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取心井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优选出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粒度中值等参数,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有效地定量判别流动单元。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砂砾岩划分出4类流动单元,这4类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关系较为密切,流动单元Ⅰ水淹严重,流动单元Ⅳ、Ⅴ区为低孔、低渗,原始含油性本身较差,而流动单元Ⅱ、Ⅲ是该区油藏下一步挖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动单元是具有相同渗流特征的岩相组合,应用该方法可以精细刻划储层的非均质性。针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利用八区克上组取心井岩心分析资料,计算FZI、RQI、ΦZ、ΦR等参数,采用Q型聚类分析方法将该区砾岩储集层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并分别分析,描述了各类流动单元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岩石物理相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储集层岩石物理相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后期构造作用和流体改造作用的综合反映,同一岩性相可对应于不同的岩石物理相,而同一种岩石物理相则具有相似的水力学特征和相似的物性特征.根据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粒度中值等参数,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砂砾岩储集层定量划分为4类岩石物理相.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地质和生产状况,分析各类岩石物理相主要特征与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指出,岩石物理相Ⅰ区水淹严重;Ⅳ区为低孔、低渗,原始含油性差;Ⅱ、Ⅲ区属弱水淹,是油田目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图1表1参5(谭成仟摘)  相似文献   

4.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区八道湾组砾岩油藏高含水开发期的特点,提出了砾岩油藏流动单元定量划分方法.通过对取心井参数优选,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储集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种类型,建立了各类流动单元的数学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对非取心井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并应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地下流体的流动特征,为预测剩余油分布规律、油田后期开发调整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开展流动单元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渗流系数、存储系数和夹层密度等参数将克拉玛依油田三3区克下组分为Ⅰ,Ⅱ,Ⅲ和Ⅳ类流动单元,并详细描述了各类流动单元的孔隙结构特征、分布规律及渗流能力特征。按流动单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了各类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流动单元具有不同的渗流特征,从Ⅰ到Ⅳ类流动单元,毛细管压力曲线阀压不断增加,进汞曲线平缓段不断变短,最小润湿相饱和度大幅上升,残余油时水相相对渗透率不断下降,渗流能力不断下降;剩余油分布与储层流动单元类型密切相关,Ⅰ类流动单元水淹严重,Ⅱ和Ⅲ类流动单元是剩余油分布的相对富集区,Ⅳ类流动单元水淹较弱,但剩余油储量低。  相似文献   

6.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区八道湾组砾岩油藏高含水开发期的特点,提出了砾岩油藏流动单元定量划分方法。通过对取心井参数优选,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储集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 种类型,建立了各类流动单元的数学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对非取心井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并应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地下流体的流动特征,为预测剩余油分布规律、油田后期开发调整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沉积和储层特征 ,依据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准则 ,利用测井、钻井取心、试油及有关地质资料 ,匹配、拟合和提取参数 ,以统计分析特征值及其准确率、分辨率研究砾岩油藏储层岩性、物性与含油气情况 ,生成了该区油藏精细评价的参数和指标 ,建立了适应该区克上组砾岩油藏评价解释模型。通过该区克上组 117口井储层精细评价处理 ,介绍了精细评价砾岩油藏的参数、标准、权系数及其应用效果 ,为该区克上组砾岩油藏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克拉玛依三2区克下组砾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分析了影响克拉玛依三2区克下组砾岩油藏流动单元的基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将研究区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类,研究结果表明Ⅰ、Ⅱ类流动单元的物性和储集性能较好,油井初期产量高,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及中部偏东地区;Ⅲ类流动单元连续性也较好,目前剩余油饱和度较高,是油藏进一步挖潜的目标;Ⅳ类流动单元渗流性质中等偏差,分布面积小,储量丰度低;同时流动单元的分布主要受控于微相砂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计算砾岩油藏储量的参数,提出了高度非均质砾岩油藏储量计算和参数确定的准则及网络积分计算分析方法,确定出小层计算单元储量分布参数。利用砾岩油藏测井解释、沉积微相、油藏参数空间分布成果及相应的开发动态分析资料,网络化提取并建立砾岩油藏储量计算参数数据库,分析计算了该区克上组各小层原油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及储量采出程度。指出了该区油田开发稳产的重要接替和调整挖潜层位,为合理选择区块开发决策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相应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参数及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利用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技术分析软件系统,通过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储层实际应用,处理区内克上组砾岩油藏相应井段117口井测井地质资料,分别利用砾岩油藏测井解释、沉积微相分布研究成果,提取、集总和描述了各层段砾岩油藏储层参数分布,阐明了克上组各小层砾岩油藏的分布富集范围。从而,分析砾岩油藏开发动态资料,研究了该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储量及采出情况,指出了剩余油分布富集层位、井区和位置,为合理选择区块开发决策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相应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克拉玛依油田七区八道湾组油藏储集层以中—粗砂岩和砾岩为主,油藏开发时间长,剩余油分布广,为实现小层挖潜,弱化储集层非均质性,实施了精细分层压裂。在储集层改造过程中,出现了裂缝穿过隔夹层沟通水层的情况,挖潜效果较差。为了明确储集层的岩石力学特性和区域地应力分布状态,采用室内岩心实验和现场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油藏三维应力场模型。研究发现,油藏西南部和中部应力差异不大,油藏东南部应力受断层影响较大,西南部应力受断层影响较小;研究区内发育5条逆断层且地层倾角变化较大,并在断层的交会处产生应力突变,对后期的压裂施工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调整施工参数;在油藏西南部和中部裂缝向上向下延伸均匀,在油藏东南部深部地区,若隔夹层较厚,裂缝则向较为容易延伸的方向大幅延伸,易沟通水层,隔夹层较薄时,裂缝易穿透上下夹层。对2 m3/min和3 m3/min排量下的裂缝高度进行了模拟,发现在3 m3/min排量下裂缝的高度控制困难,裂缝纵向延伸较大,沟通下部底水;在2 m3/min排量下,裂缝延伸控制容易,纵向延伸合理。  相似文献   

