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这部著作中不仅对资本主义的自由观进行了批判,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下的自由不是人类理想状态的自由,反倒是对人类自由的一种限制和压制,在此基础上他对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而且提到了自由如何的实现问题。由此可见,从自由观的角度看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那么简单,它同样是研究马克思的自由观必不可少的一部著作,理应得到我们新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巨著。马克思将生产关系当作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中,马克思对他所处时代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从生产力的发展逻辑说明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从资本的增值逻辑说明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从人的发展逻辑说明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导向。马克思对科学技术应用对生产的影响的分析仍然适用于今日。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思想启示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要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科学技术发展的世界历史性意义应是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3.
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到《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理解有着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在写作“资本的生产过程”篇时,着重分析资本直接生产过程中蕴含着的内在矛盾,进入“资本的流通过程”的“机器论片断”写作时,马克思转向了机器大工业生产过程,分析作为固定资本的机器,因而开始从资本生产过程自身客观规律的角度探讨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而到了《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写作时,马克思不再局限于劳资交换框架的束缚,开始分析作为不变资本的机器。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看到了劳动过程变革的意义,对“资本本身是它自身的真正限制”这一论断产生了更为科学的认识,深化了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造成人的异化状态以及发展的片面性,探讨了人的本质、生存、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其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本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按着从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共产主义的逻辑理路展开,构建了一个以人为本、以自由为核心、以"三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统一"为基本内容的完整体系。这样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自由发展思想的源头和实质;才能确实澄清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理解上的种种误读;才能继续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解释力、说服力、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从实践生存论视阈对生态自然观做出高度澄明,颠覆传统形而上学自然观,开启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和谐的基本路径,迄今仍闪烁惊人的智慧之光。当前,重温马克思这一著作中的深邃论述和远见卓识,不仅有利于领会马克思生态自然观,而且对于我们深入思考当代生态文明建设、走出生存困境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孙成竹 《岭南学刊》2012,(5):99-104
道德幻灭作为市民社会之怪相,构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内容。康德从道德原则中剔除一切经验的因素,维护了道德的纯粹性和崇高性。但是,这种纯粹先天的规定将道德抽象地肯认为超历史的应当如此,从而使其丧失现实性。马克思扬弃康德关于道德的纯粹性规定,使意志自律进入人的存在的历史,确立起道德考量的绝对尺度,进而以四个悖论为例——道德是从邻人的口袋里诱取黄金鸟,道德是出卖身体和良心,道德是禁欲、节制、吝啬和遏制生命,个人与国家的贫富成为判别其道德上诚实与否的根据,呈显市民社会道德幻灭之怪相。由此,道德幻灭作为资本对劳动统治的历史结果,是市民社会人的存在的宿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共产主义思想,具有深厚的人学底蕴:在《手稿》中马克思分析了他所处时代人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贫乏及其背后的原因,指出了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要通过“工人解放”达到私有财产的扬弃从而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尽管《手稿》通常被认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不成熟时期的作品,但其中将共产主义建构在人的需要的满足基础之上的思想,对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等理念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燕 《前沿》2007,26(2):12-14
人类中心主义的讨论源于对20世纪以来生态失衡、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全球性问题反思的基础上。是否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已经成为生态哲学讨论的焦点之一。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入手进行逐层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既有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又有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张。因此,以马克思是否是人类中心主义者来对其生态学思想进行分析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0.
郭榛树 《桂海论丛》2003,19(2):66-68
市场经济的平等主要是原则上的交换平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结果上、事实上又是不平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因此也必然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但它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保证市场前提、过程和结果应有的公平.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正式发表,引起了对马克思哲学的各种各样的理解和解释。但是这些理解与解释在实际领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方面离它奠定的东西太远了,在人之现实存在的丧失理由的状态中逗留得太久了。将人类的无价值的生存状况转化为生存的更高价值,此乃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参照的"这个马克思"哲学当然的使命。人从丧失理由的生存状态中折返,显然已经呈现在那种将哲学上的存在物(事物、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而开辟了存在论新天地之中。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正反合的三段论式结构,把世界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未来自由个性三个阶段,与此相应,存在着共同体的自由、个人的形式自由、每一个人的实质自由三种自由形态。马克思关于第三个阶段的自由理想使人们意识到现代市民社会是一个远非理想的社会,并给全人类树立了一个理想的神性之维,以此来批判和关照现实,从而提升人们的生存质量。因此,研究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手稿》中从探讨人的生命活动之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本质入手,揭示了这种活动所表现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由此将实践确定为人的本质特征,这为实现伟大的哲学变革打造了第一块坚固的基石。同时,《手稿》虽然正确指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第一次从劳动出发去说明社会历史,但由于从想象的人的本质出发去研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并没有从根本上超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藩篱。  相似文献   

14.
15.
邵发军 《岭南学刊》2012,(3):107-110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生态正义思想方面呈现出了一种不同于古典和自由主义的特征,体现了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是自然生态正义与社会生态正义的综合体,为后期马克思超越正义的思想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重要理论成果,这一理论的创立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认识是逐渐演变的,这些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及马克思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资本论》中。在《资本论》出版150周年之际,系统梳理和研究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演变过程,不论对于经济学研究的阶级性,还是对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从劳动的本质、劳动的具体历史形态以及劳动对于人类历史的作用等几个方面,深刻分析和阐发了马克思的劳动观,奠定了马克思思想的理论基础。全面、正确把握《手稿》中的劳动观,将其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联系起来,对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要全面把握劳动的本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要正确把握劳动的具体形态,激发创造性劳动活力;要继承优良劳动精神基因,大力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要真正把握劳动的属性,搭建校内校外劳动实践桥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劳动这一助推社会发展的引擎,人民的美好未来需要劳动去开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中,对自己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提出的社会概念从经济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充实和具体化,这表现在马克思并未从纯粹物质的角度看待劳动产品,而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劳动产品的社会意义。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在异化劳动的第三个规定中首次得到了明确,在第四个规定中进一步作了具体的说明。结束了对异化劳动的讨论之后,马克思又给自己规定了从社会角度讨论私有财产的性质的任务,表明了马克思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理解私有财产的性质这一思想的彻底自觉,从而为后来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狭隘眼界,揭示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所遭受的种种苦难,以异化劳动理论展开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道价值批判.得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理论结论。但马克思在此阐释的是他从费尔巴哈“人的类本质”视角所阐发的社会发展理论,囿于研究视角的旧哲学形而上学思想局限,马克思此时还没有真正形成他科学的哲学思维方式和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系统而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晕的贫困》、《其产竞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和《资本论》等著作中所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刘晓云  朱明 《前沿》2007,1(7):23-25
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不同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化运动的关系进行了挖掘,确立了资本主义与现代化的可分离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包含的现代化内容,强调了实现现代化的运动是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历史目标。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辉煌,即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内在的创造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