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精神症状的分布。方法 用中文版神经精神问卷(CNPI)调查42例确诊的PD患者最近一个月的12项精神症状,并予以评分。结果 64%的PD患者存在一项以上的精神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睡眠障碍(43%)和抑郁(38%),最少见的症状是欣快。抑郁评分的均值最高。PD患者的精神症状评分和性别、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无关。睡眠障碍、抑郁、焦虑和淡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 <0.01)。PD治疗药物中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培高利特与幻觉有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 大多数PD患者存在一项以上的精神症状。PD患者的睡眠障碍、抑郁、焦虑和淡漠症状可能与神经变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临床上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姿势步态异常等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造成的运动症状为主要特征[1-2]。除此以外,PD患者还常常伴有非运动症状,包括自主神经症状、感觉异常、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障碍、疲劳等等。研究[3]显示,PD的非运动症状与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且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运动症状更加显著。一些非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状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前研究一致认为抑郁是帕金森病 (Parkinson sdisease,PD)常见的伴发症之一[1 ,2 ]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状 (PDD)是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3~ 5] 。本文就PD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与评估、临床特点、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1 PD伴抑郁研究的流行病学特征1 1 发病率 关于PDD发病率的描述最早见于 192 2年Patrick和Levy s的报道。此后各国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多项研究。各家发病率报道不一 ,从 4%到 70 %不等 ,目前公认的为 40 %~5 0 % [1~ 3,6~ 8] 。1 2 性别 部分研究发现PDD的发生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各科患者均常可能由于治疗中的药物而导致精神方面不良反应[1,2],为了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本文对此作一综述。1抗帕金森病药物所致的精神方面不良反应多达50%的帕金森病(PD)患者可发生精神症状,其发生与治疗药物、疾病严重性、认知缺损及视听觉受损等多种因素有关[3],精神症状可从孤立的知觉障碍到谵妄。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强迫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迫症状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症状之一 ,也是药物治疗中常见的副反应 ,其发生率多报告在 14 %~2 5 %之间 ,也有报道为 3 5 % (回顾性方法 )或 4 6 % ,可能与不同研究人员使用不同检测工具、方法及对症状认识不同有关。Poyurovsky等[1] 发现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有 14 %伴强迫症状。Tibbo等[2 ] 发现 ,2 5 %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强迫症状 ,用氯氮平治疗时 ,超过 10 %的患者出现强迫症状。1 机制探讨作者单位 :5 180 2 0 深圳市康宁医院体内 5 羟色胺 (5 HT)系统与多巴胺 (DA)系统有相互抑制作用 ,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 5 …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习惯上认为影响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PD的核心运动症状(包括震颤、僵直、行动迟缓和姿势异常).然而,很多患者却认为非运动症状(NMS)(包括认知功能损害、神经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睡眠障碍、感觉障碍等)对其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更为明显[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进展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南京脑科医院就诊的PD患者[Hoehn-Yahr(H-Y)分期3期]140例,收集基本资料并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 H-Y分期进行评估,随访3年。根据PD患者H-Y分期变化情况,分析影响运动症状展加重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随着病程进展,基线及随访强直、运动迟缓、轴性症状、UPDRSⅢ、H-Y分期、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随访3年发现,起病年龄大(P=0.016),基线轴性症状重(P=0.006),患者运动症状进展快。基线时震颤症状明显,运动症状进展反而慢(P=0.019)。结论发病年龄晚、轴性症状重,是PD运动症状进展的危险因素。震颤是PD患者良性症状,病情进展慢。临床上应给与充分重视,并采取积极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分布情况,并分析各神经精神症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调查209例PD患者的20项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各神经精神症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特征包括年龄、受教育时间、病程、认知水平、运动功能、抑郁、焦虑、睡眠、生活质量、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等的相关性。结果 PD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为动作迟缓(84.21%)、关心身体健康(66.51%)和焦虑(54.55%),发生率较低的症状为不合作、定向障碍和自知力障碍(均为5.26%)。BPRS的5个分量表即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和敌对猜疑两两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均P0.01),其中思维障碍与敌对猜疑(r=0.477)、缺乏活力与思维障碍(r=0.441)、缺乏活力与敌对猜疑(r=0.429)之间呈中度相关。