12.
克拉玛依油田七区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拉玛依油田七东 1 区克下组油藏聚合物驱工业化试验》是中石油 2005 年立项的重大试验开发项目。通过对试验区的油藏地质分析,建立了合理的精细地质模型和油藏数值模型。经模拟研究,确定了最优驱油方案,同时对方案进行了效果和聚合物产出浓度预测,为现场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试验区的生产动态进行了聚合物跟踪拟合,及时修正聚合物物化参数,使参数的取值更加贴近实际,为跟踪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岩心分析资料和大量的测井、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各种沉积相标志的分析,研究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中三叠统克上组储集层的沉积相类型、微相组成以及主要沉积微相的特征,认为八区克上组为一套冲积扇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早期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晚期过渡为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作为储集层出现的主要是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和扇三角洲平原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其次为水下分流间滩地及席状砂砂体。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克拉玛依油田下克拉玛依组为目的层,采用层次分析与模式拟合的研究思路,对冲积扇储层内部构型进行深入解剖。以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为原型模型,通过对水平井、密井网及小井距的解剖,系统总结了不同相带、不同旋回内部砂砾岩体及隔夹层的展布特征,分析了不同井距条件下单一砂体的控制程度,并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型。  相似文献   

15.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水淹层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地质和开发动态,分析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油藏水淹状况,提出了裂缝性低渗透砾岩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水淹层的综合识别方法,并对三次加密调整井进行了水淹层解释。调整井投产效果证明,该方法的符合率高达93.8%.研究认为水淹层的分布受裂缝和注水量的控制,在平面上水淹方向以东西向为主,南北向其次;在纵向上以顺层水淹为主,水淹程度受油层打开程度和裂缝发育程度影响, P2w3、P2w4。水淹相对严重。水淹体的形态受裂缝形态控制,全区平均水淹体高度为80~120m,长度300-500m,厚度在100m左右。  相似文献   

16.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油层气测渗透率主要分布在28.8~300.0 mD,渗透率级差大,部分区域存在高渗窜流通道。在二元体系驱先导试验过程中,由于对二元体系与储集层物性的匹配关系认识不清,部分井组油层堵塞,油井产液能力大幅下降,亟需确定二元体系与油层渗透率的匹配关系。针对扩大试验区的油藏特征,利用不同渗透率的岩心开展二元体系注入性实验,根据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和黏度损失率,进行注入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储集层气测渗透率不大于30.0 mD时,低分子量10~50 mPa·s、中—高分子量10~20 mPa·s的二元体系注入性好;气测渗透率为30.0~100.0 mD时,适合注入低—中分子量10~50 mPa·s、高分子量10~35 mPa·s的二元体系;气测渗透率为100.0~300.0 mD时,低—高分子量10~50 mPa·s的二元体系注入性皆宜。  相似文献   

17.
克拉玛依油田三区砾岩油藏水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淹模式的系统总结是油藏水淹层快速识别和水淹级别准确判断的基础和关键。以克拉玛依油田三区克下组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分析水淹储层地球物理响应变化特征,依据区域测井资料研究水淹层岩石物理响应机理和测井响应特征,归纳出克下组砾岩油藏的5种水淹模式。利用电阻率径向幅度差确定水淹级别的模式有2种,结合2种水淹模式和试油结论制作砾岩油藏水淹级别定性评价的电性图版。砾岩油藏岩性复杂多变和非均质性严重,储层绝对电阻率对水淹级别不是很敏感,深中电阻率的差值可以有效判断水淹级别。基于储层沉积韵律和电性曲线判断水淹部位和水淹强度的模式有2种。沉积环境的变化导致储层纵向上物性和渗流性存在差异,注入水对储层流体的驱替就有选择性,水淹部位和水淹强度也会不同。依据自然电位基线偏移识别水淹部位的模式有1种,不同的泥岩基线偏移代表着储层不同部位的水淹情况。5种水淹模式的综合应用提高了三区砾岩油藏水淹层评价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FastTracker软件在克拉玛依油田滚动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储集层地质建模从三维空间土定量表征、预测油气储集层的展布与性质,业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方向,2001年在克拉玛依油田四2区检131井区克拉冯依组滚动开发的过程中,以前期油描述成果为基础,借助于先进的FastTracker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了形象、直观的三维构造模型、岩性模型以及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及电阻率属性模型。在钻井实施进程中,利用该软年独有的实时更新功能,不断地补充新井资料,提高了模型精度,并利用Monte Carlo风险评估分析方法,预测了克下组的有利含油区,从而指导了滚动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