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覆盖还田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及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阐明秸秆覆盖还田的重要性,并为石家庄地区推广小麦和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10月~2013年6月(2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以不秸秆覆盖还田为对照(CK),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还田(小麦秸秆还田量为4 500 kg/hm^2左右,玉米秸秆还田量为7 500 kg/hm^2左右)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以及玉米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处理的玉米和小麦农田2 m土体储水量均〉其CK,其中,玉米生长期储水量增幅为2.16%~13.62%,小麦生长期储水量增幅为0.95%~4.50%;单位面积穗数、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均≥其CK,其中,玉米增产9.39%,小麦增产11.70%。秸秆覆盖还田能够提高农田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玉米和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麦秸还田稻作效果,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麦秸还田全程机械化稻作技术示范区进行麦秸还田稻作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可以加速秸秆腐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产稻谷50kg/亩以上,增产率8%以上。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培肥及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北京市2个项目区县3年玉米秸秆还田土壤培肥与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3年土壤有机质增加1.69 g/kg,提高12.85%;容重降低0.12 g/cm3,降低7.79%,且容重降低与秸秆还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88;土壤氮磷钾养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全氮提高15.85%、全磷和有效磷提高8.58%、21.82%、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分别提高16.2%、17.5%、10.33%。玉米秸秆还田可提供有机质749.49 kg/亩、全氮7.70 kg/亩、全磷0.99 kg/亩、全钾15.82 kg/亩,相当于减施尿素16.74 kg/亩、普钙5.50 kg/亩、硫酸钾31.63 kg/亩;土壤固碳146.9 kg/亩,相当减排二氧化碳538.8 kg/亩;固氮7.35 kg/亩,相当减施纯氮0.37 kg/亩;下茬作物冬小麦平均增产23.5 kg/亩,增产率6.36%。  相似文献   

4.
从麦秸还田稻作试验效果看,麦秸还田稻作效果显著,配合施用有机废物发酵菌曲效果更加显著,较无秸秆还田分别增产47.26千克/亩、69.90千克/亩,增产率分别为7.13%、10.55%。  相似文献   

5.
双孢蘑菇栽培一般多采用麦秸为主要原料,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有3亿亩左右,玉米秸秆的产量巨大,目前大多数的农民都将玉米秸秆全部还田,这样秸秆还田量超过科学还田量的一倍,还会影响下茬小麦生长,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如何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增加农业效益,近几年来我们在麦秸作主料栽培双孢蘑菇的基础上,探索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试验表明,只要原料复配合理,就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和效益.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不仅可以变废为宝,增加效益,而且可以将玉米秸秆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料,从而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不同秸秆还田量的增产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连续4年进行多点麦秸麦糠覆盖不同用量定位试验,分析得出适合本地区的麦秸麦糠还田用量,同时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增产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机械粉碎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原平县每年种植玉米、高粱35万亩左右,秸秆产量约4亿公斤,其中20%引火燃烧,30%切碎喂畜,50%糟踏废弃。为了开辟肥源,培肥地力,1984年我县开始引进机械粉碎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当年试验140亩,1985年示范1300亩,1986年推广17370亩,1987年推广26000亩,1988年推广66147亩,1989年推广10.06万亩。经过6年试验、示范、推广,普及到全县13个平川乡(镇)100多个村庄,累计还田面积21万亩,增产作用十分显著。一、还田技术机械粉碎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就是在玉米、高粱成熟采穗以后,秸秆还在地里直立时,用拖拉机牵引秸秆粉碎机将秸秆粉碎匀撒地面,然后用大中型拖拉机带深耕犁深埋。有水利条件的冬浇一次,无水利条件的适度磙压。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年平原灌区中、高产田和旱作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的不同秸秆还田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以及添加腐熟剂均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旱作区秸秆覆盖效果显著。除添加腐熟剂处理,其他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有机质均有显著增加,全氮除高产田外表现出有增加趋势,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有所提高。同时,为了实现培肥的目的,在玉米收获后全部秸秆还田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9.
麦秸不同形式还田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麦秸不同形式还田效应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施垫麦秸发酵农家肥、覆盖麦秸、翻压麦秸、高茬收割还田4种处理第5年的土壤较还田前有机质增加1.98-2.53g/kg、全氮增加0.10-0.15g/kg、速效磷增加3.0-4.0mg/kg、速效钾增加23-25mg/kg,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透水性提高,有明显地增产效应,较对照增产13.5%-23.7%。其增产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垫麦秸发酵农家肥、覆盖麦秸、翻压麦秸、高茬收割。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还田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原理及特点,重点分析玉米秸秆粉碎翻埋、地表覆盖的作用和效果。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碎翻埋可明显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大量营养元素的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玉米秸秆覆盖具有显著的保墒、培肥、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冬小麦秸秆、秸秆覆盖量和覆盖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在陕西关中一年两熟典型地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用小偃22和小偃216 2个冬小麦品种秸秆,设秸秆混入耕层、秸秆带状覆盖、秸秆全面覆盖3种秸秆还田方式,以及4 500,7 500和10 500kg/hm2 3个秸秆还田量,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于夏玉米幼苗期和发育中期测定株高、茎粗、次生根数、叶片颜色、单株干质量,并于成熟期测定株高、穗位高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各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012年夏玉米播种后由于较长时期干旱少雨,冬小麦秸秆覆盖的保墒作用大于其化感作用,各秸秆还田处理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总体优于对照。在2个小麦品种秸秆中,以小偃216秸秆对夏玉米诸性状的表现较好;在3种秸秆还田量中,以7 500kg/hm2秸秆还田量较为适宜;3种秸秆还田方式中,则以秸秆带状覆盖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在此组合下,夏玉米幼苗和植株生长健壮,成熟期产量最高。【结论】对夏玉米进行秸秆覆盖时,以冬小麦秸秆覆盖量为7 500kg/hm2的带状覆盖方式最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夏玉米田间不同模式的小麦秸秆覆盖试验研究,探寻夏玉米少耕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以期达到夏玉米可持续生产。在小麦收割后不翻耕,麦秸麦糠就地覆盖,覆盖量以300~700 kg/亩为宜,玉米大小行开沟播种,密度3 500~4 000株/亩,播种后优质有机肥沿沟盖种,科学增施氮肥,及时预防病虫草害。本技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与传统耕作相比,显著提高了玉米的双穗率、百粒重、穗粒数,增产幅度达到20.5%~56.4%,降低生产费用80.2~101.9元/亩,纯收入增加68.0~112.0元/亩。大量秸秆用于肥田,减少化肥使用量34.7%,杂草减少78.9%,玉米田生态逐渐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我县夏玉米种植面积大,但产量低而不稳。其根本原因是忽视了种地养地,特别是近几年来有机肥料施用量减少,土壤中有机质明显下降,直接影响了产量的提高。据美国韩丁在玉米地试验,每年一季秸秆还田,玉米亩产连续十年超过500公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由1.3%增加到2.8%。从1984—1988年,我们对夏玉米播后进行的作物秸秆盖田试验结果,一般每亩铺盖350公斤秸秆的处理,五年平均亩产405.5公斤,比不铺秸秆的亩增产103.3公斤,增产率34.2%。由于该项技术简便易行,增产显著,受到广  相似文献   

