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江苏医药》2012,38(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脑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行去大骨瓣减压术的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动态CT观察硬脑膜下积液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结果 硬脑膜下积液通常在去骨瓣减压术后2周内出现,硬脑膜下积液的部位多变,额颞顶部多见.积液不导致患者原有意识恶化或出现新增神经病学症状,且最终均能消退;有明显占位效应的积液在消退时患者常发展为严重脑积水.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脑膜下积液的形成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代偿机制,针对积液本身不需要特殊治疗;有占位效应的硬脑膜下积液常预示严重脑积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23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硬脑膜下积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回顾性总结,我们发现硬膜下积液的出现与近期脑积水的形成密切相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去骨瓣减压术后112例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中68例硬膜下积液经保守治疗痊愈.44例患者有明显的占位效应而采用再次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 开颅再次手术、积液-腹腔分流术为去骨瓣减压术后难治性硬膜下积液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1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49例)和无脑积水组(270例),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因素。结果脑积水组与无脑积水组患者的硬膜下及脑内血肿、开放性损伤、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行去骨瓣减压术、硬膜敞开、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放性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去骨瓣减压术、硬膜敞开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P〈0.01),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是保护因素(P〈0.01)。结论开放性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去骨瓣减压术、硬膜敞开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宁亮  钱令涛  李严  梁卫东  朱司阳 《安徽医药》2015,36(9):1106-1108
目的 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47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后的4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和常规治疗,试验组23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和疗效评估。结果 试验组脑梗死、脑积水、纵裂积液、硬膜下积液、癫痫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腰大池引流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脑膜补片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78例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同步行硬脑膜补片修补硬膜和B组38例行去骨瓣减压硬膜敞开。比较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半年随访患者GOS情况。结果A组并发脑膨出(0)、脑室穿通畸形(2.5%)、硬膜下或皮下积液(17.5%)、脑脊液漏(5%)、颅内感染(7.5%)明显低于B组;半年后评价A组GOS评分明显高于B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应用硬脑膜补片修补硬膜,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愈后,该方法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在我科室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预后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COS)标准评价。结果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对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痊愈8例,致残6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手术指征明确的病例,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合理采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1998年1月~2008年10月我科对4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其中30例术后出现硬膜下积液,现将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144例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学辉  瞿丹霞 《安徽医药》2016,20(11):2102-2103
目的 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144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经确诊后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39%。而脑膨出、脑积水、硬膜下积液为发生率最高的3种并发症。患者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血肿量、血肿部位、骨瓣大小和手术时机均是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可针对可控因素给予积极预防和处理,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30例,均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进行术后并发症随访治疗探究患者并发脑硬膜下积液的发生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脑骨窗疝和脱水剂的应用是导致患者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组30例患者中,12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18例行手术治疗。治疗后,治愈1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0%。结论发生硬膜下积液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临床上应警惕脑骨窗疝的发生,合理使用脱水剂,以降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积水的引流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根据术后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3个月内继发脑积水的发生情况,并作比较。对于两组出现继发脑积水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继发脑积水发生率为5.88%(2/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8/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出现继发脑积水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引流治疗后,术后随访1年显示, 4例(40.00%)患者恢复良好, 3例(30.00%)患者轻残, 2例(20.00%)患者重残, 1例(10.00%)患者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有助于减少继发脑积水的发生率,对于出现继发脑积水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引流治疗能够起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新生儿脑损伤与外部性脑积水的相关性进行分探讨。方法从医院收治的新生儿脑损伤病例中选取80例,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儿的临床资料与病情变化进行分析,定期对患儿进行头部CT的检查。观察新生儿脑损伤之后脑组织的临床变化,并对新生儿脑损伤与外部性脑积水(EH)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P<0.05)结果 80例新生儿脑损伤患儿中,新生儿出现缺血缺氧性质脑病有40例,其中出现外部性脑积水的有20例,并发神经系统症状的有5例。其中颅内出血的有11例,出现外部性脑积水的有4例,并发神经系统症状的有2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28例,出现外部性脑积水的有17例,并发神经系统症状的有6例。结论新生儿脑损伤患者在临床中可能出现外部性脑积水症状,不同的病因所引发的外部性脑积水的治疗预后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成因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36例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引起该病的因素进行探讨,然后采用外科手术对其进行治疗。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重型颅脑创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发病与瞳孔变化、GCS评分、年龄、合并伤、围手术期血压、中线移位以及环池状态等因素有关(P<0.05);②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瞳孔散大与围手术期低血压可能是引起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治疗结果:12例死亡,剩余24例出院后随访2~18个月,平均(9.3±0.8)个月,恢复良好16例,8例中至重残。结论重型颅脑创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成因可能为瞳孔散大及围术期血压低;该病可能会导致进一步地重脑损害,应该对其进行早期、及时地诊断,并采取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同期行分流与颅骨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手术的颅脑损伤病例,对其临床资料、并发症及其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术后82.1%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脑积水、脑膨出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手术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束汉生  郭之通  朱成  张弋  王淮  王昊 《淮海医药》2005,23(4):270-271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并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总结我院近5年救治的20例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并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并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机理与受伤方式、脑血液流变学变化、血管的解剖学特点等因素有关。结论对于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对本病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陈芳莲  葛歆瞳  王栋  雷平 《天津医药》2021,49(12):1335-1339
在颅脑创伤患者中,大多数属于轻度颅脑创伤,其中部分患者的脑组织在伤后远期会发生神经退行性变, 此病的相关病理进展机制至今尚未得到充分阐明,严重影响了其治疗策略的探索和发展。在概括中、重型颅脑创伤 后颅内病理改变进程的基础上对比论述已报道的反复轻型颅脑创伤病变进展的机制,并针对上述病理进程的治疗 策略的研究进展予以总结,为今后探索该病长期、综合性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洋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41+43-41,43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病程分为Ⅰ、Ⅱ和Ⅲ组,Ⅰ组22例,Ⅱ组21例,Ⅲ组17例,Ⅰ组的病程为≤2个月,Ⅱ组的病程为2~3个月,Ⅲ组病程为≥3个月,3组均进行术后的综合治疗,在人院时和出院后进行GCS评分和昏迷评定(GOS),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出院后与刚入院时的G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3组患者的GCS与GOS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是前2个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止血、脱水、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水肿程度变化情况、意识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7d及14d后脑水肿减小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7d及14d后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4d后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有效的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减轻脑水肿,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