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最易与电子政务在概念上产生混淆的当属"电子政府". "电子政府"这个名称直译自英文Electronic Government (简称E-Government),其原意是利用网络技术来构建一个"虚拟政府",从而使民众能够随时随地地享受各类政府服务.  相似文献   

2.
美国佛瑞斯特研究公司日前在华盛顿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尽管经费不足,以及政府对电子时代与民众打交道的方式反应迟钝,但是到了2006年,美国各级政府将从因特网上收取15%的各种税费。至此,美国开始逐步实现“电子政府”化。据这项报告透露,到2006年,美国各级政府将从网上接收3.33亿份来自企业或民众的各种申请和报告,各级政府也将会在网上推出1.4万种网上申请服务。佛瑞斯特研究公司在其报告中指出,根据目前的情况,两年之内美国政府还将维持低风险、以民众为主的网上服务活动。而美国政府将经过获得经验、整…  相似文献   

3.
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由来及目标1955年,美国田纳西州民主党参议员阿尔伯特尔·戈尔在美国国会提出对美国战后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州际高速公路法案”;1991年,阿尔伯特尔·戈尔的儿子,美国现任副总统阿尔·戈尔提出了一个“高性能计算行动”(Hi...  相似文献   

4.
外刊头条     
美联社1月26日消息:微软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Bill Gates)1月25日表示,电子政府办公的形式不会导致裁员,它将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得政府管理流程更加高效和透明。盖茨表示,电子政府是微软“一项重点业务”,他希望自己这番说法能够缓减对于电子政府可能导致公务  相似文献   

5.
美国现任副总统戈尔先生非常热心于世界电信事业的发展。1994年他提出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此后,他先后三次在国际电联(ITU)会议上发表演讲:第一次是飞行8000公里从美国白宫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向ITU大会作实地演说;第二次是在日本的京都通过卫星向会议作电视讲话,并邀请ITU下届会议到美国举行。 1998年10月12日,由来自世界各国的1200名代表参加的ITU全会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城会议中心举行,戈尔先生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提出了电信业面临的五大挑战,并将其描述为“相互依存的数字时代之宣言”。本文是戈尔先生讲话内容的编译。戈尔先生掌握大量的统计资料,演讲内容丰富生动,有些观点颇为新颖,当然其中难免带有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东西和美国人的价值观念,望读者注意摒弃糟粕,吸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电子政府的建设,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服务应用,其成功经验和做法对提升我国电子政府建设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电子政府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用户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并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统一规划,积极稳妥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7.
《雷达与电子战》2007,(1):43-43
专门生产无源电子监视系统的捷克ERA电子公司已被美国一个名为Rannoch的软件设计公司收购。“我不否认我们公司与美国一个公司成为合作伙伴的事实,”ERA公司销售经理伯纳德说。伯纳德不愿透露公司出售的详情,也未谈及新股东对将来研发项目所作的计划,只说到ERA公司现在正将出售一事通知各股东。Rannoch公司管理人员也拒绝谈论收购一事,而捷克防御产品制造商协会(ERA公司为其成员之一)的主席称,“我清楚ERA公司一直在寻求一个能够使之在市场上占据更为稳固的位置并帮助其获得稳定的出口销售订单的战略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8.
《通信管理与技术》2004,(6):i013-i013
电子政府,从未来的国际性发展方向上看,是指实体政府借助信息和技术为其对象构建的旨在为其提供实质性政府服务的“虚拟政府”,是现有的政府机构在开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所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在中国,电子政府的实现过程也被狭义地称为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9.
一些电子政务比较先进的国家,非常重视利用政务网络充分满足公民的需求和期望,并非常重视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以美国为例,小布什上台以后,奉行打造一个“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府”的政策,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十分重视电子政务的人性化背景。除建立国家电子政务的入口“第一政府  相似文献   