BPRS总分与受教育时间、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呈负相关,与年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3部分评分、修订Hoehn-Yahr(H-Y)分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与病程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无相关性(均P0.05)。BPRS高分组(35分)PD与BPRS低分组(≤35分)PD患者在年龄、起病年龄、UPDRSⅢ、PDQ-39、HAMA、HAMD和MMSE评分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HAMA和MMSE评分对BPRS总分影响最大(r2分别为0.196和0.270)。结论 PD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高且具多样性。MMSE评分越低,PD患者精神症状越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未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与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47例未治疗PD患者(PD组)与4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OAB自我评价量表(OABSS)评分和统一PD评定量表Ⅲ(UPDRSⅢ)评分。采用Spearman's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PD组OAB发生率(53.2%)明显高于对照组(17.4%)(χ~2=19.65,P0.05)。PD患者OABSS评分与UPDRSⅢ评分(r=0.37,P=0.03)及少动-强直评分(r=0.51,P=0.01)呈正相关。结论未治疗PD患者OAB与运动症状密切相关,尤其是少动-强直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人(PD)的抑郁症状,并探讨心理干预对PD病人抑郁症状的改善。方法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371例PD患者(PD组)进行抑郁症状调查,并与同期入院的371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进行比较;筛选出PD患者中HAMD评分≥20分的患者67例,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分成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6周后再次行HAMD评分,评价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PD患者组抑郁症状检出率(18.06%)高于健康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的减分率为(20.97±10.77)%高于对照组(0.38±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较正常人高,心理干预有助于PD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嗅觉障碍可以是帕金森病(PD)早期而常见的症状.既往研究[1]表明,约70%~100%的PD患者有嗅觉障碍,其发生机制目前还存在争议,相关临床研究的结论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上通常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齿轮样肌僵直、姿势反射障碍等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一直以来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案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为主要目标,但PD患者通常还会出现感觉障碍(疼痛等)、睡眠障碍(日间过度睡眠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及精神神经症状(抑郁、躁狂及情感障碍)等,称之为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有资料显示PD的某些非运动症状与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运动症状更加明显。一些非运动症状,如嗅觉障碍、便秘、抑郁、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紊乱(RBD)等,可在疾病早期甚至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出现,可能对PD的早期诊断有所帮助。非运动症状对患者造成的负担可远远超过运动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幸福感的影响,深入了解非运动症状,对于PD的预防、治疗及远期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总结近年来文献并以上述非运动症状的病理、常见临床表现、常用的临床评估及治疗方案为阐述架构,展现近年来PDNMS的研究进展。为了提供一种可以量化的工具,研究者还发明了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作为PD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评价,对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进行评估,包含9个方面:心血管、睡眠/疲劳、情绪/认知、感知障碍、注意力/记忆、胃肠道症状、泌尿系统症状、性功能及混合症状,可为临床评价非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正>1 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D)除了典型的运动症状外,还会在疾病的各个时期出现相应的非运动症状,例如嗅觉减退、睡眠障碍、认知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1]。而与PD相关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包括便秘、大汗、直立性低血压以及餐后低血压等[2]。其中认知障碍和直立性低血压在PD非运动症状中是最容易出现且最困扰患者的症状。在一项大型社区队列研究[3]中发现,确诊20年的PD患者有85%都表现为痴呆,同时有48%表现为有症状的直立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幻觉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76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完成非运动症状量表(non-motor symptoms scale,NMSS)、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帕金森精神症状调查问卷(Parkinson psychosis questionnaire,PPQ)B类量表评分,使用ELISA方法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Hcy和CRP。对帕金森病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23例PD患者出现幻觉,占30.1%。有幻觉的帕金森病患者年龄、病程、情绪评分及血清Hcy和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无幻觉的帕金森病患者,而MMSE评分则相反。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帕金森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OR=1.06,95%CI 1.03~1.25,P0.05)和病程(OR=1.26,95%CI 1.18~1.79,P0.05)。