.4±0.6)h和(3.3±0.4)h;Tmax为(3 435.11±1 101.72)μg.L-1和(3 312.37±987.50)μg.L-1;T1/2分别为(1.60±0.31)h和(1.73±0.47)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36 h)分别为(7 805.88±2 390.66)μg.h-1.L-1和(7 459.61±2 641.25)μg.h-1.L-1。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7.30±20.20)%。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灵敏,测得的数据可靠,统计学分析表明2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胸腺素α1(sTα1)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取小鼠45只(sTα1,1mg·kg-1)、大鼠3只(sTα1,0.5mg·kg-1),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6h内小鼠眼眶静脉采血和大鼠心脏采血;另取小鼠180只,随机分为高、中、低(sTα1,5、1、0.32mg·kg-1)剂量组,取大鼠9只,随机分为高、中、低(sTα1,2.5、0.5、0.16mg·kg-1)剂量组,皮下注射相应药物,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0h内小鼠眼眶静脉采血和大鼠心脏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sTα1静脉注射在小鼠体内的t1/2β为0.68h、AUC0~∞为554.32μg·h·L-1,在大鼠体内的t1/2β为(1.87±0.50)h、AUC0~∞为(1602.91±360.41)μg·h·L-1;sTα1高、中、低剂量组皮下注射在小鼠体内的t1/2分别为0.76、0.54、0.268h,AUC0~∞分别为3222.95、417.67、366.60μg·h·L-1,在大鼠体内的t1/2分别为(1.23±0.23)、(1.40±0.37)、(1.99±0.94)h,AUC0~∞分别为(22436.74±5641.94)、(1539.63±203.30)、(729.60±320.0)μg·h·L-1。结论:sTα1在大鼠和小鼠体内静脉注射的药动学过程属于一级二室开放模型,皮下注射的药动学过程属于一级一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