10.
政府网站公共服务的6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型政府内容主要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互动、在线事务处理和网上便民服务四个方面内容.服务型政府网站能够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良好的途径,是政府凭借其自身特有的信息资源优势,为民众提供及时、便捷、高效、易用的信息服务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1 信息化产业和有线电视网络2 1世纪人类将进入信息社会。以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信息制造、信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全面展开。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任时提出了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即NII计划 ) ,当时的副总统戈尔又于 1998年 4月提出了NGI计划 (即全美IP联网计划 ) ,旨在提高美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英、法、加、日等一些国家也相继提出了本国的信息设施发展计划。我国也提出了“中国信息基础设施”(CII)计划 ,国家信息网络建设的目标是“一个平台三个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 ) ,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电子技术》2003,(20):51-51
长期以来电子政务建设都是政府关注的重点 ,近几年更是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增设新的项目来推进其发展。但是近两年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侧重于利用电子手段协助政府“服务于民”,如建设政府网站、推出网上一站式服务等。而在如何利用电子手段帮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监控职能、提高政府效率上还较为欠缺。观察家指出 ,电子政务的本质主要在于加强政府的服务职能和监控职能。如果只偏重于服务 ,无疑会以偏概全。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政府对于监控职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电子政务的“监控”职能也亟待加强。对我国大多数政府部门来说 ,…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1993年12月2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宣布美国计划在今后10~15年建成“信息高速公路”的政策已初步成型,不久将以法律草案形式提交国会讨论。“信息高速公路”是最近美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指拟议中建立的贯通美...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月,日本政府制定了《e-Japan战略》,计划在5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最先进的IT国家,2003年完成电子政府的基础建设。为使国民安全放心地享受电子政府提供的服务,确保信息安全、可靠,2001年日本政府专门成立了“密码研究与评估委员会(CryptographyResearch and Evaluation Committees,简称:  相似文献   

15.
2050年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瞻望总参第63研究所徐震中蚌埠汽车管理学院吴月琴1风靡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也许是儿子继承父亲的衣钵,也许是“上帝”的安排,两代人的心愿,居然被一个家族的父与子梦回。一夜间,“信息高速公路”使戈尔的名字传遍美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信息高速公路” 1993年12月2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宣布,美国计划在今后10~15年建成“信息高速公路”的政策已初步成型,下久将以法律草案形式提交国会讨论。 “信息高速公路”是近来美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项耗资上千亿美元的计划,是指拟议中建立的贯通美国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以至普通美国人家庭的全国性信息网络,它是以信息交流为目的的基础设施,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不需要那种公务内容原样照搬、换汤不换药式的“电子衙门”,需要的是真正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打破政府机关行政划分,重新组织工作流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一站式”服务的“网上政府”。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设想可以说是拟在2010年完成的宏伟的国家计划。美国副总统戈尔所提出的全美信息基础结构计划,正在通过实施地区性信息基础结构计划向具体实现。也就是说,多媒体社会在美国正在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电子医药商务发展最早、最成熟的美国和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了探究,得出美国的成功发展得力于三元主体的合理互动模式:而我国在医药电子商务及其相关的软环境和服务市场处于初步阶段,发展不完善。然后对“珍诚模式”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的进行了分析.得出“珍诚模式”对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推广借鉴意义在于:合理定位企业的目标市场和服务特色,电子商务要实现“四流”协同并与传统销售有机融合,增值服务要与用户“捆绑”并提升价值链,把握医疗卫生改革和政府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新业务动态     
《广东通信技术》2004,24(8):77-77
英国电信与雅虎共同推出即时通讯电话服务“BTCommunicatorwithYahooMessenger”7月15日,英国电信(BT)与雅虎公司共同推出了一种能够使用户通过雅虎公司即时通讯产品打电话的新服务——“BTCommunicatorwithYahooMessenger”。这两家公司还将于2005年为这项服务增添视频功能,使用户能够在相互通话间或使用即时通讯聊天时相互看到对方。“BTCommunicatorwithYahooMessenger”的推出旨在使用户能够更方便地由即时通讯服务切换到电话服务。BT集团表示,从即时通讯对话框中,用户能够向对方发送即时信息、电子邮件,并通过PC进行语音通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