幻觉危险性随着Hcy和CRP的增加而增加,血清Hcy每增加1倍,幻觉的风险增加46%(OR=1.57,95%CI 1.15~2.21,P0.05),CRP每增加1倍,幻觉危险性增加62%(OR=1.67,95%CI 1.12~2.13,P0.05)。结论安抚情绪、改善智能状况以及对血清Hcy和CRP进行干预,可能有益于PD患者幻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冻结步态(FOG)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对我院神经科门诊就诊的 PD 患者,以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和治疗情况,分析 PD 患者 FOG 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07例符合条件的 PD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9.07±10.46)岁,平均年龄(64.29±9.77)岁,病程2.00~8.00年,中位值4.00年.64例(59.8%)患者出现 FOG,其中男37例(57.8%).与未出现 FOG 的 PD 患者比较,FOG 患者病程长、UPDRS-Ⅱ评分高、“开”期 UPDRS-Ⅲ评分高、“开”期改良 Hoehn& Yahr 分级(H-Y 分级)高、症状波动和剂峰异动症多见、Epworth 嗜睡评分量表(ESS)评分高、快速动眼睡眠行为异常问卷(香港版)(RBDQ-HK)评分高、Beck 抑郁量表(BDI)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调整性别和调查时年龄后,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病程长[1.12(1.01~1.25),P =0.034]、H - Y 分级高[4.13(1.90~8.98),P <0.001]、统一 PD 评分量表(UPDRS)-Ⅱ评分高[1.23(1.12~1.35),P <0.001]、UPDRS-Ⅲ评分高[1.06(1.03~1.09),P <0.001]、症状波动[3.98(1.68~9.43),P =0.002]、剂峰异动症[10.71(1.35~85.23),P =0.025]、RBDQ-HK评分高[1.03(1.00~1.60),P =0.023]和 BDI 评分高[1.08(1.03~1.14),P =0.004]等因素与 FOG 显著相关.同时,合并 FOG 患者 PDQ-39总分更高,除社会支持外,FOG 对其他维度均存在显著影响(P <0.05).结论 FOG在 PD 患者中十分常见,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症状波动、剂峰异动症、RBD 和抑郁状态可能是 PD 患者发生 FOG 的独立危险因素,FOG 可显著降低 PD 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除具有典型的运动症状外,还伴有多种非运动症状。抑郁症状作为非运动症状中常见的精神症状,其发生率甚至超过50%。抑郁症状可出现在PD病程的各个阶段,甚至较运动症状的出现提早数年。现有研究显示抑郁症状不仅会加速患者病情进展,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但该症状在临床实践中却未得到充分地认识和治疗。目前PD抑郁症状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研究发现在PD相关基因、抑郁症相关基因及其他方面基因中的部分基因可能是导致PD抑郁症状的因素。本文对该部分基因进行阐述,总结概括了PD抑郁症状在基因方面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尽早发现PD抑郁症状的预测基因并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D)伴抑郁的发生率约占PD的25%~54.9%[1~3],抑郁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有人发现PD早期出现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的快速恶化有关[4],因此对PD伴抑郁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评价对其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反映认知功能最有价值的电生理指标[5],其用于抑郁障碍已显示具有临床价值[6]。本文采用认知电位P300结合智商测定研究PD伴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1资料1.1研究对象:42例PD患者均为2003年1月至2005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病人,均符合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制定的PD诊断标准[7…  相似文献   

18.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常见的全球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机制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存活神经元中含有α-突触核蛋白(Alpha-synuclein,α-syn)的包涵体(路易小体)受损。PD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人群中有1%的人患有PD[1]。根据2015年颁布的运动障碍学会标准,早期PD可分为3个阶段:临床前PD(神经退行性变开始时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体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给予29例PD患者普拉克索0.5 mg每天3次(经过3周加量期)治疗,持续12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观察治疗前后感觉异常、便秘、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和肢体水肿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PD患者治疗后HAMA、HAMD评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而MMSE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感觉异常的患者(6例,20.7%)比治疗前(11例,37.9%)显著减少(P<0.05),治疗前后排尿障碍、便秘、性功能障碍及肢体水肿患者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普拉克索能够减轻P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改善其感觉异常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IAS)是当前临床关注的热点,颅内动脉狭窄是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缺血性卒中重要的病因.颅内动脉狭窄在所有缺血性卒中病因中占8%~10%[1].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每年卒中的复发率为10%~50%[2].尽管进行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每年卒中风险仍为10%~24%[3].当前开展的血管内治疗给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带来了希望.本文就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