14.
通过秸秆还田实验,探讨秸秆还田对水稻的增产潜力及效果,为水稻生产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发现,秸秆还田对水稻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且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南方丘区两熟制稻田保护性耕作的稻田生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四川省两熟制稻-麦(油)秸秆资源丰富,但处理难的现状,研究了在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下,秸秆还田种类(麦秸、油莱秸)和还田数量(全量、半量)的稻田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麦秸、油莱秸全量还田增产效果明显,分别比对照增产4.84%、6.20%;秸秆还田节水效益不明显,麦秸水分生产效率未得到改善,油莱秸还田水稻水分生产效率增加,油全、油半处理灌溉水分生产效率、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高0.048、0.045、0.039、0.032;秸秆还田能有效培肥土壤,土壤全N、P、速效养分及微量元素含量显著提高,其中土壤速效氮麦全、麦半处理分别增加14.5、18.1mg/kg;此外,秸秆全量还田投入/产出值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为秸秆的高效循环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示范推广,探讨甜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相关技术。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有明显节肥增产效果,在博罗县推广应用该技术,平均每667m~2可节肥约10kg,增产约45.25kg,累计实现经济效益200多万。  相似文献   

17.
我市自1990年以来,由于农村燃料结构、饲料结构与肥料结构的改变,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每年稻麦两熟秸秆还田面积已逐渐发展到35万亩左右.秸秆还田方法有部分还田与全量还田、直接还田与速腐还田、当季还田与堆放后下季还田等.为明确秸秆不同还田方法对稻麦的增产效果,1997~1999年在我站试验基地进行了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实施农作物秸秆就地全量还田利用,是解决农民田间燃烧秸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科学有效技术措施.四川省成都市农技推广系统在成功推广应用稻草覆盖栽培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和总结了以固定厢沟式双免耕栽培为基础的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技术在推广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创造性地提出了秸秆覆盖水稻集约化栽培新技术,成功地将麦秸和油菜秸秆的还田利用与免耕和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经过连续 3年的试验应用,累计推广面积19万多亩,在不增加水稻生产成本的条件下,稻谷平均每亩产量达到537kg,比常规栽培增产 4.8%.  相似文献   

19.
大豆田间覆盖麦秸增产效果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秸秆粉碎覆盖或旋耕还田具有保墒蓄水、调节耕层温度、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农作物产量的效果。大豆田间覆盖粉碎的麦秸应掌握适时、适量、均匀和宽行浅播、防病治虫、增施氮肥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一、好处 免耕覆盖选播和免耕硬茬播种,实现了秸秆覆盖、节水、增肥、增产、亩节约用水30-40立方米。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直接粉碎还田,相当于每亩增施50公斤标准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